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1
一周前就听老师说学校要组织我们去参观大庆博物馆。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可是时间仿佛在作弄我,一周的因此却变得漫长起来。
终于挨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许久才睡着。一早我就爬起来,兴冲冲地来到学校。8点整,一队大客车开进校园——整整9辆,好壮观啊!
坐在宽敞的大客车里,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建议下唱起了歌,从《春天在哪里》到《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童年》到《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车厢里歌声荡漾,一路欢笑。要到了,透过车窗,一圈红色建筑映入我的眼帘,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是我们大庆的文化区,左边是城市规划馆,正对着我们左边的就是大庆博物馆,右边的是大庆歌剧院、大庆书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红色的建筑凹字形环抱着一个广场,就像张开的臂膀在欢迎着我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不如馆内,迎面就是一组高大的雕塑群,讲解员告诉我们说中间的是猛犸象,左边是东北野牛,右边的是披毛犀,这些都是大庆地域史前的动物,都是因为地质气候变化灭绝的物种。通过脚下的环形地坑,我们看到了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说是硕大,难怪雕塑中它们都这样高达威猛呢。
顺着电梯来到二楼,这里是《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在这里我看到模拟数以百万年前的自然群落实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动物的标本伫立期中,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广袤的东北大草原上,树木葱茏,野草起伏……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犸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齐地排列在展区里,一排排,一队队威武雄壮,突然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参见它们隆重的庆祝仪式。沿着电梯上到三楼,来到《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知识,原来我们的油都大庆的古代先民文化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呀!
不知不觉地参观结束了,坐在返回的车上,看着窗外一栋栋高楼林立,一丛丛油井钻塔轰鸣,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大庆原来这么美丽,这么可爱!回想起序厅里坐落的当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铜质铸鼎,鼎身铸就《大庆赋》和《铁人铭》铭文所记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就是大庆人的自豪吗?
回味中,歌声又想起来,又是从《童年》到《踏着铁人的脚步走》,那声音比来时更嘹亮,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自豪,幸福。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2
20--年5月18日是第--个国际博物馆日,青海省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青海省博物馆举行了志愿者授旗仪式。通过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建设进一步激发志愿者作为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桥梁作用。同时,为配合活动宣传,在5·18前期,青海省博物馆还组织拍摄了表现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超级连接”的志愿者主题短视频——《我是博物馆志愿者》,并在“两微一网”平台及公众服务区进行播放。
博物馆日活动,除了开展免费讲解、在新宁广场设置宣传点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藏品免费鉴赏、文创产品展示优惠销售等这些博物馆日的“必备项目”外,当天青海省博物馆还组织开展了“博物馆+高科技”互动体验、VR技术体验及手机文物AR体验、邀请我省知名学者谢佐开办“青海民俗文化专题讲座”、版画刷印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观众不但可以亲身体会到文物“悬浮”在空中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领略戴上眼镜坐着“逛”展厅,以及通过手机让文物“活”起来的炫酷技术,同时通过讲座及版画刷印体验活动,了解青海地方及民族历史知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将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博物馆日主题紧密结合,是青海省博物馆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通过拍摄主题视频、科技互动体验、传统知识学习等多种形式,表现博物馆可以通过“学、玩、做”等多种多样的途径实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连接这一主题。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观众表示,以前以为博物馆里只有展览,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既有趣、又长知识的活动项目,以后会经常来这里转转、逛逛。
为突出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中国博物馆协会于今年4月启动了“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博物馆中的人、事、物的`视频短片。
主办方从社会各界十万余条短片中评选出部分“佳作”和十个“优秀作品”,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集中展示,并在优酷、爱奇艺等网站进行播放,推荐给全国博物馆观众,青海省博物馆提交的《我是博物馆志愿者》微视频荣获“优秀作品奖”。
近年来,青海省博物馆将丰富公众服务渠道及提升公众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论是社会教育活动的策划,还是文创产品的研发,尤其是应用“互联网+博物馆+相关活动”能力提升,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都旨在满足不同群体来博物馆增长知识、参加活动、挑战自我等多样化需求,此次拍摄的《我是博物馆志愿者》微视频,通过志愿者的视角,对青海省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表现了青海省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多途径的“超级连接”。
此次获奖,体现了中国博协对青海省博物馆相关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3
5.18,是公众瞩目的国际博物馆日,--市博物馆借全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契机,配合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大趋势,精心筹划各类活动,提前部署,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多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大力弘扬“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精神,营造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真正打响公共文化服务马鞍山品牌。
