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7-16 14:08:27
  • 相关推荐
《鸟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鸟语》教学反思1

  3月18日下午,我在卫岗小学本部执教了苏教版四上第15课《鸟语》第一课时,几多收获,几多遗憾,几多感慨。

  先谈谈收获:

  (1)、通过这次参赛、摸索、研究,我初步知道了第一课时怎么上?上些什么?我觉得第一课时,上多少,怎么上,应该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制定教学过程。而且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又没预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引、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力求高效。

  (2)、本节课,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我在教授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谈谈感受;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生有自读、齐读、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3)、结尾送“礼物”一节,设计精彩,不仅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标题概括课文大意后可串联出全文大意,还巧妙渗透了“爱鸟”教育,初步感知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更给学生对这节课及授课者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谈遗憾:

  (1)、对于课件未用上,我准备不足。临场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2)、对于学生的读书评价,我的评价语不够丰富、生动。

  这次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给了我很大帮助,甚至比我自己埋头苦干半年带来的感悟都多,感谢有这次机会,若能再当面听听评委的点评或看到评委的书面点评,那对我们的帮助就更大了。

《鸟语》教学反思2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小作者为了成为鸟儿的知音,“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抽出“无拘无束、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 ;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 。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鸟语》教后记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上课伊始,我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说:“听到了这样的叫声,你仿佛来到了怎样的环境,感觉怎样?”“猜猜它们在说什么?”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我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

  《鸟语》一课富有儿童情趣,“爱鸟--亲鸟--知鸟”小作者这一情感线索只要我们细读课文还是很找到的。因为生长在农村,所以从小就爱鸟;因为听爷爷说有一个能通晓鸟语的公冶长,所以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心,聊天,结为好友也是很快意的,因此就会经常去亲近鸟儿;到后来,我以“知音”自居,根据鸟儿的“语言”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没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怪不得在作者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学生和我一样都是站在局外看风景,虽然都生活在农村,且也都喜欢鸟儿,但真正与鸟儿接触的机会少得可怜。学习课文后学生当然知道懂得要爱鸟儿,但更多的是羡慕与好奇。

  “环境塑造人”,其实一点儿不假。文中的小作者一是生活在有那么多鸟儿的好地方;二是爷爷就是他身边的“公冶长”。爷爷不仅知道有公治长这个人,他也能听懂布谷鸟的叫声,有了这样的环境影响,当然小作者更喜欢鸟儿了。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而又细致地描述了“我”从小就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我” 跟布谷鸟对话的情况,表现了“我 ”对鸟儿的痴迷程度,也写出了“我”与鸟儿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自然融洽。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1、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就本课来说,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相关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揭示课题后,播放音像: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儿们或欢快地站立枝头,或飞翔于树丛中,尽情地鸣叫着。课马上结束时,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猜一猜鸟儿们在说什么,或者也与鸟儿对话。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到鸟的世界中,感悟鸟儿的话语,与鸟儿、“我”同乐了。

  2、启发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何启发学生想象呢?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在课本的右下角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我与鸟儿在对话,爷爷笑眯眯的看着、听着。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鸟儿可能还会说些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通过想象,丰富课文内容,让学生变成鸟儿,与鸟儿亲热地交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想象,让学生猜一猜鸟儿说了些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

  迁移写作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的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这也是作者内心的呼喊!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的行列,像“我”一样关注鸟、观察鸟、欣赏鸟、喜爱鸟、赞美鸟呢?课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他的样子和叫声。”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让学生把文中“我”对鸟儿的喜爱,迁移到自己对鸟儿的喜爱上,习作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要写作,所以就要去观察,就要去体验,就要表达真情实感。

  附例文:

  可爱的芙蓉鸟

  我家养了一只芙蓉鸟,我可喜欢它啦!

  这只芙蓉鸟可漂亮啦!你瞧,它胖墩墩的身子,淡黄色的羽毛上点缀着几簇黑色的斑点。那尖尖的小嘴巴、圆溜溜的眼睛,更是人见人爱!最有趣的是那双细长的腿,走起路来一伸一缩的,真好玩!

