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第一节,我上了《搭石》一课,完成了本学期上优质课的任务。这是任务,同时,也是机会。
上语文课,我是外行,一直以来,我对别人都这样说,但从骨子里我有上好语文课的思想准备和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行!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样的画面,带给人们一种最朴质的、似乎就是身边的景儿。
上完课后,慢慢回忆,找出了许多不足:
1、在设计上不合理。
昨天,上了这课的第一课时,扫除了课文里边的生字、词,同时,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原计划是导入之后,就让孩子们通读几遍课文的。但今天到校后,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想尝试让孩子们听了遍课文的录音。听完录音后,就请孩子们找出文章中的美。这太“突然”,以至于显得生硬了。
孩子们没有充分读课文,怎么会发现美呢?发现了,也没有了解得更透彻。这一环节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自主性,多么大的失误!
2、话到嘴边却没有强调。
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时,没有强调“像轻快的音乐”。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来,好似做一道菜,没有在起锅时加少许味精一样,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儿味儿。
3、在小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
利用小黑板写了三个段落,在写了“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再在上面采上几个来回……”,我竟写成了“更在”,孩子们发现了,我没发现。孩子们高高举着小手时,我突然意识到一定是我出错了。孩子们给我指正,我没有将“更”字改成“再”就将小黑板取下来了(其实,正好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放下黑板那一瞬,我想将小黑板再挂上去改正过了,却没能。这又是一个失误。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4、没有“点睛”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而被我给忘了(下午,我已经补上了)。这个失误与“虎头蛇尾”正好相接!
一堂课结束了,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1、抓重点段落和词语
本课中,处处是景,而最美的是“走搭石”。我参照王湘玲老师上的这一课,将这一段划分出意群,让孩子们细细地品读,尤其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孩子们边读边“过电影”想像着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儿。将孩子们分成两大组来一个在前边“走”一个在后面“跟”,让孩子们理解“协调有序”。
2、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讲到两人走搭石时的谦让时,让孩子们联系到实际生活,想想该怎么做;讲到“理所当然”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做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说出了很多了。结合学校这个星期重点抓环境卫生工作,告诉孩子们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也“理所当然”的。
这一课中,我认为,人文性更强!
一堂课结束了,自己的教学又走上一个新起点!
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为他人着想,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细节上有些地方不注意,比如上课铃声响起,我着急开始上课,开头的话混杂着铃声,学生听不清楚。
2、在指导朗读课题时,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一遍齐读课题和第二遍美美的读课题,效果一样,没有读出美来。
3、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4、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家乡的一道风景”之后的感叹号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5、在教师评价语方面,自己有要适时运用的意识,但是有时候用的不十分恰当和准确,自己以后要注意。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3
本课我要反思的内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原本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读写结合。想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想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想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但由于自己课堂出现错误,心里自信不够,压力不由而生,导致课堂没能按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是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设计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为写打基础。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2个仿写练习。
(1)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搭石,人们会怎么做?
(2)美在什么地方的仿写练笔.以及寻找平凡事物中的美的练笔.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补白、想象、朗读感悟,读写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式,有详有略地带领学生逐层深入领悟到家乡人们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正因为形式多样,也给了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才表现得生龙活虎。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把备学生提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心理。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俗语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
可惜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原来预定的内容都不能完成。学生朗读的也少。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的太繁琐,甚至没时间来写小练笔。
3、在如何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细致,不能马上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反馈,课堂评价语言不够棒。
针对这些不足,今后我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加强。
搭石教学反思4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拓展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美的小诗,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简述了身边美的小事,并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理解引导不到位。学生体会不到“和谐美”而体会出“谦让美”。
2、在课堂中,虽然有意识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但没有做适当的指导。学文的重点应放在读中,但是教学中朗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形式还是不够灵活。本课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若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学生能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节课虽然设计较为合理,但时间上把握不到位。导致前紧后松。本人教学语言也不够简练,各方面能力还有待加强。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5
拿到《搭石》这篇短文清新质朴,充满生活气息,透漏着美好人性,它是作家刘章回忆家乡生活的一篇文章。细读教材,我想:搭石本是无情物,是乡亲们的所作所为,那种谦让、敬老、心中有他人,相亲相爱,让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纯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间真情。作者难忘家乡,不仅仅是难忘搭石,难忘的是在“城市钢筋水泥构成的马路”所缺失的父老乡亲那种淳朴互助的乡情啊。可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这浓浓的家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看了( )原文地址的一、二稿,总基调我觉得是恰当的,目标也很合理,两稿无异样。只是在选择内容和策略上略有不同。我觉得第二稿的改动还是比较科学的。