5.18活动期间,--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为公众奉上五彩缤纷的博物馆文化盛宴,因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宣传准确及时到位,取得了圆满的成效。
一、提前策划 主题明确 活动方案措施具体
3月中旬,馆里召开专题会议,对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进行方案征集,仔细推敲论证,活动方案于4月20日开始启动。马鞍山市博物馆对今年的活动方案做了如下策划:
一是馆外醒目位置悬挂20xx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宣传横幅,户外宣传栏张贴展讯海报,前台免费发放展览宣传册、观众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在馆大厅电子大屏、网站连续滚动播放(发)相关宣传标语、背景资料。
二是举办专题展览《江淮灵秀 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展出时间为4月20日-5月20日,并根据展览内容,精选部分制作一批展板,送展下部队、社区、学校、企业等。
三是5.18当天举办《形式感:20xx中韩当代水墨交流展》开幕式,5.25举办《刘宋平个人画展》。
四是5.18博物馆日当天为所有预约参观的团体进行免费讲解。
五是馆内4D影院将于5.15至5.18三天免费为观众放映宣传片《江东名城马鞍山》。
六是组织皖江晚报萌芽通讯社小记者团79名小记者开展“博物馆体验”活动。
二、亮点突出 创新不断 活动宣传精彩纷呈
本次自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丰富多彩的活动,络绎不断的观众,媒体全方位的报道,使得马鞍山市博物馆在全市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展览更是深入人心。
首先,本次活动我馆的重头戏--《江淮灵秀 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自4月20日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观众超过3万人次,展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月初,我馆在博物馆网站、马鞍山文化网等媒体发布了展览预告,向公众提前告知展览内容;4月17日,先秦史专家、民建安徽省委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在马鞍山市会议中心为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做了一场名为“关于凌家滩遗址的文化内涵以及该遗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会,反响强烈;4月20日展览开幕式当天,全市主流媒体皆对本次展览做了及时报道,省文物局网站发布开展讯息,马鞍山电视台专题采访了安徽省考古所吴卫红研究员,对凌家滩遗址文化背景、出土文物价值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
另外,《形式感:20xx中韩当代水墨交流展》于5月18日当天在书画展厅开展,展览适逢中韩建交20周年,是为了促进两国间艺术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水平画展,来自中韩11位画家带来了55幅风格独特、形式迥异、水平精湛、视觉突破的现代水墨作品。展览期间,各大报纸、市电视台、市电台、专业艺术网站等媒体均进行了活动报道。
其次,采取送展下基层的方式,让展览走进百姓。 5月16日—17日,我馆根据凌家滩出土文物展内容精选并制作20块展板送到市武警支队机关及下属中队等处,武警们列队认真听取我馆讲解员的讲解,精彩之处掌声不断。本次活动已在5.18当天的安徽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为全省博物馆5.18系列活动之一播出。
再者,我馆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工作。5月18日,马鞍山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平在《南京晨报》发表整版署名文章《断想凌家滩---写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章从“凌家滩”价值将与日俱增、能否让“凌家滩玉人”与烟墩山玉人并列矗立市博物馆广场、整合多学科力量,才有可能求解“凌家滩”之谜等角度,大胆展开丰富设想与深度思考。 5.18当天的《马鞍山日报》,马鞍山市电视台及电台,安徽卫视等媒体对我馆的系列活动做了精彩报道。5月20日,皖江晚报萌芽通讯社小记者团近百人走进了博物馆,进行“博物馆体验”之旅。5月21日的《皖江晚报》用两个整版篇幅记录下孩子们眼中的美丽家乡。
三、继续努力 服务社会 推动事业不断发展
5月23日,我馆还将安排将《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图片展》继续送至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市花园社区等处,让那里等候已久的观众继续分享这道稀有的史前文化饕餮大餐,也继续验证着让公众零距离接近博物馆不再是一种奢望。
在此期间,我馆开辟了观众满意度调查专区,观众留言薄上好评不断:“感谢博物馆送展到部队,让我们官兵开拓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希望博物馆今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参观了本次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被其中玉器的种类繁多、造型华美、制作精细所深深折服。这不仅仅是体现出几千年物质的价值,更能体现出其历史价值,为追溯中华文明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很感谢有这次学习机会。” 同时,我市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与管理规划也已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博物馆的青年志愿者们也同往常的每个节日一样,利用休息时间悉心为观众一一讲解。
节日盛装下的马鞍山市博物馆,户外飘动着“文化让生活更精彩”、“传承5000年文明,成就新时代梦想”等标语横幅,这 已不仅仅是悬挂的口号,更是马鞍山博物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和自觉行动。作为全市一个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馆将进一步深化免费开放成果,并在日常工作中一一践行。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4
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
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只有细化管理,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文明的参观习惯,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殿堂”。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5
5·18,是公众瞩目的国际博物馆日,xx市博物馆借全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契机,配合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大趋势,精心筹划各类活动,提前部署,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多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大力弘扬“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精神,营造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真正打响公共文化服务马鞍山品牌。
