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08 08:29:44
  • 相关推荐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

  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2

  学习图形变换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做平移和旋转运动,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度。而本课学习的图形的变换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但相对而言,轴对称知识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一、一条明线

  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用数学书做平移和旋转运动,进行铺垫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逐步地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熟悉这些变换,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这种教学设计还是较为合理的。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此外,不仅我自己利用课件给学生直观的表象和形象化的演示,我还让学生到前面进行演示,不论计算机上的演示,还是实物展示台上的操作都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在条理叙述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我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不仅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存在问题:

  1、就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2、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不过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只要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点滴的收获对他们来说都可以换来成功的喜悦。

  3、课件的制作还有待提高,如果能把每一个三角形中不同的顶点都装上旋转轴,就会避免用展台演示操作时的不便之处,学生演示时会更方便,效果会更直观,时间会更充裕。在这点上我们会再接再厉,不放弃将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这种探索和追求。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如平移、旋转的概念,然后开始观察图形,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用自己手中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带着乐趣完成了这个环节。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就完整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4

  这次在我校开展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一课。

  在上这节课以前,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课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且有多种方法,为降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请学生用学具在方格纸上边摆边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同时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通过操作实验、语言叙述、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对于学生质疑的地方,我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小组交流完毕后的展示环节显得仓促、急躁,只想着顾及整节课环节的完整性,而忽略了让学生的讨论结果得以充分展示。

  因此,作为课改中的教师,要有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重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好好地把握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5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图形的变换》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中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 “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设计、创新,也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和反思。在每个小组汇报后,我都是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和建议,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一些错误都是学生帮助纠正的,一些图形之间联系不清楚的`地方也大多由学生互相交流而捋清的。在学生都出现共性问题的地方,我适时进行了引导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练习,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欣赏,说说这些图形能在什么地方看得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这样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育人的价值,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课中我还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6

  《图形的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材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中我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7

  这一单元的目标: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二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

  学生在二年级已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一节课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在教学,多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像力不够充分,对于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多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而且充分让学生亲自体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8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9

  讲完课之后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平移和轴对称相对来说学生好理解,但有些学生在描述旋转变换时还是不太熟悉,不能用完整的语句来描述。

  在设计三角形旋转时也出现了把平移当旋转的情况,没有想到观察旋转的特征:两条对应线段的夹角就是旋转的角度,来验证所画旋转图形是否是符合条件,特别是遇到更复杂的'图形(如四边形等)就更容易画错了,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研讨。

  学生对旋转的含义,(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理解的都不错,但在画图中进行运用时,却效果不太理想?是对前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还是课上画图的练习量不够?如果是这样,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转,平移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旋转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开始观察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回顾的知识点自己介绍。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给你几个三角形,你可以变换出什么样美丽的图案出来。然后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动手操作。然后我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方格中一个风车等图案。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深有感触,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备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光有教学热情还不够,更需要教学技巧。只有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这节课我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准确,符合教材。在图形的转换中,只是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没有让学生准备方格纸,导致学生在汇报结果时还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表述时很茫然,表述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结合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教具准备完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师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转后得到另一指定的图形,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没时间完成。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学生进行反馈验证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学生的汇报不会按照你的思路进行。当你叫到一个学生,他会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出现学到的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1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习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四、知识迁移,直观转抽象。

  最后进行的是知识迁移,将知识逻辑化。探究平面图形中哪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一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发给学生各种有代表性的平面图形,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学生通过亲自去折一折,能够很快的辨别出来是还是不是。又趁机让学生再次对这些图形按照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这一部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又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再次总结。这一过程的自主学习,可以随机出示几道判断题。对于知识点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认知、去体验,学生将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不足之处的,问题主要是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练习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个合作题目我们细想一下,是很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合作学习的。然而我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平。而且在汇报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挖掘。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让每个小组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不是更能体现合作学习?合作过程中可以让组长分配,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正好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过于片面地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意识不强,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又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个: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平移?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平移;3。距离:平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1。 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平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平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3

  本学期区里来我们学校视导,学校有两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其中陈青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一课,让我有很多感触。被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所吸引,更为她营造的教学氛围所折服。细细品味这节课,深受启发、感受颇多。现把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唤醒旧知

  师:假期里,游乐园里可热闹了(观看视频)。

  1.你玩过哪些项目?

  2.这是什么?想一想,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3.再看(出示旋转木马),它的运动方式呢?

  师:它们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第二个环节、走进生活,感知旋转: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

  2.师: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

  五、巩固拓展,升华表象。

  六、总结欣赏,引导创造。

  1.生活中旋转图案的欣赏。

  师:其实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这样,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绕一个点,按一定的方向和度数旋转而成的。可以说,旋转创造了生活的美。看(欣赏:香港紫荆花区旗、时尚的现代墙纸、古典风味的服装上、精致的盘子、精美的地砖上、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中……)

  2.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设计欲望。

  师:在我校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同学们也利用旋转设计了许多图案,一起来欣赏。(学生作品欣赏)

  3.美吗?你也想试试吗?让我们也当一回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多的美!

  每一个环节都有亮点,学生的情绪始终很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老师通过游戏,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美,从而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课中,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明晰了旋转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环节,更是通过演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而不知疲倦;又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的每一个设想成为现实,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可以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