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
一、教学片断场景
读句子理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再读一遍。(生在齐读)
师:读完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鱼“为什么加引号?
生:诱惑人的“鱼“指什么?
师:好,这两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谁来帮助解决这两个问题? 生:我认为这里的鱼不是真正的鱼,所以加引号。
生:我想可能是是指金钱财富等一些好东西吧。
师:嗯,那同学们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诱惑人的鱼”可能指生活中的那些事情吗?
生:买东西的时候别人多给的钱,是自己留着还是主动退还,这是生活中诱人的鱼吧。
生:过马路的时候,红灯亮了,没有警察在,是走还是停,我认为这是生活中诱人的鱼。
生:上学的路上,捡到了50元钱,是自己留着还是交给老师,这也是生活中诱人的鱼吧。
生:??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诱惑,道理我们都懂,怎么做我们也明白,但是当让我们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就很难了。由此,作者说:(指黑板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是”是什么?“非”有是什么呢?
生:是指正确和错误。
生:是指好的和坏的。
师:谁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道德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对和错的问题,但是真正做起来却非常难。 师:我们就“钓鱼”这件事情来说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生:放掉鱼是正确的“是”,留下鱼是错误的“非”。
师:作者最终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把鱼放回了湖中,让我们走进文本,跟随作者一起体验一下做出这个决定的情感过程。
师:作者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好不容易钓到了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没有被人
看到,也不会受到别人的责备,他怎么舍得把鱼放回湖中呢?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和乞求的目光,爸爸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我来做孩子,你们来做爸爸,咱们把当时的情形再现一下,好吗?
师:爸爸,我喜欢这条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鲈鱼,我们把它留下来,好不好? 生:不行,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呢!
师:求求你了,爸爸!再有两个小时就到时间了。我们等明天早晨再拿回去?没有人会知道的!
生:不行,这样做是违反法规的。如果都像你一样,那还行吗?
师:我不管,反正没有人看到,我就把它留下来,这是很难钓到的'。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要遵守规定啊!
师:你真是个严格的爸爸啊,说的真好“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要遵守规定。”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当你遇到这诱惑人的“鱼”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能用“不管??都??”来说说说吗?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不管家长在不在家,我们都要先完成作业,再去玩。
生:当我见到钱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人看到,都应该主动交给老师。 生: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该要的东西,都不能拿。 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道德法规。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本课的原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虽无人知道,但天知,地知,我们的良心知道!”由作者小时侯放掉鲈鱼的经历,我们由衷地体验到:(再次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同学们再读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作者年少的时候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放掉了鲈鱼,可是他却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后来作者多次遇到了和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时,他是怎么做的? 生:选择了正确的做法。
生|:抵制了诱惑。
生:从此,作者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师:那同学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读书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课文吧。
生:(读)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
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正是因为这样“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了”。可以说当年他掉大鲈鱼是因为父亲的威严,而现在他所做出的选择却是出自他的自觉行为了,因为:(指板书引读)他已经在从小受到的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的人,必将走向成功。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爸爸,谢谢你给我从小严格的教育。
生:我放掉了一条鲈鱼,却收获了道德的勇气。
生:爸爸,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您当初的做法是正确的了。
生:爸爸,您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益。
师:同学们说得好,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实34年后,作者更加明白,生活中像这条大鲈鱼这样诱惑人的的鱼还有很多。但是,只要你手握这把钥匙,就可以在生活的这本书里获得无穷的财富。这把钥匙就是?
生:道德!
师:对!老师送给大家四个字“德者得也”,想着课文的内容读一遍。生:德者得也。
师:请想着文中启示读一遍。 生:德者得也。 师:请想着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读一遍。 生:德者得也。 师:请小声的读进你的心里去。 生:德者
得也。 师:下课!
