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0:14:41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老师来听我的课。刚一上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紧张使得我口干舌燥,原先预想设计好的课一下子全盘打翻了,整个课堂活力不够,教学目标也没有很好的达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羞愧、自责一起涌上心头。

  下午,老师分析了我的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获益匪浅。《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老师提醒我说这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体现出来,而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完成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而我没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的朗读不够关注,整个课堂的朗读气氛不够热烈。听了老师的`话,真的是十分羞愧,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我的引领下,上的那么无趣,更别说和孩子们产生共鸣了。自己真的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回想整个课堂,有很多的纰漏。在初读课文时,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在学生展示朗读时,我没有很好的引导,仓促地结束了他们的朗读,没有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读”,比如小朋友选择“绿叶儿在风里沙沙”这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绿色的枝叶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它在唱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体验师生这种情感,读出来的效果自然就饱含深情了。而我错过了!在学生选择星星这一段时,只是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草草收场,如果用“夜深了,连星星困得都不停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呢?这时候,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着老师?谁再来读一读?”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相信效果会不一样吧!而我又错过了!

  这堂课给我的教训很大,自己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教学水平还需不断地磨练,课堂驾驭能力还需不断加强,自己学的东西还很多,向老师学习,多思多想多练,在反思中进步。在此,谢谢老师对我的指点!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3

  这首诗是一首儿童诗,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赞美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开始,我担心,这么一首富有诗意的小诗,恐怕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用了《紫丁香》这首歌导入,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了解了“紫丁香”的用意后,孩子一读课文,也了解了课文中“紫丁香”的用意,学习起课文来就烂熟于心了。学习第5小节时,我问:“老师做了一个又香又甜的梦,你知道是什么梦吗?”孩子纷纷说起来,“老师肯定梦到了我们上课时的样子。”“老师肯定表扬了种紫丁香的学生。”“老师希望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是纯真的'。不知不觉中,我和孩子又走进了一步,彼此心灵又拉近了距离,以后,孩子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也更尊重了,也会更懂事的。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4

  这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当芳香四溢的淡紫小花布满全株,那便就是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在向老师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孩子们真诚的爱也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这样的诗情画意滋润了老师的心,这样的炽热的童心也将鼓励老师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便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在阅读课文时,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段为大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他喜欢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枝叶,有时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课文,有时又让他们走出课文,说说他们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朗读有声有色,使理解与感悟也颇具特色。 【2】《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5

  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正好讲到《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表达同学们对老师爱的小诗。诗中歌颂老师的辛劳,老师对同学们的爱。记得在前年上教研课时我讲过这篇课文。虽然当时我的教学思路和目标也非常明确,但那节课的效果并不是多么好。这次我又该教学这篇课文了。我摒弃了过去的不足,重新调整了教学思路,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观。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让学生先体会老师的辛劳和对学生的关怀,进而歌颂老师。在讲解时我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语——“疲倦”和“挂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老师的一天都要做哪些事情?学生都一一道来,如:上课、批改作业、放学送小朋友、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纠纷等等。有些学生父母是教师的,学生也可以谈父母在家里也在为学校的事操劳着……在学生真正理解、感受道老师的辛劳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把自己内心对老师的爱表达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学生都能够真切地体会,朗读起来感情自然地就融入进去了。

  在课堂活动中,我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如:树叶在风里沙沙像是给老师唱歌,它会对老师唱些什么歌?说些什么话?老师会做什么样香甜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这样学生把从书中体会到的进而转化成内心的感受,使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以此从内心表达对老师的爱。

  其实学生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个体,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也会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下课之后,牛韵嘉小朋友就开始以自己的行动做着一些能做的事情,主动对我说:“老师,我帮你整理东西吧?”“老师,我帮你拿东西吧。”“老师……”以后经常在讲台旁、在教室里、在校园内……会经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形成。给孩子们爱吧,他们也会知道回报爱的!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6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文辞非常优美,作者创设了一个美好意境。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导朗读的文章。

