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5 12:03:13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2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个性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盼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主角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我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透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搞笑的活动中,真正实此刻“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理解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带给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理解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透过合作、探讨;进而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我的调控潜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潜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这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3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我从培养兴趣开始。

  同学们带着高昂的兴趣迎接了期中考试。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且也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经实践验证的知识。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扩展知识,形成多种技能。也只有在应用地理知识中,才能真实地验证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识。考试后我进行了试卷分析,然后后将试卷发到学生手中,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次考试你们有什么遗憾吗?情况种种,其中一道题有45%的同学同时举手,遗憾都出在同一个问题上:综合题。

  地理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这道题问题集中出现在平时各方面属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身上,他们表格内的内容填充的完全正确,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把问题理解完整,把本来会的知识而给忽略了,没有填图。这部分同学再次重申:“不是不会,是遗漏”。白失掉了应得的分数,他们感到非常的遗憾和内疚。也是由于我对于学生审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反思后我有所得:

  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乃至漏题。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首先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4

  不知道为什么,实践了一年的合作学习,成绩的突显让我确实看到了应试教育所不可企及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的提高,在学生发自肺腑的言谈中,对学习对人生对生活的渴望与美好的期待都在悄然的扎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学生对我的钦佩与感恩都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的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虽然一直以来,我感觉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做了一名老师本应该做的事情,但学生对我的仰慕与信任却让我在平淡的生活中寻得一丝丝心灵的慰籍,在课堂这个社会小舞台的角色扮演上,在心灵和心灵碰撞的空间里,在创造思维激情的勃发里,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学生与老师其实是互助共勉的,相互激励相互携持,我们才走到了现在,也体验到丰收的喜悦。但此时此刻我内心的不安也在隐隐约约的闪现,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或许一路走来,曾经的享受课堂的激情,曾经夜幕静谧下思维的缓缓流淌,曾经梦想的执着,都在褪掉鲜艳的颜色,轻车熟路的风景或许已经引不起我太多的眷恋和向往,冥冥之中我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疲累,或许这一切在考验着我曾经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也或许在担心,自己的智慧不能满足于日臻成熟的教学方式所要求的新的创造和改变,我有点感觉力不从心。

  当感触于出外学习的一节课,看到人家成熟的合作机制,看到课堂上学生那饱满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以及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精彩的.自信,我忽然感觉到自己所无法达到的高度,也忽然感觉到势单力薄的孤独,当看到小组长以主持人的身份将一节课演绎的犹如春晚的精彩,我内心触动了,如此的课堂不就是求知,交往,审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吗?而这样的课堂不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吗?而反思我的课堂,虽然学生看似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但也掩盖不了粗线条的单薄,学生饱满的热情或者仅仅是为了小组的分数和荣耀,而不是真正的把学习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自己展示生命精彩的机缘,与我所倡导的让学生做有智慧的人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当我试着将这种表面的方式挪移到我的课堂上时,才发现那仅仅是没有灵魂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是折断了的枝叶没有根部的滋养,也许一切还得从长计议,慢慢做起。这一节课的尝试,让我感觉自己课堂的任重道远和迷茫。

  静心思索的一刻,我总再想,这一生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许这个命题值得每个人去玩味深思!做最好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简单快乐就好!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5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

  樱花之国——日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图说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日本地震并引发海啸导入。

  二、了解日本。

  问:

  1、你对日本了解多少?

  2、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们中国的文化痕迹呢?

  3、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国古代的服装?

  学生回答(可讨论合作)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技术的国家。从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近现代广泛受西方欧美文体和技术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

  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2、看地图册P.18日本在亚洲的位置图

  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属于亚洲的哪一区?

  3、看地图册P.4世界地图,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

  四、学习日本的地形特征。

  1、看教材P.28图7.50日本地图

  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在岛屿,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讨论,教师引导)

  3、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问: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引导问: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

  五、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看教材P.1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

  问: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

  六、小结

  【板书】

  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

  北温带

  38万平方千米

  岛国 ——四大岛为主体

  东京 日本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地形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日语

  以山地地形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海洋性

  温带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7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8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9

  大家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用心创设贴合教学资料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料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状况,自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心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带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用心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构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我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潜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潜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一样角度培养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带给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潜力和应用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潜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用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

  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角的分工应细化,个性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我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贴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

  读图能力是学生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学好地理的工具。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下面,向专家老师们汇报一下我的作法,敬请批评指正。

  1.展示地图。展示地图就是在需要运用地图的时候,将地理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或所画的地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让学生借助地图形成直观的印象。

