-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生命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2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3
1、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首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与所学新知有关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要有原有知识与新知进行沟通、联系的思想基础。由于教学前对学生的这两个基础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课前谈话中有意识的设置了数学语言、名称与特定数学符号的对应关系。回顾整节课,发现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很好的具备了这两个基础。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这两个扎实的基础储备,所以自己创造了比的意义、比值的概念、比号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称,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课堂因为开放,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促使了学习资源的生成、才有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与创造成果的展示。但是,这无形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学生转瞬即逝的创造点,合理重组学习资源,那么教学会更精彩,课堂更富活力。孩子的创造欲望决定了整堂课的生命。尽管在课堂中好几个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遗漏学生的一个个闪现灵性的创造点,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环节的预设上发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还是对学生缺乏了解、课件的制作缺少互动。如:在让学生猜测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按自己的预设学生肯定会先想到比号,而事实是有学生先想到的却是比值,而且理由说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据,如果课件是互动的话,那就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
3、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环节中,前几个题目从学生的反馈效果看,还是相当理想的,不仅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说、做都相当精彩。后面由于时间的原因,练习中对图形的练习结果处理显得不够完整。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4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是这样做的,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愉悦的情绪是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百必备的条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根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展开想象,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地巨人的形象,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自然地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其次,我注重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行有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给予他们帮助。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 曲折、 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 滋长、 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7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8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 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 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实践练习法,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
《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前预习中注重预习,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
(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
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隐性的预测 )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 “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
(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
教师点播指导:
(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
(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
(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
(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
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
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
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
“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习作借鉴,平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
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 ;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 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习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习: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习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的好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反思板书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也就是以“冰心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为线索来设计板书,运用直观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贯穿学法指导,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9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目标中我把重点定在: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苍茫的意境之美,学习白描手法的运用。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去品析雪后西湖的空灵静谧之美。并在预习导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品析出雪后西湖的苍茫、寂静之美,但因课堂前半部分学生对字词疏通方面质疑太多,使得课堂前松后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赏析,来品读,让教学重点没有凸显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掌控,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在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整体赶制;训练操作、合作探究;反馈矫正,读写巩固;延伸迁移,联系实际。以上这些在上课时都体现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质疑环节,由于学生质疑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又适当加入了一个讨论,自己感觉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最后的结语处只强调了学生要选择自己的痴事去追求,却没有强调追求的前提是痴事的正确性。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0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了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在这一学科毫无经验的老师,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有以下几点初体会:
一、让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和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综合实践课学生是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让老师当主导,由老师来活动,而应该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三、老师+学生=朋友
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互提携的朋友关系,而在综合实践课中体现的更为突出。综合实践的“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授”,而是“指导”。从主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制定、各小组进行深入探究、到研究成果总结汇报、学习的收获,整个实践过程中,都是学生行动,再加老师的指导,相互合作完成的。老师、学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探索者,也是相互合作的朋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为孩子们创设可以任意高飞的天空和可以尽情跳跃的大海;也希望让我的课堂因为有着平等、民主的.朋友之情而更加充满创造的活力、更加多姿多彩。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1
经过整整一周的"集中备战",我们级部的研究课兼我个人的汇报课在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终于完成了!一周以来,每天白日里试讲一遍,然后级部里的老师们集体教研,对我的试讲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并给予指导,晚上自己琢磨并修改,如此反复下来,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讲终于实现了最少的出现问题,可谓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我很欣慰,静静的回顾反思,的确收获颇丰。
《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一诗集中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个儿童对世界、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童趣与童真饶有诗意。《纸船》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优美,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与想像,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以及儿童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成为泰戈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之一。
首先,本堂课的研究主题、设计思路、各个教学环节及落实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晰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个人的一些课堂应变能力及关注学生这块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都跟级部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其次,孩子们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预习和自学,我的课前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到位。试讲期间,由于都是用的其他的班级,各班情况不同,而且我对学生的掌握等情况都不太了解,出现了种种的情况,同时这也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太缺乏了,还很有待于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当然,试讲中碰到的问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也让我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认识。最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完整首诗后的配乐朗诵诗歌环节中,多媒体音响没能放出音乐来,使本来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的地方没能理想的展现出来;课堂上,我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的提示学生的过渡语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在讲自学环节的《金色花》时,只让学生自由朗读并小组讨论自学了,但没有提示自学这首诗歌的中心问题"这首诗借什么事物想表达什么呢?",因此造成后来学生们对这首诗的学习有些盲目;还有,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应强调学生们的学习,整堂课中我的"教"的痕迹还有些明显,这也是我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2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3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4
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5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反思12-06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12-07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11-3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5篇11-12
教学的反思12-11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