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2 13:24:32
新课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教学反思1

  语文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直接体现。好的问题设计,是帮助学生打通一篇课文七经八脉的关键所在,可达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往往在浅层解构文本的基础上,一步步深层挖掘文本内涵,水到渠成地达到语文课人文性目标的预设效果。

  观察陈垒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发现,少而精的问题在整个课堂穿针引线,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呈现了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形式,更是在不着痕迹间,将文本条理化、深度化、细化。

  如:“课文描写了哪些感人的场面?”

  大问题的提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将文本条理化。学生读书时指向性明确,不会迷失在大篇幅的句段中。自然,由此得出的四个场面,让文本结构与梗概清晰地呈现在课堂。

  “读着战象拼杀的'场景,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能用那些成语来概括?”

  这个问题的结构是:文本文字——情景再现——文字再造

  由理解到想象,由想象到文字再造,这是一个对文本理解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得到发挥,虽不借助多媒体演示却同样能身临其境——这是问题对文本深度化、深刻化的贡献。

  “战象在走向黄泉前,哪些动作让你感动?”(重点:“摩挲”、“呼呼吹去”)

  由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走进了战象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文字牵动了学生的神经,教师的点拨将学生的思考提升到更高。由感而读,读出了思想,读出了深度。

  “噶羧走前,在村民心中,他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是啊,噶羧已经不是一头意义上的战象,更多的是和村民产生深厚感情的朋友。此时对噶羧的理解又有了新一层的含义,也由此更能了解到噶羧的内心,为噶羧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这个问题是感性的问题,将文本更加情景化、情感化。

  ……

  有效的问题设置成就了这堂课,也在孩子心中成就了忠肝义胆、情深意重的噶羧!

新课标教学反思2

  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的。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使教师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实现自我超越。教学反思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

  1.初步实践:发现问题

  及时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许是自己脑海中一个灵感的闪现,或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是通过与同事、同学交流得到提示和意见等等,都能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纰漏与不足。

  2.基本理论:分析问题

  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形成基本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3.指导实践:实施策略

  基于明确的问题和系统的理论,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活动。

  4.提升理论:解决问题

  依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能发现新的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理论和认识,从而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如此往复循环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只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

  二

  笔者以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为例进行教学反思。本课思路很清晰,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各朝代的史实,自秦至清加强皇权、消弱相权的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制度。由此,课堂上简单地给学生列出了这一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西汉:内外朝制度,中朝为决策机构,加强皇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大都品位较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二府三司,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

  管理财政权,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朝:一省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行使实际上的宰相权力,只是与以前相比被严重消弱。 清朝:清初仍以内阁作为政府的中央机构;内阁之外又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国大事。康熙时设南书房分内阁之权。雍正成立军机处,成为执政的最高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最后由学生讨论,并绘制一幅中央机构演变的简图,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本课看似简单实则抽象晦涩,甚是枯燥无味,学生也反应很平淡,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错误:

  第一,本课只是采取教师直接讲述的方法,不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也很难深刻把握各朝中央机构改革实质和影响。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了解每个朝代的制度,以及总的发展趋势,这都是课文中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更深入的逐一分析和比较各制度前后的联系与变化,因而不能形成清晰地脉络。

  第三,学生虽然参与讨论,但是由于设置的问题比较抽象、僵硬,使整个课堂缺乏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

  三

  高中历史新课改理念要求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更深刻的分析问题,更透彻的理解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和解决办法:

  首先,向学生展示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如《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的漫画,宰相“坐———站———跪”的变化使本课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分析朝代之间制度的演变,比如: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内阁制等演变过程中的联系和变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反思,并在研究和课堂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才能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教学反思3

  一直以来有个心愿,那就是: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的状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开心、快乐!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自认为与扑克、麻将无缘,也懒得同电视连续剧中的人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大部分业余时间我都潜心钻研教学,泡在书海里,看书、学习,并自得其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的大力推行,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己、改变自己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找问题,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开题之初,认真听了主管教学的谭校长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意义,弄清了自修――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正确填写《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

  1、找问题,定目标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每次都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订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的。例如:针对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视唱、听音的能力的训练”的目标;针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的目标;针对唱歌课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我又制订了“探索唱歌课中的教学艺术”的目标……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制订目标,进行反思,并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课堂。若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了。

  a、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记得刚从中学调到小学的那几年,的确有些不适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中学生的沉默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惯了自己固有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绷着脸,不爱笑,上完课就走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把这些“坏毛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了。习惯了安静,所以无法接受热闹活泼的氛围;习惯了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教学,所以无法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交融。那时的教学风格,如果要我自己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成熟、稳重,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有点可笑。不是吗?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居然采用这样的风格来教学,试问:有谁会喜欢一个年纪轻轻却古板又不爱笑的音乐老师呢?又凭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呢?的确,那是我的错啊!

