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反思1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反思积极的教学行为,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让微笑贯穿课堂
每一节课,我都精神饱满地走到讲台前,微笑着大声向学生们问好,无形中祥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喜欢见到同学们。学生们也会微笑着向我问好,有了良好的开始,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认真听讲,有些学生可能会开小差,为此,我通常会一边讲课,一边观察,针对新课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中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会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加精彩、更成功;而坏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害,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处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上课时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摆弄文具,没有做好上课前的准备,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我注意让学生们养成做事有条理,要有美的.言行。这样,学生们的好习惯无形中就养成了。
三、用科学的方法赏识学生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单位里,校领导每天见到你就说:“你的工作怎么做成这样?你怎么这么笨?”我想这一整天你都会因为这句话而影响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热情会大打折扣,更别说做出娇人的成绩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学生时也要有技巧,赞美方式要多样化,这样会提高赞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过度的赞美,不切实际的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教学反思2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在揭示课题后,我问首先提出了疑问,问孩子们看过课题后有什么想了解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是质疑课题,答案不尽如人意。于是,我便换了一种方式,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天华小学”你会怎么读呢?孩子们纷纷表示可以用自豪的、骄傲的、赞美的、喜爱的语气,我马上乘胜追击,让孩子带着感情来齐读课题,效果明显好了不少。
紧接着,通过课件让孩子们了解各个民族的风情和习俗,并适时地让孩子们补充。学生们兴趣很高,了解到了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这所独特的学校也让孩子们无限向往。
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接着,我继续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上小动物的神态、动作,适时进行拓展。
整个课堂轻松活跃,但在想象这一环节上因时间问题,没有放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因此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语言苍白、想象力不够丰富,留下了遗憾。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落实以生为本,不过多在意时间,在朗读以及写作上多进行训练,打牢基础。
小学教学反思3
反思一: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同学自身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同学参与度高。
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同学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缺乏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
反思二: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与旧教材相同,有些知识点还有所删减,如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未作要求。教材突出表示在对同学能力方面的要求,布置了四个同学活动,培养和训练同学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同学“学科学”,而应是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同学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同学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同学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教学点评
1.第一课时的说课稿中,教师引导同学在解剖、观察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后,让同学运用已获得的种子结构的知识,再观察、识别自身带来的种子的结构,有效地指导了同学运用知识、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讨论、比较,最后填写比较表,并相互交流,促使同学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
2.第二课时的导入是利用同学课下实验的现象,引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种子的成分,符合同学的认识规律,逻辑性也强。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一步步推进,一步步得出结论,条理性强。最后再探究其他种子的成分,使说课稿意图得以实现,同学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3.第三课时,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图6??5的实验方案,分解为单一因素让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奖,有效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法。
反思三:经过同学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局部同学立即和和,一局部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局部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片段:
生: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所以收集氧气时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生: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有时候同学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同学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身的意见,等同学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论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同学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同学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同学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同学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同学,同学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别,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整体来讲同学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战略,所以老师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
有时候真的怪我们的实验条件太差(已经够好了,只是相对于科学家的实验条件来说的。哈哈!)不能让同学用奇怪的方法来证明奇怪的想法。当然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同学从实际条件动身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法。
小学教学反思4
“搭一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页~79页的内容,它属于“空间于图形”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根据标准以及分析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3、通过借助思考和空间想象解决由立体画出平面、由平面还原立体图形的问题,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水平。4、通过动手操作,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学会相互评价,从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我说你摆”,第二个活动是 “我问我摆”。两个活动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观察。每个活动我都比较注重活动的层次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活动1、淘气用四个正方体搭积木,笑笑根据淘气的指令搭出同样的形状,中间用屏风隔开。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一个学生要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并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个学生不仅要想象物体的相对位置,还要根据对方的表达来理解这种交流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情境也跃跃欲试。然后按照这样的主线继续展开这个活动:观察情境,了解规则——师生合作,理解方法——同桌合作,开展活动——小组交流,说搭的'方法——全班汇报。
活动2、是一个有点颠倒的活动,笑笑已经搭好了一个立体图形,淘气通过问问题,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在活动时让学生先观察情境,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这个游戏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说出活动规则。提问的同学要充分展开想象,想一想怎样提问,被问的同学要表达,提问的学生要根据表达去理解、想象。当然学生问的水平有高低,问题又多少,不管学生情况怎样,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考哪种提问的方法比较好,在比较中筛选,优化提问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很有好处。
