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有一部分学生由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多次阶段性评估考试不及格,有的难以提高,直至在高考中再次体现出来,甚至有的家长会不断提出这样的困惑:"我的××以前初中怎么好,现在怎么了?"
尤其对高一学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
1、心理素质。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素质;慢腾腾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3、知识的衔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由于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2
课程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设计思路:
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探究以及知识的迁移,侧重于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多“动”;引导学生注重体验,积极思维,通过探索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本质.
教学媒体设计:
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争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观察思考、感知对象??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活动)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2、(出示幻灯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应用概念判断,加强理解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再分别举出一些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动手写,然后投影)
二、观察探索:由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性。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出示幻灯片3)
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次数(m)
频率(m/n)
20xx
1061
0.5181
4040
20xx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m/n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出示幻灯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的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教师强调: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2、例题分析:(出示幻灯片5)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优等品数
40
92
192
285
478
954
优等品频率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再给出答案,比较后加以肯定)
四:总结提炼:1、随机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概率,3、概率的性质:0≤P(A)≤1(由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6)
教学反思
课上完了,心里一阵轻松:任务完成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初中数学学习中接触过一点概率的内容,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比照随机事件自己总结,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任务都交给学生处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很少板书,可能使学生对个别问题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几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教学中改进。
总之上完课后有一点让我不再担心: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就把知识交给了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怎样的问题才叫做“好”,罗强老师给出了精湛的描述:初始性、情境性、全息性、结构性。
我想,一个好的问题如同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着学生兴趣盎然的步入数学殿堂;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颗优质的种子,让数学知识在此生根发芽,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数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数列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来研究数列问题,使对数列的认识更深入一步;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学归纳法等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题材,自始至终贯穿着观察、分析、归纳、类比、递推、运算、概括、猜想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数列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因此学好数列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方法简述]
本节课是《数列》第一节,是一章的学习基础。但由于是入门的第一节,概念多,知识点多,学生常感到琐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切入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再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使非本质特征被一一地剥离,让本质特征更好地被揭示在学生一步步的探索过程中,并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继而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配置,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节课一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有意识的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类比中发现,在思索中概括,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目标定位]
学习是人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思考、揭示数学规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索,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表示法、分类;体会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能用函数观点理解数列相关知识;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某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法1:上课伊始,老师借助多媒体讲述故事:有一个叫杰米的人,有一天他碰到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我将在整整一个月内每天给你十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说:真的?你说话算术!合同生效了,第一天杰米支出1分钱,收入10万元;第二天,杰米支出2分钱,收入10万元;第三天,杰米支出4分钱,收入10万元,到了第十天,杰米共支出10元2角3分,收入100万元,到了第二十天,杰米共支出1048575元(1万多),收入200万元,杰米想要是合同定两个月,三个月该多好啊!可从第21天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第21天杰米支出1万多,收入10万元.到第28天,杰米支出134万多,收入10万元,结果杰米在31天得到310万元的同时,共付给韦伯2147483647分,也就是2000多万元,杰米破产了!
为什么杰米会破产?很显然的原因:没有学好数学,尤其没有学好我们即将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这一章——《数列》
法2:以草花扑克牌引发学生探讨兴趣,草花实际上就是三叶草,代表着祈求、希望、爱情,如果你能找到四叶草,相传你就找到了『幸福』。
从而引出斐波那契数列,让学生再找出生活中常见的数列。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故事,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愿望。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数列?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再借助多媒体进行几项活动:
切一刀可将一个比萨饼分成2部分;切两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4部分;切三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7部分;…继续切下去,比萨饼最多被分成的部分可得到一列数
③2,4,7,11,…
④从1984年到2004年我国体育健儿参加6次按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15,5,16,16,28,32.
⑤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下往上数有4,5,6,7,8,9,10
⑥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上往下数有10,9,8,7,6,5,4.
⑦写出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成一列数:3,3.1,3.14,3.14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师提出:以上7列数有些什么特征?学生会很快发现:有一定的规律。紧接着教师提出:是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具体的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发现:次序!
