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专题为“壮丽的祖国山河”。课文主旨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和本文特点,我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
本文是写景课文,我就把导语的风格定为“风景游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欣喜、赞赏之情。(映示“中国地图”)在距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像颗颗明珠洒落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秘而美丽的西沙群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游览——(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关注语言段式。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4自然段先总写鱼成群结队穿来穿去,显得很多,再连用四个“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鱼的各种形态,突出“好看极了”,最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鱼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的段式构思缜密精巧,是学生写作的极好范例,教学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才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的意境中去。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映示第4自然段内容)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鱼很多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映示海底世界鱼儿畅游的视频,配上悦耳欢快的乐曲,将学生一下子带入鱼的乐园。
让学生边观察边仿说: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在学生仿说以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句式:“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提问:“在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吗?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学生感悟到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体现西沙群岛“富饶”这一特点后,追问:“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某个地方某样东西很多么?”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注重“以读悟情”,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
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到之处,如我因怕时间不够,给学生思考和朗读的时间不充分,还有教完后,觉得没有联系第四自然段的段式结构及时安排一个小练笔也是一个遗憾,今后还有待改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2
总的感觉这节课教学过程扎实,教学重点、难点落实到位,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对要认、要写的字词层次分明地从音、形、义方面指导,并抓住重点、难点字遵循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文段的步骤层层推进。《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教学的方法上则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岛”、“岛屿”、“屿”、“群岛”四个词语用一组板画演示,使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了直观的了解;“海防前哨”是让学生观看我国版图时结合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理解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来理解的;“绽开”和“蠕动”两个词是联系生活实际用动作演示来理解的;“威武”一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富饶”一词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词义,然后结合对全文的阅读,逐步增加学生对“富饶”一词的感性认识;“五光十色”一词的理解,则是先与“五颜六色”对比,区分异同,再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来理解。课堂上识字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建议:
1、在时间意识安排上要紧凑,前面学习字词句环节容易把握不准时间,导致推进得太慢,会使后面指导写字的环节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不够充分,影响了学生写字的反馈效果。
2、教师的语言表述还要更精练更富有激情些,以便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整体总分总结构,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
学习概括段落大意是课标对中年级段的一个很要求,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每个自然段的结构也不同,因此在教法上,我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文2和6自然段都是以中心句引导突出景物特点,于是我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引导孩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而第六自然段放手让孩子来自学。
三四五自然段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底和海滩,在段中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于是我引导孩子通过串联景物和特点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除此之外,在听说读写方面,我训练孩子通过朗读表现景物的特点,同时,我还想通过描述景物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珊瑚的部分时,我训练孩子用有的……有的`……这个句型来描述珊瑚的样子。而在学习贝壳的句子时,训练孩子正确的运用有……有……的句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地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四、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5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优点:
1、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通过学生搜集材料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加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一定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到位。
4、教学思路清晰,能把准教学重难点。
5、利用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图画,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对于了解海底的神奇,理解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很有帮助,降低了对课文语言理解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说、看的'能力。
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训练。
3、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4、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学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6
这节课的教授教化曾经停止,但留给本身的思索却许多,在教授教化进程中,西席教授教化体式格局的改变总结起来首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引发浏览兴致
有名特级西席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提议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紧紧地吸收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情势温习字词,并给学生发明展现汇集材料的机遇,引发了学生自立进修的兴致。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类各样,学生兴致盎然,踊跃介入到浏览中。课后又让学生接洽生涯现实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测验考试把这句话抒发具体,学生很有成绩感,都想当个小先生考一考他人。如许,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浏览兴致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自动进修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联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情势,反省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聚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进程中,实时改正学生的差错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的根基上,相识字词的意义,终极到达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三、迁徙写法、读写联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凸起特色便是怎么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日的雨》中,学生曾经初步领会到了中心句在脸色达意方面的作用。是以,我在此根基上,由领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相识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懂得到浏览材料的阐发,由西席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联合生涯履历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西席由扶到放,固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年夜,然则学生在西席循规蹈矩的领导下,曾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感到这是本课教授教化的一年夜亮点。
四、质疑答辩,造就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念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上进。”一个勤于思虑的人,老是善于质疑,念书有所疑能力有所思,继而能力有所得。质疑已成为当代化教授教化中一个必弗成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授教化中就看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造就。在自立读文时,就勉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勉励学生想方法自立理理问题,从而造成新的浏览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7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堂课也有一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先想想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问,我应该采取几种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8
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先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的'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三、深入研读3、4两段
本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3、4两段,所以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潜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后找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再去读读你看到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特点吗?