  文章开头: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学生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刚刚开始读的时候,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读得平淡乏味。我在想,怎样调动起孩子们的情感勃发呢?于是我开始抓住我们平时的点滴小事,讲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怀爱护。因为是寄宿生,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经过师生之间的互相回忆,情感基调马上就出来了,感情铺垫也已经完成。因此,朗读表现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个突破口。

  这时,我把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缓缓调高,再进行一次范读。整个教室弥漫在师生的款款深情中,沉浸在柔美的钢琴曲声中。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从他们稚嫩的童声中,我听出对老师的热爱真情。读得那么投入,读得廖英、罗冠羽等几个小朋友都流泪了。

  读着这首清新活泼的小诗,我们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谊,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7

  星期五第三节课,莫老师和郑校长来听我的课。刚一上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紧张使得我口干舌燥,原先预想设计好的课一下子全盘打翻了,整个课堂活力不够,教学目标也没有很好的达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羞愧、自责一起涌上心头。

  下午,师傅莫老师分析了我的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获益匪浅。《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莫老师提醒我说这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体现出来,而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完成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而我没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的朗读不够关注,整个课堂的朗读气氛不够热烈。听了莫老师的话,真的是十分羞愧,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我的引领下,上的那么无趣,更别说和孩子们产生共鸣了。自己真的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回想整个课堂,有很多的纰漏。在初读课文时,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在学生展示朗读时,我没有很好的引导,仓促地结束了他们的.朗读,没有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读”,比如小朋友选择“绿叶儿在风里沙沙”这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绿色的枝叶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它在唱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体验师生这种情感,读出来的效果自然就饱含深情了。而我错过了!在学生选择星星这一段时,只是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草草收场,如果用“夜深了,连星星困得都不停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呢?这时候,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着老师?谁再来读一读?”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相信效果会不一样吧!而我又错过了!

  这堂课给我的教训很大,自己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教学水平还需不断地磨练,课堂驾驭能力还需不断加强,自己学的东西还很多,象师傅莫老师学习,多思多想多练,在反思中进步。在此,谢谢莫老师对我的指点!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8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我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对如何引导学生读也进行了一番琢磨。回想整个课堂,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的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在第一课时,我用图片出示了一棵盛开的紫丁香,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字词。

  在第二课时我以词语、句子复习导入,之后通过质疑课题提出两个问题:(1)紫丁香是谁中的?(2)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紫丁香?并以第二个问题贯穿全文,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习文章内容。

  在第二、三、四小节分别对夜夜、疲倦、挂牵这些重点词句进行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体会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感情。

  在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如果

  我能建议孩子们让老师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读第五小节,我闭上眼睛,做一睡觉姿势,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

  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应该要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强调在不同的语境中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小节时紧紧抓住词语“踮起脚尖儿”让学生去理解文中小朋友当时的心境,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体会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第一次上公开课,很紧张,自己也发现很许多不足:节奏慢,板书太单调,对诗句的感悟没有进行适当的想象、说话以及拓展。没有入情入境,只是匆匆走过。没有及时进行评价,鼓励性语言过少……但是这堂课给我的启示很大,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教学水平还需不断地磨练,课堂驾驭能力还需不断加强。自己学的东西还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多想多练,在反思中进步。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9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节奏美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发挥音阶的优势。

  如:1、你喜欢哪一段,上台表演朗读并表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2、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也请学生欣赏,老师怎么读,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当老师读《一株紫丁香》时,读着读着仿佛自己真的看到了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风吹来的浓浓的花香,无不把孩子真诚的爱送到了老师的心田。自然老师的语调也就会像抒情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体会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至于读时的停顿、轻重、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要靠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又如:朗读中"一""不"等的变调,轻声、儿化韵及语感等,师生都是共同欣赏。欣赏美的音阶的朗读,细细品昧文章语言文学的美。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0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整堂课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多的东西,一切以读为本,在读中悟情,读中促解。例如:读第一节时我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用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第二、三、四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把自己假想成送给老师鲜花的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让学生看书本插图,看到一位老师在窗前备课,我满怀柔情地轻轻吟诵:夜已经深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不停地眨着小眼睛,院子里的花儿也已经睡了,可我们敬爱的老师还没有休息,还在窗前认真地备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读起来也更情深意重。

