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
比较这两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第一堂课我没有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做任何铺垫和引导,所以学生可以说是很被动的把课文读了三遍,在被动的情况下阅读文本,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几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环节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这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牵引下变成了一堂朗读课,而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个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开”和“柳成行”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块土壤。
范例三因为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指导训练,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2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3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由于之前学过散文,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优美散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4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精读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美文,赏美文来品析文章的“美”,把握文章内容。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学会基本的语句赏析的方法(例如:修辞的运用、写作手法的运用)。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如下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对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对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对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从中培养学生自己感受美的能力,把握品析美的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在整个教学中当然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其中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没有很好的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情景之美。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不够精简,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虽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引导语。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但若是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真知,今后教学中要多多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5
课前反思
一、教学思路问题:
一篇文章,特别是“大家”的文章,可学之处很多,但不可都在一节课中都学完,也不能都学会,我读了十几遍都读书不懂的东西,不奢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去读书懂,因此我决定我十几遍都读不懂的我也不讲。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问题: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因此品味语言、理解字词、学习句子,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都是需要教学的内容,我选择了通过示例的方法教学字词,解析修辞方法,渗透对比写作手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
课前预习作业我是想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想法,但又不给他们增加压力,让学生愉快地、高兴的在课堂上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知识。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本节课是集体备课。
2、语文课教什么不是随便的,是要“依据体式,依据学情”来确定的,通过检测,重点教学生不会的而又想学会的。而不是教师会什么教什么,教师喜欢什么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教什么,参考别人的东西可以,但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维。
3、这样备一节课的时间可能长了点,但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可能会有缺憾,但我愿意在这种缺憾中做无悔的追求。
课中反思
一、导入语中说自己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开始只说冷。当我要求用四字词语概括时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二、过渡语比较少,显得比较唐突。
三、在讨论,交流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有段少了,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完。在全班汇报环节,学生举手的人不是很多。说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我在课堂上话比较多,不断地提醒学生,不敢大胆的放手。
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只给了学生很少的时间写,就让学生读,明显的时间不够,可在这麽短的时间里同学们还是写出了不错的片段。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课后反思
我觉得在课有许多知识没有落实。有点延时,导致写作时只有部分同学写成,组内交流不充分,并且师生评价不是太到位。教学过程中缺少过渡语。
张老师说:如果中间紧凑点,在评析句子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更好了。老师的语言精练一点就更好了。是啊,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我愿意在这缺憾中做永远无憾的追求。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6
这节课我预定的教学任务当然是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写作探究环节因没有时间而只好延迟到下一节课。但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本来就存在一个“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当课堂中出现有价值的.资源时,要善加利用,允许临时生成,按照课堂中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教案一路宣讲,将学生宥于预设的轨道。学生质疑探究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教师因担心过多地花费课堂时间而简单强制地掐灭它们,无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完全任由学生自由去发展,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起好适时引导和调控作用。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7
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老舍的散文名篇作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第一次尝试。本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围绕“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