  这只芙蓉鸟还通人性呢!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它就会昂着头,挺着胸,放声歌唱:“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声音是那样优美动听,好像在夸奖:“小主人,你真棒!”而后,又发出“叽叽,叽叽”声,似乎在告诫:“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当我考得不理想或受到老师批评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它就会低着头,眼睛注视着我,安慰我似的,轻轻鸣叫起来:“叽——叽叽,叽——叽叽……”仿佛在鼓励:“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会成功的!”我听了,马上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当我生气的时候,它会缩在笼子的一个角落里,恐惧地望着我,发出“叽——叽——”的声音,宛如在埋怨:“小主人,我错了吗?”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儿,听着它那哀鸣声,我的气眨眼消失了。

  我爱芙蓉鸟,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鸟语》教学反思3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鸟语》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教学反思《《鸟语》的教学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4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感受颇深。这节课我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直接进入到文章的重点部分——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的原因,引导学生跟着更羸一起去观察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信息,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会思考,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因为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进入状态,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在讨论为什么说是他能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引导学生理解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是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最终实现了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过程。教学时层层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最后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好朋友扮演,学生热情高涨,有声有色。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魏王说的话时,学生还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来,特别是对于这两句话:“你有这样的本事?”和“真有这样的本事!”一个是疑问的,一个是惊奇的,学生读的还不到位,这里还要加强指导,注意“?”和“!”的区别,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读,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在分角色朗读时,学生的动作没按课文中的来做,我也当场进行指导,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贯彻:进行每一次的朗读都要让学生的目的进行,怎样读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体会。

  2、在区分两个“直”时,还有含糊,刚开始学生讲的有点摸棱两可,看了课件后,没让学生再讲了,这里处理得不好,还应该让学生再来讲一讲,强调一遍,这样先有感官的认识后,学生会理解得更全面。语言文字训练就应该具体到对“直往上飞”“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的理解,对“能手”的理解,引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细化,如此,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我们往往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遥不可及了,以至于让语文变得不实在。今天我的教学虽然在教材上有所处理,也尝试用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为内容而服务。

  3、大雁是怎么掉下来的,应该处理得更好,不能白白浪费做好的的教具。4、老师本身的语言不够精炼,比较多的口头语言。这就要我在实践中多探索,多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鸟语》教学反思5

  《放小鸟》一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课文通过描写“我”养小鸟与放归小鸟的经过,告诉人们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让鸟自由飞翔在蓝天上。课堂上,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想象。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我让孩子们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鸟和鸟妈妈叫唤是彼此的思念,是妈妈焦急的心情。 这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不应该是技巧性的,而是在读懂课文内容后,充分感悟人物心理,或者充分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读来抒发感情。

  教学的重点处把握还显不足,课文第一段的二、三两句话,主要是阐述了我因为爱小鸟,看到小鸟伤心,不吃不喝而着急,理解的重点在我着急的原因上。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我很着急,那是因为?孩子们能点到我所着急的原因,但却被我点到为止了,让学生充分的说,理解我爱小鸟,所以我很为小鸟担心。重点理解的部分似乎有些蜻蜓点水了,今后我要注意,把学生该理解一句话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该重点理解的要让学生充分的叙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再让孩子们练读。

  课文最重要的部分,我决心放小鸟回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中的男孩,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鸟放飞了,却还那么高兴?孩子们回答的虽然正确,但如果孩子们多一些想法,多一些理解,也许能有更多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重点理解的部分,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一定会更加明白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给它快乐。 我对小鸟的爱似乎在课文的教学中脱了节。因为爱小鸟,所以我很着急,因为爱小鸟,所以我要让小鸟和妈妈在一起,要放飞小鸟,“爱”字似乎贯穿着整篇课文,但从学生的回答中,在我的小结中,却有所忽略。

《鸟语》教学反思6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捕鸟、杀鸟等现象,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做保护鸟儿的“小卫士”。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但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

  (2)朗读的指导还欠缺,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反思7

  3月18日下午,我在卫岗小学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评比,参赛课文是《鸟语》第一课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颇多。

  1、首次尝试第一课时公开教学。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验课或外出观摩,交流的都是第二课时。我曾经认为,第一课时朗读版块的教学套路就那么几样,没什么好上的,也不易出彩。可能这也是老师们不喜欢把第一课时作为公开课的原因吧。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

  2、读通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于引领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悟文章内容。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我设计的是放手试读,在试读中引导学生一手课本,一手字典,高声朗读,默默静读,同桌互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并解决生字新词和难读句段。教学时,却发现学生手中只有课本而已,只得作罢。“无声老师”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不可小视。

  3、理清文路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四年级孩子应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启发孩子理清文路很重要。但实践中,可能由于时间仓促,未留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他们显得很茫然,教学效果有拔高之嫌。

  最后,向李主任提出一个建议:以后的教研活动能否多开放一些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或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供广大一线教师交流讨论。

