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公鹅》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公鹅》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⑴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⑵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
(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同:傲慢、派头 。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 讨论: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白公鹅》教学反思2
10月2日上午在湛张小学听了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风娃娃》,文章语言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实验小学王老师采用贴近儿童的教学语言,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抓住重点字词和句子训练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
1、扎实做好字词巩固,为读好课文打好基础。
王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学习课文内容同时,把生字不经意间穿插进去。巩固字词。把学生容易读错和难读的字词制成卡片,通过学生“带读”的方式在全班进行识记,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纷纷举手,不但读音准确,声音也很宏亮,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课文时,望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并能用三个字准确的概括每一件事,接着用“风娃娃为什么吹,是怎样吹的”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每一部分都有章可循。
最后王老师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想想说话。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围绕“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人们为什么要责怪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接着让学生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目的是让孩子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白公鹅》教学反思3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只鹅都具有“高傲”的特点,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是“派头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这样,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4
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同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只鹅都具有“高傲”的特点,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是“派头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这样,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
《白公鹅》教学反思5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和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白公鹅》最后一句写到“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它就要大吃一惊了”为什么这里是熬(āo)(第一声)而不是(áo)(第二声)。“熬”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āo和áo,前者的解释是烹调方法,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熬白菜、熬豆腐。后者解释为
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煮粥;
②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久煮:煮盐,煮药。
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显然联系上下文,是把白公鹅与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声。
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白公鹅》教学反思6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
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
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一是课文的难度高;
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
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
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7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在写法上与丰子恺的《白鹅》有些相似。本课是阅读课文,有《白鹅》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阅读的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回顾《白鹅》的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想想白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运用事例和反语表达喜爱之情的。接着从课文上方的阅读提示引入本文,“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再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词语,句子,小组结合谈体会,感受作者对白公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与丰子恺的“架子十足”的`“鹅老爷”作比较,。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白公鹅的步态最有意思,“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家养的鹅,确实是这个样子。而这帮孩子很少有见过的,或者即使见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它的步态。找到一段视频,但这种步态不是很明显,不过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借着这时的热情,我抓住几个动词,抬、合、收、摆,让学生用手掌来模拟,他们兴致高涨,鹅傲慢步态真真地体会到了。
《白公鹅》教学反思8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上完课后,我又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同步阅读》中边选的《白公鹅》后半部分,学生被白公鹅那伟大的爱所感动,也更能理解作者对白公鹅的欣赏,满心的喜爱的情感了。
《白公鹅》教学反思9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
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10
平时,在生活中,我总是很自然的将熬汤的“熬”读成了第二声,并且自认为发音无误。今天,我在教学《白公鹅》一文时,却惊讶地发现“熬汤”的“熬”却是读一声的。当发现这一特殊的读音时,孩子们和我都很惊讶。在生活中,没有人不把熬汤的“熬”读成第二声。但迷信书本的我却下了一道圣旨:“小朋友们,熬可是个多音字,它就是可以读成第一声的。课文没有错误,可要记住这特殊的读音了。”也许是师命难违,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记住了。于是,我也就不再理会这问题了,引领孩子们进入课文的品读感悟之中去了。
当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爱发问的金少慧举手了,她表示自己有疑问。原来,她还是对“熬汤的”熬的读音质疑。突然,我领悟到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发动学生借助字典弄明白“熬”的读音。字典很清晰地对“熬”不同读音时的意思做了解释。当“熬”读第一声的时候,表示“煮”的意思,如熬菜。当“熬”读第二声的时候,表示“久煮”的意思,如熬粥、熬药。经过字典的点拨,我突然领悟到课文中的“熬汤”的“熬”应该读成第二声。据我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熬汤就是需要久久地煮,慢慢地煮,更何况是熬鸭汤呢!孩子们和我也有同感。于是,我们便不管教材,一致同意将文中的“熬”的第一声改为第二声。之后,我满脸欣喜地说:“孩子们,在你们这永不放弃地探究下,我们终于发现教材也会出错。可见,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应该不断的挑战教材,不迷信教材!今天,周老师真为你们的感到骄傲。”
平时,我班的学生可懒惰了,大多的学生不喜欢刨根问底,课堂上爱思考的孩子总是那么几个。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副懒洋洋的'表情,我的心里就着急了。恩格斯曾说过:“人类最美的语言是思维”。如果孩子长期这样发展下去,该如何是好?我常常为此事苦恼。真希望能以这堂课为契机,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11
本课学的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则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了个阅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谈体会,说明作者对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十足”“鹅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一样的率性而为。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 ,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学习本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来写写自己熟悉的鸡,鸭、鹅、鸟等。在此,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刚学的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我把在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利用插图与生活中实在的鹅,逐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发挥想象,然后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起来,提醒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上,一定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体 “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一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在第一次的试教中,我着重为学生建立阅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谈体会,说明作者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一样的率性而为十足”“鹅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但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本课是阅读课文,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对课文的内涵还没有做深刻的理解,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
总之,经过第一次研磨,才发现这原来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科组的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虽然第一次的试教存在许多不足,但也让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学到了更优化的处理方法。
教学反思二
经过第一次试教,经过科组的研磨,我吸取了科组的意见,将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力求打造出课堂的精品。
首先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我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较第一次试教,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体会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同时,我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语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一次的试教中,课的环节设计基本没什么大问题,但在部分问题的提出方面,指向性仍有待加强。在学生的引导与点拨方面,仍做得不够充分。在前面的课堂节奏中,可再放紧一些,留一点时间进行拓展环节的教学。
