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科任教师:袁兴艳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在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和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认真落实和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几个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复习使他们的成绩有所进步,并能尽量与大部分同学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二、教学所达到的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奖励竞争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学习用品或小礼物,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写字课安排科任老师负责学生练字的情况。以此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写读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设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根据学生实际,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加强预习的指导与检查,每课在指导预习上,从课文的朗读、字词、预习提纲、预习问题的训练入手,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掌握自主预习。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使学生通过不断地预习,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一的传统知识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知识教学变为能力的培养。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进展。
5、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读中感悟理解。
6、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了理解能力。
7、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8、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严格要求,控制作业量,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质量。
9、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我国的世界遗产”“观察”“中外童话”“成长故事”等,开发了一系列的语文教学资源,将课本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上加强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为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10、进行了家庭作业自主学习和作文领域的探索,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习作兴趣上取得了一定得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得还不够细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时比较笼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不应过于注重学生读,而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颇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采用旧教材,新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一个学期来,经过辛勤的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我明白我还存在着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勤于学,努力钻,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问题、思考课后题),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
2、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本学期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孩子利用课前的预习,大量地进行生字新词的自学,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教给他们摘录和批注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摘录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对摘录的习惯。在课堂上的生字新词教学尽量精简,只对较难或重点的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和集体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教学时及时把握好教的度,引导孩子自觉积累。
本学期我致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消极听课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课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重视阅读教学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我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
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将阅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同时把所思所想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这学期学生的阅读自学水平基本能到:会自己提出问题,且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通过讨论,能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写摘录笔记。
三、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本学期我加大对作文教学的训练力度。
(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认真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作文素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搜集材料时,学生会去观察事物。此时,我借机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引领学生细致的、有条理的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
(2)形成雏形。在教学中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些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一个作文的雏形。
(3)动手写作。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然后再将学生搜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有学有肉内容一一填补进去,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4)修改评讲。作文完成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修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文章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而且能将在写作时没有想到的好词佳句,通过反复斟酌添补进去,使文章语句更加优美、完整、通顺。学生修改好的文章送交到我那里进行评改后,在全班进行讲评。这学期全班的写作水平有较大幅度的进步,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四、后进生的转化
我们班级的有的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认识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很重要。他们普遍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学困原因,从心里树立“和自己比”的信念。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后进生辅导,降低学习目标。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时时刻刻有人在帮。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放大其优点,从一个点出发,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很容易沟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一、缺乏学生的生成预设。
整个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描述十分详细,每一步如何进行教学,展示的思路清晰明了,但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来主导,课堂不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而是以学生的认识进行,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教学更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成。
二、重点字句的理解不够到位。
文章中很多词句都可以充分说明我对鹅内心的害怕,恐惧,如“贴着墙壁”“我吓得腿都软了”……教学设计中也找到了不少,但对这些特别能体味出来的词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品品,读读,议议。正因为我内心的恐惧才造成鹅对我的欺负,所以对鹅欺负“我”的一些词语也应该紧紧抓住,细细的体味。这样就有利于后文听了金奎叔的话后,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只有胆大,战胜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鹅,觉得鹅一点都不害怕奠定了基础。
三、钻研教材还不够到位
在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宝带老师提醒说:其实,我们仔细读读文本,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金奎叔所说,而是小作者在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再来品读课文确实是“我”听后的一些感悟,因此在教案的又一次修改中,我们努力改进老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相信这样的改正回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
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积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接着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然后合作探究:“蝙蝠是怎么探路的?”再谈一谈“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最后,拓展练习,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这一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同时介绍了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1.教学效果(思效)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然后对学生提出质疑:蝙蝠和雷达,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把它们连接起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设计表格,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同桌合作理一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学生得到了主动、全面的发展。