二、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上这样的文章的课,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学习、理解、品味。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作者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作者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
及三十四年后,作者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因为课文“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上课时我紧紧抓住诱人的“鱼”和“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于是我首先让学生读通“启示”这段话,让学生质疑,接着结合具体事件“钓鱼”理解“鱼”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这一道德楷模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规则,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2、读书、感悟、体验。
教学中我注重了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我围绕“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句子来理解,说说这个“是”指得是什么。“非”又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到“是与非”就是“错与对”。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体验。继而明白其中的道理。让“读”不停留在同一层次,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体会主人公当时当地的复杂心情,进而深刻理解主人公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如教学中的师生情境再线,作者舍不得放掉大鱼,哀求父亲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会怎么想,怎么说。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诱惑人的“鱼”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那是诱惑人的财物、金钱、名利。对于后面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至于他们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都会拒绝诱惑,遵守规则。也有孩子说自己有时经不起利益和方便的诱惑,违犯了规则。此时我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当面对规则时,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遵守,从而突出主题。
3、总结、反思、提升。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学生质疑归纳不够,对 “启示”的揭示得少;时空把握不合理,课堂语言随意性较大,不严谨,不精炼。如,谈启发,写“格言”或“钓鱼须知都没有完成”;对学生“备”得不全面,在教学时,当学生朗读和回答问题不顺利或者不符合设想要求时,就缺乏应对机智,使得手忙脚乱。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还要努力学习,认真准备,积极改进,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挖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提高思想认识。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觉得哪他词最引起你的兴趣?(启示)
“启示”是什么意思?在你的生活中有哪句话或者哪件事对你有过启示的吗?
2、钓鱼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启示呢?现在我们来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把握课文大意。
1、读了课文后,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2、你从课文中哪句描写父亲的话中知道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3、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能么样的呢?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说明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我”做了什么事情父亲会这样说呢?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父亲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我”听了父亲的.话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6、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7、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
三、精读描写钓鱼部分内容,体会钓鱼乐趣。
1、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我”钓鱼的内容的?(1—3自然段)
2、作者钓到的是一条怎能么样的鱼呢?(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你从哪个句子里知道的?
句子一: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句子二: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句子三: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
四、品读放鱼部分,领悟钓鱼的启示。
1、过渡语:但父亲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录音.
2、当父亲对“我”说:“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呢?
3、是啊,像这么大的鲈鱼,如果我是作者,我也舍不得把它放回去。我们先自由读一读4—9自然段。然后联系上下文,编一编父子之间的对话,同桌演一演。
4、现在老师来演儿子,你来演父亲,我们演一演父子之间的对话。
五、学习受到的启示,升华教育主题。
1、齐读第十、十一自然段,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难理解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六、小结:
钓鱼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那么深刻,影响了“我”一辈子,那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或者课文中有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谈谈你的收获。
我学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在《大学》、《中庸》里说过:“君子必慎其独”这句话。意思是说:人在公众场合要你做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公德,做个有道德人并不难,难就难在在独自一个人,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做到严格地要求自己,超越于自己的处境,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影子也不觉得惭愧。这才是难宁可贵。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3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第一人称为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的开放还差两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还是依依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的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教学了这篇课文后,觉得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效果较好。
初读教材,我感觉父亲的告诫及最后34年后的感悟,是个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使教学达到有效的效果呢?于是,我首先用名人名言导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是自然引出父亲告诫的话语:“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初读前让学生先弄明白“是”与“非”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课文,结合钓鱼这件事说说,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孩子们都明白当时放掉鱼是正确的,作者“我”也知道,而重点在于体会,实践起来的难!在教学时,我抓住两个环节让学生感悟这句话的含义。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这句话中,“好一会儿”说明父亲在思考、在犹豫,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亲想:这么大的鲈鱼太难得了,放了多可惜呀!”还有的同学说:“父亲会想: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鲈鱼让他放了,他一定很舍不得”等等。从而使学生从父亲的犹豫中体会到:辨别道德是非容易,而实践起来很难。而这位父亲也用实践行动告诉孩子要自觉遵守规则,自觉遵守道德。
