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2
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出发点来说,编者希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很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应用题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教学中我始终把滑雪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逐步设计了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方法。本节课的新知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我个人结合我们班的情况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计算方法上。从孩子们做题的情况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孩子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决不拿起笔来列竖式计算,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同怎样有效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3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即使如此,教学中出现着许多的精彩与意外,令人回味。
现象(1)
例题中的问题解决一般需要两步运算或三步运算,部分学生习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或合并综合列式时有困难,从而影响了掌握运算顺序。
策略 解决问题时,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审题。
如:例3“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练习一第6题“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第7题“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第8题“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第9题“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类似的以上的题,我都带着学生从问题入手,以 “一根扁担两边挑” 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题意,一步到位列出综合算式。课上聪明的学生接上一句“一根扁担两边挑,一边挑鸡,一边挑鸭”其他学生在这样诙谐的语句中不但解决了此题,更对运算顺序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思考题“3333=2”时,学生更是就着这句“一根扁担两边挑”解决此题。
现象(2)
活跃的思维,呈现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或不同的解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应接不暇。
策略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主争论,自主内化。
如:在解决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做法“72-44+85”“72+85-44”“85-44+72”,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做法时,不但说出了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过三个算式的对比更体验了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的顺序,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解决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有两种做法“987÷3×6”“6÷2×987”,但也有个学生分步列“6÷2=3987×3=1974(人)”。学生在解说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后,对“6÷2=3”的'“单位”提出了争议,有的批判着说美中不足,缺一个单位,应该写“个”,因为表示6天里面含有两个3天;有的辩解着可以不写,因为6天是3天的两倍,“倍”不要写。这样的意外,美不胜收!
现象(3)
内容如此简单,部分学生吃不饱。
策略增设拔高题,拓展思维训练。
例开放题“可可和乐乐的家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可可离学校580米,乐乐家离学校720米,可可和乐乐家相距多少米?”
读题之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用图示或线段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学生在画图或画段图后,开始议论纷纷,甚至干脆站起来质问我“汤老师,你出的题不严格,模糊不清!”“是呀,可可和乐乐的家位置不确定,可以在学校一边,或在学校两边”“学校也不确定,可以在他们的中间,也可以在一边。”??
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这两种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计算了可可和乐乐家的距离。
是模糊也好,是开放也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就是最好!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1、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将例5扩展为四题,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5
成功之处: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足之处:
1、 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 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无从下手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6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同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同学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同学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同学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同学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同学经历发明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是自主的,同学的选择是开放的,同学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 注重同学的自主活动,让同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同学提供充沛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让同学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沛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同学独立考虑,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和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同学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出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战略也开放,同学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同学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同学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同学充沛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同学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考虑、实践、计算。
2.给予同学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同学考虑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自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和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同学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同学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送,而是同学主动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积极性,引导同学自身动脑、动口、动手,才干变成同学自身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要把考虑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要让同学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同学去想、去做。要让同学有进行深入考虑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同学智慧的火花,是小朋友同学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同学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同学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在考虑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协助同学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战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战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同学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同学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同学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研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同学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同学在自主探索中不时地发展!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7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就应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前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忙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此刻学生解决问题潜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潜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理解。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潜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用心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状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但是关,主要体此刻: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明白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④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帮忙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二、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事实证明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学生计算错误,优化解题过程。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8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知道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抄题时抄错数据的。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一、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二、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事实证明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学生计算错误,优化解题过程。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9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0