首先,两稿都抓住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句。但在展开的第一个引导的提问就有了点微妙的变化。设计一:让我们一起在课文这寻找这道风景的美丽所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设计二:那么搭石构成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是怎样的呢?看似小小的改动,但设计二指向更明确,把学生的注意力很清晰地引向寻找搭石之美上。
其次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时,第二稿设计不只抓住了“协调”一词意思上的理解,还递进式的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读句想象画面形成意象入手;找近义词理解字面意思;从句子中找出说明动作协调的地方;除了过搭石的动作协调,还从哪看出协调,引导学生从声音、节奏、人影相映成趣等地方感受协调之美。到此,一幅美妙的图画已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朗读的`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协调”成为一条串线,把搭石上人的动作、节奏、倒影等串联起来,一气呵成。更高明的地方是,“协调”不只在这小处发挥了大作用,设计第二稿还巧妙地借助它串联了一个个美妙的情景“一个一个有序走搭石”、“面对面过搭石”、“心系他人摆搭石”等,每副画面都是那么“协调”,这一画龙点睛的总结,还文本一个整体。“协调”一词在文中发挥了最大最多的效用。
再次,在对面而行的这部分理解中,第一稿设计设疑、解疑后还设计了会说哪些家常话的说话练习,期望通过此步骤让学生感受亲近之感。第二稿设计删除了此环节,我个人觉得妥当。在这里对“话家常”的细节不必过多深究。并非每个小小的细节深入挖掘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应努力使我们的课堂阅读有效,而且高效。
搭石教学反思6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搭石教学反思7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研究专题,这课书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发现美,感受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关键句开展课堂教学。
搭石教学反思8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的现代作家刘章的作品。本文语言质朴纯真又简约韵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根据学校安排,我准备参加家长走进课堂活动,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应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供给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找找人们走搭石的情景”,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经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经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完美的画面呈此刻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经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终一段,并经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本事。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活力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搭石教学反思9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搭石》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看完《搭石》一课,心中不由一颤。多么朴实的一堂课,从头到尾仅仅只用了一张幻灯片,而且是在这样全国级的阅读比赛中,令人佩服!在课件铺天盖地的语文展示课中,犹如出水芙蓉般清纯,耳目一新。是的,语文是该洗去铅华浮现本质的时候了。这堂课老师轻松自如、行云流水般把课演绎的非常生动、形象,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带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读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别是理解重点难点的词语时,真是煞费苦心。如“协调有序”是这样来理解的,她先让一组学生参加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上到这里,我心想:这个我也会,不就是表演吗?我平时上课也是经常用的嘛。哪知她却只是和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师说前面的,生马上接上去,师说后面的,生马上紧跟上去。刚开始是一个小组,接着就是全班,那种默契,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一起去走那优美的搭石了。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环节,课堂马上焕发出光彩,成为本节课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词语的理解不攻自破,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中,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的生机勃勃。接下来的教学就更得心应手。在读中悟,读中思,紧紧抓住读这条主线。另外还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从搭石走过的还有哪些人?会怎么走呢?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深深体会到小山村的迷人风光。
再次,注重人类美好品德的熏陶,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特别是欣赏完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之后,师话锋一转:那如果是对面走来,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学生体会到谦让是一种美德。体会到那里民风的淳朴。问到如果是老人和青年时,这个环节让人感动不已。青年人背老人是理所当然,是每个人认为很自然的事。这里的教学可以结束了,可她却又适时的生发下去:如果这个青年老了,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德被激发了,他们说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说的多好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在学生心中扎根,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欣慰的呢?这位老师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好。无论是在开始时那娓娓道来的音乐伴颂,还是各个环节的教学,优美的语言总是把人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去。还有在教学青年人背老人时老师出现的象形字,连我这个自以为对书法很感兴趣的人却也一无所知。这场景也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也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知识渊博,让人敬佩!当然我也有点不同意见,毕竟把人与狗连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妥(当然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总之,看完录像后,心中感触颇多。似乎耳边还依然,萦绕着那“踏踏”的声音,正如她在那极其简单的板书中写的那样: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的质朴,她的谦虚,已和搭石一起融进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搭石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搭石》描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整堂课,我主要是透过三种途径来让学生学习体验。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悟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并到达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的境界。
一、结合问题,学习课文,感悟和谐美
风景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初读句子后,教师语言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填空: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的美,我是从这个词明白的;我还感受到的美,我是从这个词明白的,我还感受到了的美,我是从这个词明白的。
这一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的“诗”味。操作时,教师再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对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从而感受到乡亲们的和谐美。
二、咬文嚼字,挖掘助人美
风景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必须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放搭石时的情绪,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角,感悟课文。
师:大爷您好,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要去哪儿啊?你为什么放下东西,在那里搭石?