教师指出:为研究方便,我们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总之,这一项拍在数列中第几位就叫做数列的第几项)
再让学生每一个人举出一个数列的例子,写在草稿纸上,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概念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具有丰富意义和内涵,同时又具有直观生动的背景,因此概念课应让学生从概念的原型或实例出发,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领悟直观和严谨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升华到理性。
三、问题导引,深化概念
问题2:数列⑤和⑥是否为同一个数列?
在问题2的解决过程中,强调了“次序”,即只有项和次序完全相同的数列才是同一数列。让学生发现:数列和数集的不同:数列中的数有序,而数集中的数无序;数列中的数可以相同,而集合数的数具备互异性。
设计意图:在形成概念时,也许会有学生认为数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数的集合,通过问题2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理解,为下面学习排除障碍。
设计意图: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问题的导引下,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领悟知识,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注意到数列与函数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师强调:用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其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请一位学生回忆函数的研究内容——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而后学习了几个特殊的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
类比函数,你能说出数列的研究历程?数列也是这样:在掌握了数列的概念之后,我们会去研究两个特殊数列,而后应用所学习的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运用类比,自己发现将要研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5:类比函数的表示方法,你认为数列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列表法(有时也称为列举法):函数
是两行,数列一行即可.前面的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给出的都是列举法;2.图象法;3.解析法。
问题6:数列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让学生先在笔记本上画出数列④⑤⑥的图象,并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观察得出:
怎样分类?即根据项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再对这7个数列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自己画图,使学生对数列图象迅速理解,而且所选的三个图象恰好引出数列分类知识,使课堂前后连贯,知识过渡自然。)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函数最常见的表示方法是解析法,本节课先研究
列的通项公式。需注意的是:通项公式是解析法表示数列中的一种,下节课还要学习其他的`解析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2-6,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深化了数列概念。
四、典例剖析,应用概念
在研究函数的时候,函数的很多性质常常是通过解析式来研究,那么数列的很多问题自然是通过通项公式来研究,也就是说通项公式在数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题还要借助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已知数列的前几项,用观察法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应该怎样思考?让学生讨论回答:概括一下主要有2个方面:1.要注意观察数列中项与序号的关系;2.要注意观察数列中项的几大特征如:符号特征;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分子分母的独立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化归一下,联想一下转化为我们已知的,熟悉的数列,而后写出来。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刚学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设计以上两道例题,用议一议、试一试、做一做、变式训练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并通过及时总结,使学生从会做一个题到会做一类题。
五、归纳反思,提高认识
让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1、知识要点: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项;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分类。
2、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转化的思想。
3、写出一个通项公式的常用技巧:
设计意图:对教学内容归纳、疏理,小结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数列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的有机结合中,有序和谐、民主平等地展开。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概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观察归纳、探索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新知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通过环环相扣、设置得当的问题链,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热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整堂课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
另外,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上也做了一定工作,反思可以说是学生认知水平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所谓反思也是解决问题后自问几个为什么,为下次解决问题获得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促使学生思维升华,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之目的。
本节课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用问题牵着学生走,而是设置情境,让问题呼之欲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点在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这一方式的教学中都应注意。<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这一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截面之后,要求学生对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图形的形状进行了规类,并通过对正方体的切截,过渡到棱柱体的切截上,从而使学生在切截出来的截面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行思考,得出一些规律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学习研究的气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确定学习方式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力图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合作、组织的作用。把“对几何体的切截与开发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聆听学生回答,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把教学上有此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锻炼想象力就更容易些。由于做了有关方面的准备,课堂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学生在对教学课件中的切截过程的观察中,得到启发,正确地对正方体进行切截,使课堂节奏更有条理,向着课前预设的方向进行。同时,课件把可想象的事物生动地展现于眼前,也易于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也曾尝试寻找一些生活当中利用切截的原理来工作的事例,如“地质探查”、“石油勘测”及“医学CT”的用途的录像片或相关的图片,因为这些事例会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另外一种观念,并且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又能增长科技知识,但可能是由于条件有限没能找到有关切截方面好的事例。虽然,缺少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事例,我将寻找切截原理应用方面的“难题”留给了学生,请同学们回家后去阅读寻找这一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书籍,然后写一篇有关“截面”在现实生活的使用,课后学生们还是查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写的文章也很生动。
在课改教学中,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体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师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甚至互相争论的过程,都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的角度、思维的深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不但是在交流知识、交流方法,而且还是在交流彼此的体验、观念和情感,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实现自身发展和自己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师作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互相促进,彼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表示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围绕着这些内容,我设置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游戏“找朋友”——探究如何确定位置,活动二用数对表示位置,活动三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活动四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应用举例,活动五小结,布置作业。
上完课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活动,我规定靠门口竖着第一列,横着第一行,我想找一个好朋友,首先,只给一个数据,他在第三行,请第三行的同学站起来,刷,同学们就迅速的站了起来,紧接着就听有的同学小声说,第三(四)列,他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好朋友,而我,“欲擒故纵”,问:只给一个数据,能否确定位置?找了刚才哪行的一个学生回答,他说“不能”。接着,我给两个数据第四列第二排,同学们高兴的站了起来,给两个数据能确定一个位置吗?为什么?最后,我让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位置,很多同学跃跃欲试,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觉得学生都愿意做老师的好朋友,而我更愿意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受到老师的关注,而我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每一节都课会关注每一个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6
