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由于刚开学,教师用书一直还没有来到,所以上课只能够按照字、词、句、课文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字、词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可以教,可以组织小组听写。最后教师听写过关。从中看出学生自学水平还是有的,只不过学生对于自学没有兴趣,总是在别人的激励和逼迫下才能够认真仔细的学习。通过听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了极个别错字。这样做也与我们才学习的洋思教学挂了一个小钩。对于课文的学习,由于没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师用书,所以找不到头绪,只是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组长检查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而且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和蒲公英的有趣。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读中体会到学习和课文中的乐趣。对在过早地上玩耍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对过早地变色的第三段,学生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熟练的背诵。这样就能够积累不少的语言。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搞笑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明白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此刻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思考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必须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能够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能够了解课文资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搞笑?透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明白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能够透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潜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搞笑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用心性,透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情绪,加深理解“多么搞笑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齐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就应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
师: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
(板书:( )的草地)
(生各抒己见。)
师: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
生:没有。
二、认读生字词
师:你们想去见见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
(出示生字词,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
(出示生字词,抽号检测学生认读情况。)
(生抽号认读并带读。)
师:同桌互读。
(生同桌互读检测。)
师:检测。
(师指字,全班齐读。)
师:耍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
(师板要字,区分字形。)
(全班书空。)
师:钓字和哪个字相似?
(师板钩字,区分字形。)
(生在桌面上书空。)
三、感知课文
师:看来生字宝宝读得不错,管理员说你们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让我们手拉手,带上生字宝宝到金色的草地上玩,谁愿意跟我一起去?
师: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欣赏,可以跟老师一起读。
(喜欢的段落站起来读。)
师:美吗?你们读得比老师好,但提个小意见,遇到逗号、句号要停顿。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把它画下来。
(板书:发现)
(生:读、画、自己说说。师巡视。)
师:请在小组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说你在草地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
师:管理员很欣赏你们,想让你们由考察家变成考官,把你发现的秘密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
(生自己准备写提出的问题。)
师:抽号读出自己的问题。
生:早上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早上 绿)
生:为什么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
(师指导朗读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女生读、男生挑战女生、全班读。)
生:中午的时候,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师:你请谁来回答?
生:因为中午的时候,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同位。
(同位互说。)
师:你们一起告诉我吧!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知道的站起来读。
(齐读句子。)
师:你们还有问题提出吗?
生:傍晚的时候,草地为什么又变绿了?
(板书:傍晚 绿)
师:为什么小作者那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生:仔细观察。
师:无论什么事,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秘密。作者喜欢草地,喜欢蒲公英吗?从哪知道?
(齐读最后一段。)
师:蒲公英会睡觉,会起床吗?
生:蒲公英花朵合拢时是睡觉,花朵张开时是起床。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来到这,你会怎么夸这草地?这么美的草地,你和父母欣赏,请你回家后向他们介绍草地的秘密。
【点评】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交融。
3、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4、在复述中渗透语言的内化。
5、读的形式多样,要求明确,有层次性。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二、强调自主学习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生字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直接检测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根据反馈进行调控。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指导,如字形的区分。
2、在重视自学自悟的同时,有效地把自主与合作融合起来,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还让学生自主参与组内及组间的合作学习。老师设计从考察家发现草地的秘密,到开新闻发布会,到考官提问,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达到自主的学习。
3、小组合作:
组内合作更有效的帮促后进的学生,抽小组提问其他组,既能起到检测各组学习情况的作用,还能以各组之间的提问帮助理解感悟本组还没注意到或领悟到的句段。通过合作,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增加学生的练习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在同一时间进行语言的训练。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1、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老师检测完生字,让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读书习惯进入文本去学习,看能读懂什么,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然而能够读懂词句,只是停留初步感知层面,为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句段,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当考官提出问题靠靠别人,这是对文本理解的一个方法指导,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感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意味。这是一个有效自主的阅读方法。
四、老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记忆和积累的训练。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并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节是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蒲公英的变化,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以情贯穿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这种小花呢?
(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作者和弟弟吹那小绒毛玩很开心,所以他就写蒲公英。
生2:因为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课文里写着: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生3:蒲公英一会黄一会绿,很有意思。
二、引入情境,体会感情
(大屏幕显示)
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同学们看后笑逐颜开,哎,真有意思!那时候我也玩过。
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老师,我们屯水壕边上有婆婆丁,我们上学路过,经常吹着玩。
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
生:可好玩了。
师:可好玩了?能换一个词吗?答案就在书中。
生:可开心了。
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敢站起来读,同学们听听他开心吗?
(指导学生朗读。先叫不好的学生读,大家评价后再叫好的同学读。最后同桌读。)
师:这么开心的事后来怎么不做了呢?
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他发现蒲公英和我们一起起来一起睡觉。
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怎么合拢?
