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7 13:32:05
《阳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阳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阳光》教学反思1

  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层面,身体条件、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同年段的学生也存在身心发育、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不尽相同。下面是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1.节拍变化多,动作难

  《七彩阳光》按照ABAB的形式创编,虽然是以基本体操动作为主,单个做并不难。可是,一节操中节拍变化多,如扩胸运动第一八拍是一拍一动,第二八拍却成了两拍一动。同时,两个八拍一组的动作几乎没有重复,对于小学生来说,动作多,节奏快,非常不容易记忆。突出表现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往往一节课很难掌握一节操,低年级的学生就难上加难了。

  2.方向变化多,路线难

  《七彩阳光》具有活力和时尚感。但是,不对称的方向变化难以掌握规律,多变的动作路线增加了掌握的难度。比如体转运动:“第一八拍,3-4上体左转90度,左臂不动,同时左手在头后,5-6上体右转180度,同时右手叉腰,左臂侧举(掌心向里,眼看右手),一左一右,简单。可是,第二八拍就出现了方向的问题,学生容易记忆对称动作,第一八拍5-6拍向右转,而第二八拍5-6此时却变向了左。正确的转体方向变化依次是左、右、左、右,而学生易犯左、左、左、右的错误,像这样的方向变化在多节中都有。

  3.动作细节多,规范难

  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操加大了大肌肉群的动作,动作幅度大、路线远,对大关节、大肌肉群、骨骼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加大大肌肉群的动作,并没减少细节动作。如手心上下、内外的变化,两臂胸前平屈时掌时拳,弓步、并脚跳变方向等等,提高了本套操的规范难度,分散了学生对整套操的`注意力。

  在很多运动技术动作中,都是上下肢异侧,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学生的习惯相一致。但是在本套广播操中,上下肢同侧的动作非常多,往往要花时间先熟练上下肢同侧的动作,再衔接整节动作。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整套广播操,如:

  1.难点攻克法

  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动作,我采用了各种适合低年龄段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学会有难度的动作。比如,第一节伸展运动中第二个八拍中的1-2拍两手臂应该是上举而且要加紧耳朵,我就跟学生们说:“天气冷了保护好自己的小耳朵”;5-6拍两臂侧上举,我就跟学生说:“太阳放晴了,张开你的双臂,抬起头接受阳光的照射”。第四节体侧运动和第八节跳跃运动我都用比较童趣的小儿歌来教学。比如第四节第一个八拍,我就用了“摸摸小肩,拍拍手,侧侧小腰,笑一笑,摆个POSS真漂亮”的儿歌让学生学习。在第五节体侧运动中,我就让学生们想一想交警叔叔是怎么指挥交通的,手臂是否伸直?让学生思考,然后对这节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各个动作。

  2.差别对待法

  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的情况,对那些学习慢和掌握动作不好的学生,采取了集中学习和一对一帮带学习方法。也就是有掌握动作好的优秀学生一对一的帮助掌握差的学生,让他们主动去找对方进行指导和学习。

  所以教授一套广播操,学习、纠正、巩固、提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广播操。在教学中,我尽量将广播操和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勤于练习;同时也培养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阳光》教学反思2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关爱老人、体贴老人的课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奶奶晒棉被、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大人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开始,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听到学生读不好,我就领读了三遍,然后我和学生进行接龙对读,我来读提示语,让学生读小峰、妈妈和奶奶的话,这样读了两遍,我看孩子们读的不错了,就让学生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活动的很好,读书的气氛比较浓。我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心里非常高兴。我至少花了将近3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像说话那样去读书,别人听了会感觉很舒服。”“你的声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我在学生们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讨论: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奶奶躺在妈妈晒的棉被里感觉怎么样?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说到这儿,我队孩子们说:“你在家为奶奶干了些什么呢?”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还有的说,我扶奶奶上床等等。我认为,读和议这两大环节很吸引孩子们,能使他们更爱读书,从而更爱语文。

  课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仍回荡在我耳边,仔细想想,一直以来长辈们都疼爱着我,现在参加工作了,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回家只管躺着休息。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想到这儿,我更受益匪浅,学了这课,不仅孩子们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我们大人更该好好反思。