另外,我又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练习:1、想一想:从正面、上面、侧面各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2、数一数图形有几个;3、根据一个要求搭图形,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把识字、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不完”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话没有读好。通过反思,我体会到,在教学中注意的三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耐心地引导学生。
三: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学教学反思6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充满遗憾的,因此,注重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之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首先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文中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
我们感觉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了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就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小学教学反思7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学习本文的目的:
一、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快速奔跑,今天过去,还有明天,好像时间是永远过不完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相信同学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会有更多收获。板书课题。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
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最后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三、、“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我虽然出示了很多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但教法过于老套,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这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更要认真备学生。对于偏离预设的问题,该怎样灵活的应对,这就考验了为师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让学生感悟与时间赛跑的意义这个环节上处理得欠缺点,有位学生发言:有一次帮妈妈去买盐,以为要用五分钟,没想到三分钟就买回来了。余下的二分钟可以做什么?如果此时能再深入一下,例如一分钟可以做多少口算题卡,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一分一秒的重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才会取得成功,而不是提高了速度就是和时间赛跑。
小学教学反思8
我在《新疆好》教学中,以音乐文化为主线,让学生在新疆之旅感受体验新疆节奏、旋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和情感共鸣中愉悦地学习知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先用问好的方式,来体验新疆的基本节奏,从而解决节奏的难点。其次,运用新疆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看新疆人民载歌载舞表演的《新疆好》,说一说新疆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新疆音乐风格。
在唱歌教学中,以参观新疆的风光,特产及宝藏为线,渗透歌词教学,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在学唱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教学,使人文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最后在完整演唱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演唱,让他们去摸索演唱的技巧,从而在表现歌曲时根据学生的渴望,让每个学生都喜爱新疆。
这堂课教学后,反思其过程及效果,感受如下:
1、音乐课中要多听少说多做。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学生都有一个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一次聆听都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从声音、情绪、速度、力度或联想上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听中解决歌曲的问题。
2、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歌曲教学。
我在让学生唱歌曲时,利用新疆的一些风光图片向学生形象地渗透歌词教学,然后让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可是由于歌曲相对较难,所以学生在以上的环节中并没有完全的掌握歌曲。这时,我可以在学唱第一部分歌词时采用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的形式,在第二部分歌曲教学时采用问答式唱法教学等多种形式,由个体到小组再是整体教学,提高学生演唱兴趣。
3、在教唱民族歌曲时,更加充分地体现民族歌曲的特点。
《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一首新疆地区的歌曲,我通过让学生用问好的方式熟悉新疆歌曲中常见切分节奏;通过新疆舞蹈动作的学习和打击乐器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体验新疆歌曲切分和附点节奏,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如果将切分和附点节奏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中,更加充分的体现音乐的民族特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教学学习,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教学反思9
《我在家里贴字卡》是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是在集中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开始学习汉字。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在生活中识字的一些方法,了解识字很有用,教学一开始,我运用教材主题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识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到去掉拼音识字,从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出节奏,摘星星游戏等等教学设计中,体现了“识字的趣味性、识字途径的广泛性。”教学中我激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生活中识字的乐趣。学习《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也在教室里贴字卡,结合认识“桌子 、椅子、黑板、、、、、”或是自己的名字,写出拼音贴在墙壁上。我还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引导学生把课外认的字,制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剪贴成册,带到班上交流。又如,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
小学教学反思10
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假如对数学有浓厚的爱好,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非凡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二、以猜想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想中把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熟悉,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喜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真正地感觉“数学好玩”。
小学教学反思11
一、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堂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猜学过的数字1、2、3、4、5,并且自然而然的从游戏中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0”。这样,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说的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接着让小朋友们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们说完后,我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盘子里的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并举起数字卡;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很自然的让小朋友说出了“0”。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9页上“0”的认识时,我充分挖掘教材,当小朋友认识了“0”后,我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小朋友说得热火朝天,有的说:我家电话机上、手机上有“0”;有的说:足球比赛的比分是0︰0;温度计上有“0”;尺子上有“0”;门牌号码有“0”;还有的学生说今年是20xx年,里面也有两个“0”……最后,我让学生想办法表示0,学生表情兴奋,纷纷动脑、动手操作起来,有的把文具盒里的东西全倒出来,说里面有“0”枝笔;有的学生说:我们上体育课时,教室里的人数是“0”……“让学生想办法表示0”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想象空间,培养的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表演,自己去发现、研究,揭示了学生对0的含义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
小学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们组的研究专题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我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这节课。
