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是学习生字词。三年级的学生生字词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学好。我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新词,并着重指导“蓬、翩、蹈”等字的书写,效果很好。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不足之处:首先,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次,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太单一,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交流讨论的也不够充分,老师讲的过多,应该多让学生说,说出孩子自己的理解。
通过这次录课,我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很多的不足,一定要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荷花》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音乐图片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师相机出示小黑板)
a.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反馈)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师:你能学学吗?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通过朗读来表现)
师: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师画外音: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资的荷花亭亭玉立,他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师: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背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学反思4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
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我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把握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 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体。
《荷花》教学反思7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荷花》教学反思5
1、这个教学片段我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阅读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2、我能够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注重语言的积累。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比赛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
3、这个教学片断只是起到示范作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阅读的兴趣。今后在课外阅读中,即使没有老师指导,学生也能很好的进行阅读。
《荷花》教学反思6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体验和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一、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 设计理念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页面。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较多,通过问答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第18页上部分是中国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映日》。在欣赏分析环节中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笔墨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明确学习目的。此处,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体会画面所产生的意境,以及画家创作作品时用到的各种表现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与展示荷花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荷花的自然之美,理解花、叶、茎的生长形态及色彩特点。同时在课堂之中,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荷花的画法。再做到讲解,“荷花的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蓝色、黄色等;花瓣上尖下圆,荷花像一把大蒲扇。”书中第19页,文字提示创作荷花作品,应注意焦、浓、重、淡、淡清等墨色变化,用中锋画荷花花头、花梗,侧缝画荷叶。最后,再用两位大师作品做对比,陈大羽《清荷》与潘天寿《映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不同画家表现同一题材时,所运用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为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展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教学目标
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⑵ 知识与技能:①知识: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②技能:尝试用中锋、侧缝的用笔方法及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表现一幅荷花小品。
⑶ 过程和方法:在体验探究中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创作有意趣的荷花作品的方法,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四、 课堂不足之处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
《荷花》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让学生通过读文,欣赏教师大幅的荷花图,在悠扬的轻音乐下放松、陶醉,创造性地想象,调动了学生欣赏美的情感。我反复问自己究竟是哪个环节触动了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心?是我的配乐朗诵?是那色彩斑斓的板书?还是那星光下的荷塘月色?不!它们不是单一存在的,正是他们的融合给了孩子们太多的惊喜,甚至超过了欣赏实物片断。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在如此优美的词句下孩子们能更好的想象属于自己和荷花仙子的.美好境界!也正因此孩子们感受到了语文的熏陶,这也正是自己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大量的激情仿写锻炼了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扎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在什么地方提问?哪些是有效的问题?当然孩子们的表现是存在差异的,但只要他们把握机会表现自己,我就为它们喝彩!
丰富多彩的内容相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确实太少了,有时面对那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我不得不说抱歉!但我始终认为“抱歉”和孩子们的表现欲、求知欲,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为什么让一部分没有表现到自己的孩子感到遗憾?看来我的教学理念在某些环节还是过于死板,要改进,要真正领悟到重学生学,重学生学得过程的精髓!
一节有音乐,有色彩的语文课是如此的有魅力,前方任重而道远,每一节课的取其精华预示着自己将走的更远
《荷花》教学反思8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荷花》教学反思9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上完课后感觉非常成功,所以把这节课的一些收获记下来。
一、通过朗读感悟、背诵2、4自然段,摘抄第2段,积累优美的语言。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2、4自然段,摘抄第2段,积累优美的语言,效果很好。
二、这节课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让学生用“挨挨挤挤”造句;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说话;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一朵荷花,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写一段话;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先说说,然后写一写,效果很好。
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10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习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习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习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习重点——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荷花》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通过回顾前文内容、讨论交流,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领悟到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然而,我又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教学反思《《荷花》教学反思》。
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张星悦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易金童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襄红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13
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它美在哪。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例如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还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例如有个孩子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随机我就问: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其它的字,如“长、钻┄┄”行不行?联系前后文想一想,怎样长才叫冒出来呢?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使劲长叫“冒”出来,有的说快速地长叫做“冒”出来,还有的说高高兴兴地长叫做“冒”出来┄┄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白荷花从河里冒出来的动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还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丽。我觉得,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画荷花,在进行下一环节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收不回来了,这部分就显得有些偏离主题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习作为家庭作业会比较合适。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
《荷花》教学反思14
课文描写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运用许多好词佳句,表现了荷花清新脱俗、美丽婀娜的风姿。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其间我巡回检查中,看到有的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颇为入味。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教学反馈。
从反馈情况来看,对于几种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词的`寻找,学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错,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平时辞藻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也能从中折射出一些问题,懂得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好好加以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15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习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反思02-20
《荷花》教学反思06-29
《荷花》教学反思06-14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07-11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9-29
【必备】荷花教学反思07-10
(优秀)《荷花》教学反思07-11
[热]荷花教学反思03-04
【推荐】《荷花》教学反思07-05
《荷花》教学反思【精】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