《阳光》教学反思3

  在这节课中,我很好的利用了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通过朗读感悟,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深地懂得了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识字方面,学生先后用了“换一换”“加一加”“演一演”等识字方法,气氛浓厚。有学生上台演了:合、眼睛、摆、盖、脱、躺等,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阳光》教学反思4

  《阳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想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故事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读五遍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主人公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坏了,不能出屋晒太阳,她便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儿童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这篇课文就是在趣味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整堂课力求将这一理念贯穿课的始终,课堂中始终围绕“读”展开教学的。 在上课前首先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词,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登山识字的方法来复习所学生字词,提高学习兴趣。本篇课文是一片分析文章,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要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主要以读为主,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课时时,初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课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对一些难读的词句,给以指导,给予纠正,帮助提高,为后面的朗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到第二课时时,读读找找说说,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思路。第三次,指导重点词句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关键词句。重点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阳光的句子指导朗读,感受到阳光的灿烂;抓住描写儿童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采用个别读、全班读、老师范读等有感情朗读,读一读,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感情。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这么多次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主人公的认识准确把握了。在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朗读中,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在分析课文段意时,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来让学生多说,慢慢分析出每段段意。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二年级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活用教材,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正因为每个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的丰富性,才有学生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想到“早晨空气清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弘扬学生的个性。 上完课,感到自身课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较多,只要有机会,决不放过。或引导积累,或指导方法,或强调习惯。这些平时都存在大脑中的种子,一遇到适合的机会,就情不自禁地冒出来了。对文本的取与舍,对教学的放与收,

  都是不是满意的。重点、难点、有特点的地方不够详细,有些地方有点一掠而过。针对性训练,提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随堂解决重难点。放的时候要充沛放开去,让学生尽情地说,然后不着痕迹地收回来。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组织教学不太成功,没有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抓住低年级学生语文课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多读,多识字,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把话语权多留给学生。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字、词、句。“以学定教”,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阳光》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认识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体影子的长度。 整堂课由于时间的紧凑,只给学生安排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影子的长度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在五(2)班上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由于处理这个问题较为成功,使得学生更直接的找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长度的规律。

  在测量影长的过程中,第一实验小组测得竹竿的实际长度是118厘米,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影长是142厘米。第三实验小组测得竹竿的实际长度是117厘米,而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影子长度却是146厘米。当小组代表汇报完实验结果时,有许多同学都眉头紧缩,并争先恐后地举手,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确,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明明是第一组的竹竿长,同时测量,怎么可能测得的`影子还是第三组的长?指出了这个现象之后,大家都进入了思考,小组讨论分析后,大家猜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可能是读数时出错了。

  2、可能是竹竿放斜了。

  3、可能并没有同时测量。

  经证实,第三实验小组排除了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可能性,于是大家讨论后决定派代表去重测。 三分钟后,第三组的学生兴冲冲地跑回实验室,喊到:“影子居然有167厘米。”听完这句话,众多学生都感到奇怪,反问说怎么可能。但第三组组长斩钉截铁地回答到:“肯定没错,我们测量了两次呢!” 是啊,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影子变长了,而且变化居然这么明显。

  于是,我趁机引出问题“阳光下,某树高2米,过了一会,树的影子变短了,分析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上午还是下午?”这时就有许多学生说是在上午,依据是“从刚才的测量结果可知,下午的竹竿影子是越来越长的,反之,影子变短应该在上午。”听后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这时有学生恍然大悟,说:“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位置有关系。”没错,太阳的位置决定了影子的长短,正午的时候,太阳在头顶上时,影子最短,而太阳位置越低,影子就越长。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处理,学生显然已经找到了太阳位置与影长的规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上能把握住这些环节,对教学而言,定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阳光》教学反思6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只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

  细细想来,十几年来我很少回老家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阳光》教学反思7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心中有阳光——我的阳光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1、谈话引入课题

  今天上课前,老师想送大家两句话:“行 行 行,我能行!”

  2、“棒 棒 棒,我真棒!”