5·18活动期间,xx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为公众奉上五彩缤纷的博物馆文化盛宴,因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宣传准确及时到位,取得了圆满的成效。
一、提前策划主题明确活动方案措施具体
3月中旬,馆里召开专题会议,对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进行方案征集,仔细推敲论证,活动方案于4月20日开始启动。马鞍山市博物馆对今年的活动方案做了如下策划:
一是馆外醒目位置悬挂20xx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宣传横幅,户外宣传栏张贴展讯海报,前台免费发放展览宣传册、观众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在馆大厅电子大屏、网站连续滚动播放(发)相关宣传标语、背景资料。
二是举办专题展览《江淮灵秀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展出时间为4月20日x5月20日,并根据展览内容,精选部分制作一批展板,送展下部队、社区、学校、企业等。
三是5·18当天举办《形式感:20xx中韩当代水墨交流展》开幕式,5。25举办《刘宋平个人画展》。
四是5·18博物馆日当天为所有预约参观的团体进行免费讲解。
五是馆内4D影院将于5。15至5·18三天免费为观众放映宣传片《江东名城马鞍山》。
六是组织皖江晚报萌芽通讯社小记者团79名小记者开展“博物馆体验”活动。
二、亮点突出创新不断活动宣传精彩纷呈
本次自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丰富多彩的活动,络绎不断的观众,媒体全方位的报道,使得马鞍山市博物馆在全市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展览更是深入人心。
首先,本次活动我馆的重头戏xx《江淮灵秀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自4月20日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观众超过3万人次,展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月初,我馆在博物馆网站、马鞍山文化网等媒体发布了展览预告,向公众提前告知展览内容;4月17日,先秦史专家、民建安徽省委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在马鞍山市会议中心为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做了一场名为“关于凌家滩遗址的文化内涵以及该遗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会,反响强烈;4月20日展览开幕式当天,全市主流媒体皆对本次展览做了及时报道,省文物局网站发布开展讯息,马鞍山电视台专题采访了安徽省考古所吴卫红研究员,对凌家滩遗址文化背景、出土文物价值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
另外,《形式感:20xx中韩当代水墨交流展》于5月18日当天在书画展厅开展,展览适逢中韩建交20周年,是为了促进两国间艺术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水平画展,来自中韩11位画家带来了55幅风格独特、形式迥异、水平精湛、视觉突破的现代水墨作品。展览期间,各大报纸、市电视台、市电台、专业艺术网站等媒体均进行了活动报道。
其次,采取送展下基层的方式,让展览走进百姓。 5月16日—17日,我馆根据凌家滩出土文物展内容精选并制作20块展板送到市武警支队机关及下属中队等处,武警们列队认真听取我馆讲解员的讲解,精彩之处掌声不断。本次活动已在5·18当天的安徽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为全省博物馆5·18系列活动之一播出。
再者,我馆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工作。5月18日,马鞍山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平在《南京晨报》发表整版署名文章《断想凌家滩xxx写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章从“凌家滩”价值将与日俱增、能否让“凌家滩玉人”与烟墩山玉人并列矗立市博物馆广场、整合多学科力量,才有可能求解“凌家滩”之谜等角度,大胆展开丰富设想与深度思考。 5·18当天的《马鞍山日报》,马鞍山市电视台及电台,安徽卫视等媒体对我馆的系列活动做了精彩报道。5月20日,皖江晚报萌芽通讯社小记者团近百人走进了博物馆,进行“博物馆体验”之旅。5月21日的《皖江晚报》用两个整版篇幅记录下孩子们眼中的美丽家乡。
三、继续努力服务社会推动事业不断发展
5月23日,我馆还将安排将《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图片展》继续送至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市花园社区等处,让那里等候已久的观众继续分享这道稀有的史前文化饕餮大餐,也继续验证着让公众零距离接近博物馆不再是一种奢望。
在此期间,我馆开辟了观众满意度调查专区,观众留言薄上好评不断:“感谢博物馆送展到部队,让我们官兵开拓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希望博物馆今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参观了本次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被其中玉器的种类繁多、造型华美、制作精细所深深折服。这不仅仅是体现出几千年物质的价值,更能体现出其历史价值,为追溯中华文明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很感谢有这次学习机会。”同时,我市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与管理规划也已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博物馆的青年志愿者们也同往常的每个节日一样,利用休息时间悉心为观众一一讲解。
节日盛装下的马鞍山市博物馆,户外飘动着“文化让生活更精彩”、“传承5000年文明,成就新时代梦想”等标语横幅,这已不仅仅是悬挂的口号,更是马鞍山博物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和自觉行动。作为全市一个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馆将进一步深化免费开放成果,并在日常工作中一一践行。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国际家庭日活动总结06-03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11-16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集锦09-08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荐】07-02
(通用)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01-23
最新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10-06
关于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12-04
学校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09-08
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总结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