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2 19:22:29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0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

  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评比的初选,与市直学校的其他三位老师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我抽到的课题是《第二节植株的生长》。讲完之后对于自己的后半节课比较满意,前半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反思下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

  我觉得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顺手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不在我,而在于35中的学生们,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都非常好,超出我的想象。而且小组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强,给这样一群学生们上课感觉是一种幸福。

  本节课一个亮点我感觉就在于让学生作为植物医生诊断土壤种植和水培的吊兰生长状况为什么差异较大,接着小组内设计对照实验。这一部分我通过出示提示:可配制培养液培育幼苗,如土壤浸出液、蒸馏水,并展示自制的土壤浸出液实物和购买的蒸馏水,将实验设计的难度降低,学生设计和表达的非常好!

  我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大蒜幼苗虽然培育时间短,但是依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看到老师培育的实物很兴奋,也能清楚的知道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开展后面的学习。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由于准备的时间较紧张,买来的玉米、菜豆种子一直没有萌发,中途又从老家带了小麦种子、玉米种和大蒜进行培育,培育时间较短,所以导致根尖较小、根毛较短,影响了学生的观察效果。如果能多培育两天效果肯定要好。我开始时想用试管培育玉米根尖,每组一个,用试管培育根系的好处是根系都漂浮起来,非常清晰,便于学生观察。但因为后来买的玉米种完全没有萌发,老家的玉米种晒得很干萌发的非常慢,所以最后放弃了。如果能让学生亲自看到试管中生长的植物根系效果一定提升很多,感觉很遗憾。

  2、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考虑到学生细胞、组织等内容可能没学到,我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没能放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个别同学可能对于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观察,我想在操作之前,应该对于显微镜的操作有个简单的回顾或者提示,可以出示在屏幕上。

  3、对于学生的实验指导不到位。我在学生之间转的时候看到基本都看到了清晰地物象,加上有些紧张,可能没有注意到有些小组并没有观察到。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

  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我采用学生对照提纲自学、自测及同学互相检查的形式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下面几点:

  一、列出知识的框架

  我把每节知识的框架列出来,学生在复习中可以利用框架的形式,把细节知识往里面灌。因时间紧我把学生分组,四个人或是两个人一组进行自测及同学互相检查,而实验设计则把学生分三组,每组分别完成一个实验探究。然后大家交流自己的成果。能够做到取长补短,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复习的紧张过程中来。达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注意知识辐射

  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我在课堂上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进行提问。有选择性的有代表性的重点的疏导一下,帮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教会他们这种方法以后再学习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教师觉得很轻松,学生也能够自主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三、贴近生活实践,在知识迁移中求异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社会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此,在复习中我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结构、功能及保健以及合理营养等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关注差异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他们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在于学习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学过程,照顾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那么会有95%以上的学生的成绩是优良的。”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速度,使教学速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和巩固知识的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大面积差生的出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想出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学、自测,这样能够让学生尽量能够参与进来做到各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够完成不同的目标要求,我还让学生互相检测,这样能力高的可以帮助能力低的,共同来完成复习目标。

  我在本堂课中的不足是时间把握不够好,最后练习时间太仓促,以后课堂上要注意时间的调控。另外在知识处理上有遗漏的地方,例如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在本次检测中学生在此丢分较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细致。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4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的内容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设计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为此,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资料,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另一方面用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践证明,视觉上的冲击要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能刺激一个人的神经。

  教学中还安排了一个“设计广告语”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拒绝香烟的诱惑,并呼吁大家应该爱惜生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防治空气污染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做起,这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学生在设计广告语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教育,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在结束教学时安排了一个短片,伴着优美的旋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再次感受到拥有蓝天、白云的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同时感悟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只有和谐才能共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

  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现将“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眼与视觉—走进生活—近视及预防—课外拓展—我的收获六个版块。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

  本节课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l.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讨论。

  2.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

  3.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和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4.授课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生的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设置的比较多,可适当进行删减。比如在讲授视觉的形成过程时会形成倒像的内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较难,可删去;在最后的新课环节—“近视的预防”可作为作业内容,以减少占用的课下时间。

  2.学灵活性不够。比如在进行“瞳孔大小的调节”实验时由于天气原因效果不够明显,应适当调整实验方法。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6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对这节课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都不敢正视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有个别同学可能还会瞎起哄。要上好这节课,关键得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科学知识!了解自己,了解人体!我用了三分钟来做这个思想工作,让那些起哄的同学不再言语,让那些低头害羞的同学端正了姿势,然后用手提给他们放了一段教学视频(条件有限),介绍人的生殖系统,同学们都凑在一起安安静静的看完了,之后同学们在陈述同步学习答案的时候,我在总结知识点的时候,同学们都能大胆说出生殖系统器官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相关功能,课堂上因此没有嘲笑也没有羞涩,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知识讲授。为此我感到很高兴!