1、动手操作
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过程。我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搭建活动来体验形成空间的方位感,画一画的有效活动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转换过程中得到发展。
2、自主探究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探究。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与探究立体图形形状并画出平面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合作交流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不仅需要自主的探究、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观察、操作、归纳、变换、直观思考等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并得到提升。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地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各自的想法。
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首先,在摆一摆、画一画的环节上让学生小组内自己摆,自己画,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因为这个环节不好展示,我担心一组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不容易很快的进行判断,可能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样后面的内容可能就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但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还是可以尝试一下改变。课后,我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我让学生把所摆的立体图形画出来呈现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摆的图形摆出立体图形,那样效果会更好!。
第二,因为担心后面的内容太多,怕上不完,所以每一环节都过得有一点快,可能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些吃力。比如让学生画三个面时应该给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怎样画,指导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再细致一点,比如侯榕同学说到,把下面的小立方体向上移动,使我们所能到的这些立方体在一个面上这种方法,我只是一带而过,其实可以让部分空间观念不是很强的学生多这样移一移,除了看上面时可以上下移,引导生看左右时还可以前后移,甚至除了移动,还可以拿走一两个的方法。
第三、通过课堂中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意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教学反思13
1、初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满意,接下来我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古寨小学”应该怎样读?
生1:“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应该用赞美的语气。”……
(看来教学中当遇到孩子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地调换与孩子的生活相近的问题,这样会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课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学,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远,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更是难以自悟,教师架设了一个与孩子生活贴近的`桥梁,那么这个难度便不攻自破了。)
2、教学中我接着描述,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吗?并且我给孩子们例举了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个不同,孩子们就在自己的默读中寻找其它不同了,读过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归纳出两所学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边环境的不同。这样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体性。三年级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怎样把这一教学重点细化到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我值得我深入思考。
3、我问,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这样的不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所学校你会选择哪个词?孩子们回答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的学校、美丽的学校、有趣的学校等。这其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我在备课中不曾想到的,比如:与众不同,我惊佩孩子的领悟力。
4、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孩子找课文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1问: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么他们来到学校怎么交流呢?
生2问:各个民族之间住得很远,那些小学生去民族小学不是很远吗?
(以上两个问题表现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问,他们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学的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疑惑,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教师所不曾想到的。)
小学教学反思14
我在乡村小学任教,那里地处城郊,大多数家长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我所带的班级有部分家长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低、家里农活繁重等因素,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对农村语文教学做一下深刻的反思,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所带的这个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主动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一定要练写生字,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家庭作业除预习新课外我还布置生字词的练习,要求除课文中的词以外还应通过查字典的方式
另外在写两个新词)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这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培养了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在后半学期,要求学习委员每天听写生字,同学们互查后改错。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 、可默读,也可朗读)。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下)。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在,课前预习已经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不仅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不断的在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共听课共20节,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
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
我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很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记得教研教研员来听课,在课前我让孩子进了“课前积累”,孩子的多样积累内容及出色表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项课外积累坚持下去。
三、 细心批改、耐心辅导
1.细心批改。对学生的作业,我全部采取面批面改的形式进
行,家庭作业采取不定期抽查批改。尤其是周记、作文的批改更为精细,有眉批,有总批,批语富有激励性,益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耐心辅导。对于学困生,我是给爱心,讲方法。使他们不断进步。如我班有四位同学的语文成绩差,又十分懒惰而贪玩,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拖欠课堂作业。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常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我都给予一个“优”加以赞许,让他们找会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除此,我还采取家访和电话联系,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辅导,使这些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师很不简单,教学中,我常常感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小学教学反思15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小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反思05-09
小学教学反思06-13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03-31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教学小学语文的反思04-1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2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8-07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08-02
小学写字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