  大家齐说一遍

  3、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我是最棒的。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就能收获成功!

  学生齐声诵读

  “行 行 行,我能行!”

  “棒 棒 棒,我真棒!”

  让学生树立自信

  1、听故事

  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

  媒体播放《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的故事。

  好,故事听完了,好听吗?

  2、那下面咱们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几个问题:

  ①从这个故事里,你懂得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每天都在一点点进步吗?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好,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也很投入,下面派代表到台上说你受到的启发。

  4、做游戏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收获,谈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把你对自己,最没信心、最害怕的事写在纸条上,对着它说:“我现在一点都不怕了”,然后将纸条撕碎。

  5师:谁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自信心,只要心中有阳光,就能朝着明天快乐地奔跑。

  6、说一说:你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怎样去实现这个愿望呢?(师板书课题:我的阳光计划)

  7、给自己订一个合理的计划

  我的目标:

  体育达标测试平均达到60分。

  8、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计划顺利进行呢?

  教师提示:

  可以请妈妈来监督自己。

  我要每天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提醒自己坚持下去。

  ??

  9、记录

  我的小小进步——你的计划实现了吗?记录下你的进步。

  10、 评一评 夸一夸

  老师评价

  (评价采用星级制:完成得好记三颗☆,较好记两颗☆,一般记一颗☆。)

  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提出表扬,树立榜样。

  师:我们给自己制订的阳光计划,应该是合理的,可行的,只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只要心中有阳光,我们的明天就是快乐与成功的,相信自己吧!

《阳光》教学反思8

  《顽皮的阳光》是一年级下期的一篇课文,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阳光,再认写本课生字,训练孩子们朗读,最后指导孩子们书写较难的两个字“跳”、“进”。从整体上看,孩子们基本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训练孩子们朗读时,我进行重点突破,着重训练了孩子读长句的能力。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特别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点一滴,从易到难进行语文教学。例如,我把本学期所学的偏旁都总结出来,引导孩子们把偏旁分类,锻炼学生学生们的分类能力。 虽然学生基本达到了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并没有从有趣的课文中发现快乐,所以本节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

  1、本节课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比如:让孩子们认识生字的时候,只使用了“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这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而没有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其实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做出一些适当的改进。例如,开火车时学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式,可以双人开火车,还可以让火车提速等增强学习中的趣味性;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脸”这个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脸,观察观察同桌的脸,进而还可以从观察中分析“脸”的字形,这样就可以把“脸”的音、形、义相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脸”字的印象。在教授“阳”时,认字的时候结合书写,这样音与结构的结合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教学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以游戏、活动、竞赛为主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好表现,喜欢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群体特点来展开。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来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所以,在教学生朗读《顽皮的`阳光》时,就可以以“小小朗诵比赛”的活动来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很好的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疲惫感。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由于年龄上的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写写字,调节一下课堂节奏,然后再回归课文的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性语言及奖励性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保课堂保持一种活跃的氛围。

  4、我还应该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训练。本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化贫乏;肢体语言不够丰富,未能根据课堂实际而表现出相应的表情及动作。整个课堂的亲和力、感染力不够,语文课的语文味也未能体现出来。这节课中,我对于孩子们的评价“棒”与“好”等类的词用得过多,未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而相应地做出改变。就如有个学生说她眼中的阳光是圆圆的,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你真是一个会想象的孩子,老师喜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样评价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夸她棒要好。还有,整个课堂教师的音调过于平抑,起伏不够。其实这从本质上讲是我在课堂上还没有学会与学生沟通。自己只想着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课堂本身就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个过程。假如教师大包大揽,利用声调的提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这样,教师嗓子不但受不了,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最后就是我的粉笔字还需要加大力度练习。

  总之,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会学、乐学。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到这一点。

《阳光》教学反思9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今天,陈老师听了我上的《阳光》一课,针对课堂教学,她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等化了好几天的时间,原本以为教材钻研的挺透彻的,设想也挺周全的,成功地上下来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到了真正进入课堂,我才发现自己的估计是错的,我把这节课的要求拔高了,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难以接受(脱离学生的实际: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接受能力不强等)。具体到教学环节中,主要问题在于重点段的处理。

