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

时间:2023-11-20 07:02:08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精华5篇)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责任》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从小学到大学,在成长中,我遇到了一位位好老师,他们的关爱和教导,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种幸福;由此,在学生时代,我便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也要成为一名教师。

  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一名教师,曾经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当我满怀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来到xx小学时,三排简陋的砖瓦平房,里外凹凸不平的砖土地面,曾给了我不小的失落,但我知道,人民教师,是一条奉献的道路,在城乡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乡村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老师,我为我的选择骄傲。

  在学校工作的这些年,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但我心存感激,因为这片热土给与我成长、成熟的舞台,身边的老师更是用爱心和奉献,为我树立起了榜样,让我懂得: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我的.同事张老师,是一位教学x载的老教师;一身朴素的运动衣,一双运动鞋,一个经常伏案工作的身影,是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每天早晨她早早的去教室,陪同孩子们一起晨读,放学后还要给学生门辅导作业。

  除了工作中的用心,课外她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无微不至的,特别是对住校生,她经常到学生的宿舍,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看看他们吃了些什么,冬天的夜晚是怎么度过的?嘱咐孩子们睡觉的时盖好被子,白天要穿暖衣服,这些都成了她平日里最操心的事。她对孩子们的爱不仅仅在课堂,在学校,还把爱带到了学生的家里。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在家里因为不小心摔断了胳膊,张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着急得带了营养品去看望她,当这位受伤的孩子看到张老师时,兴奋和激动的暖流涌动而出,紧紧地拉着老师的手,感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这时他的伤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张老师鼓励她说,要好好的吃饭,好好的养病,不要担心落下的功课,这些我都会给你补上的。此后,张老师一下班,就不辞劳苦去给这个孩子补习功课。但是她却忘了家里还有另外一个孩子在等着她辅导。记得有一天放学,我找张老师探讨一个教学方面的问题,当我到她家时,她还没有回来,他放学回家的儿子很埋怨的对我说:“郭老师,我妈心里只记着她的学生,好像学生才是她的娃,而我永远只能排第二,他什么时候才能记起我呢?”听了他的话我哽咽了......

  有人说,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师德关爱人,影响人,培育人。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倾注了她毕身的精力!虽然教师这个职业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在她的呵护下,一批批学生走出了农村,走向了他们热爱的工作岗位。这就是吃也清淡,穿也朴素,始于辛劳,结衣平凡的一位乡村教师,所彰显的人格魅力。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张老师那样,深深的扎根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壤里,让我用爱心和付出,滋润着祖国的花朵!

  高尔基说:“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永恒的主题,我班里的田丹同学由于小时发烧,几近聋哑,她常常跟不上课,我就利用自习和放学时间,单独辅导他,一个简单的字母都要教她读上几十遍,虽然她的发音仍然不十分准确,但是每当她读出一个字母时,都会咧着嘴憨憨的对着我笑会,我也会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灿烂的笑容,并告诉她:“你真棒,你是最棒的!”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以一个教师的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用爱铸师魂。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去集市买菜,走着走着忽然一位妇女朝我走来,抓住我说;“郭老师我可追上你了。”我愣住了,那位妇女急忙解释说:“我是你们班常倩倩的妈妈,我经常在外打工,才刚回来,当我向孩子问起她的学习情况时,孩子就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起你,说你的课是讲得很精彩,他们都听得的津津有味,课余你还经常辅导她们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生怕她们把功课落下。孩子还告诉我,你让他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理解父母,好好学习,让父母安心的在外打工”。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我从内心深深的感谢你!把孩子交给您这样的老师,我才能够放心的出去打工!家长的话虽然朴素而平实,但它时时提醒我,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同行们,关爱留守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爱心妈妈”。

  如果用物质条件来衡量我们,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勤劳,还有情感。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2

