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1
1、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中国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自主学习,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2
今天讲了例六《比多少》,题目是小华套中12个圈,小雪套中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这节课的重点是:1、对于“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样的问题能正确的列算式。2、明白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难点是:理解减去的部分是两个人套中的同样多的部分。
一、本课大致的流程是:
1、复习。选用上学期的《比多少》的几幅图,唤醒学生已知的经验。
教学空间:选取三种比多少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比多少的知识和方法。
2、新授。重点突破“小华比小雪多几个?”这个问题。通过摆磁力扣,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用虚线隔开,再找出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尝试列式、说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明确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后,再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和“小华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几个?”
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以及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并且尝试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巩固练习。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
教学空间:选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练习题和一道提问题的题。让学生在充分练习中巩固比多少的知识。
二、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列式解答,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23页第9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出错。但是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习题的层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习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习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课堂的练习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习题(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习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确列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15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2、23页第5题,可以再追问“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几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几箱呢?”3、23页第7题,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4、23页第9题(3个条件的),也是先出示条件,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与第7题相比,又提高了一个难度。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3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学反思比多少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教学《比多少》可以通过比多少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多少。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他们往往会用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但是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这里要注意要求不要太高。和第三单元比大小一课的内容要相区分。教科书中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仙境,图中还提供了小兔、小猪、木头、松鼠比较的资源。首先运用了情景中的素材,小兔与砖的.比较、小猪与他们所扛的木头的比较。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比多少的活动中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的多少;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体验活动中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呢?
我设计以下以下环节来展开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主题图绘声绘色的描述,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情景之中,把图中事物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观察主题图,找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关注数量的多少,在说的环节中,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学习倾听评价。注意表达是否完整。第二层次找一找“同样多”的两种物体,谁和谁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有好办法能让我们一下子看出小兔和砖的数量一样多?由于学生还没正式学习,所以在说明时应该注意用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说明,避免涉及事物的数量,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说一只小兔背着一块砖、一只小兔正好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数量和砖头一样多。为了突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第三层次建立多、少的概念,小猪和木头也是同样多吗?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在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一连。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只小猪背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木头有多余的就说木头多小猪少。借机贯穿多和少的概念。第四层次说一说体会多样化比较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两个一组任选,另外两样东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练习时,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个数的多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审题,让学生感受到要在题目的要求下,做事练习的第三题通过一一对应或数一数去比较,先让学生结合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理解题意后放手让学生去比较,引导学生认真加以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明确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队一样长。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或数数一数去理解演习的第四题呈现形式新颖,让学生交流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本节课我的教学重难点非常清晰,但是在教学设计这块还需要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应该做到层次分明,在教学“一一对应”思想时应该多加引导,引领着孩子们来说,应该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让孩子们真正掌握“同样多”的含义。愿在数学的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4
《比多少》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对“同样多”“多”“少”并不是很陌生,但对比较的方法却不是很清楚,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地去把数学学好。因此我把课本中小猪、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做成动画片来播放,这样极富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直观的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剩余,那么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下一根木头,那就说明木头多,小猪少。学生在满怀兴致地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这一知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理解和掌握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经验。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
合作摆学具卡片,并让学生说出,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真正是在学中玩,玩中学。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5
面对一年级的教材,我真有点不知怎么教。数学《比多少》一课的内容太简单了,而且孩子们在幼儿园大班学过这些内容,该教些什么呢?比谁多谁少是没问题,可是为什么5比4多呢?对,就将重点定为“通过例题,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算理。 为了训练孩子们说话有理有据,我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开始,几乎大部分学生几乎都说不好,我不厌其烦地指导着孩子们说。一个说不好,继续找第二个孩子、第三个……慢慢地,做过了几道题之后,孩子们大部分都会用因为所以说算理了。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也许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样回答,但我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数学,不能只培养做题的机器,既要知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慢慢地,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多少》教学反思09-16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9-13
数学教学反思06-12
【精选】数学教学反思07-11
数学教学反思06-24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25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14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09-22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05-2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