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07 15:19:50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

  执教人:CMJ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例1、例2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教学、全班学生位置的数对纸条(以及装纸条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引入。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班同学坐得整整齐齐的,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坐了一些新朋友,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向这些新朋友介绍你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位置的确定方法。(板书课题:位置)

  2、分小组讨论,

  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并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竖列横行。(板书:竖列横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着的第一排就是第一行…那么现在就按照我们的约定,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数对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出示:座位图)

  (1)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图中红色位置在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来表示,这就叫做数对。( 板书:数对(2,3) )注意:读的时候,不需要读括号和逗号,把两个数字之间稍微停顿一下,比如:二、三。

  (2)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你在教室的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么表示?(小组交流)a:先说说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说自己的位置)b:根据数对说说在第几列第几行。(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2

  第一课时轴对称教学反思

  教学本节课时首先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回忆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接着在例1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引出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别观察“松树”、“小草”这两个轴对称图形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课时旋转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特点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学习氛围浓厚。

  第三课时欣赏设计教学反思

  1、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和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创造美。

  3、少数学生还不会运用图形的变换进行设计,要引导学生理解设计的'三个步骤。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因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中来,从而得出规律,这样记忆更牢固。

  第二课时倍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找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数的整数倍”去考虑,启发学生从该数最小的倍数找起。教师让学生有序的找出倍数,在找倍数的过程中使学生发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也可作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并添上省略号。而后进行巩固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发现每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这一规律,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规律从的探索中来。

  第四课时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找2的倍数的规律来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并加以验证,从而得出规律,学生的参与性很高,重点得到渗透,难点也顺利被突破。

  第五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第六课时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找出了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正确做出判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一个小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问: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三种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对学困生照顾不到,练习时,出现商的小数点错位的问题。还有学生在说出三种计算方法后,我没能很好的做到引导他们去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我对在课堂的落实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学本节课时我把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把握定位在关键处,如:例题7.65÷0.85教学时引导学生思为什么要把除数0.85变成85?”“为什么被除数7.65也要跟着移动相同的位数呢?”,“。计算小数除法时,为什么要把除数变成整数?”,这个为什么就是让学生知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已有的知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知道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除法来做。这样的方法教下来自己感觉还可以。但在学生练习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1)有个别同学以为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要化成整数。(2)有个别同学小数点忘记点。所以感觉上在练习中对学生出现的几种错的情况加以总结,以便练习时加以强调。

  《循环小数》这节课上课一开始,我先讲了《从前有座山》的故事,然后根据这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有学生马上直接说出:说出“循环”一词,而我也给这个学生及时评价,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说说循环的意思,而是按我的教学设计继续引导学生去说:依次不断重复等词语,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自己说说循环的意义的同时说出:依次不断重复。我认为能让学生自我去体验循环的意义,也许效果会更好。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我设想了一组算式,

  1)1.332÷4(2)1.7÷1.6(3)32÷6(4)2.7÷11

  (0.333)(1.0625)(5.33······)(0.24545······)

  这里面算出的商一半是有限小数,一半是无限并且循环的小数,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是第二次实践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4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这是做比较好的方面。

  另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只是让学生口头回答了一次,我没有板书,也未做强调,致使后面教学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还不强。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所用时间稍多,致使最后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

  3、教学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细致。如: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5

  位置(一)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不足:参与讨论的学生不够多,应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改进:今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位置(二)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掌握的很好,学习兴趣极高。

  不足:个别同学发言不够踊跃。

  改进措施: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位置练习课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不足: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后,学生分不清.

  改进:今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6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3-14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4-03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22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9-29

《加与减》单元教学反思02-23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2-01

数学教学反思05-05

数学的教学反思10-25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反思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