但纵观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还是略显薄弱,有时候,我还是有种“孤独站在这舞台”的感觉,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任重而道远啊……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8
20xx年11月13日,梅花组在昆十二中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分别由我和兰丽老师上课。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三个片段:以温晴识温情、以温晴看温情、以温晴赏温情,引导学生在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同时,又去体会老舍先生内心蕴含的“温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因为上课之前已给先生发过学案,所以先是对写作背景、作家及字音进行预习检查;接着通过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景物、课文的段落层次划分、通过我们感受的冬天与老舍感受的冬天的不同,引出温情。然后对第一层进行教学——以温晴识温情,让先生思考: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接着讲第二层——以温晴看温情,让学生从2—5段中分别概括出画面并提炼出景物的特征,穿插第三段的写景顺序;最后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这个部分是重点,分别从“走进温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品味温情的语言“来让学生深刻感受老舍内心的温情。我觉得有亮点的地方就是在引导学生品析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时,通过大家共同的探究,大家依次找出了”守护摇篮的母亲、细致周到的护士、健美优雅的女郎、娇媚害羞的少女、俏美柔情的女子“,最后学生得出因为这些女性形象能体现出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教学设计的不足,内容量过大,导致上课不流畅,同时需要深度思考和解读的文本又展不开。师父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面面俱到在这样的美文中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找对了点,由点到面来展开就可以了,她细致的指出对比手法和反衬手法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讲,因为学生都周到,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读美文、去赏美文,把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在以后的美文赏析中他们就能自己去赏析。
我还要特别感谢李廷梅老师,她比我只大两岁,但是教学经验却比我丰富很多,她不仅帮我指出了问题所在,而且还特别耐心特别细致地告诉我怎么做。比如在我的导入和整体感知环节,其实内容很相似,我却很罗嗦的将两个部分重复说,她说:“这个地方完全可以这样导入,然后直接就着第一段就开讲,没有必要让学生再用词语概括自己感受的冬天和老舍笔下的冬天有什么不同,把这两个部分合二为一,既不重复,又节省了时间。“她还说:”这篇文章美就美在语言上,一定要让学生读,在导入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得出温晴特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语言体现了温晴,这样由点到面,思路就清晰了,也不会拖堂。“
当然李老师最后也对我进行了鼓励,真的很感谢她。同时,作为语文老师,我将这样美得散文上成像习题课一样,我也觉得很惭愧,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多听公开课,认真备课,反复磨课,争取成为一个能自如驾驭课堂的语文老师。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9
本次公开课,表面上看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程序组织有序,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但自己仔细推敲之下,这节课的处理上却存在许多问题。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它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赏析语言。这节课应分两课时完成,每节课完成一个教学重点。
在处理这节课时,考虑到这是一节公开课,又有领导听课,为了保证效果,我做了这样处理,将两个重点都放在了一课时,为了出彩,为了留给赏析语言更多的时间,就在处理第一个重点时做了简单处理,设计了3个小问题:
(1)作者对济南总的印象如何?
(2)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哪些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用了什么手法?
(3)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你能概括一下吗?这样处理虽然也完成了重点一,但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展开详细探讨,导致学生并不明白无论山水都是围绕总特点“温情”而写。
这样做,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细想之下,是否违背了一种教学规律,是否失去了上课的真正意义,让我想到了公开课就应该逃避问题吗?就应该避重就轻吗?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自己这节课虽不是作假,但却有悖于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教学的本来面目。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0
一、课后交流:
一是与同组同学科申爱丽老师进行教学研究,我发现这节课花架子较多,例如第四环节2、3、4问题,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改革的内容,在这节课是没有用处的,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没有兴趣做,所以这属于无效劳动。因此应该果断舍去。将第1题调整为三环节的第8题,主要环节合并为做、读、写三个。
二、重新调整:
三个主要环节各为13分钟。并且逐个分析那些题目学生自己能做出来,那些题目经过同学互相提示能做出来,那些题目教师需要重点点拨。结果发现,不超三个,并且学生可以做一些,关键的其实就是那两三个思维点。
三、再次交流:
我觉得上节课有许多东西没有解决,课后问了部分学生,因为学校检查作业忙,课后实质上也没有再进行深入学习。为此,我邀请申爱丽老师再次听课。课前几分钟,学生们看见我来了,很高兴。纷纷与我谈论上节课的情况,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节课老师真多,我真紧张死了。还有的说,我想起来回答问题的,但没敢,场面太大,老师,对不起。还有个学生说,昨天的时间不够用。我们说说笑笑,我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再接着高高兴兴的学习语文,认识事物,看出来学生真的是高兴。
四、重新上课:
我先告诉同学们,常态的.阅读和常态的考试就是这样接触文本后,看能感悟些什么,做出题目来。并且是有时间限制的。考场上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反复读中寻找答案。然后我和同学们说,把昨天的当做预习,我们再一次重新开始。课程进行的很顺利,但在检测后校对答案时,由于我的语速慢,又等于挨个把题目读书了一遍,有点延时,导致写作时只有部分同学写成,组内交流不充分,只有一位同学在班级发言并且师生评价不是太到位。
五、课后再思考:
申老师说这一次觉得很好,如果中间紧凑点,不延时就比较完美了。是啊,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我愿意在这缺憾中做永远无憾的追求。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1
今年才真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讲学稿”教学方式的探究,在教学中一边学习别的老师的成功经验,一边自己摸索钻研,整个过程艰难又快乐,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对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不断地研究,如何让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个同学都能以积极地热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的整体素质,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和谐有趣,更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最虚心的态度投入到这项改革之中,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改初衷且义无反顾。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2