  就这样,整个一堂课,我与孩子们就在这浓情的读书氛围中去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在情境演读中去进行情感交融,去沐浴着彼此的深情厚意。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学生对于紫丁香应有所了解,公园、路边很容易见到。可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这一点教学时要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识好字,读好诗的基础上,加强积累,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尊师的意识,加深师生情意。

  一、创设情境,演一演,让语言文字活起来。语言文字传递着读者、文中角色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披文入境,让学生演一演,再现生活场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踮起脚尖儿”寥寥数字,却满含着浓浓的师生情意。 学生真情演绎,把自己融入到了文中的角色里,身临其境,心为情动,体会到了孩子们不忍心打扰老师,要给老师一个惊喜这样一份纯朴纯真的情感。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情感演一演,既能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想一想,让学习价值最大化。情感的'体验有多种形式,如果说演一演是语言文字的一种外化行为,那么说一说则是从外化走向内化的一个过程。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既丰富了语言文字的描述,也让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渗入心灵。文章的第一段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也“踮起脚尖儿”做过什么?学生在脑子里搜索生活的画面,然后再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的是“踮起脚尖儿”不忍心吵醒妈妈的乖巧;有的是吓唬一下父亲的调皮。此时“踮起脚尖儿”已经不再是一句话,不再是孩子敬爱老师这样一种单一的情感了,它包含着更多更深的感情成分,那是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互相嬉闹的人间真情了。

  三、分享感悟,说一说,让学习变得更快乐。说一说,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抓住语言文字中的空白处,让学生说一说,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将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语言文字的空间无限扩大,也让无声的文字内化为一种动人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把自己的感悟及时与学生一起分享,撞击学生的心灵,扣响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

  课前,我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觉它的美。第一节,一个“踮”字,“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下面几节:“让那绿色的枝叶,夜夜和你作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休息吧”,无不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浓浓的爱。课堂教学上要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师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这样,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视朗读,以读为重点: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我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重视学生提问题:学生读了二、三、四、五节诗后,让学生针对诗句、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字词的'教学扎实有效。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时,激发兴趣。又如:“疲倦”和“牵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第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

  “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3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于是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读出小朋友“踮起脚尖”的情态,感受他们悄悄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的。读第三、第四小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我让学生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如:同学们读到“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时又香又甜。”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梦到了什么吗?”“老师梦到周云龙上课注意听讲了。”“老师梦到李浩源帮助别人了。”“老师梦到张乐园写的字漂亮了。”于是我说:“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能让老师美梦成真吗?”通过这一提问,同学们,特别是被提到的同学,我想一定深有感触。

  整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第2、3、4自然段上完时,我的'过渡语言是“这株能给老师带来快乐的紫丁香是什么时候来到老师窗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容易地就能在课文中找到,并不值得花“下节课”大半的时间去讨论,我想,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可能会更好,这样就可以预示下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知小朋友对老师的爱。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4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教学时我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入情入境地读。

  一、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查字典理解词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并打上问号。

  二、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悟朗读的基调,再次加深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感悟读

  指导入情入境地读。读到第三遍,学生已经有感而发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分节朗读,把握每节的情感内涵和朗读基调。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读第二、三、四小节读出亲切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美好的祝愿,读出对老师的敬重爱戴之情。为达到目的,特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绿色的树枝、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放录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四、想象读

  教师再范读,由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想象,想象孩子们怎样给老师送花,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送花。想象老师一天的.工作。再由学生来谈一谈自己所想,积淀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来想象朗读。

  五、表演读

  给学生创设一个朗读的平台,给孩子一个感谢老师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表演朗读,在集体表演之后,我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来表演朗读,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真挚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句句亲切的祝福,此时,讲台上的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一个小学老师,拥有着孩子们最真、最纯、最可爱的感情,足矣!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同学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同学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识记,同学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同学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同学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同学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同学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规范》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同学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同学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胜利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只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同学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引导同学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同学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同学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同学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同学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同学。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1-05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02-01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8-14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8-10

语文《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3-05

语文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8-13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5篇02-22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篇08-15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篇)08-19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