  我想,对于生殖的内容,如果做老师的不能大胆面对,觉得在学生面前不好意思,那起哄的只能越来越多,学生们更不好意思正视这节课的知识内容了。我很高兴自己做到了,将这节课顺利开展,相信我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人的生殖系统有一个全新的质的认识。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7

  在上生态系统这节课时,在课堂上引入了几个与知识有关的资料,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是我深深感到,好的资料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几个资料是:资料一、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放养着很多马、牛、羊等家畜,这里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们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也不再丢失了,可牧民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同样的在草原的一个到牧场上,本来青草茵茵,虫飞鸟鸣,牛羊成群,一片生机昂然,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大片草原变成了干地,牧场上也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8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克隆、遗传信息、DNA、染色体。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偏低,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有一定难度。

  我用上课铃声、天气预报说明我们的生活需要信息,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也需要信息。借用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西瓜、大豆里存在某种信息指导他们的发育成自己的样子。接着说我们长得像自己的.父母就是因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某种信息,像这样能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信息,称为遗传信息。它决定我们外表即性状表现。

  自学“资料分析”,得出结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引导学生思考,信息都需要物质作为载体。文字、图片的载体是纸;天气预报的载体是收音机;新闻的载体是电视等等。遗传信息也有载体,是什么?——DNA。

  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很多片段,这种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称为基因。

  结合以前学习内容,细胞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介绍细胞核中有一种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也因此被命名为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出示“从DNA到染色体的图解”,让学生归纳细胞核、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

  这样上课还是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理解,只能靠课下问同学和老师。另外,理解了还要能说出来。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9

  科学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是分不开的。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开花和结果”一节课,在设计上既传授了生物学知识,又十分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优美诗句中观看花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观看花开过程片段,引入了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了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可突然一转,让学生制作“花”的作品活动,而探究花的构造,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表达交流的能力和科学方法,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探究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知识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非常巧妙。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指出凋谢也是一种美丽,是新生命的诞生,讲植物的生殖,讴歌生之美丽。以传粉、受粉过程之不易,讲生命之艰辛,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共处的哲理,尽在其中,这些本节的特色。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0

  本课是对第二大单元生物体的结构总结性概括,从知识点和难度上有一定困难。所以应该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同时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1

  教后记昨天我们初一生物组开展了“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我上的是最后一堂课。对我而言,我上的这堂课极失败。失败原因在哪?我做了深刻反思。

  一、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

  这节课包含了四个知识点,即“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传粉”。按照课改要求上课,我平时是分两个课时完成。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很不灵活的处理,老老实实将这节课用一个课时完成。结果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展示等环节没有组织好,为了完成任务,我老在"赶”,我讲得多,有关知识也没时间去拓展。

  二、没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图片资料、模型来代替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花的有关结构,这是这堂课的又一败笔。

  我本来是准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也到县城各个花店找了找各种各样的花,还到山上采集了一些野菊花,最后,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放弃了。

  三、没有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能力薄弱,这是我学生现阶段的状态,平时表现也差。这与我平时不注重培养与训练有关。

  四、心里素质差。

  我教了19年的书,仅添了岁月,心理素质依然差。不论是哪位老师在我的课堂上,都会造成压力,会紧张,上课思维会乱。我是一个不会表现自己的人。去年锦屏中学来访时,我上了一堂公开课,那段时期也是几天几夜失眠,告诉自己没必要紧张,课还没上,心里却老打鼓,最后凭着不要给三中丢脸的坚定信念,出现了奇迹,上课时心里很平静,发挥正常。我也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结果昨天依旧。上课前,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觉得讲的内容太多,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些我也会犯。另外,听了罗海东老师的课,觉得自己生物知识不全面。这些使我觉得我的课没准备好,让我丧失上课激情。上课时手忙脚乱,我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话,思维混乱。一堂课下来,只感觉到对自己学生很内疚。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如此不沉着、冷静,这点让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本节课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

