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梅花魂》教学反思1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此窗口为阶梯,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内容,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理解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两首现代的诗歌《游子情怀》和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2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让学生弄清了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二是弄清了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
二、成功之处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我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三、不足之处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教学反思3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情,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力求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从中让学生懂得,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熏陶,也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二是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
三是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都引导学生抓住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本单元读写例话提到的要求。四是课后的作业安排了续写故事,体现语文课既练了读又练了写,读写结合。这是我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是不如人意的。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没作深入的引导与肯定;在拓展的环节中,深度不够;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显得有些沉闷。
《梅花魂》教学反思4
《梅花魂》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在设计之初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多次解读文本,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但是试了几次课,总觉得内容繁多,还要兼顾表达方式的学习。在理解梅花魂和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上几次纠结,一次重点放在梅花魂上,一次重点放在“三次落泪”上,可是无论把谁作为重点教学任务都大,甚至我都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梅花”部分还是“落泪”部分,试课中虽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但是总觉得还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
经过几次三番地思考,反复的推敲,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年级学段阅读课的教学要突出表达方法,学生要做到读写结合”,我最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领悟梅花“魂”,体会“魂”的三层含义上,借此来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些成功之处:
一、本课设计的思路很清晰,通过学习梅花魂的三层含义来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这一教学上,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读中悟”“同桌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理解梅花魂的三层含义。
二、在教学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时,我特别总结了“托物言志三步曲”,利于学生识记和掌握。由本课的写法学习延伸到课外选段,最后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表达方法自己当堂习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节课,我很欣慰终于做到了课标的要求:“凸显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我做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且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你只要明确的教会他们方法,他们能像学数学一样运用所学,切身体会到运用的快乐,最后分享小习作部分,孩子在短时间运用新知的能力让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当然,这节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
一、在“三品梅花魂”的环节我过于着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只照顾了部分学生。第一次录课总担心孩子们的错误回答延误了时间,总是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而忽视了一些学生,这样就削弱了部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课堂,要教给孩子们来演绎。
二、由于孩子们的感悟能力不一,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未能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怎样才能让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这方面更加注意。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完美的境界。谢谢大家。
《梅花魂》教学反思5
前些日子,我们组的组长蔡老师外出听课回来,带回了一信息,“高校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这一信息得到了我们组蹲点的领导刘校长的赞同,她说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于是,在学校组织的赛课中,我们组的几位老师,都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课文都形成了一股惯例。
我个人认为,长文短教的利大于弊,就拿我执教的《梅花魂》一文而言,这篇课文是以梅花为线索,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往事的回忆,外祖父挚爱梅花,其实就是借梅花的特点在说人,所以外祖父说的那番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这课,把外祖父的这番话弄懂了,我想文章的主心骨就抓住了,而这抓主心骨的教学方法恰好是前面所谈的高校课堂的表现所在,用牵一发而动前身的教学方法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给学生留下对课文的完整印象。这就是我认为利大于弊的原因之一。其二就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一课书的教学任务,自然环节紧凑多了,对学生来说,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小差了。其三就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完全有能力自学了,对于哪些字词的学习,可以在课外自主完成,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想,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就行,能否读得没关系,只起个为学习课文作铺垫的'作用。另外就是你把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学生们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至少是大多数学生这么认为),就会好好准备,以便在课堂上露一手,对于老师来说是给了他一块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他的弊而言,主要是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于对文本不熟悉的学生而言,更为吃力些,那么成绩的凸显也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好的将会越来越优秀,差的就会越来越差。另外就是对于哪些细节之处,也就是老师没有咀嚼到的内容,哪些没有预习或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就会带来学习上的困惑。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好是挺满意的,第一我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很到位的,该抓的都抓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课堂的线条也十分清晰,一条是悟梅花的魂,另一条是思念家乡情(爱国情)。特别是对外祖父的一番话的采用了分层学习的方法,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突出了重点段的教学。再就是学生的思路很好,他们所回答的问题观点分明,运用我们平时阅读的方法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给大家交流,所表达的语言有一定的深度,流露出来的是一名高年级学生身上所具备的素养,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也说明了我们的这一年多的配合还是很默契的。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着不足,由于内容较多,整节课觉得有点赶,再就是由于在分析第二件事时所用的时间有点过量,导致我觉得时间不够而有点慌乱,所以在分析重点段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学生们也存在着两个原因,这节课屡次说上都因种种原因没有上成,他们的兴致也荡然无存了,加上是星期一的第三节,孩子们还沉浸在周末的氛围之中。这点我自己也有同感。另外就是他们也没想到听课的老师有这多,我只是说了我们组的老师要来听,所以他们也没做好思想准备,课堂上显得有些拘谨。没有平时发挥得好。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
《梅花魂》教学反思6
第一次听了对比式教学教研,感受颇深,可以从两个教师的教学中看出她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梅花魂》这一课是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从两个教师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教学设想和处理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资料,这样就让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感受,也体会到梅花的品质,灌输梅花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位老师开始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谈感受,“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而揭示课题“梅花魂”并看题质疑,“魂”指的是什么?直奔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学生就找出体现梅花品质的部分,教师利用小黑板对该部分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学生学得很有滋味,有的.用不同语气语,读出敬佩之情,有的读出赞美之情等等。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中体会梅花的品格。然后还让学生例举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加体会梅花的品格和文中外祖父的那种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这是课堂的延伸。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进行自愿齐读、剩余齐读的朗读形式,我觉得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对重点段进行展开教学,所以全文朗读可以略去,不要让它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也可以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另一位教师则从全文入手,从作者和外祖父的有关的思想入手,逐步走向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了全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变化有更加完整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更具整体性,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是:作者当时几岁?从哪里知道?――“我”对祖父不理解的地方――作者已经理解外祖父的心――哪些地方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怀念?……然后也让学生例举人物加以说明,最后出示《中国心》这首歌,教师朗读,学生齐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受教育。我觉得这里能把歌放出来更好一些,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从歌词中体会出歌中的内涵。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来,重点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两个人的教学中,还是没有说明外祖父为什么会在国外,《梅花魂》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上要处理好,做到既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要有助于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又能受到思想教育。这只是我的粗浅感受,望指教!