  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理解这段话,我采用了朗读比较、实物展示的教学手段。理解“更”,进行朗读比较。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绿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高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我想通过句子的朗读比较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从而理解“更”的意思,结果大部分学生很茫然,体会不了,也读不出味道。课后听了孔老师的点评,我觉得很有道理。

  她说,可以把教学坡度降低点,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化一些。比如,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没有阳光的禾苗是什么样的,有了阳光的禾苗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说,老师画,通过形象的简笔画,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理解“更”的含义。再如,理解“锦缎”,可以让学生看观察图片,有阳光照射的小河是怎么样的,学生会观察出来,波光粼粼,金光闪烁等,锦缎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

  陈老师的点评生动形象,连我们都爱听,更何况小朋友们呢?其实,陈老师的话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听,乐意学。由于我对教学目标设定较高,教材处理不适中,过难了,学生消化不了,往往造成“夹生饭”,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兴味索然,

  在这节课中,我为了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没有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朗读的效果,而是引领学生看画面,谈体会,充分地进行了语言实践与体验。同时,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体验,用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去赞赏,此时学生情绪愈益高涨,一个接一个地从心底里迸发出对阳光的喜爱和佩服的情感。随后,安排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便水到渠成,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之中,使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使课堂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乐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上述案例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巧妙地通过课件、音乐、板画、煽动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阳光》教学反思10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学得更加扎实,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目前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然而有的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在教学《阳光》这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老师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争取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刻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

《阳光》教学反思11

  今天我讲了《棉鞋里的阳光》,效果很不好。

  首先,导入没能和读课文衔接上。板书题目后,我问学生:你想问什么?学生问:棉鞋里有棉花,怎么会有阳光呢?我接着就让学生解答,有个孩子说出来了。这时我的过渡语没跟上。现在想应该说:是不是这样?读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我觉得在此之前还应加上一点:复习识字2,明白作为孩子要孝敬长辈,引入这一课会认识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然后板书课题。由于这环节没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后的过程学生很闷,思考不积极。而我自己也受到了影响,热情大打折扣。

  其次是学生读课文时,我的方法不恰当,是学生失去了读的热情。第二环节是学生开火车读课文,这一听,我更泄了气: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居然还是那么不流利,声音还小。我就示范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再叫学生读,效果还不理想,就又读。来回折腾,别的没干,下课时间到了。现在想来,是我自己心态不平,方法欠妥,一年级孩子,自己课前读了课文,能读正确,就该表扬,在老师的激励、鼓励下,更有信心地继续读,即使还没达到我的预期,也不能发火,而是再范读,或领读,让读的好的孩子接力读,然后让大家练习,点名读时,可以说:“谁想读?”不管读的怎样还是提出要求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把课文读好。我想,我范读时不应只让学生听,还要提出要求:划出妈妈说的话、小峰说的话。学生读时,在让听的学生划出奶奶说的话。然后我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让全班练习分角色朗读。学生都喜欢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读起来有兴趣。

  最后,在感悟课文时,没能抓住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我把课文想的太简单了,觉得学生读熟后就能明白,其实不然。本来我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又一想,觉得没必要,于是改为让学生自己说,我给出提示,实践证明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接下来我就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小峰是个怎样的孩子向学生提问,学生的回答很表面化,而我此时却没有引导学生再去读文思考,只是问:除了用好来说,还可以用什么?脱离了文本的阅读,学生实际是在猜,没有意义。我应该引导学生读小峰问妈妈的话、小峰的想法,思考小峰是个怎样的孩子。并把省略号的内容以填空的方式补充出来,再体会小峰的品质。抓住“轻轻”“摆”来深入地领会。我可以问小峰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6段,划出相关句子。指名读,齐读;我也读,故意丢掉“轻轻”,引起学生注意,顺势让学生比较不同。而“摆”则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其不同。最后再读这一段。按照情节的发展我应该自然地过渡到第7、8段,点名读,分角色读,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体会小峰高兴的心情,奶奶心里的温暖。