生:……
师:大妈您好,你在找什么呢?我帮你找好吗?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走几个来回啊?
生:……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机械重复地围绕“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这么做?”稍显啰嗦。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必须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看教师有效地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利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到达文章情、教师情与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三、拓展训练,升华心灵美
风景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理当这样做的。
生:从道理上说就应这样做的?
师:什么道理?
生:尊敬老人。
师:乡亲们把尊敬老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那么文中的哪些事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生:……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
搭石为作者家乡构成了一道风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乡亲们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搭石”,你发现了吗?
说话训练: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搭石:。
正是这些搭石,为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无数道风景。
围绕“理所当然”的训练巧妙地整合了文章中所有的人情美,既深化了课文,又进行了人文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拓展写话的训练,进一步地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这就很容易地在学生心中产生具体的形象、引发对文本资料进行再加工,进行新一轮的情感升华。
虽然在预设时思考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到达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因为是一堂研究课,所以在设计时,我想尽可能展示得全面些,给老师们带给一个尽可能全面些的研究案例。正因为这样,课堂容量显得稍大,时间有些紧。
其二,作为一名工作才一年的新老师,如何既保证预定目标的达成,又恰当处理好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这是值得我认真思索的话题。
我的指导老师以及校领导对我本次课堂教学的指导与帮忙很大,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也是收获啊。
搭石教学反思11
《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是一篇老课文,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可就是这样一篇老课文,又重新选入了新教材,然而教法却不能和过去一样,重点也应有所差别。所谓“老瓶装新酒”,说得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这类老课文时有所创新,体现新理念、新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四年级时讲《搭石》,我主要结合本课教材特点,以“美”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寻找美、欣赏美、发现美的学习活动,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心灵,就如“搭石”一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还有他们身上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都是“美”的体现。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或小事中发现美。然后练习生活实际进行交流、举例,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可五年级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之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备课时,我认真钻研课标,深入研读、剖析教材,紧扣单元主题、阅读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前导语中的提示,以及课后习题来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学过这篇文章,虽然学习训练的重点有不同,但备课时还是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来安排学习活动。
第一点要突出的就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的.是,这里的快速默读并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诗句,而是读懂课文的时间。第二点要提醒学生的就是阅读方法了,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读的时候必须要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地方(个别词语或句子等)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回读。因为个别词语不理解,并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可以不必在此花费时间,继续往下读;而不回读也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这也对阅读质量和认真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点就是紧扣课后题中的问题“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也说明了一点,提高阅读速度,并不是一味求快,也不是略读、浏览、跳读之类的粗读,还应该包括对文章重点内容、精彩段落的精读和反复品味。第四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并模仿练笔,在实际运用中将方法内化于心。对于统编教材的教学,我还在继续探索之中,但浅浅的尝试已让我感受到其双线结构的好处,以及编者的全新视角、深刻思考和大语文观。我自觉需要学习、思考和挖掘之处还有很多,我会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用好新教材。
搭石教学反思12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搭石教学反思13
《搭石》这一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搭石教学反思。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搭石教学反思14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用了十分钟把前面的作业做了一个总结,接着我就讲《搭石》,昨天晚上已经在国家课程平台资源里面学习了名师讲的《搭石》。
然后简单记录了一些部分教学过程,参考了名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基础巩固与情感提高,反思学习。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2、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3、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4、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教学反思:
在上午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第二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
搭石教学反思15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第一次执教四年级第七册的`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例如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动的词,出示“踏”,并用动作演示表达自己的感悟。再比如,学生上来画搭石,其他学生评议,对“搭石”有了形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较快,让学生听不清楚或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写生活中的美”,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换成“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作业再布置“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一些,做到课堂说一说,课后写一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搭石》教学反思07-08
《搭石》教学反思[精选]07-08
教学反思《搭石》09-22
【荐】《搭石》教学反思06-21
《搭石》教学反思[实用]07-09
《搭石》教学反思优秀11-20
语文搭石教学反思12-18
《搭石》教学反思【热门】06-21
《搭石》教学反思[优秀]07-06
(实用)《搭石》教学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