经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由我来讲一堂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体同学的配合下,这节公开课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工作以来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语这一学科,这是第一次讲语文公开课,所以虽然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是前来听课的同事们发现并指出了这些不足和缺点,我才能得以进步和提高。比如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够,问题难易程度差距较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再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小组化学习进行的不充分,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其次,我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上课之前,同学们做了充分地预习。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在尽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师,对于老师设置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作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堂训练完成的很有效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做得相当好。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点、弱项的同时,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同行们的差距,这更激发了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斗志。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3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反思本节课,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课前导学案印刷不是太清,四个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师对我怀着一种期待,共有22位教师听课,这是听课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导入语中用比喻写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不会。我跳过去。原计划7个题目用10分钟时间检测的,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看题目,直接从题目开始读书起,计划读书完再做题目。但对很有提纲作用信息丰富的课文提示语没有同学读书。我提示学生课文的范围。情况好了点。有些同学开始到黑板上写,前两个题目做的不错,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三、第四个题目正在思维,我发现时间到了,就叫了停顿。教师开始示范朗读,学生结合题目进行重点内容的反复朗读。学生仍在找答案,没有人朗读。教师提示后,学生读了一会,教师让学生说又学会了什么,两个同学发言,效果还不错。解决了两个题目,有一个题目教师适当组织了点拨。
四、在设计的几个交流环节,没有学生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教师有示范,学生也在写,但没有来得及交流,下课铃就响了。黑板上的内容没有核对,检测题目没有作完,写作的内容没有落实,这节课就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是看出学生对这节课还很很感兴趣的,他们接触到了与以前不一样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会在结束之前发现学生做完了检测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6
在本课的预设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文章的'语言之美。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赏析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同时也要重视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4
《济南的冬天》是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单元以写景散文为主。在《春》中已经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学习。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温晴”两字,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透露出温晴的特点,而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又处处有老舍情感的流露,因而我的课就围绕景的“温晴”和情的“温情”来开展。
对于景物的温晴特点,我让学生自己去找,通过学生自己的魔都,圈点勾画来探索发现这一特点。并做适当的颠簸,而学生在分析景问晴的过程中世纪上已经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因而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情的分析只是一个总结提炼的过程。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有所关注学生的“学”。但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学还不是一个主导,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学生的读也不够多。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可是我的语文课还是没有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为了读而读,读变得没有目的`性,没有层次性。这是我需要进步改变的地方。
而对于景物的温晴的分析过程中,分析的过于浅层,没有向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已经懂了,上课应该教学生所不懂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跳一下能够到达的高度。而我现在的高度停留在学生伸手就能摸到的高度。因而这对我的文本解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自己应该不断地进步才能更好的去教学生。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5
《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特点,把济南的山、水、城,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美好画卷。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温晴”这一总特点,并对“济南的水”所构成的“空灵水晶图”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将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安排为对描写“济南的山”的“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山村卧雪图”进行赏析。
一、 导入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复习导入的方式,针对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如: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为温晴,济南冬天的水的特点主要包括: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水藻真绿,终年贮蓄的绿——清澈透明;空灵的蓝水晶——清亮。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济南的山也美,水也美,那么究竟美在哪里,让同学们以“济南冬天美,美在——”这个句式来造个句子。