经过两次的试教,两次的修改,对本文的处理我更心中有数了。同时,在科组老师共同的打磨中,也并发了许多智慧的火花,从其他老师的建议中,我认识到我平时教学中的许多小毛病。在这次精品课的研磨中,我收获良多。
教学反思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是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经过前两次的试教,我注重引导学生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进行对比,分别结合两篇文章中白鹅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体会,进而感受到两位作者不同的语言特色,同时我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了。接着,我再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经过三次的研磨,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在多次的试教,多次的打磨中,我慢慢的改掉了总爱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自己只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这一行动的改变,我发现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了。精品课的研磨也再次让我成长起来。
《白公鹅》教学反思1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本课是略读课,作为略读课,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我在本课教学时,设计了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来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
《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
在反复琢磨教学设计后,觉得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便开始了试教磨课之旅。第八周星期三在我校四(4)班进行第一次试教。听课老师为我校的中高年级语文老师。第一次试教,在时间上没把握,心中没底,所以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像在赶流程,没有从容感。
首先是导入,我重视阅读提示,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接着是自读课文,简单了解白公鹅的形象,为了降低难度,给了一个提示语句。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知识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7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还是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
其次在理清文章脉络是,学生不是很会归纳,课后评课老师建议某些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在解决难点问题上,我是让学生先通过段落比较,找出异同点,再让学生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还有哪些异同点。最后教师简单小结。可能是学生初次接触反语,我在教学时没有强调,有好多孩子没有找到这一共同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仿写描述小动物的某一特点,本来设计的意图是结合本单元的主题,通过《白鹅》与《白公鹅》的学习,写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就改为说一说,也是因为时间问题,只走了个过程,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讲述。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欣赏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上两天,我们学习了《白鹅》(板书),大家一定记得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吧?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一起来填一填。演出表格。
2、 学生填表并交流
白鹅
①姿态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②叫声 严肃郑重、厉声叫嚣
③步态 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④吃相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
二、 粗读课文
1、 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又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与我们,所以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想想,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2、 交流检查:
3、 出示词语:
军衔 腔调 车辙 涟漪 勾当 鱼饵 禽类
荣膺 攀谈 掂量 率领 厮打 撕咬 主宰
泥泞 凌乱 径直 慢条斯理 耀武扬威
(1) 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两个多音字。
(2)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
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
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
勾当:坏事情
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个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条河。
(3) 一排排读词语,发现每一排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表示名称、动作)
4、 出示句子,读一读。
(1)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3)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4) 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5、 梳理脉落:
(1) 这只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填一填:( )的白公鹅
(2) 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相、玩相)
三、 阅读欣赏
(一) 欣赏第二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2、 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1)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它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
(3)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为什么会每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4)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去掉“就是…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5) 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用。]
3、 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结写法。)
(二) 欣赏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
2、 又是怎样把它玩相的特点写出来的?同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预设: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是什么意思?“它没把我放在眼里”又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它没把我放在眼里?与“有时……有时……有时……”比较,体会“要不……就…….”作用。]
(2) 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勾当”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按理说,做这些事应该—?而白公鹅却—?那是因为—?理解“主宰”]
4、 体会作者情感:
(1) 事实如此吗?
(2) 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3) 理解两个破折号的作用:转移话题;如果不用破折号这个意思应该怎样表达?
(4) 对白公鹅这种放肆的行为,我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再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 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
(6) 小结:白公鹅走相慢条斯理,玩起来大胆放肆,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白公鹅是那么可爱,我们禁不住也和作者一样喜欢上了这只白公鹅。
四、 拓展延伸
1、 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2、 自由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白鹅》,谈读后感受。
五、 写法对比
1、 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 结构上:先总体介绍特点,再从几方面具体写。《白鹅》是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白公鹅》是走相、玩相两方面;
(2) 描写方法上,都赋予鹅人的感情,把它们当作人来对待,让人觉得亲切可爱;
(3) 运用反语,写出鹅的可爱,突出对鹅喜爱的感情。《白鹅》中的“鹅老爷”“架子十足”“不胜其烦”;《白公鹅》中的“上将军衔、勾当、主宰”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重视词语教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始终觉得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词语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也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一向重视词语教学。如果从公开教学的角度看,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可能在词语学习上化的时间有些多,但从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看,感觉比较满意。
如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最大的失误是多音字的学习,这课多音字比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导学生读一读,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觉得很对。)
3、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读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在课后安排仿写的练习。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戏剧中“官员”踱着方步走路的样子,进行仿写的练习。
在写下以上反思的同时,我担心,我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会被人指责过于强调了“训练”,回到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年代,使语文课失去了情趣。因为,在新课程实施后,不少教师不敢再提“训练”两字,似乎一提“训练”就是支离破碎的、冷冰冰的、没有情趣的语文课。但我却困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悟” 而“悟”,为“人文”而“人文”,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使语文教学丢失了语言的特色,丢失了语文的特色,这也是不对的,值得我们反思的。
《白公鹅》教学反思15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和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白公鹅》最后一句写到“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它就要大吃一惊了”为什么这里是熬(āo)(第一声)而不是(áo)(第二声)。“熬”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
āo和áo,前者的解释是烹调方法,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熬白菜、熬豆腐。后者解释为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煮粥;②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久煮:煮盐,煮药。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显然联系上下文,是把白公鹅与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声。
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白公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白公鹅》教学反思10-25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的反思12-1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