  经常听学生们(包括现在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说:“老师让我们自主学习,觉得方法好,但老师讲得少了,好多知识不懂。”我想,在积极推进课改时,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如说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这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态系统的含义,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生物,还有这些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学校的小池塘,在池塘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什么是生态系统,当然老师要有相应的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关系。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我们可以在池塘边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那些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学生的寻找,最后老师总结,像水、空气、温度、湿度,包括池塘里的泥沙、石头、无机盐等等都是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范畴的;像绿色植物、浮游藻类等呢我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者;而水塘中的小鱼小虾等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都是消费者;当然其中还有像细菌真菌这样的生物都是分解者,还包括蚯蚓、秃鹰等腐食性的动物也是分解者。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还有在这里要重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营养关系

  所谓营养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池塘里自己找出食物链,画出食物网。在这个内容重要重点让学生探究的是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第几营养级和几级消费者的关系,知道是哪一级的消费者就知道是第几个营养级。还有就是在食物网中人一种生物的消失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当从不同的路线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应当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近原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两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让学生思考“没有人像池塘中投过食物,为什么鱼儿还是能够快乐的活着?”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找出能量的来源,老师可以主动引领他们去寻找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这一概念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通过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个池塘中的物质没有消耗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好老师要强调地球上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和氮循环)。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3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的要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是十大主题之一,本主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为标题,以“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为线索的“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而是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为标题,以“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线索,突出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线索是引导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的科学知识为“材料”,以推理、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为“针线”,缝制一件精美的“衣服”——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好教材的内容,比如,调整教学的内容,改良实验等,尽管教学内容没有探究性的实验,但同样要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促使学生讨论和思考,因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这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4

  七年级生物下册《激素调节》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人的生命活动的另一调节方式:

  激素调节。围绕常见的激素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做“医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这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该次讨论非常顺畅、透彻和热烈,通过探讨这些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陌生。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比如突然发现眼前有条蛇,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条蛇的图片)创造情景,引入新课。然后,在复习旧知识,内分泌腺进而引伸到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设问题: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哪个系统?

  本节课的亮点一:我们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在老师的指引下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亮点二: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引入话题,以分析疾病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学习了人体的内分泌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三种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亮点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几种激素调节失常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分析、治疗。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鉴别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相关激素的产生部位,指出其治疗办法。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解答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新颖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医学的知识,包括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感受了做“医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与生物联系紧密,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学科。我们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很乐意听到老师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讲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本节课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该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产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他们的不幸,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这堂课也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身体,锻炼身体的意识。在最初上课时,内容处理得不够好,老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知识点未能完成,经过我的努力,最终取得了突破。课堂时间安排得到了改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

  1.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增加下去,必然会将草吃光,将树皮啃掉,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能够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数量也就减少下去,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由于大规模开垦西部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失去保护,终于导致一场“黑风暴”事件,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50多亿公斤。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6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7

  1.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使桑、蚕、鱼的生产相互促进。

  2.“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1947年解放军第一支垦荒部队开进北大荒腹地,创立了第一个“公营农场”,50年代中期王*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七十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十数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1998年,垦田产量86.8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86%,粮食商品率达84%。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8

  处理课本七年级下册44页课后练习第4题,说说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体,和许多同伴一块往里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难,特别提醒学生是说“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线。

  以往我都是提问的,这次我鼓励学生自己说,不提问,在2班里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了,我觉得不满意,继续鼓励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一个女同学起来了,结结巴巴的,有时还自已就笑起来了,不顺畅,我一看这个同学以前的表现是爱表现,但不认真学习,而且成绩还很差,我从心里就不高兴了,但不能打击学生,就让好继续说吧,她说她和谁谁还有谁,我想你扯哪么多干什么,就说有许多同伴不就行了,结果她说在什么地方哪个同学如何了,又有哪个同学如何了,最后自己成功到达肺。听着听着,我惭愧了:她说的虽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动,我不应该看不起她,举好我没有表达出来。

  我表扬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诫自己,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8

  1、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灌输。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

  2、本节课通过数据资料和实验展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究体验来获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既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3、通过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各知识点的联系网络,在教师的.层层设疑、学生思索答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法的指导。教学中运用分段反馈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块的掌握情况,依次来调整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平时学生不够关注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如何发挥好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的课程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的导人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本节课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有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有教师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等,在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得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持探究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利用课件解决教学难点“气孔开闭的原理”,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提供数据等方式为学生探究做好资源和材料的准备。课后让学生通过“DIY”进一步探究气孔的分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整个的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9

  1.印度北部山区由于森林资源全部被砍光,引起1978年的特大洪水,结果20xx多人淹死,4万头牲畜被冲走。

  2.在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食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失去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3.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逐级富集,水体→硅藻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大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0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初一(5、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上学期过后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

  是面向初一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我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7-08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10

生物教学反思07-07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5-04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9篇12-17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2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02-16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02-14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