  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以及听各个学校同行的课,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每听一次同行的课,我都会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我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再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加进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常见我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同唱同跳;课堂下,也多见学生追着我与我谈心、和我唱歌的情景。事实证明:转变角色,常存一颗童心;改变风格,常挂一丝笑容,的确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喜欢我的音乐课了。现如今,如果再要我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依然会用四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从“成熟、稳重”到“清新、活泼”,我付出了汗水,但收获了喜悦与成功!这都是反思带来的可喜变化。

  b、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应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悦,才能真正使音乐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我该如何去适应他们,又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适应课堂呢?

  思来想去,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课堂的音乐课教学模式,那就是:开课先律动,律动揭新歌;新歌先要听,听后再来唱,反复听反复唱;接龙巩固歌,创编掀高潮;最后是拓展,小结后课完。这套模式,经多次实践,我觉得很有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无论是课前的`律动,还是课中的创编活动,我都始终把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他们听一听、唱一唱、编一编、跳一跳。特别是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更是有意识地突出了音乐课中“听”的重要性,在学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听唱法来教学。即:让学生一遍遍的听,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再体味歌词的内容,最后再随着音乐按照“默唱――张口默唱――轻声跟唱”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歌曲。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歌,还编了舞蹈动作,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压力,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我适应了学生,学生更适应了我,我们的课堂因为彼此的相互适应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动脑筋,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

  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每次看都觉得很开心、很轻松。为什么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拥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呢?我想,是主持人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和他们的多才多艺吸引了我们。他们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可以让每个人都玩到最high。

  作为音乐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呢?要让学生放松、轻松,就必须自己要放得开。只有自己彻底放开了,课才会上得轻松、活泼。例如在上《小鸟》一课时,我就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小鸟,穿着一条如小鸟一样的五颜六色的毛线裙,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他们一种美的感受,让他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我身上,让他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了。紧接着,听小鸟的叫声,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包括舞蹈动作的创编,我都激情饱满,全情投入,完全放开了,已经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中去了,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很大方、很活泼。课的拓展部分时,我和学生一起折小鸟、剪小鸟、贴小鸟,“送小鸟回家”,既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又让学生觉得好开心――音乐课上还可以画画、折纸,真是好high啊!

  三、反思来,反思去,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阶梯

  三年的自修――反思实验研究,使我的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教学风格颇具特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上了一个新阶梯。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我多次取得好成绩:06年执教的《小小雨点》获一等奖;07年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获二等奖;08年执教的《小小葫芦娃》获一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提供了示范课《新年好》一节,同时《新年好》教学设计发表在县《教学研究》刊物上;说课稿《新年好》、教学反思《孩子眼里的五颜六色》、《少了小半截》获部级二等奖,还有多篇反思及教学设计获一、二、三等奖。07年参加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全能三等奖;《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报告册”;曾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自修――反思”实验先进个人。

新课标教学反思4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概括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既然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以分数意义为基础进行教学的,那么这堂课离不开分数的意义,而五(下)的分数意义是用单位“1”来说明的,因此,我认为该内容的教学和分数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安排的例题也是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再利用对假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表示2/5、10/5和13/5,进一步丰富对假分数的认识。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较上面例题中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形成并明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涂色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重要直观手段。小学生的认知往往建立在直观之上的,涂色学生的操作活动,操作的过程就是直观感知的过程。在涂3/4的过程中体会到:把一个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分,涂这样的3份是3/4。同样,涂4/4和5/4也是如此。

  分数单位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重要锲子。教材要求学生先在下面的图形中涂色表示5个1/4,然后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几分之几。对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锲子就是分数单位,1/4有1个1/4,3/4中有3个1/4,3个1/4就是3/4;4/4中有4个1/4,4个1/4就是4/4。照此推想5个1/4当然是5/4,5/4有5个1/4。

  分类是形成真分数假分数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初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较上面的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从而形成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教师依据板书1/4,2/4,3/4, 4/4,5/4,…… 1/5,2/5,3/5,4/5,5/5,6/5,…,10/5,…,帮助学生明确真分数假分数的含义。

  我认为,认识真分数假分数有上面比较重要的三个点,至于丰富真分数假分数的内涵需要练习来实现!