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熔铸师魂》。当了15年的学生,如今已登上讲台,身为人师;这收获的金秋,又赋予我对这个神圣职业产生更多的感慨。“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前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今天,在座的有各个学校在教坛上兴教育人、甘为人梯的同行们,你们当中有的双鬓抵不住风霜的洗刷,有的风华正茂,处处洋溢着热血青春。但在你们的眼中都共同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业业育才的执著。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我的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而多年以后,在细细地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会使不值变值得。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当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班主任,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浩瀚的世界。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在课间,我把收上来的几个学生的车费30元钱随手夹在了教科书里,接着又给学生上了一节课。由于我的粗心,下课后把我的课本遗漏在讲桌上,30元钱因此不翼而飞。下午,我给学生上了一堂诚善为美的班会课。下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说:“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张老师今天把夹在书里的一样东西弄丢了,我希望无心拾到它的同学在没有人的时候给张老师夹回到书里。”于是我又把教科书留在了讲桌上。等到放晚学我给班上的门上锁时,发现讲桌上的教科书里平躺着30元钱。第二天早上,我在班上对同学们说:昨天,一位同学帮老师找回了遗失的东西,我感谢他,我相信,这位同学不仅仅找回了这些东西,同时,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我的话音刚落,全体学生都为这不知名的勇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设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责和讥讽,又怎么能换来”浪子回头”的觉醒呢?小松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由于小话多,在课堂上已经被几位任课老师亮了红灯,科任老师进行教育后,效果不佳。于是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亲密谈话。当我了解到,他和我回家是同一个公交路线时,我便向他发出了一块乘车回家的邀请。我把与他谈话的地点由办公室转移到公交车的车厢。大概是地点的转换,让他感到了师生路途相伴的亲和,于是他用那关不住的小嘴主动和我聊了起来。没几句话的功夫,我才知道他上课是在和同桌聊最近世界杯的赛事热点,于是我和他从贝利聊到贝克汉姆,从马拉多纳聊到罗纳尔多。他惊奇地看着我说:老师,您比我知道得多,我真服您。我说:你要真服张老师,可得把上课的小话毛病给改了,想聊体育,下课找我去。果真,这位同学因此改掉了小话的习惯。而我们也成了兴趣相投的好朋友。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地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我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是这样化作澎湃的激情?我不停地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些孩子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让我从他们的感动中沉淀出对教师这份职业炽热的激情.每个星期一都是我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当这一天,我都会收到全体42个学生交给我的被我称为”幸福快餐”的周记.在他们敞开的心扉里,在他们饱含信任真情流露潜心相诉的字里行间,在他们稚气又充满真挚的情感世界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分量,同时又在责任的砝码上不断的加重.每一次我翻开一页页缀满笔迹的纸张,我仿佛走进了一注注心灵的清湖,一页页活生生的心灵展现在我的面前,面对学生的理解和挚爱,我的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每个教师节到来的时候,当学生的贺卡飘至我的案头,当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当我读到”感谢您,张老师,我已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正如你那工整的板书那样”的时候,我顿时觉得是教师这个职业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最后,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谢谢大家!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3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誉教师,这些美喻鞭策和鼓励着教师努力进取,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教师精神”。这种精神铸成了教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一往深情。讲台,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多少情和爱;讲台,凝聚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执着的深情。这正是师德、师魂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正是师德的基础和前提。

  在我的个人档案里,这样记载着我十四年的工作历程:讲台—教育电视台—讲台。人生会有许多十字路口,每个人也自有其不同的经历和心曲。我十八岁当教师,和许多老师一样,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里绘上了最鲜明的色彩,写下了最灿烂的诗句。后来,县教育电视台招聘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童年时代曾有过的梦想驱使着我去经受过关斩将的层层角逐,没想到我竟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显然,是教育这方沃土养育了我,我的成绩得益于八年教书生涯的磨炼,得益于长期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学竞赛、录像课、演讲等活动,清晰地留下了我成长中的一串串脚印。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我。告别讲台时,我珍重地道了一声“谢谢!”这时,我仿佛听到了讲台的叹息:“真的走了,还回来吗?正是出成果的时候,多可惜呀!”可我还是走了,带着说不清的眷恋,带着道不明的兴奋,尽管跨进电视台的光闪闪的情绪也为此染上了莫名的惆怅与伤感。然而,电视台毕竟气象万千,我每天出现在荧屏上,不必再为备课改作业而废寝忘食了。

  但是,人一辈子永远忘不了的还是自己的专业,每当电视台播放教学录像时,我的脚就像被粘往了似的,我会情不自禁地为教师精彩的语言叫绝,为学生满意的回答击掌,为充满童真稚气的表情发出会心的微笑……其实,这不由自主的一切正源于我对自己专业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情感与依恋。不管我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份情愫并没有因为离开讲台而淡化。不知有多少次,我看着讲台发呆,曾经当过教师的老台长看出了我的心思,调侃道:“傻丫头,这讲台不跟你的播音台一样吗?”是呀,一个教育电视主持人所应具备的卓越的口才、精湛的思想文化素养,不也正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吗?也正因为如此,我在离别讲台五年后,重新站在讲台前的感觉竟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它始终与我同在。离开故乡来深圳后,我面临着职业的重新选择。我常呆坐着,看夕阳西下,火车北返,几多忧郁、彷徨。那天晚上,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邃的天空群星闪烁,这闪烁的星辰多像学生们调皮而又清纯的目光啊!我不由自主地打开相册,寻找昔日学生的身影,无意中翻到了一张绿盈盈的贺年卡。这是我曾教过六年的学生任毅在破格升入北京大学后寄给我的,上面写着:“陈老师,我离开您快五年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您对我的教诲,没有忘记您教我的汉语拼音。现在,这里的同学都说我的普通话讲得好,我每次都是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教的。’……”也许,这只是一篇平淡无奇的短文,而在我,则成了一种启示和诱导,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这小卡片让我读到了记忆中天真活泼的形象,读到了自己的业绩,读到了一个永不破灭的希望。