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引用了课文中的原句,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济南冬天美,美在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济南冬天美,美在下雪后,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发现,他们将山美水美的大部分句子都引用到了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刚好可以引入到下一个问题。
二、 合作探究
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放在这个环节上,整个环节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希望通过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对课文中所写的山的美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第3—5自然段,找一找其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开始进入默读阶段,我开始觉得课堂进入了一个沉闷期,因此迅速的提出让学生可以以前后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说说最喜欢哪个句子。但正是这一做法,导致学生们在对文本的阅读较为浅显的前提下,难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探究结果。不过,学生们的答案还算是比较全面。
生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小山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生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山上的树木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
生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露着,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写出了山的美丽。
(在这里,学生未能发现本句中“穿”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在学生提到此句时,向学生介绍写作中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运用一种动态的景物来体现环境的静,它的特点是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动静结合形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生4: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也是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
在多个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基本上将这三个自然段中所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写作方式,乃至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囊括一空。在此环节的教学中不足的是,我把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基本上都在他们回答完成后,归纳概括复述了一遍,本意是希望通过老师的复述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程度,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环节中的赘余。
三、 拓展提高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但是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把济南冬天的景物赋予了多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写水的自然段中,把长条的垂柳赋予了一个俏美柔情的女子的形象,那么在写山的过程中,同样有很多景物被赋予了人的形象。
1、守护摇篮的母亲——抚慰人心的话语 温暖
2、细致周到的护士——温柔的关照,安心
3、优雅健美的女郎——明亮 喜悦 希望
4、娇羞害羞的少女——纯情 温情 害羞
那么,为什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女性形象?
因为女性形象温暖、柔美、慈爱,更加符合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特点。
在这个问题中,有学生回答说,因为老舍在山东任教的七年中,把山东当做第二故乡,所以,他把济南的冬天景物比作母亲,也可以理解成为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这一回答成为本环节中的亮点内容,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这说明,我们作为教师,不应当低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而要更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够做课堂的主人。
四、 情感提升
“温暖晴朗”这样的天气特征一般出现在春天,但是在济南的冬天中处处洋溢着春意,你能找到那些句子中蕴含着春意吗?
1、“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
3、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呢。
明明是要写济南的冬天,作者为什么要写春天呢?(此处应让学生讨论)
1、突出济南温暖晴朗的特点
2、表达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怜爱
3、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乐观、进取
前两点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找出来,但是在第三点上,提问了几个同学都没有答出来,此时,我引用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时有的同学恍然大悟,立刻打出了乐观向上这一点。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课堂还给学生,还是要在教师恰当引导的基础上。
五、 结构解析
本身完成了以上的几个部分,这堂课对于济南冬天的“山美”的赏析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为了不给学生留下遗漏的知识点,我又在最后补充了两个问题,就是:“第4、5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顺序来进行写作?”“和朱自清的《春》相比,两篇写景的文章有何不同?”
这两个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没有办法展开去讲,只能从表面上进行简单讲解,特别是对于与《春》相比这个问题,本身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在日后进行写景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与其在课堂上这样泛泛而论,倒不如专门拿出一节作文课的时间,给大家比较讲解,然后进行快速作文,更加有效果。并且这两个问题的出现,也打破了原本的课堂节奏。
总结:
除了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发现的问题,韩老师和史老师在评课的时候,也指出了我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本节课几乎都没有用到幻灯片,在大屏幕上一直展示着一张图片,但是这张图片的内容是否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值得商榷,容易误导学生;课后应当及时的布置学生进行写景小作文的练习,可以模仿刚刚学过的文章,写个二三百字的小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对于老师们针对我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我会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认真的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24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2-2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4-03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03
济南的冬天作文12-26
冬天的济南爱我家园作文12-26
《济南的冬天》读书心得03-26
济南的冬天读书心得04-17
济南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