这一板块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四、写字
课上好了,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在板块的设计上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一开始揭题都比较自然,当学生讲到鱼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出问题了,学生课文读得不多,不熟练,所以他们还停留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所以要让他们忙着概括、提炼、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听课的老师将近他们的一半,别说他们紧张,我也紧张,一紧张就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再来说说我这个执教者吧。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注重大板块的设计,而缺少深入地思考,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停留在表面。当学生说道鱼很多的时候,我应该让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词语读读,还可以顺势让他们找到其他也是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学生了解的更清楚了,课文讲得也更透彻。课文中有一个重点句“难怪人们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个句子我没有讲清楚,学生在我讲之前是一头雾水,我讲了之后估计也是半知不解。其实课中多处细节问题都没处理好,一声叹息,只悔课文解读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9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制作课件,运用网络教室实施交互式教学。首先,我根据课文地点性强的特点,打破常规教学中的自然段的学习,将课文学习设计成观赏、游览景点,感受景点的美。其次,采用招聘导游的活动形式进行学习。我在课件中设计了“导游必读”,让学生阅读“导游必读”明确学习要求,然后自主选择景点进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设计了一些非常吸引人的导游词。第三,让学生在练说中积累、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非常感兴趣,并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平时对学生的自信培养方面做得不够,所以在竞聘导游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想参与,但又不自信,显得有些怯场,不够自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0
教学过程要扎实,效果要落实,但这并不是说教学时要呆板僵化。相反,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扎实和教学效果的落实。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教学的方法上则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岛”、“岛屿”、“屿”、“群岛”四个词语用一组板画演示,使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了直观的了解;“海防前哨”是让学生观看我国版图时结合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理解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来理解的;“绽开”和“蠕动”两个词是联系生活实际用手演示来理解的;“威武”一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拣不完”的“拣”字的意思是让学生查字典与“捡”字对比来理解的;“鸟的天下”是让学生说近义词,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富饶”一词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词义,然后结合对全文的阅读,逐步增加学生对“富饶”一词的感性认识;“五光十色”一词的理解,则是先与“五颜六色”对比,区分异同,再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来理解。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在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课文言语中所表现的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赞美。
学生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他们的心灵被课文优美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教学,就把对学生心灵的培育与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个过程之中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1
上周我们班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
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这节课还有些不足:
1、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2、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3、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介绍了祖国南疆海防前哨美丽的热带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读懂每一节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不仅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而这篇课文各段的段式结构非常典型,有并列、因果和总分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把训练归纳节意作为这一堂课的重点,以朗读作为主要训练手段。
通过反复推敲,我们进行了三次实践。第一次实践中,我们错误地将教学目标单一化,纯粹地以训练学生概括节意为教学目标,因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知识教学枯燥。将语文课上成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课,语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读”的层面上。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第二次实践中我们虽然补充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但学生反复无效的朗读与没有估计学生的学情而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没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目标。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做了第三次修改。
1、为了解决课堂气氛沉闷,机械地进行节意训练这一问题。我们从课题进入后,请同学默读课文,说说写了哪些地点的景物。找到4个地点后,老师把所有的景物随意地摆出来,让学生按地点归类。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又能整体进入课堂教学,不像第一次备课那样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我们将第二次实践中设计的三次自由读,前二次改为快速默读,因为学生已有了预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一目十行地快速读,按要求找到相关内容即可。第三次让学生看着黑板上凌乱的小卡片默读,一边读,一边归类。这样的三次读只须5分钟,比原来减少一半时间,而且,读的方式不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我们觉得课文的第三小节结构清晰,语句优美,在整篇课文中具有代表性,学生也容易概括,因此把概括节意训练这个教学重点放在第3小节,其它小节的节意我们决定放在其他课文中有机渗透。这样做就避免了一堂课中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什么也学不好的弊病,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目标单一的问题,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字、词的指导与积累运用。如在第2小节的教学时,我们觉得学生理解“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这句话是个难点。于是,我们画了三幅图,通过直观图片,使学生明白海水交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在一起的交错。又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懒”字学生极易写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强调了这个字的字形。