  天底下还有比得到莘莘学子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美更叫人快乐的吗?一缕眷恋的柔情,一股燃烧的热情萦绕着、激荡着我的心!也许,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学生哪怕是道一声“老师好”,或者留下一个微笑,园丁们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毕业生的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一种昔日从教的美妙感与带有失落意识的幸福感驱动着我做出了重返讲台的抉择。我庆幸,校园重新选择了我,讲台一直在等着我。于是,我又踏上了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

  不知有多少人问过我:“从教育电视台回到讲台,你是怎么想的?”可以说,教育电视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做的'也是为人师表的工作,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领略他们的风姿,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乐于接受作为一个电视主持人在才学、气质、智慧、品貌等诸方面的挑战,同时,出众的荧屏形象与高超的节目主持艺术更是我仰慕的境界。不必讳言,我喜欢面对成千上万电视观众的那份喜悦与惬意,然而,我更喜欢讲台下圣洁无瑕的孩子们那真诚的信赖与渴求知识的目光,喜欢讲台那道独特的诗意盎然的风景线。跨上讲台,你就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太阳,你会沐浴到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我崇拜讲台的高尚圣洁,在这里,你会生出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我景慕讲台的淡泊宁静,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了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我感谢讲台的养育与磨炼,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育我者,讲台;成我者,讲台!讲台,将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与依托。三尺讲台,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讲台,神奇的土地;讲台,魂牵梦绕教师魂!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4

  大家好!

  今年教师节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家媒体联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及电视节目。网友票选的10名乡村教师果然感人。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环境中坚守农村小学,一干十几年、几十年,有的老教师甚至教出村里两代人。他们的课教得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包括有人升入名牌大学。他们的大爱浸润了学生,也深受学生、家长和乡亲们的爱戴。尽管以前曾多次为师德高尚的教师们的事迹所折服,笔者还是又一次被打动。

  令笔者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堪称圣洁的乡村教师,却一直经历着艰苦、贫寒。10人当中,半数身有残疾或曾罹患重病。他们当中有的人担起了几个人的职责,独自支撑一所学校几十年,却由于学历、培训不达标,而迟迟不能甚至无望“转正”。他们的收入不要说和科技人员相比,还不如当地普通职工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他们的家庭靠爱人支撑,治病靠借贷。我们在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之余,是否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位曾出国考察教育的媒体朋友对笔者说,一些发达国家普及教育的情况是,偏僻乡村的小学在校舍、设备、教师人数配备上与大都市相同规格的小学几无二致。

  从这个目标看,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方面,作出了持续努力,进入公办教师序列的农村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偏远乡村和草原牧区的学校,就算有一些教师愿意去,但是去了后能不能适应也是个问题。而那些在当地坚守多年的老教师却因学历等条件不合格不能“转正”,因而收入待遇太低。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拿出办法解决这些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并尽力解决这些村小的师资问题。

  这些年来,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在改观,但仍然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是已经“转正”的农村教师,其工资收入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同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上世纪60年代,远赴“三线”建设职工的工资标准高于留在城市的职工,偏远地区职工的工资标准高于发达地区。这一合理思路也应用于教师的.待遇安排。再有,乡村青年教师的住宿、食堂,年轻女教师的安全等也必须一并考虑,以吸引高素质的有志青年去乡村长期任教。

  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留守儿童、农村人口流动给教育增加了难题。而城乡差别,部分农村教育发展不上去,也是人口涌向城市的原因之一。这需要各地领导用智慧来统筹解决,而不是把村小、乡中撤并了事。要知道,撤并后县城中学的“大班额”不仅让教学更困难,过早离家寄宿还会给孩子身心发育带来障碍。

  农村状况是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而乡村教育又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认识,改善农村教育是绕不过去的课题。要办好偏远乡村小学着实不易,但是再难也不能放弃。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广大的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的奉献》。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美丽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教师——一名普通的乡村青年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

  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实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曾经疑惑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有一丝的退却。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却目睹了太多太多敬业与奉献的忙碌身影,聆听了太多太多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感人事迹:

  曾有一位教师,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同时患有腰间盘突出病,但是他仍然拖着病体坚持上班,从没有因病缺课。当他的胃实在痛得受不了了,他就在弯腰在地上蹲一会儿,稍微好了点儿,又坚持上课。

  如此种.种,我们的'教师在他们平凡的伟大之中感动着我,感动我去努力,去拼搏。

  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亮丽,事业的辉煌;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可亲可爱的孩子们需要我们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汗水。

  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相关文章:

教师奉献青春的演讲稿11-13

教师奉献青春演讲稿11-09

青春与奉献教师演讲稿09-21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作文02-06

青春无悔演讲稿甘于奉献,点燃烈火青春09-05

青春奉献演讲稿02-27

老师的奉献作文03-23

青春励志奉献演讲稿11-10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