新课标教学反思5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教学反思《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www.dtjj.com.cn/amdb/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新课程教学大纲.

新课标教学反思6

  优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不足;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初步判断生活当中的问题,课下应该多鼓励学生多到生活中学习。

  改进措施;今后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新课标教学反思7

  “朋友”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但“知音”的意思学生体会的就不够深刻了。这部分片断通过学生想、说以及仿写,了解知音文化,在受到思想熏陶的同时,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受“轻扣诗歌的大门”一单元的影响,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因此在仿写上显得比较容易。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拘谨,明显不如没有录相的课堂活跃,感觉有许多学生没有走进文本,进入情境。我分析了三方面原因:教师方面,语言不够充满激情,学生的学习欲望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学生方面,主要是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上课形式,在镜头面前放不开;教学环境方面,多媒体资源没有利用,整个情境创设得不够真实,一节课下来,感觉师生的状态都有待改善。

  我心目中,像《伯牙绝弦》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课堂,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文素养学到更多的`语文的课堂,学生们能在文本的感染下,心潮澎湃地听、说、读、写。本节课的教学,离我期待的语文课堂还相去甚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再不断地实践探索吧。

新课标教学反思8

  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

  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2、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新课标教学反思9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1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不少教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范文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想和语言,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选择范文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2加强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2.1加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

  鼓励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说加强联系,不是说一读就要写,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可以读讯、仿仿,到一定的时期,阅读跟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系,不可能一一对应,但又肯定相互影响。

  口语交际有时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作文,跟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可以相得益彰。

  2.2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写作,如多阅读杂志,多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报道,留意热点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等。现在,有不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坚持让学生每天定点收看电视,如《焦点访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定选题,要写报告,列调查提纲等,动笔写作的机会很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各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库,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3以生活为写作的本源

  作文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注重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打破封闭式写作僵局,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品极具个性特色,富有灵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的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4导向多元创新思维

  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合,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创见。学生才能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总之,作文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有张力的思维空间,真真切切地让其彰显个性。

  5重视写作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控究活动,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等;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机会,有条件的应提倡网上的表达和交流,在网上互相评改作品。

  6教学评价趋向民主开放

  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应该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善于写“溢美”之辞,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以及鼓舞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的、灵活的和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乐思善写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教学反思10

  “旋转”这个内容我执教过几次,可每次都卡在“把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 这个难点上,好像不管怎么讲,学生的错误率就是很高。

  为了能够真正突破这个难点,我又再一次研读了教材,并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是教材设计跨度太大,从二年级的初步感知旋转直接过渡到了五年级的画图形的旋转,中间没有任何铺垫。而且在五年级的教材中为了教学旋转而设计的几个情境,也侧重于让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而忽视如何画旋转的过程。

  二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旋转本质的直观认知很缺乏。

  三是学生缺乏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画图形的旋转时,学生虽然都能紧扣旋转的三要素来处理旋转的问题,但他们的着眼点始终放在“面”上,而没有放在“线”上。四是旋转错误不容易检查。基于以上原因,我尝试对自己以往的方法进行了改变,并设计了本课,也就是说,这份教学设计,我意在从这四个原因出发,努力为学生构建正确画旋转的平台,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我个人觉得学生画旋转的错误率降低了不少,这说明这样的设计确实可以帮助一大部分学生正确画旋转。但从中我也看到了不足。特别是课堂上在汇报交流时,有一个学生正确比划出了长方形旋转后的图形,但是却进行了错误地叙述:“先把边O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A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BC绕B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很显然,这位学生对“长方形AO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就是“长方形AOBC上所有的线段都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再次疏理了自己的教学。我想主要原因可能出在例题的教学上。我是以课本中的例题三角形的旋转作为要点来讲解旋转的,因为三角形只有三条边,我重点强调了经过中心点的两边,却没有强调第三边(因为第三边只要连接就可以了),从而导致当出现四条边的.图形时,学生对没有经过中心点的两条边究竟怎么在旋转就模糊了。在钟老师的评课中也指到了这一点,也让我明确一点,那就是四条边的图形比三角形多了一个点,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个点,那么长方形的旋转也就迎刃而解了。