  创建高效课堂在我区已经提出好长时间了,可是我仍然不知怎么让我的课堂高效。哎,我只有经常在人教论坛看同行们的好贴子,每天在家看书,希望能有所收获。

《阳光》教学反思12

  《阳光下的影子》是承接前一节课,让学生亲自探索阳光下影子变化的探究学习,对于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2.学习阳光下影子的必要性和意义。

  3.经历“猜测-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分析结论”的.过程,学生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4.古今生活中影子变化的应用。

  我担任2班的科学教学,今天正好一个班级是上午,一个是下午,上午的同学收集到的数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越来越短,下午则为越来越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数据相呼应,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本节课孩子们还发现影子会发生移动,这不为本节课研究内容,作为课后探究继续学习,孩子们在上午或下午进行观察,并不能完整的获得一天中影子变化规律,因而,课后孩子们可以继续观察将数据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获得完整的影子变化规律。

《阳光》教学反思13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对我班学生来说,理解资料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忙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主角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像说话那样去读书,别人听了会感觉很舒服。”“你的声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资料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帮”,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资料,让学生明白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有水到渠成之感,原因很简单:教师给予的读书时间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齐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善。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就应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用心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资料,也都透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齐学习语文,就应是很简单愉快的事情。

《阳光》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1、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会使用工具书。

  2、学生有着较强的朗读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读文,自由朗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师生合作读、集体朗读等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

  3、学生非常乐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劳动英雄面孔红,

  天一亮来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

  傍晚一到就收工。

  2、揭题:《太阳的话》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艾青的资料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生字词互相问问。

  2、学习生字词。学生提醒字音字形的注意点。

  3、齐读生字词

  4、解决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生自由地朗读诗歌。

  (1)标画出自己最想读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互相交流。

  (2)想一想:诗中的`“我”和“你们”指的是谁?

  2、指名朗读,汇报读文收获,师生互评。

  (1)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来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出色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他的朗读。(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师:人们居住的小屋门窗紧闭,见不到太阳,太阳很想进到我们的小屋里来,所以太阳此时心情是怎样的?(急切)

  师:谁来试着把太阳急切的语气读出来?

  (引导生读出急切的语气,体会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 全班齐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太阳真的很想和我们人类交朋友,太阳还会和我们说些什么?

  小黑板出示:我是小诗人

  敞开你们的胸怀吧,

  ____你们的_________________,

  让我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

  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仿写第一小节,写在学习本上)

  师:谁来告诉我们,太阳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生交流,师生评议。)

  师:看来大家都把太阳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2)学习第二小节

  师:太阳那么想快点进到我们的小屋,它想怎么样呀?(指名生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那些礼物?

  师: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同学们开心吗?带着这份欣喜齐读第二小节。 (引导生:我带着并列句式读得缓慢点,花束??语气加重)

  师:这份美好的礼物送给谁?而接受礼物的人们还在沉睡中,此时太阳的心情就更怎么样了?(着急)

  (3)学习第三小节

  生齐读第三小节

  师:为什么用了三个快?

  学生模仿早上妈妈叫自己起床的情景

  师:带着此时的语气和体会到的心情齐读这一小节。

  (引导生语速由慢到快,由缓到急,读出急切心情。)

  (4)学习第四小节

  1、师范读

  2、引导生找出比喻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3、引导生体会:太阳无私地把光明送给我们,让我们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4、指导朗读(引导生后半句语气加重,体味到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师:太阳在热情的召唤,它冲破黑暗,送来了光明,给我们带来了金黄的花束,馥郁的香气,光亮的温暖,还带来了满身的清新的露水,令人舒爽愉快。让我们一起来拥抱阳光。

  全班有感情朗读诗歌

  五、作业设计

  请大家以“你”称呼太阳,把最想对太阳说的话写成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根据教材“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的第一项内容来设计的)

  板书设计:

  带着花束

  带着香气

  太阳的话 追求光明,热爱生活

  带着亮光和温暖

  带着露水

  教后反思:综观整个课堂,我觉得自己这节课还有如下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的小诗歌时,教师也可以写一首诗,展示出来,自己朗读,或者让学生读,让学生评价等等,这样教师的基本功就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老师不仅会读而且会写,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就能得到又一次的提高。

  其次应灵活巧妙地使用课堂生成资源,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帮助学生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阳光》教学反思15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情境图,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充分利用文本,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

  【片断一】

  师: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象去欣赏阳光下美丽的景色。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小朋友,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生2:我想到树林里的小鸟高兴地飞来飞去,还唱起了歌。

  生3:我想到公鸡会喔喔地叫,催人们快起床。

  生4:我想到早晨空气清新,人们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

  师:是啊,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大声地)想!