《四则运算》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而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住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作业布置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学习新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但在学习完第一单元后,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一、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备课不够充分。二、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时间。三、不重视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四、关注学生不够,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现像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五、学生的作业虽然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变,但仍有作业马虎、书写不规范、写错作业、不按时完成的不良习惯出现。
学生问题的出现只能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对问题的考虑不全,也没对历史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是说明自己对问题的滋生和蔓延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在触动着家长的每根神经,因此只有自己改变了,学生才能得以改变,为了在下单元教学中不再出现更多的问题,我只有改变,改变一切能改变的……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1
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出发点来说,编者希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难兼顾。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以新的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比如说,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再如例4,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从应用题本身来说,又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况,都去突破,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逐个突破,各有侧重。当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帮助突破重难点,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趣促算,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从单元内容来看,这个单元的教材没有趣味性,一味枯燥的运算学生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利于教学。因此,教材的练习可以这么安排:
1、添括号练习:添括号练习也要学生进行计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学生添加括号,对学生来说兴趣比较大。
2、算24点。二十四点作为比较经典的数学游戏,除了动脑外,也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三、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正确率: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只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可以抽取早自习等时间,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时间短,教师便于控制,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新教材对于运算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比如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设例题了。但是却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由两位数乘除法推导三位数除法和三位数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么考察呢?星星点点有练习在作业中出现,因此在教材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习题,布置学生演算,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2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3
成功之处:
1、通过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要买门票的情境图引入,当课件播放出这个图片的时候,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特别喜欢,积极的投入到了这节课中,认真的思考起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其实就是平时学生所做的连线题,我设计成了几个小帽子,让学生分别戴在头上,来找和自己的计算顺序相同的。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参与度广了,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学生,小手也举得高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使枯燥的课堂变的活跃起来了,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3、注重对学生自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对应用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来提出,自己来分析的,这样让学生亲自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足之处:
1、在复习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后面的课程比较仓促;
2、练习设计的不过多样化,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
总之来说,本节课基本上学生对于新知识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慢慢改正。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4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进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不行的,需要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孩子们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最重要。虽然没有给题目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醍醐这种类型的题目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再做题的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和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他们带动更过的孩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自主学习与思考会有错误。错误是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错误的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5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课前第一次的备课感觉内容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应该能够轻松接受。但是在第二次集体教研后,才发现本单元并不是那么容易,感觉有点难,就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吧,本节课有五个知识点:
1.加法的意义;
2减法的意义;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按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要求一节课把这几个知识点全部学完。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还沉浸在假期悠闲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组商量着第一节课只学习1、3两个知识点。上学开始后,按照惯例介绍青藏铁路,顺势出示例题,找条件问题,画图,学生很轻松的列出了算式。然后我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学生不加思索说:因为是求“一共的”,所以用加法。看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只停留于字面上。继续追问:求“一共的”一定用加法吗?思考片刻后,有学生说求“一共的”也有可能用乘法。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我引导说:看来很多求“一共的”运算大多都是用的加法,但也可以用乘法。继续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题,问题中都有“一共”两个字呢?请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可难住了部分学生,一分钟后,大约有20位学生举手,一学生说:小明有10本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小华有几本书?这道题用加法。根据条件,我画图,学生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说:因为有个“多”字,小华比小明多5本,所以用加法。
我追问: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减法吗?生摇头,这是一学生立刻举出带有“少”字的加法题:小明有10本书,比小华少5本,小华有几本书?从孩子们诧异的表情看,对此类的加法应用题很陌生。打破了他们思维的惯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加法应用题的线段图,找出共同点:由此顺利总结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反过来,只要是加法计算,一定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至此,加法意义学习完美收官。这节课这个点也是我从教20多年来首次突破,原来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刻领会加法的含义,学生学完加法后,按照思维惯性,还是认为“多”了就加,求“一共”的就用加法。所以遇到解决问题就会出错。教学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作业上看,有两个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1.根据203+147=350,写出另外两个等式。有学生写成:147+203=350和350-147=203。
写成147+203=350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也拿不定主意,和组内的成员讨论,朱玉老师认为正确,是根据加数+加数=和得来的,李丽和焕业认为不对,那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不是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观点都有道理。后来我又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这两个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这里看出,教材导向是要把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可能怕有学生改写成加法算式,所以先出示一个例子。所以加法算式也不算错,但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研究这样才有意义的吧。
2.根据67-55=12,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我要求写出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有学生写:12+55=67(根据加数+加数=和),晕……,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我想我可能没有给他们讲清这两个算式的“母子”关系。67-55=12是母亲,各部分名称已经固定,而12+55=67是孩子,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不知道我这样讲对不对,希望同仁们看到切磋切磋。有了以上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乘除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时,相对轻松了一点,特别是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其他两个等式类型题出错的也较少了。第一单元最后一节课是四则运算,关于小括号中括号的学习,课前备课,预设的是四则运算的格式学生会出错较多,于是课堂是除了把运算的顺序当作重点外,运算的递等格式也是强调了又强调。可是从作业上看出,部分学生运算顺序背的滚瓜烂熟,可应用时又不按运算顺序来计算。这部分的内容只有加强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哦。
【《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12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19
0的运算教学反思01-09
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01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2-24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31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07-07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1-17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2-14
混合运算复习教学反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