  “线”来源于“点”的连接,“面”则来源于“线”的组合。在这节课上,我把“面”的旋转转化成了“线”的旋转,但缺乏对“点”的考虑。如果有机会再上这堂课,我想把“面”的旋转再“微观化”成“点”旋转,再配合“手指”做成的指针来模拟,可能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新课标教学反思11

  一、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改

  有改革就有挑战,而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以及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面对新教材往往表现出不想改、难改、不会改三种情况。不想改,即教师不愿接受;难改,即想改,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心有余悸,用老方法教新教材;不会改,即想改,但教学过程中操作具有盲目性,方向不明,引导不当,探索不利,过程失控,流于形式,“穿新鞋不会走路”。试想,一个从内心深处就不愿意接受新课改的教师怎么能落实好新课改的精神呢?我们也常常感慨,中国的教育几十年竟未培养出一个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纵观当今世界,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必须发自内心地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改,这是我们搞好课改的前提。

  二、改革不忘传承,避免走入课堂教学的误区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主要根据,而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与价值培养的载体,是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在封闭的指令性课程模式中,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复制教育行政主体制定的课程规范,被动和消极地执行已被审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步骤及课程考评办法,教师完全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再把教材视为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强调教材的“示范性”,将其作为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一种文本或中介。教师的教学过程将不再受到教材的严格约束和控制,教学过程即是课程建构与开发的过程,教师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相宜的“裁减”,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对课程的取舍、增删应从该地、该校、该生的实际情形着眼而做出富于针对性的设计,不必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比如:鲁科版实验教材“共同必修2”的第三章第四节是斜抛运动,有些教师完全按教材的编排内容进行教学,对斜抛的射高、射程都做了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于是感慨新课程不但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而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规定的:a.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b.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里的抛体运动泛指竖直抛体、平抛和斜抛运动。而根据实际情况,对斜抛运动我们应更多的从定性的角度和能量的观点加以分析,大可不必像教材中那样重点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准确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另外,教材中许多小“窗口”,比如“讨论与交流”、“信息窗”、“拓展一步”、“迷你实验室”等都要求我们去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和改进。

  2.探究式学习要注意选择探究内容和探究模式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注意:

  (1)选择探究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一切知识应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于是说:“探究式学习是好,但哪有这么多时间。”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久而食之,不知其味”,反而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的原意。其实课堂上教师往往要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探究式学习受预设性差、过程较长、耗时较多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用。如鲁科版实验教材“共同必修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一节,由于基本是概念性问题,用“实验演示加讲述”的方法可能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而第二节“向心运动与向心加速度”,则更适合于探究式教学。

  (2)选择探究模式。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合理推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探讨规律做出结论、评价建议分析讨论等。对专题探究(在教师指导下所做的研究性课题)一般应包括这几个步骤,但不是所有探究活动都要具有这些环节,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片断探究。片断探究可以是课堂教学的片段,也可以是某一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如有些探究问题是教材中给出的或在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不需专门提出。“设计实验、观测结果”有时也可由教师直接给出,甚至将数据及数据的分析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探讨规律,做出结论。探讨有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就可以解决问题,有时需要学生课外完成。例如:鲁科版“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给出的丰富实例:马拉车的运动,乒乓球的速度改变问题,并且亲自操作“迷你实验室”中“书本的运动”实验,教师演示“气垫导轨实验”等,通过对这一系列的现象观察,让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最后对结果加以讨论延伸,便可完成牛顿第一定律的片断探究任务。因此,探究式学习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视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有侧重点地加以探究。再如,“形变”的学习侧重于通过自身体验进行探究(学生压海绵,压泡沫塑料),“力的分解”的学习侧重利用生活体验的积累来分析、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3.处理好民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管理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营造一种民主的、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事实上如果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或对不确定情境处理不当,往往会出现课堂“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放”、“引”、“管”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把实现充分的有个性的发展放到突出地位。放开学生,让其大胆猜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对教师的观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和否定;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但是热热闹闹的'背后也可能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方面学生解决完问题、个性化理解完了课本,但并不意味着他的解决策略是最佳的或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提问、对比、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不断克服主观性偏差,让其思维聚焦到主题含义或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不能只顾我自己怎么样,引导个别性格孤僻、思维懒惰的同学在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这使得有的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变得不敢批评,不会批评,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积极性,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这样由于学生思想放松,课堂纪律也变得混乱。,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有序的进行,为了让犯错的学生日后不去再犯,我们还要大胆地对课堂加强管理,。