  师:那就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课《阳光》,(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教学反思】

  〖巧用文本,发展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一年级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活用教材,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提供的优美文字进行自由想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每个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的丰富性,才有学生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想到“早晨空气清新”。可见,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弘扬学生的个性。

  【片断二】

  师:小朋友,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它使禾苗更绿了,使小树更高了,使小河变成长长的锦缎了。如果你是禾苗,你会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

  生1:太阳公公,谢谢你!你的阳光照得我真暖和。

  生2:太阳公公,你真好,你给了我阳光,我长得更绿了。

  生3:我很感谢你,太阳公公!有了你,我长得更快了。

  师:阳光给禾苗带来了绿色,那么小树、小河会怎么对太阳公公说呢?

  生1:谢谢你,太阳公公! 有了阳光,我们小树才能生长。

  师(扮演太阳公公):不用谢!我很高兴看到你长得这么粗壮。

  生2:太阳公公,你对我们小树真好!我身上的叶子要在阳光下才能制出氧气。

  师(扮演太阳公公):这叫光合作用,我很愿意为大家效劳。

  生3:我是小河,在阳光下,我闪闪发光,特别漂亮。谢谢太阳公公!

  师(扮演太阳公公):不用谢,我乐意为你打扮。

  【教学反思】

  〖善用文本,激发学生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学习语言也是如此。学生至于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绘声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上面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师生表演的学习情境,先是请小禾苗说,再让学生自己选择说,教师也蹲下来,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扮演太阳公公,与学生亲切地对话。这一过程,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因为角色是自己选的,对话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汇聚的,又能与老师一起表演,他们兴致昂然。通过表演,学生理解了阳光的作用的确很大,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它;通过表演,平时的一些礼貌用语也再次回响在学生的耳边;通过表演,我发现了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他们的语言中不仅有禾苗、小树、小河的“形”和“意”,更表达了自己的“情”和“味”。所以,教师只要善于利用教材,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何愁语文素养得不到发展呢?

  【片断三】

  师:阳光是公正无私的,它给予每一个人都一样多,谁也无法捉住它占为己有。

  生1:我可以捉住阳光。

  其他学生都说:阳光是捉不住的。

  师:你真棒,有自己的看法,你快来说说你是怎样捉住阳光的,好吗?

  (掌声)

  生1:我家有个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

  生2:我也能捉住阳光。我可以利用太阳灶捉住阳光。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来修改一下课文,让它更科学,好吗?

  生1:科学家能捉住阳光,阳光是科学家的;

  生2:妈妈晒被子时捉住了阳光,阳光是妈妈的;

  生3:聪明的人可以捉住阳光,阳光是聪明人的

  【教学反思】

  〖活用文本,引导学生探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让课文学习成为探究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验教材给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在学习“阳光是大家的,谁也捉不住阳光。”这一段落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能捉住阳光”。我马上引导他说说自己的办法,在这个小朋友的启示下,引发了同学的一场精彩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愉悦、自豪中小朋友领会到了阳光的宝贵,人类的伟大。在这里,没有强求一律和苛刻的规训,建设性、创造性得到认可与欣赏,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显和弘扬。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愉悦。这一次,真可谓是无意中的收获。由此可见,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让课堂回归孩子的世界,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以鲜明的形象、画画、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和探索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阳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阳光教学反思05-21

《阳光》教学反思04-25

阳光教学反思15篇08-03

阳光教学反思(15篇)11-08

《阳光》教学反思15篇03-26

《七彩阳光》教学反思08-18

阳光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21

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教学反思04-07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