《鸟语》教学反思8

  上完本节课后,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即小学美术课堂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状态,关注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希望从这堂课上得到什么?而老师又能给他们什么?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教材,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学生们喜欢的美术课,在新课改的精神下更容易得以体现与实施。对于《鸟语花香》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有了一些体会与感触,下面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做一些探讨性的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审美为核心,结合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课堂情境、板书、国画作品、音乐等,使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一、导入部分: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水墨动画片导入本课,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引发了对本节课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之后的教学作下了铺垫。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打破了传统导入模式,使学生感到很新奇,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及一些中国画的知识,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蘸墨法和如何用笔的绘画技法,并再加以练习。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画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感受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时不受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三、欣赏部分:中国画注重人文内涵的渗透,引导学生欣赏了中国花鸟画作品,学生在欣赏中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感受到作品的优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有的学生在欣赏后说:“我觉得很美,画的像真的一样。”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很神奇。”虽然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很简洁,但他们已经受到审美的熏陶。

  三、评价方面:我改变以往的作品评价方式,相对注重成果的展示,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相评价。在用笔用墨的手法上虽显得比较稚拙,但对于初次接触中国画的小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为此我采取积极评价的方式,及时鼓励画的好的、有创意的作品,并用徽章奖励课堂表现好、作品好以及在各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肯定学生进步的表现,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四:在课堂背景音乐的选择时,我注重音乐与课的内容的协调与配合,运用了琵琶曲《琵琶语》这首曲子,这段音乐的运用,能体现古色古香的中国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美的情景,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经过本节课我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课时分配上:这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学生实践的时间还可再长一些,应更加注意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充分的创作表现。

  课中再添加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获取、去表现、去发展。应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让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同时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适时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

  总之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鸟语》教学反思9

  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学鸟的叫声,说说鸟的外形基础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他们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

  二、启发性灵——懂鸟

  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我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

  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鸟语》教学反思10

  乍一看这篇课文,感觉不太好教,写的有点散了,如果不能创造一定的信息差去引领学生感知文本,那教学也就没有一定的张力了。

  在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文中的哪些鸟?这个问题并不难,于是我让他们写出来,有不少同学写错了字,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学要扎实到位。

  然后我就让学生来说说,本文重点写了哪些鸟,让学生再次明白“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接着就让他们细细地品读“布谷鸟”部分,这部分的教学,我重点强调我与布谷鸟的对话,教学这一片断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分不清哪是我的话,哪是布谷鸟的话,后来经过一番朗读与争论,终于确定了“种田织布”“勤奋刻苦”是布谷鸟所说的,因为课文写的是我与布谷鸟对话,所以最先的语言“你做什么?”就应该是我问的。再者,布谷鸟的语言也不可能复杂,它只会叫“布谷,布谷”,正好与“种田织布”“勤奋刻苦”与相接近的。一开始自己也有点疑惑,后来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两点也坚信的。这些都是可以从文本中读懂的,所以再一次让学生明白一切的答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去解决。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布谷鸟给我的帮助,让学生把这句能熟读成诵,接着我反复地说那催人奋进的“布谷,布谷”叫声,就是在说“快快开工”“勤奋刻苦”……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鸟给我带来到启示,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让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鸟。

  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些特别重要,对学生特别有启发的语言片断,我都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这些语言片断给他们真正的启迪。

《鸟语》教学反思11

  课文写了“我”从小爱鸟,爱看鸟儿的身子,爱听鸟儿的鸣叫,天长日久,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和鸟儿的接近、交谈,从鸟儿那里学到了很多,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上课伊始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尤其是课文中“我”与布谷鸟的对话,很有童趣,我和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其间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

  在作者与鸟儿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时,作者也从鸟儿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在教学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从句式特点入手理解句子,学生很快找出这是一句排比句,而结尾的“……”的意思也一并解决,它的作用是省略后面的内容,“那么省略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我追问,马上出示句式训练,仿照例句在写一句,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顺理成章。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多彩,说出了各式各样的句子,所以,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

《鸟语》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鸟语》这篇课文,上课前备课时,我还很困惑,怎么让孩子们知道鸟语是怎么回事?上课了,孩子们知道了鸟语就是鸟的叫声,我突然想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会吹口哨,于是我叫那几个懂吹口哨的男孩上讲台来,我提示让他们吹“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结果有两个孩子吹得特别好,全班同学都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于是我叫这两个男孩一个扮演课文里的“我”,一个扮演“布谷鸟”,一吹一答,还真是惟妙惟肖!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课堂上一下字活跃起来。我把其中一个吹得特别好的孩子叫出教室,我让他用口哨吹“同学们,认真听课;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叫全班同学猜他吹什么,同学们一下字激动起来,也很快猜出他吹的是什么。我问同学们:“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为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想,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很快乐。我说:“是啊,课文中的我也从鸟语中得到了快乐,他和鸟儿成了好朋友,课文有个词说明他和鸟儿成为好朋友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孩子们很快找到是“知音”,“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朋友,知己。”“为什么鸟儿成为我的知音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十一自然段。”孩子们有的说:“我从燕子那知道了勤劳。”有的说:“我从大雁那知道纪律的重要。”还有的说:“我从苍鹰那知道了勇敢快乐。”。。。。。。“是啊,我不仅从鸟儿那得到快乐,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和鸟儿成了知己。”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孩子们放飞的心灵得到的升华,他们体会到了作者对鸟儿的爱、感激和对濒临灭绝的鸟儿的惋惜和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鸟儿好朋友的呼吁。快乐的“鸟语”,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

《鸟语》教学反思13

  【教学构想】

  一个用唐吉柯德似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对人生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双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去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着一双充满爱的眼眸,一生都在缅怀故乡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支笔去书写心中的爱恋,又会怎样深情地去吟唱一首怀乡赋?