2、鱼是那么大、那么美,钩起它又是那么不容易,当时又没人看见。从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中,体会孩子采取道德实践的行动有多么艰难。衔接上文质疑:“孩子理解父亲的举动吗?你从那些心情变化的词中体会到的?”这样引导学生关注心情变化的词,有:得意、急切、哭、祈求、依依不舍。孩子明明知道对错,还“急切”、“哭”,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辨别道德是非容易,而实践起来很难”。这样,由事件出发,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品读感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课的结束处,我又引用孟德斯鸠的名言,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话语。然后,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抉择,你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个语文训练更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师傅也给出了我许多意见。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教师自身的语言不够简单明了,净则清,繁则乱,少重复孩子的话,站在三尺讲台前更要落落大方。
90课时的培训,让我在教学之路上向前大跨了一大步。十分感谢我的师傅倾心地指点。我会继续不断摸索前进。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4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用心性的同时,还务必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能够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透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构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5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四,不足及改进措施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抓重点词,感悟情境。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能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懂得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钓鱼,放鱼,得到启示"这条主线,基本上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学习的思路也很明确,但似乎我说的太多,给学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时间太少,所以教学就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没有在课文的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从而没有体现上课的"增值"部分;另外,锻炼学生读的时间可能不够,我为了把备课的内容都上完,所以有点赶进度,在应该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时候没有强化,只是请几个学生读了一下,这里做得不到位;还有,在让学生讨论课文中启示部分内容时,没有深入进去,感觉有点泛泛而谈。
总的.来说,思路是很清晰的,没有出现什么错误,但是上课的激情还不够,在引导学生回答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希望明天的课能有所进步!!!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7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人文哲理,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我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始揭题时,先引导学生关注“钓鱼”,从“钓鱼”入手,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话的含义,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启发。
其次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学生在体验中朗读,不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再次抓住重点句子,重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文中的“鱼”是什么意思?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启示”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不少学生不善于思考,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比较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8
《钓鱼的启示》是我在“领雁工程”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煤山组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在第一次执教时由于安排的资料太多,教学过程如蜻蜓点水般,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学生学得资料太多但不够扎实。在第二次设计教案时,我把学习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不舍得放鱼的理由,为下节课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这一节课,我在“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和学生一齐完成了《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教案设计上看,这节课堂的教案很简单。首先是从生活的谜语导入,让孩子明白善于读懂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说作者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从实际的例子中明白读懂生活这本书的好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难读句子;放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古人云:学贵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潜质。其次围绕“我不舍得放鱼的情绪变化?”“为什么我舍不得放?”两个问题明白课文。教学环节比较简单。从学生层面看,这是简单的学生。这节课学生负担很轻;课堂上,围绕第一课时目标,循序渐进,学生学得简单自在。从老师层面看,上课也很简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鱼的情绪,学生感受深刻。从作者的“依依不舍”的情绪入手,让学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下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为下节课学
习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课堂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读中生情,读中感悟。但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潜质,提高朗读的效果,还有待于自己的学习与探索。
一、朗读要有层次性。
罗老师说:“朗读要有必须的层次性。每读一遍要到达一个什么目的,读出一个怎样的效果。作为老师心中要有数。”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明白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二、朗读要做必要的技术指点
怎样才能读出效果,老师在朗读技术上应给与指点,如体会作者不舍得放鱼时能够把“慢慢地”、“依依不舍”读得慢一点,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知道该怎样做。
三、朗读应营造必须的情境。
林老师说:“朗读还应营造情境,在必须的情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朗读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创设必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课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成就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钻研教材,走进文本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选取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于永正老师是这么做的:1、先明白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2、朗读课文。3、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4、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于老师的做法引领着我在今后教学中将教材钻研到底。
二、熟悉学生,走进心灵
课堂中老师应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钓鱼的启示》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钓到鱼时愿意轻易放了鱼吗?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要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了解学生。
三、重视评价,拉近距离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语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聆听,发现其优点,同时也不能放过错误。作为有效的评价语,我想首先是评价要正确,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启发。在学生的回答出现暗礁的时候,老师用心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取精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认真反思,收获精彩
引用于永正老师的一段话: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必须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收获精彩。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9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以下是我教学本文之后的几点反思。
