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时间:2024-08-18 12:42:43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

  本书从作者的一位新几内亚朋友的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开始,展开了对人类历史广泛模式的研究(所谓的广泛模式,即非个人个体的偶然因子对历史的进程发生改变,书中以此为例的是希特勒)。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构建主要是从地理环境作为基础,对对着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做分析。所谓地理环境,即经纬度、温湿度、山川河流、人群活动范围等的综合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学和语言学等知识,对各处人类的生活发展轨迹作推断,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人群,为何有的文明起步早却发展越来越缓慢,有的文明起步晚现在却占据全球领先位置,有的种族却在1492年西班牙人到达后迅速“被病菌杀了95%”,而澳大利亚土著却由于其地理环境要素始终停留在了石器时代直到欧洲人入侵——这无一不是地理环境在作祟,在运输不便利的情况下,欧亚大陆的经度发展的便捷远比在美洲/非洲大陆的纬度方便得多,以致导出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互相竞争胜过闭门造车(就某些时期来说,虽然过程未免有杀戮掠夺)。

  读本书时难免会产生一种命运既定论的感觉,似乎各个人类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如果美洲土著与欧洲种族换一个地理环境,那么那些被病菌杀死的一定是在那个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欧洲种族”,但在书的最后作者反对着这种标签,因为人的偶然因素太多,历史上也从不缺乏这种人,学习历史,是要从那些已知的历史进程中获得经验,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作出预测。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2

  为什么是欧洲大陆征服了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等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作者认为决定各地区的发展的因素与人种无关,而是与生存的环境有关。

  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可以驯化的植物种类和数目的多少,从而又决定了可驯化的动物种类的多。足够多的驯化植物和动物提供足够多的卡路里,使得粮食有大量的剩余,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圈养的粮食与动物又决定了人类从狩猎游牧的方式逐渐成为定居聚集的生活方式。人口大量增长,粮食有剩余使得供应专职人员成为可能,于是,技术发明、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文字得以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文明由于环境的南北轴线或者东西轴线不同,使得传播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

  由于人口稠密且聚集的生活方式,加上人与动物亲密接触,这为致命病菌在人群中流行提供基础。欧亚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一次次致命病菌的'接触产生的免疫力,这成为了以后摧毁屠杀各种土著人的重要原因。

  当欧亚大陆的文字、战马、枪炮、病菌全都准备好的时候,印第安人等存在的新大陆就这样被占据,土著人被无情宰割。

  本书通过大量的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可读性强。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事例与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引导读者跟着作者思考,最后再得出结论。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很不相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财富和权力分配的巨大差距;为什么是欧洲人殖民美洲、非洲和澳洲,而不是相反;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什么选择固守成规或放弃先进技术;援助为什么很难彻底改变某一地区的发展状况...在现有基因决定论、气候决定论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他们都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人种、基因关系不大。

  人类起源于非洲,但在最近的一万年中,欧亚大陆较非洲、美洲、澳洲大陆发展更快、更好。欧亚大陆为横跨东西纬度较大的大陆,地理屏障较少,环境较为接近,可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较丰富,驯化后因同纬度地理环境差距较小而导致动植物种植技术传播较快——农业文明迅速取代采集狩猎文明,人口得到迅猛发展,专业经济技术人才得以形成——国家建立,征服扩张持续,文明继续扩张。而非洲、美洲、澳洲大陆可驯服动植物资源较少再加上地理气候障碍导致传播困难,发展远落后于欧亚大陆。另外合理的竞争有利于经济技术的革新,而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不会消亡,只会以另外的`形式发光发热。

  读完本书,我在想居住环境对人的发展是否是主要因素,就如孟母三迁;企业的发展在什么环境中能取得开创性的发展,就如当今的英特尔、甲骨文、苹果。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4

  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我首先对作者的工作和经历很好奇,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人能够写出这样集历史、地理、生理、哲学与思想于一体的书?去年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系列,感觉能够写出类似书的人,首先要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还不仅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比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专业是历史学,那贾雷德·戴蒙德究竟又是什么专业呢?

  贾雷德·戴蒙德首先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有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二十几岁时,他的职业发展到鸟类学和生态学,并在新几内亚地和周边岛屿长期进行科学考察。现在,他的专业是环境史,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地理学教授。

  其实,我觉着作者都不用发力,就轻松的对自己平时工作和经历的做个总结和感想,加上本来就是学文学的,写出的书偶然也必然畅销了而已。如果作者能够写本自传之类的应该也能畅销。

  全书讲的不是某一个观点,而是一系列的关于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部分地区的人类能先获得先进的技术的思考、推理,然后上升到哲学细想层面更多的思考。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5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于读完了,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我最喜欢的书。刚开始我以为是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发展历程顺便讲点人类学史的,但是读了之后显然有些“标题欺诈”。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讨论为何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的如此不均衡以及为何某些文明要比另外一些文明更发达,首先要说的是本书的写作逻辑我个人非常喜欢,前三部分以一个一个元素为主要内容(如植物驯化、动物驯化等)第四部分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对各个文明的分析中,逻辑非常的清晰。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才可能发展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农业生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认为如果在这本书之后看《人类简史》的话,会对人类史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节点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远远不止是人类史或者社会学这样的词就可以概括的,同时,本书还具备很多引人思考的现代意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相关文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08-09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11-15

钢铁厂标语01-08

关于描写钢铁的句子03-15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11-1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10-0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1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