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16 06:27:06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苔藓植物

  1、常见种类: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藓植物植株矮小。

  3、意义: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类植物

  1、常见种类:真蕨、卷柏、贯众、满江红、肾蕨、中华水韭

  2、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整个地上部分都是蕨类植物的叶)。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

  ②有些可供药(如卷柏、贯众);

  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4、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5、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1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7、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初一生物知识点: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初一生物知识点),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5、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16、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17、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18、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

  19、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初一生物知识点:人体的能量供应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 KJ/g,糖类17KJ/g。

  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5、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使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7、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8、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

  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区别如下:

  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6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7

  1、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在二者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茎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气孔的结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3、蒸腾作用: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实现

  4、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动输;

  ②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6、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作用:

  ①植物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③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实验注意事项:

  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原因是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②实验中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原因:为了做对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P117)

  ①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转运消耗掉

  ②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对照实验

  ③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热: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④为什么要漂洗叶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会干扰试验效果

  ⑤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

  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4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9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0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一、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四、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xx,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8、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2)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3)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4)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9、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2、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里部分被消化成氨基酸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里由胆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肠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5、口腔是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

  胃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

  小肠里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4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

  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9、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60、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6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6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65、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6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她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68、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69、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70、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各肾包括大约100万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72、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镜头的作用是调节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胶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6、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77、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用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远处、暗处物体时瞳孔扩大,看近处、亮处物体是瞳孔缩小。

  79、睫状体用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睫状体收缩;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睫状体舒张。

  80、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的颜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8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82、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

  8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84、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有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一种哦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哦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85、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

  86、为了保护耳和听觉,还应当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一面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8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tamp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89、概括的说,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90、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91、脑:.小脑、脑干大脑

  9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93、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9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95、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4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

  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

  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

  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

  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

  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述了显微镜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09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2-21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2-09

生物知识点总结09-27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04-19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3-01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2篇)01-04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2篇12-09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