  《空山鸟语》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诗化的语言的外表下的,是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清雅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开篇,就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注意,这里的鸟语,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里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鸣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唱歌。在这儿,作者的这种情感不仅仅只是对空山鸟鸣的钟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它还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文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作者因为听到鹧鸪的叫声,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鹧鸪的鸣叫声将作者带回了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又因对孤岛上灯红酒绿生活的厌倦,更加思念怀念江南小镇那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但仍然喜欢重温。这里重温的不仅仅只是故乡,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正是带着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结束了全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灵秀而飘逸,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诗化的语言下,却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观察力犀利,解析透彻,而且精确地掌握文字运用的技巧,能够剖析自我,刻画人性,描绘平凡的现实和瑰丽的自然。由于他在淡淡的抒写中投入了赤子之心,所以表现出来的是能够牵引人们哲思的玄思。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要耕耘一片宁静和平的文学净土。

  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更侧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经历中找寻作者的思想根源,从而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

  3、理解文中运用的意象,学习作者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

  2、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研读课文。

  3、自主品读诗化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朗读加点评品味课文,积累妙词佳句。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题,展开想象,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空字,体会空山与俗世鸟语的区别。

  面对如此静谧绝美的景象,你是否也会如陶渊明一般,产生要遁入山林做一个隐士的想法?置身这样的境地修生养性,你是否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超然物外,超尘脱俗?

  (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再用优美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而想象力的唤起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富于诗意的导语,又为这篇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文章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氛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关上课本,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只要有感受即可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一再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要对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观点与见解,作出及时的适当的肯定。)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可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绘的空山鸟语的特点。

  (这一处的处理既完成了对课文中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有优美语言的品味,更要有学生对优美语言地使用。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疑问: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我想做只鸟,在山中。的感叹,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一感叹的?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探讨这一问题。这一步只要求学生能谈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谈。

  (这一步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读,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解读,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观点)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②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③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美感。

  (诗化的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读出它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体会感受文章,会比老师去教要好得多。)

  2、对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前几课点评的内容,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等进行点评。

  (在这一单元中,学会对文章进行点评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品味语言的妙处也应是处在语言积累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

  3、小组交流点评内容,推选好的全班交流。

  4、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和段积累下来。

  【教学后记】

  课堂上的语文味

  《空山鸟语》教学后记

  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语文味使得学生们不仅学得热情投入,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就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课自己的特色,否则,一味的求新求异,最终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猫。

《鸟语》教学反思14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有两点:

  1、那就是体会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2、给予学生一种研究。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我”的确成了研究“鸟语”的专家。便可以得出:我们要认识某一事物,要想成为专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于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一课其实给四年级学生一个成功的公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等于什么?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获得的资料及自己想法吗?

  本着这样的解读,我设计了教学:

  1、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2、提炼升华。

  明确人能与鸟成为朋友是人的勤于研究才与鸟的距离更近。

  当我把自己的教学思路与组内老师交流时,大家立即展开了讨论,纷纷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以听鸟语引入,这样能够率先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有的老师说在解决鸟儿是我的“朋友”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即鸟儿给“我”带来了快乐,从鸟儿身上“我”懂得了道理……

  听取了同事们的建议,再次解读文本,我细化了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其间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叽叽喳喳’正在练声的百灵那里,我学到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行动迅速的翠鸟那里,我了解到做事的态度。”“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

《鸟语》教学反思15

  本文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课时时,在学生读完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疑问:鸟语指的是什么?“我”是怎样与鸟儿说话交流的等等。我将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第一课时的目标主要是学习生字词与朗读课文,学生们掌握得较好。

  第二课时主要是抓住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的重点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明白:“我”是如何尝试着与鸟儿接近和“交谈”的。

【《鸟语》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夹竹桃》教学反思07-15

《泉城》教学反思07-14

识字的教学反思07-14

家教学反思07-13

《画风》教学反思07-13

《分类》教学反思07-11

zcs的教学反思07-11

刘胡兰教学反思07-10

大班教学反思07-09

《孔子》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