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7 17:10:19
(合集)《绝句》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探究前,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在探究中,我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不足之处

  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与现实不太一样。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在学习课文时,把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人手的原则。

  4、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绝句》教学反思2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写景小诗。整首诗的字虽然不多,但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绝句》教学反思3

  《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这两次的拓展是第一层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培养审美情趣。

  而关于春天成语的拓展和“迟日江山丽”的拓展是扎扎实实的,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这两处拓展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积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需要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扩大学习的空间。

  从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春天的美好,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味,这是本堂课成功之处。但是,本课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很多问题都是点到为止,没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动的经验,准备不够充分,忘记发画纸,造成环节缺失;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学生的相处不够和谐。正如钱澜校长在评课中指出“学生与老师心灵的距离较远”。

  静观上海洋泾实验小学的杨弋老师的课堂,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课堂上的'杨老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能巧妙运用教学细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细节激活教学过程,在教学细节中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课前交流:快乐、幽默

  上课前,杨老师跟学生的一段对话,从自我介绍,谈到太仓,谈到请学生做小导游,当学生只是介绍一些商业区,杨老师笑着说:“你们都想让杨老师来太仓花钱吧,能不能给老师介绍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呢?”幽默的话语,使课堂里飘荡起春风,充盈着欢笑,消除了学生内心的拘束和紧张,拉近了师生之问的距离。在笑声中,学生开始说到大自然。课前交流的最后,杨老师说,“小朋友对我这么热情,我就唱一首歌回报大家”,转入《村居》的教学。在这过程中,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而且用商量的语气。这样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沟壑,没有身份的阻隔,没有师生的痕迹;这样的交流,给人们的感受是,杨老师也是儿童,是“长大的儿童”。正因为如此,学生与老师对话时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地跟着老师轻轻地唱起歌来,进入了快乐学习的状态。

  师生对话:心灵交融

  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在这一堂课中,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朗读着,从最初的不知“平仄为何物”,到最后有板有眼地朗读,他们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这段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此刻,师生关系的痕迹已经淡化,师生之间心相撞、情相融,他们俨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导朗读:关爱有加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她见初次读平仄的孩子读时有困难,微笑着说:“杨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当一个学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时,杨老师附在他耳边轻轻地带读着,耐心地等待,热情地鼓励,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学生终于读成功了。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仅看到杨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可以从这种关爱中感受到杨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杨教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

  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后目标,有效地课堂,首先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绝句》教学反思4

  前两天,《绝句》被教。之后我也有了一些反思。

  这首古诗是初三第二卷的第一首古诗。就题材而言,它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简单。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回顾讲座结束后讲解的内容,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内容比较基础,缺乏一些推广知识。在这个解释中,我主要遵循的是课程标准。重要内容虽然没有省略,但也没有深入说明。孩子以后遇到稍微难一点的话题可能会很迷茫。

  2.缺乏阅读指导。首先,老师的朗读示范不够,讲课的`时候播放音频,但是老师重复会更好。其次,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比如开心的时候怎么读。我应该在哪里读得更快?哪里读的比较慢?这些都给学生详细讲解,孩子会更愿意大声朗读。

  3.对古诗词大意不够重视。初三要掌握古诗大意,但我觉得大意还是要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好能理解分析。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说了但是没有打动学生,所以可以在最后一次展示出来让孩子重新记住。

  作为一名新老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提高。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

《绝句》教学反思5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绝句》教学反思6

  本课的优点

  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

  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绝句》教学反思7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这首诗学生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单介绍了杜甫。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学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 翠柳 黄鹂 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学生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漂亮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学生很快就简单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了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后两句的描写,学生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单的描述,我给学生对照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准确地说出了动态 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学生上的非常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绝句》教学反思8

  的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以绘画为媒介,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开始上课时,老师用热情的语言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播放课件将学生引入诗歌和绘画。旖旎的自然景观伴随着轻快流畅的音乐,深埋在心底的学生情感激荡,诗歌喷涌而出。每个人都渴望尝试讲述与画面相关的诗歌,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有鲜明的形象,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能带着情感入境,这就是所谓的“诗画世家”。本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以诗画图,通过“画”这个媒介为学生“行走”古诗词搭建一座美丽的引桥。“画”只是引导学生走向诗人,完成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的一种手段。画完画后,让学生对比图画和诗歌,对图画进行评论,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将零散的东西组织成一幅完整而有意义的图画,提高了他们感受、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唐诗三百首好读,不会唱不会背”。阅读活动在教学上是一致的,从自由练习到审美阅读再到深情阅读,将诗歌中所展示的意象与诗歌的节奏、韵律、激荡的情感相结合,进而感受到诗人欢快、激越的情感,升华出诗歌的情调。