3、除此以外,我们重新设计了两次语言实践活动,把第一次由原来让学生以“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句话作为总起句,用自己的话说说美丽的贝壳,改为有坡度的说话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用些修饰词,能力差的同学说得简单些也行,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言实践者。第二次是学完了课文,我们在黑板上贴了一幅海底世界图,还将一些海底动物图片贴出,让学生作小导游,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来介绍画面内容,学生兴趣倍增。通过介绍,不但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更使他们自主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这次的三课二反思活动,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想像来替代事实。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如果教师把上课作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来作出回答,那么学生就成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谈不上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三十五分钟内都能受益。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多元化,而不能过于单一、片面。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上的分析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各条具体目标的达成,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大都以课目标的形式体现。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为一个圆球,形象地说明了一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却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具有深刻的逻辑性、高度的和谐一致的整体。
3、应关注突发问题的调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够在备课时预测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其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觉得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不能紧张害怕,不能设法去防止问题的出现,而要积极灵活地去控制。先要去衡量一下这是个什么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需要解决的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教学任务,解决到位;不必花时间的可以一笔带过,避免在课堂上没了主意,跟着学生越走越远。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重视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3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围绕第六单元训练点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海底丰富的物产;2、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3、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为了落实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由回顾课文到寻找海底物产
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别是: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作者详写的是——鱼,这样就顺势导入今天的描写“鱼”的重点段。
二、层层递进学习关键句
1、学习关键句
西沙群岛的鱼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读第4段。这样让孩子从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鱼非常多!非常美!然后让孩子分别找出能表现鱼多、鱼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最后再找出既能表现鱼多,又能表现鱼美的句子。这时孩子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2、练习寻找关键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我们在学习了关键句后,紧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找出这两段的关键句,以此验证孩子找关键句的学习情况,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这两段的关键句。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添加关键句
如果说第四段是学关键句,第2、5段是练关键句,那么第三段就是运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关键句时出现了畏难情绪,举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回答问题的时候吞吞吐吐,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段好像没有关键句呢?我告诉孩子们先把问题放一放,我们来观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然后我就问孩子们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呢?孩子们一时难以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让孩子们分队读,北队读第一句珊瑚,中队读第二句海参,南队读第三句大龙虾。读过之后,让孩子打乱顺序再读,结果孩子们发现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是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却没有一句话能统领整段话,像这样的段落就是并列段式。
在孩子们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引导孩子们给这一段增加关键句。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们还是能给这一段增加了关键句。我觉得如果孩子会增加关键句了,那么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就成功了一半!
三、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学习作者观察鱼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为例,让孩子欣赏完本段的`鱼之后,我问孩子们,西沙群岛的鱼有3000多种,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这四种鱼呢?孩子们很快回答:这四种鱼很有特点。我顺势引导,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写出鱼的特点呢?我出示相关句子,孩子们很快发现,作者抓住了鱼的“颜色、样子、动作”来写的。
2、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随后出示视频“鱼”片段,我要求同学们也从鱼的“颜色样子动作”这三个方面有目地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3、小组合作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
在找到第四段的关键句后,我相继渗透写法,那就是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接下来就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说一段话。第一句关键句大家一起读,有的——就读自己写的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让孩子合作完成一段话,大大降低了难读。
4、课后写第一幅图,独自完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不管是找关键句,还是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我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达成目标。
不过,在学习第四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巩固一边读一边想象的能力,又让孩子明白这一段都介绍了哪些鱼。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是根据这段描述的想象的,有些孩子完成游离于本段之外,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想不如换一种表达方法,直截了当向孩子提问,这段话介绍了哪几种鱼,分别是什么?这样孩子或许就不会模棱两可,就能直奔主题了。
所以我们今后的课堂不能像空中楼阁,设计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课堂才会接地气,有生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4
(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第三部分:理念先行。
要学习这样文字优美的阅读课文,要把握以下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 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四部分:了解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尽管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小榄的学生,平时对大海也难得一见 ,因此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1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先让学生回忆或是复述本课的写作结构。这点学生能准确回答本文是按“总—分—总”的式安排的。本文先概述了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再如,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我在这个环节,又结合《同步训练》的练习题,进行写话练习,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