今年所教的是高二1班和高二6班,这两个班是普通班,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但好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同学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却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特别。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她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
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九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高二下学期已经过半,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现对近久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首先备好课,这是上好每一节新课的前提条件。备课既包括备教学内容,也包括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必须翻阅多种教学参考书和辅导资料,从中汲取养分,以期把每节新课备得更加完美,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超前听课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争取多听高二数学组其他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缩短了工作适应期,使自己在教学上信心十足。
三、及时总结
教学中的总结巩固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学了后面忘记前面,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每节课前尽可能留两三分钟把前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再强调一下重难点。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总结,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结构、重点问题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精讲精练
如果只学知识,不加以应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只是盲目地做题,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应做到课上精讲,重审题解题的角度和方法技巧的指导。同时让学生课下精练,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以上就是我高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心得。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8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超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每个人并不必须都是成功者。考上高中的学生就应说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潜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有一部分学生由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多次阶段性评估考试不及格,有的难以提高,直至在高考中再次体现出来,甚至有的家长会不断提出这样的困惑:"我的××以前初中怎样好,此刻怎样了?"
尤其对高一学生来讲,环境能够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群众……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一、认清学习潜力状态
1、心理素质。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应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能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潜力进一步发展构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能够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善,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潜力越得不到发展,构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靠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此刻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资料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明白怎样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靠心理素质;慢腾腾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3、知识的衔接潜力。
初中数学教材资料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资料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潜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由于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潜力的要求亦低,由于近几年教材资料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资料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资料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必须好处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资料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潜力的衔接问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潜力
1、改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潜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善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理解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潜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透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资料,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潜力,务必独立完成。能够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职责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就应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潜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务必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就应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9
我今年所教的是高二(3)、(4)班,这两个班是文科班,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但好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同学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却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特别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她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3)、(4)班,这两个班是文科班,由于学生的基础差,从而产生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好多学生学习数学靠的是形象思维能力,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对于解题过程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往往不够。因此,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她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了以后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思考,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基础的掌握和巩固相当关键。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
第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对于有些浅显一点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失去了课堂上钻研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另外,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问题时,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样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第二,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应当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教材的详略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知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第五,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1
上一周进行了公开课《有序数对》,下面就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我认为对本节课的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把握的很到位。能够完成所制定的四维目标。尤其是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游戏学习有序数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为达到上面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意在改变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而是采取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寓教于乐,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上述理念,结合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情境。情境的创建取决于教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样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的新知构建中,从始至终,我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去获得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相互帮助,互相协作的本领20xx年度数列教学反思文章20xx年度数列教学反思。同时通过合作,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民主的平等关系。
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的容量很大,学生也感到非常的新颖,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比如对于生活中有序数对的例子举的还不是不够丰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很精准,在与学生的配合上还少一点默契等等。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2