  4.由传统的重教转变为重学

  新课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样,教师备课就要从过去的“以本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更好的教”转变成为“学生更好的学”,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生动活泼、处于变化发展中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这样我们在写教案的同时还要写出学生的学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法。课堂上时刻牢记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只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应努力做到尽量少讲,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上,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师生共同讨论,如果其中有合理的成分,应对学生提出恰当的鼓励。这样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比较费时、费力,有时碰到的问题还较多,当堂的教学任务可能完成不了,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度过适应期后,他们就比较轻松了。这样,由于学生的知识都是自己主动学习得到的,效果会非常好。

  三、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有待评价体系的真正实施

  新课改提倡“发展性评价”,明确提出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情况。评价的实施方法也包括纸笔测试、课堂行为记录、学习日记、作业面批等方法。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中的赏识性、激励性的语言交流式评价更能体现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目标。而这种课堂评价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语言的精准、适时。有的教师对学生取得一点成绩甚至最简单不过的回答便大夸其口:“你很聪明”、“你回答的很好”、“你真棒”,这种过多的、廉价的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个别学生误认为是对他讽刺和贬低。因此,当某个成绩一般、学习习惯有些问题的学生被你所问的问题难住时,你可再问他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如果他顺利地回答上来了,你可说:“可以看出你对某某知识掌握得不错,如果你刚才能更认真的听讲,我相信你肯定也能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你说对吗?”这样客观的并带有一定启迪式的评价有可能成为一剂增强信心且有效的良药。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结论要明确地加以匡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在分析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他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激励,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一辈子做一个热爱知识、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的人。

  课程评价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新的评价体系是否能得以真正实施则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其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执行起来难度很大,首先,高考方案是个重要制约因素。其次,课标中的评价标准目前还未完全有效运转,理论与现实还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我们相信改革是我们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理想必将成为现实。

新课标教学反思12

  《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要学生掌握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同时,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因此在设置本课教学重难点上偏重了体会用心灵去倾听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注意在学生交流中体会词句的`作用。

  本文是略读文,文章略长却语言平白。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倾听”这个主题话题引入。尽可能快地切入主题,让学生在速读中去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问“汤米与苏珊素未谋面,而汤米却称之为第二母亲,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将学生带入品味人物的环节。在品味人物时,主要抓住“第二母亲”来做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去感悟句子中透露的慈母般关爱。并以这些句子为抓手,通过朗读,谈体会来达到认识苏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发现对苏珊那种关爱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的品质体会得越深,对后文体会“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越有帮助。因为解决“为何汤米对苏珊有如此高评价”这个问题后,随即引入“苏珊是如何看待与汤米之间的交往的?”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来回答。可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对这个道理理解得透彻。所以说能够深入地去品味第一个问题,并由之转向“苏珊用心去倾听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从中获得的快乐与幸福”。那么对于理解那个深刻的道理就容易些了。

  而由于总是在略读课上无法对文章来一个准确的授课内容的把握,导致这些部分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还是不够的。因而学生在品读的时候也是触及皮毛,自然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这个难点攻关不佳了。

新课标教学反思1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新课标教学反思14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校园里的景物,或者别处的景物,还可以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我们就先来选择写写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

  先让学生课下仔细观察学校中你认为最美的地方,作好记录。然后运用我的发现中的句式进行描写。接下来全班评改。

  评改要求: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来描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已在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一栏中有体验、有训练。)是否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

  最后加上开头结尾,还是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这样一篇习作就完成了。

新课标教学反思15

  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测量臂长、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计了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还通过两个学生对话的情景(即一名学生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另一名学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的关系,只是师生共同示范了个别几个学生的身高测量,臂长测量,测量窗台的高度,门的高度,宽度等一些较大的长度,学生只是测量了课桌的长、宽这些较规则,较小的长度,布置了一张家庭成员信息搜集表作为作业,要求填写身高、臂长、跨一步的长度这些信息,从做上来的效果看还不错,但因为布置的是回家作业,很多都是家长帮着做的,说明让生自己动手操作还不够充分。不过让生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说法,如:一庹长、一柞长等。

【新课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标教学反思04-05

新课标教学反思(15篇)04-13

新课标教学反思15篇04-12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02-24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01-22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反思04-19

经典教学反思04-21

精选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