一、钻研教材,走进文本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是是这么做的:1、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2、朗读课文。3、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4、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
二、熟悉学生,走进心灵
课堂中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钓鱼的启示》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钓到鱼时愿意轻易放了鱼吗?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要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了解学生。
三、重视评价,拉近距离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语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聆听,发现其优点,同时也不能放过错误。作为有效的评价语,我想首先是评价要正确,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启发。在学生的回答出现暗礁的时候,老师积极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取精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认真反思,收获精彩
引用于永正老师的一段话: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收获精彩。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
该上公开课了!我不能说我已经在战场上呆了很长时间,但我已经经历了几年的风雨,我仍然积累了经验。第一步是深入朗读课文,听录音,跟着录音,反复阅读,反复练习阅读&hellip&hellip read感受你的内心,读书与课文交好朋友,再读一遍《在另一个国家结识老朋友》第二步是接受各大河下载大量教案,学习百家精髓,自我努力不够深入,只能拜访名师,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达到太极无限的境界,万物皆有。第三步是抓住重点和难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文本的内涵是固定的。重点和难点就像课文的分支,教学的所有步骤都是从中衍生和扩展的。第四步是设计教学过程,这是一个慢慢咀嚼和吞咽的过程。我自问自己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如果我每天想一想,我可以建一座山和一片海
是时候“精心准备”来发扬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了。我想给他们一桶水。这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我的工作是让他们关注这个公开课,建立他们的自信当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回答问题,掌握关键词和句子我们不能谈论公开课的'信息,即使是几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如果你准备得太“充分”,你失败的几率也会更大。学生缺乏学习的活力,敷衍了事。他们觉得自己在演一出老掉牙的戏。老师们厌倦了背诵。他们越害怕犯错,犯的错误就越多。因此,准备就是心理动员。学术问题应该保密,惊喜将继续
我准备上课了。我只记得两个原则: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多做,让学生自我指导,课后语言更简洁,虽然我们不能说它令人震惊,但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效果仍然很好
正如老师们所说,他们能够抓住中心、重点和难点,熟练地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境,结合实际教育学生&hellip&hellip
有时候"听你的话总比读十年书好",旁观者是清楚的!如果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努力学习,我自然会注意自己的缺点,更注重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和弥补它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就是阅读,但如何感动世界,平心而论是我将要掌握的技能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1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用“我”的心情变化这条线把整篇文章穿起来,中间穿插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让学生体会“我”在钓到大鲈鱼到把鱼放回湖里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感受我放弃到手的大鲈鱼之难,以及父亲的情感、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把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几句话从课文中抽离了出来,与课文脱离了,学生无法彻底地感悟“我”当时的心情变化,从而导致课文的`阅读感悟也出现了问题,学生读不出句子应有的感情色彩。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我将认真准备,积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很大的问题,读整篇课文或一些长句很少有停顿,这是我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抓的重点。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2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搞笑呢?我觉得课堂就应简洁、扎实。
先说简洁。我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认识11个生字,指导书写“溅”“践”“诫”三个生字,明白“沮丧”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而简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3、明白课文资料,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情绪变化,感悟“一事一议”、“将情绪变化融入情节”的写作方法。以上目标,贴合小学高年段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文章资料的学习,摈弃了烦琐的追问,用“放与留”这一大问题进行整合。在探究“放与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情绪变化,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紧紧抓住父子俩的一段对话,读悟结合,层层深入,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意味。
再说扎实。学习生字时,教师选取带有共性的、学生易错的问题进行指导;概括文章主要资料,教师进行提炼,并要求“同桌互练习”;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求勾画、批注;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随机进行点化;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进行指导和评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我都在发奋将其落到实处。在概括完文章主要资料后,总结出“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在学习“留下”的`资料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并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好处;在朗读父子对话中,感受“强烈比较”的喜剧效果,感悟语言文字的完美。
在公开课的路上我只是踏上了起点,期望以后的路上我能更脚踏实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3
《钓鱼的启示》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准备的公开课,从备课、说课、试教直到最后的教案成型、正式上课,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这节课,光是教案就修改了不下七次,还有一次次的试教,无数次的反思和讨论,这段时间应该说是最累最紧张的一段日子,但同时也是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段日子。我的师父,我的同事们还有教研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闪光的思想我都仔细收藏在我的笔记里,很感激他们!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我才能在教研结束后感觉到自己心中多了许多沉甸甸的东西,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表达出来。
《钓鱼的启示》是新课标五年级教材中新加入的一篇课文,情节、内容清晰易懂,但是却揭示了一个“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道理。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学生理解这样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选择了第二课时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抓住“我”与父亲的心情变化这两条线索,把“品读描写‘我’和父亲心理、神态及相关细节描写的词句”“用生活中的实例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作为重难点,从而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体会父爱的深沉。