  2.叙述地图。叙述地图就是老师或同学对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进行细致的描述。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这节时,利用“北方和南方图”让学生先指出北方南方的分界线,然后进一步讲清北方和南方各自的主要特征等。这样就学生对北方和南方的有了初步的印象。

  3.分析地图。分析地图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对地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更加准确深入理解地图的内涵。同时,还引导学生注意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究与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绘制地图。在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地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了整体印象后,引导学生试着勾画该地域的轮廓,并根据记忆去填充其中的要素,并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差距,以熟练掌握。。

  5.填充地图。在进行了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后,让学生填充地理图册,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填图,并互相查对。如此,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提高了读图、记图、填图的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也促进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促进了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1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决定,留给学生自我思维的时光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资料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我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透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透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资料。

  透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透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不一样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一样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和谐、融洽、用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期望自我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资料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资料,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齐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潜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根据教学的资料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

  情感目标 通过从材料到总结分析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名人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形成的条件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地质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材料演示 由现象到推理总结出的本质原因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变迁的

  师: 世界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就是古人的智慧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田地,田地变成大海。比喻万事多变化大。

  师: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图片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类的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魏格纳与大陆飘移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及其合理性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

  生:是否就能验证假说,分组讨论

  师:结合学生学生所观察的作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要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1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科学解释的前提是认真的观察分析总结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结构。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之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罗巴洲与南北美洲逐步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之前不在这里,而是在1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所有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练习: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依据和验证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驾驶教材的能力。如在一开始上课时就通过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动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人类活动的遗迹”等一系列有趣而又耐人思考的问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在讲授大陆漂移时采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大陆在漂移,十分形象也容易记忆,学生乐于接受。

  本节课的教学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差别。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效”,特别在教学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对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些拓展知识可能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适合。

  这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还有待于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的活动(填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

  海陆的变迁的例子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3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4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策略和发展,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自主预习教材,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预习的效率并不高。虽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安排时间给学生预习了,但是学生预习时速度过慢,或者课前没有预习,还是没有太大的收获。因此,课前学生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非常重要,对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交流展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有的学生的预习效率低,所以教师要在预习的时候做好工作,安排好学生的预习。

  一、学生预习的时候的注意点

  1、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性的问题

  教师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备课的时候要把问题设置得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发地想学习,教师不能逼着学生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的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科学自由调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有信心完成,全面积极参与预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的目标,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能够找到答案,通过思考和交流能够总结出答案,这样就能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了。

  2、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的习惯

  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预习的时候只是填空,而不是有的学生那样能在教材中进行适当地圈点,或者能在地理的图中找到答案。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好的地理预习的习惯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提高的。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觉得学习成绩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的环节,这样是不好的,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在学生知识上的帮扶,更应该重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帮扶。

  3、重视对自己的预习的评价

  我们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对于预习认真,预习速度快的学生,或者对于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的学生,教师都要给充分全面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二、掌握科学的好的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行为习惯,也可以当作是地理作业。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中有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地理内容繁琐,抽象,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挤出时间来预习课文。预习没有定法,但是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给学生参考:

  1、做作业式的预习形式

  预习课文是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可以教学生当预习时做作业,明确课文学习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等,记录自己的疑惑,记录课堂学习的重点,这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就能主动去预习课文,并形成好的预习的习惯了。

  2、浏览式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快速浏览的形式,弄清楚学生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并加以标注,课堂学习中质疑,并在同桌小组讨论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探讨和参考,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三、预习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活跃的课堂和学生,打破课堂常规的行动策略

  我们的预习的地理学习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敢于提出疑惑,提升学习的境界。此外,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通过地理预习,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和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预习和反馈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习起来更加激情满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课前预习,保证每个学生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和互动学习中,创造了学生完善个性的机会。

  3、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学会学习,敢于质疑,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产生了研究问题的氛围。有的问题预习的时候解决不了,课堂,课后可以研究讨论。有的学生的奇怪的问题让老师意外和惊喜。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也更加爱钻研教材,拓展知识面,阅读相关书籍,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4、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通过预习,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单干的机会少了,合作的机会多了,学习程度逐渐深入,合作意识都增强了,都意识到了预习的好处,合作学习的好处,实现了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进行了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积极的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5、科学合理的预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科学合理的预习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学习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拓展地理教学的思路,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研究的重视程度。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预习能让教师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用新形势、新理念武装自己,完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准确定位,优化教学行为,备课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教师精讲,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5-11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6-13

初中课堂地理教学反思04-13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10-30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2-11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2-08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4-15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02-20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1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合集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