《绝句》教学反思9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作者的同时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朗读,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以读为本,感知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学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诗的意思是离不开读的。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应该以读、背古诗为教学重点。然而,反复的朗读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多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如: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注意读准音,读通顺诗句。自读后,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读古诗,标划停顿,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再辅以男女生读,比赛读,带上表情读,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二、放飞想象,走进诗境。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诗教学,贵在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让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感悟诗的.意境:“同学们,优秀的诗歌常常‘诗中有画',你们想欣赏诗中蕴含的画面吗?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现在你们就来到了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 … "引导学生边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并把自己想象到的用画画、写话或诵读等方式变现出来。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诗画(话)结合,感悟诗情。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或进行过于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望诗生畏” 。在教学中,我采用诗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画面的美完整地说出来。在引导学生描述的时候,我又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要求说完整句开始,到连贯描述局部画面,再到最后的依据提供的句式描述整首诗的意境。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难度,给了学生更大的说话空间,训练了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学生表现活跃,学习成就感强烈,对他们今后继续学习古诗,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四、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五、适时拓展,丰富阅读

  本课教学文本中只有一首绝句,但在讲课时,我却让学生接触了杜甫所写的六首绝句中的五首,并且还出示了一些有关颜色描写的诗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积累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总之,一切成功都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远伴随在身边。

《绝句》教学反思11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这首诗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单介绍了杜甫。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学生很快找出了山白鹭、翠柳、黄鹂、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学生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漂亮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学生很快就简单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了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后两句的描写,学生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单的描述,我给学生对照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准确地说出了动态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学生上的非常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的喜悦。

《绝句》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知作者的同时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朗读,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四、适时拓展,丰富阅读

  本课教学文本中只有一首绝句,但在讲课时,我却让学生接触了杜甫所写的六首绝句中的五首,并且还出示了一些有关颜色描写的诗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积累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五、模仿写作,开拓想象

  在教学中,借助古诗形式,我适当设计了一次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表现一下自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总之,一切成功都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远伴随在身边。

《绝句》教学反思13

  没想到这次优质课比赛的题目竟然是古诗词教学,真是想不到。本来诗歌教学就像烫手山芋。尤其是低年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古诗1 / 5

  词的积极性。另外,我从来没有教过古诗词公开课,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这个烫手山芋怎么吃?所以备课的时候,我首先仔细思考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最后把吃红薯的目标定为认识五个会读单词的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初步理解诗词,能够动情地背诵诗词。经过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杜甫经历了混乱和流放。社会现状使杜甫的诗歌充满了沮丧和挫败感。除了他的“人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应该算是表达老杜喜悦心情的一首永恒的绝唱。全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有无穷的美。全诗一句一景,通过景物表现诗人复杂细致的内心活动。学生如何感受诗歌的美和人情?

  “生活化”真的很重要。我在和二年级的孩子打交道。学生年纪小,阅历少,概括能力弱,理解诗词有困难,读古诗感情用事。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慢慢走,欣赏”的态度去学习。我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释,坚持读书而不是说话,读书促悟,读书带悟。在阅读中,我注重阅读的层次:先读对,再读出节奏,再读出意境和韵味。生词的教学相对扎实,学生读得准,读得节奏快。所以阅读意境和韵味是重点。

  如何让学生读懂意境?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比如学一两句诗句的时候,我让学生用图画想象,感受黄鹂的活泼可爱,白鹭的姿态优雅,图画的色彩鲜艳,意境高远,感受春天的朝气蓬勃。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美来影响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使用了许多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像小黄鹂一样唱歌,像白鹭一样飞翔;第二,以各种形式大声朗读。比如火车读书说话,男女读书,赏画,背古诗等等。第三,多维度评价。比如“你真的很擅长积累”,“你真的很聪明”,“你的方法真的很棒”,让学生增强对成功经验的信心。

  红薯很辣,我尝了一下觉得很好吃。教了《绝句》,收获了很多,也后悔了很多问题。上课总是放不下。心里总想着教案,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有些地方,学生的风采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比如“白鹭”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多说话。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时候,让学生多唱点对我有好处,不要在学生感兴趣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当时可以作为课堂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放松。这也说明我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不够,需要多磨练。还有,比如白板画不出节奏线的时候,学生在书上画不是很好吗.

  简而言之,多亏了这个又热又香的“红薯”.

《绝句》教学反思14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课文景色之美。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动静结合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和和谐。适当拓展内容,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积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学生古诗词积累较少,整个课堂不活跃,学生参与性不高,没有能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

  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多背诵,积累大量的古诗词,能够看到景物就想起诗句。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精彩。

《绝句》教学反思15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绝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绝句教学反思11-17

《绝句》教学反思03-20

绝句教学反思15篇12-19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的反思12-1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19

五言绝句大全04-15

绝句改写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