2.教学收获(思得)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然后表达自己思考的所得。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我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如:抓住“无论……即使……也……”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紧扣“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引导学生从咬文嚼字、品词品句中体会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3.不足之处(思失)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既令我欣慰,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课文中的代表性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
4.改进措施(思改)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另外,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繁星》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在教这门课的时候完全把课还给了学生。我觉得这是这门课最成功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简要介绍了作者巴金的生活和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为线索,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找到文章中最美丽的句子,并说出他们自己的理由。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被文章中美丽的风景深深陶醉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以外的诗歌,拓宽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星空的美。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所学最终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星空,在课堂上练笔。当孩子们读他们写的小练习时,我赞美那些生动、有趣、美丽的语言。当老师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心中有最美丽的世界。
这门课也有明显的不足: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小练笔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没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遗憾。此外,文本阅读不到位。
2、教学收获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简介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所以,找到“美”、读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同时揣摩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以读代讲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课文句式写一段面对夜空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当堂达到学以致用。
3、不足之处
《繁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遗憾的是:我个人感觉没有“用”好:
(1)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课堂处理上有点过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没有更快更深入地带领孩子走进文本。
4、改进措施
最应该改进的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如,提问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学生“要答案”,关注学生能力的锻炼、等待学生的成长。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蝙蝠和雷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老课文,本人想通过抓住蝙蝠探路和飞机夜航的秘密及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同时,结合本人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如下几方面体会深刻。
一、激发认识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的.老师”。它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我注意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然后创设情景介绍概括。在了解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后,学习雷达的工作原理时,也注意让学生同桌自学。并时时处处请学生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
二、开拓知识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入门不等于有了兴趣,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课前找资料了解蝙蝠,课后多看有关仿生学的知识,想象蝙蝠和雷达之间会有什么对话等练习形式,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以为)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训练学生。例:学习段落第3、6节时,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词语在理解蝙蝠的飞行特点和秘密这一中心。其次,在学习中,我还引导学生质疑、发问,从而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灵活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教学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相信,只有更好,没有。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创新思维教学更好的途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光阴荏苒,在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中,一个学期又匆匆结束了。本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疑惑为出发点,发挥教研组的“教科研主阵地”作用,立足实际,锐意进取探索课堂教学的科学方向,巩固发展教科研成果,全力配合教务课研处开展的各种教科研活动。虽无突出成绩,但也实实在在地走来。下面我将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深化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
1、学习内容紧扣《新课标》理念。本学期我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与诗意追寻》等多篇文章,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力求构建具有创造性、教育性、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养成。
2、学习形式多样灵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做好记录。提倡教师课外通过各种教学书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促进自身理论素养提高。一学期以来,全组教师每人所做读书摘记均在四十页以上。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
二、加强教研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1、本学期由朱小敏老师执教《搭石》第一课时,探讨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全组教师积极参与教案的设计,朱老师精心设计教案、认真试教,全组教师参与听课,课后大家积极评课,研讨氛围浓厚,肯定了研讨课为我们解决了一些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新的问题。
2、继续完善集体备课机制。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是第三单元,我们落实好集体备课内容,时间、中心发言人,定时开展集体备课,形成最佳教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尝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力求突破时空限制。由于在校集体研讨时有限,我们把每次教研活动的有关内容贴的学校论坛上,要求教师积极跟贴回复。
三、开展各种学生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才能;
1、为做好“大读写”课题的后续研究,检验学生的课外学习成果,同时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四年级段学生“课外知识与阅读能力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我们看到了“大读写”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也看到了我们需要“后续研究”的`一些问题。
2、元旦前夕,我们组织了四年级段学生“庆元旦,拔河比赛”,学生向我们展示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全体老师、学生都为这次比赛拍手叫好。
3、配合学校教务科研处开展学生作文比赛、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
四、任重道远,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虽然有些许成就,
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教研组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集中业务学习因时间短,学习的内容有限,课余学习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学习渠道单一,未掌握互联网资料的搜索技巧。
2、研讨课是最具实效的研讨手段,但是每学期只上一节课显然是太少了,评课方式单一,不能开展交互性评课,有少部分教师参与评课的热情不高。
3、集体备课并未真正体现集体智慧,操作方法有待改进。
4、乐于为教研活动挑担子的老师不多,特别是研讨课的执教老师难以确定。
本学期成就和不足都将是我们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全组教师将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努力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0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01-1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6-09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10篇02-0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10篇)02-05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01-04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0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01-16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