《梅花魂》教学反思7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反思8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齐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就应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明白,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主角,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就应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用心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质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潜质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潜质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透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透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一样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课文资料,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反思9
《梅花魂》一课它有着十分用心的教育好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我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资料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用心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透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资料,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透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情绪,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资料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情绪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够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图上方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透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证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透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那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由于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教学反思11
《梅花魂》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教学重点除了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之外,还要理解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中寄托的爱国之情。而后者则必须通过体会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才能实现,可见,这段话揭示了“梅花魂”的内涵是理解课文的支点所在。但对学生来讲,体会“梅花魂”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心呢?
针对阅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试着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自学疑,在初读中发现问题,在细读中分析问题,在品读中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问题如雨后春笋:“为什么外祖父读唐诗宋词会落泪?”“一支梅花,有什么稀罕呢?”“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为什么外祖父把珍藏的墨梅图送给我?”“为什么送别时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听着孩子们的提问,我一边欣喜他们的乐学善问,一边思忖着怎样梳理这么多的问题。当又有两个学生站起来说到“为什么要以‘梅花魂’为课题?”和“外祖父讲述梅花的一段话中为什么指代梅花用‘她’而不用‘他’?”时,直觉告诉我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教学契机,肯定了他们会动脑筋后我告诉大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在这一点上,从他们的议论和表情不难看出,孩子们急于解决这个新奇的问题却不知从何入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她”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称代词,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了一下,外祖父用“她”指代梅花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问题的坡度减缓了,学生很快从外祖父的话中找到了答案:因为“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因为“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所以外祖父又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外祖父仅仅是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吗?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读外祖父的话,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为“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外的花”,是祖国的象征,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关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歌颂。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学生还补充道“‘梅花魂’不仅是有品格、有气节的象征,还是华侨老人的眷恋祖国的心。”看来,学生在跨越这个理解课文中心的障碍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课文的中心,刚开始的提出的问题也自然得到了解决。
看着孩子们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我也深切的体会到抓住孩子们质疑中闪现的教学契机将会把课堂教学引入一种和诣活跃的新境界。
《梅花魂》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因是乡下学校,学生收集较少,于是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接着以梅花的品性入手,重点学习第十三自然段,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思乡情怀,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在理解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时,我创设了将寒冬的萧条和梅花的傲放对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压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气,这个似乎是有点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发出了赞叹声,我就及时的让他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一赞,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经被这梅花所感动,都和着音乐吟诵起一句句赞美的诗句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在谈到有气节的民族英雄,学生首先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是啊,五壮士英勇就义的一幕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梅花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节。接着我又介绍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凛然正气的文天祥”、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这样,利用图片、故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深入体会“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下课了同学们还在念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在意识上还很朦胧,但学生已能带着感情进行抑扬顿挫地诵读了,学生已在说“我们也要有梅花一样的秉性”了,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超多的工作,本篇课文资料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必须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透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资料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资料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透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比较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透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一样状况和需要,带给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资料,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一样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明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带给平等参与的机会,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潜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一样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今天,常老师给我们新岗教师展示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梅花魂》。常老师的整个课堂激情澎湃,她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既引领了孩子们去思考又创造了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则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才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常老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学生加深了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到了华侨的爱国之情。
回顾常老师的课堂,给我感触最大的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是对话课堂的创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常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师生对话”为例,在课堂上,常教师的教态非常自然,语言更是简练,她始终在做孩子们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像旧课堂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是真切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至于“生生对话”,常老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梅花魂与思念祖国的联系时,小组讨论环节设置的非常及时,不仅调动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欲望,而且在小组共同讨论交流中,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二是对朗读训练的把握。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语文课标也曾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这堂课上,常老师非常注重“读”的训练,并且将读贯穿到了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而课堂上的“读”也采用了多中形式的读,反复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在处理重点段落时,常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自读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
纵观常老师《梅花魂》,板块分明,层层推进,形式多元。且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体会深刻,常老师能将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梅花魂》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叙述的顺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伤心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绢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难点体现在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首尾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一、优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
课堂上以背诵歌颂梅花的古诗入课,使学生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很喜爱梅花,歌颂梅花。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事情,认识到这些事都和梅花有关,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再直插重点段(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渗透学习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象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再做四个愈的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由重点段扩展到其内容,找一找哪还能看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谈理解,有语气朗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
入课时,背诵学过的关于梅花的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们都很喜爱梅花,课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讲课过程中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不足
本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
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有一个学生找到答案,我先处理前这一段,说一会儿再解决她那个问题,结果由于紧张给忘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
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方需要提高。当学生举例说知道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事例时,学生说了很多例子,随后我梳理不够明确,没能与中心联系起来归纳,显的这个环节有些偏题了。
【《梅花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09-13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09-16
《梅花魂》教学反思07-28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9-11
《梅花魂》教学反思 15篇09-11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2-26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12-31
《梅花魂》课文教学反思02-02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4-04
《梅花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