师:这样吧,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
(大屏幕显示) 公鸡打鸣,草地是绿色的,画外配乐朗读课文:那天──而是绿色的。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
(学生在下面有说有笑,你看那花瓣!课文读得真好听!)
师:怎么样?说说你的新发现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没开花,到白天才开花,晚上又并上了。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
(叫刚才提问题的同学)
生: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就像这样(手掌张开成花状),合上的时候好像这样(手指并成团状)。
师:你这样比划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学学。
这次我们小组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样子,一会咱们小组比读。
有了这个新发现作者会怎么想呢?
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一会开一会合。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呢。
师惊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课文里不是写着吗,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一起起床
师:你可真棒,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了,他是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对待自己的伙伴能像刚才那样吗?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这才更喜欢蒲公英了呢。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
三、通读全文、回到整体
大声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哪一个能像小作者一样喜爱蒲公英,就站起来读课文。
四、利用方法、课外延伸
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和同桌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去仔细观察,三天后我们来到课堂说说你的新发现。
(再让学生说说观察方法。)
【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让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思想感情。我在这节课中正是按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设计的。抓住了新发现前后我们对待蒲公英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又从重点段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课堂中让学生读中悟情、以读促情,学生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我在教学中能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教学语言在精炼些、幽默些,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读”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你猜猜哥哥假装一本正经地叫谢廖沙,他在想什么?弟弟是怎么做的,弟弟也假装,弟弟想干什么、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这堂课我比较遗憾的是:过于注重语言的品析,忽视了对孩子观察力的启发,忽略了文本背后的价值。如果课后能加个观察某个小动物或某种植物的作业,能更好地落实课本知识于实践。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资料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透过对资料的明白,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资料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方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透过读课文,大体上明白课文资料,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状况。在指导学生明白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透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正因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透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教学金色的草地前,我认为课文简单,充满了童真童趣,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学生学习不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谁知在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们仍然搞不清楚蒲公英变色的原因,在填空的时候乱填。由此我想到,课堂教学不能想当然,教师认为简单的,学生未必这样想,你眼中容易的问题,在学生眼中未必简单,我们应当多一点宽容,多为学生着想,最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在课堂上我能让多一点的.孩子说一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也许这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了!或者我将读书这一环节恰当合理地运用,学生读书能读到位,这失误也不会出现!另外,在本课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蒲公英的特点,体会我和弟弟的欢乐心境并在朗读中体现这一环节,读的效果不好,分析原因有:
第一,我周三午时上课,学生状态不佳。
第二,问题的设计过于笼统,应当从具体问题出发,搭设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在对话中师生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有话说。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我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我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多少年了,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条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课的时候,也反复在重复:“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是强调“读”呢?有不少老师曾经发出这样的质疑:“我们是在学习语文,不是在培养播音员。”
渐渐在教学中深刻领悟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了,说明里面的字都认识了,他能够读准断句,能够基本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能够读出情感了,说明他就能够领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练习中,识字、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情感熏陶、美的熏陶、写作的方法等等一切都将得到训练。
支玉恒老师说过:“只要去读,所有的语文训练都在其中了。”
“以读代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原先我知其然,能够遵循去在课堂上落实,现在我知其所以然了,就要更好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再读、再读……
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原先预设是这样的:这篇文章不难理解,重在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和草地的迷人;再加上学生在课前已经按照要求预习课文,那么,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检查初读、指导朗读,应该是很能完成的。
课堂上却有了变化。
首先,学习本册语文之前,布置了前两个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自主识字,能够会写本课生字词。
但是,这预习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觉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这样去做的。所以,在《金色的草地》一课初读的时候,请了四个班里读书最少的孩子来接读课文,他们就出现了漏字、读断句子的现象。(虽然这样,但是这几个孩子相比他们从前的读书进步了很大呢!)
其次,课堂上孩子不能做到静心读书。初读完课文之后,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呀,请你默默读课文。"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读一会书就抬头看看我、有的孩子眼睛盯着课本,半天没有动一下,但是桌子底下的双腿却在不断摇晃。
以学定教。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改变了预设,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进每一段,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这课中,读、读、读,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中,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大部分孩子领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也能读出来了。
语文的.魅力,就是在这有滋有味的读中感受到的,
语文的快乐,就是在这和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语文的能力,就是在这一遍遍的读中得到训练的。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小作者讲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
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学生的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在课堂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后来讲“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情绪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我从文中的两件事入手。
第一件事,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在第二件事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课文描写了俄罗斯乡下的一对兄弟在一大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朴实的乐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读自己的书。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精读深思、切己体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分角色读、演描写哥哥(弟弟)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情景,边读边体会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骗”过哥哥(弟弟)的词语。接着,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本正经、使劲、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动作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着力让学生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在读中体会“我”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朴实、真挚如同朋友般的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2-10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9-18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9-18
《金色的草地》语文教学反思09-18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2-07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5篇12-28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1-29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2-14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2-20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