我觉得这次课自己有所进步的地方,首先表现为能够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做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读书、体验和交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记得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自己没有把握好课文的线索,在课上又比较紧张,课堂变成了知识点的堆砌,课文的阅读也被我分解得支离破碎。后来,经过大家的帮助,我改变了思路,在课前预习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听录音读、跟读、反复练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文本,要求孩子们读出书中的感情,还要读出自己心中的感情。在课中,又设计了各种环节,让他们默读、品读、表演读以及分角色朗读。当然各种读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教师真正应该关注的学生个人阅读文本的领悟。在孩子们充满感情的读书声中,从他们对文本阅读方式以及感受的交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阅读”和“感悟”之间相伴相生的关系。
其次让自己感觉进步的地方,是为学生创造了较深层意义上争论和思考的空间。都说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这样一个德育性质如此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生拉硬拽是无济于事的,道德是要孩子们在身有所感、心有所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道德人格的一部分。在备课的时候,我曾经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并没有打算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但是,课堂确实是一个思想互相碰撞的地方,在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课文里,酣畅淋漓的讨论中,“大鲈鱼该不该放”的讨论自然而然地跑了出来,我很惊喜,但是,由于备课的忽略,以致于我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闪光的时刻,所以也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提法,孩子们是在讨论了,却没有贴近主题,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却作为不多,甚至有被孩子们牵着走的感觉,指导也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当时下课就觉得非常遗憾。经过和李老师的讨论,我再次修改了教案,把“原则上大鲈鱼该不该放?如果当时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的讨论带进了课堂。这一次,在合理问题的有效指引下,孩子们的讨论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但是,虽然自认为充分准备,毕竟经验有限,这堂课也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经过两次试教,我的课还是上得紧紧巴巴,上到最后也是匆匆忙忙地收了个尾。首先是因为我在课时及内容安排上不够合理,我应该将“我”和父亲心情变化的部分放到第一课时完成,到第二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深入讨论课文的启示,并且引入更多相关拓展内容。在和魏春峰老师的交流中,他也提到了教学时间的问题,追求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最终是为了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课堂任务的完成。我想,真正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课堂,他们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随时改变的。他们的课堂不是教案的生搬硬套,不是面面俱到,但是给学生的发展都留下可能,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更是这四十五分钟所打开的那个广阔的平台。这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表现。
另一方面,关注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一方面可以说我做得很不够,四十五分钟为学生打开的平台很有限。可能一直将自己的教学困囿在短短的课堂时间,我的脚步太快了,实际上走得并不踏实。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但是我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人文本阅读了吗?让孩子们在读书后交流他们的“感悟”、“怎样感悟”的时间很有限,我又匆匆忙忙地走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同样,在课堂的厚重感、语文的立体化方面,我提供给孩子们的“台阶”还太少。孩子们理解“启示”,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境,提供更多相关的名言,并且情境的呈现可以考虑得更多元。正是由于情境丰富性欠缺,语文的立体化没有足够地彰显,孩子在讨论的时候思维还是受到了限制。
这一次公开课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很多,从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到自己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思考,捧着心中的那一份沉甸甸,我会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更努力地尝试,更实事求是地思考。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4
推荐《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钓鱼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却折射出了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
教学目标很简单:
一、读准课文里面的生字词,会写15个生字。
二、理解父亲的话给我带来的影响,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句话。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在讲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所以在认字过程中比较顺利,其中“涟漪”“抉择”这两个词学生不能读准字音,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提了提,这个过程过于简单,应该列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记忆。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接下来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问题的环节设计的不好,造成学生比较被动,最后就完全变成我主宰课堂,并且一直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个过程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里面,提的问题太大学生无法理解。
3、由于教案设计的不好,在朗读的过程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时没有指导朗读。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把最重要的点题“钓鱼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疏忽了。最后有一个环节,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都哪些事属于这样的道德问题,当你面临这些事的时候都是怎样做的?由于时间问题没有进行完。
这篇课文看似是一篇简单的叙述文,但是从情感教育的这个角度来说很难将里面的感情真正地挖掘出来。由于学生对课文不是很熟悉,而且也比较被动,课堂气氛很差!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
情感是文章水到渠成的内心体验,让人为之心动,为之共鸣。然而,共鸣之中,却让人感悟更多。所以,文中潜移默化的灵气熏陶,也许就能让学生悟得更深了。《钓鱼的启示》虽只是一次儿时钓鱼的经历,却让小作者在父亲的言行之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住了那些“诱惑人的'鱼”。可见钓鱼带来的启示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事实的确如此,也许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只是一个细节,但如果你仔细体会,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收获更可能相伴一生。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也来动笔写写你生活中的启示。学生仔细地回味了生活,思考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一篇篇文章也就得心应手地写成了。“第一次擦火柴中收获到的勇气”、“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收获到的亲情”、“下棋中的一步悔棋收获到的人生需步步扎实”、“风雨中坚强毅立的葱收获到的人的倔强”……真不想到学生的收获竟是如此之多。看来,笔端的文字流露的不仅可以是一份情,更可以是一份人生的收获。文字让学生感悟更深,启迪更多。
可见,在模仿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让学生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提高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依样画葫芦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02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9-01
钓鱼启示教学反思02-09
[必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必备)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品)07-07
[实用]《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8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必备)07-08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篇02-16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