三月份的课程是完成第四册第一章《棱锥、棱柱》资料的教学。从完成这一章的教学后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就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一、教学手段:新课尽量能做好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是便以我们例题和练习时节省抄题目和画图的时间。二是有利于我们演示线的平移过程,个性是平行的转化问题,平行线在哪个面内平移,移后的结果如果,能够利用动画效果很好地体现出来。三是能够透过课件下载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空间的线面问题。利用软件,能作出较准确的立体图形便以分析,还能够利用背景颜色或线条衬托线面位置关系,增加立体感。
二、知识系统的构建,立体几何的资料特点是概念,定理十分多。这些定义、定理如果没有把他们进行梳理,资料很容易被忘记。所以,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分类记忆是十分有必要的。我认为能够透过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平行与垂直问题,判定与性质定理来进行分类。另外,个性应让学生了解定理的条件和结论,透过条件及结论归纳定理的主要作用,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归纳为“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条件是“线在面外”、“线在面内”、“线线平行”主要作用是证明“线面平行”问题。从条件分析方法题,在所要证的平面内找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用“平移”法、“投影”法、“平移”、“投影”时可在一个平面内来进行依据是两平行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三、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空间向量》在立几中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其特点是透过代数的运算就能够解决立几问题,且方法近乎“公式化”个性是在求“空间角和距离”问题,只要能建立起空间的直角坐标,写出点的坐标,这些垂直角、距离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教学中我以为,在以正方体、长方体、直棱柱、正棱锥为背景的题目,我们能够鼓励学习大胆运用空间向量去解决,在空间向量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好距离与夹角公式,已垂直问题的转化(垂直问题转化是我们找坐标轴的思路之一)。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3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是函数思想的延续。数列在中学教材中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可以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是训练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抽象性,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将抽象具体化。考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数列的基本概念。
二是数列的运算。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函数与数列的联系,重视函数思想的应用
加强对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研究和实质的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可以看作项数N的函数。因此要重视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二、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
要把握基础,对数列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牢固把握,融会贯通,对数列的概念、分类、前N项和通项的关系及求解方法要烂熟于心,对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中项、性质等知识及其综合应用要胸有成竹,对等差、等比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解题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
三、注重方法技巧、适当引申拓宽
应该掌握解决各种基本题型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使得基本问题求解做的万无一失。
四、加强交汇,提高素质
数列的渗透能力很强,它和函数、方程、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相互联系,优化组合,无形中加大了综合的`力度,解决此类题目,必须对隐藏在数列概念和方法中的数学思想有所了解,深刻领悟它在解题中的重大作用。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训练,以期不断地进行积累及尝试突破。做题时,要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尤其是通过探索性题目,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列综合能力题涉及的问题背景新颖,解法灵活,解这类题目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合理地思维,全面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4
如何在高二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同学一齐共同进步缩小差距,我选取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尽量向学生带给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用多变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理解、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务必要主体的用心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思维潜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必须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在引入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实例吗?你能一笔画一个三角形吗?你能用语言叙述你的画图过程吗?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学生的用心性被激发,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状况
有的学生用的是先确定一角再确定两边的画法;有的一个学生是利用尺规根据三边关系画的(这正是后面所要学的一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学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对顶角来省去作图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烦,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透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
如《相似形》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到与我国并称为世界四大礼貌古国的埃及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说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说到金字塔你能测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用影长,当时我称赞他们与我们的几何学之父古希腊人欧几里得的测量方法一样,并讲述了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阳光下的影长与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时候,测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长度,这时,他宣布,“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它性质的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成绩较差同学减少对于数学的恐惧感,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变换教学方法,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1、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3、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是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状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透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理解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越发的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质疑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课,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
第二,布置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的用心性
让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潜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潜力有着重大好处。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结束新课后,我透过作业的布置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如自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开始时每一天的第一样作业是复习,最后一项作业是预习,而且把具体的页数写清楚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加强学生看书的针对性,开始时还带有必须的强制性如让家长签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潜力。
对数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必须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资料有创造性,如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资料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根据上课资料所需经常让学生动手做教具如剪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等,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学生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时,有的学生用线绳打结连接四边,有的学生为了省事用订书钉订的,而订的不同方法得到有的四边形能动而有的不能,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关键在于连接处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的问题,学生很受启发。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5
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二)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三)征求学生意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我希望我的反思对下一期高二的教学有一点帮助,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少走弯路,期末高一数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五)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写“再教设计”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17
《椭圆》数学教学反思01-18
数学乘火车教学反思01-17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2-28
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2-19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12
数学认识0的教学反思11-27
数学的教学反思15篇11-2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22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