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者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者读后感1
其实这是一篇写给自己的警示书,与对本书的评价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很久没有写读书笔记,直到闺蜜问我最近读了什么好书,我竟一时答不上来。好像读过的书就像吃掉的东西,随着新陈代谢走掉了,除了徒长几斤肉,什么都没留下。这和《读者》中提到的那个老教授的故事——一个人读过的书构成了这个人的世界——实在有点相悖。所以逼着自己把读过的内容回忆起来,希望它至少成为一部分的我。
《读者》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那个老教授的故事了。他去世了,他的世界却依然留在那里。正如书中所说,达官贵人都不愿意展示自家的藏书,因为那样会暴露了隐遁的自己。也因为这个故事,我理解了历史上的书痴,凭什么要用那样的精力,修建藏书阁,豢养书官,其实在保护这些书的`同时,他们也在保护自己的灵魂。
读什么,就是什么。
这句很像是森马的广告词,但深究起来,却比广告词更有深意。特意查了一下古代的秀才都读什么书,大多回答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我估摸着也是如此,读同样的书,他们才有了公共语言,才建立起以知识为技术壁垒的清高范儿。而现在,遇到相见恨晚的人,深入讨论,也许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气场相合,其实正是读了相似的书的结果。一个朋友说美国文化,“你不是native speaker,永远都融不到人家的文化里去”。这评价让人绝望,但究其原因又发现不无道理:大家从小读的书看的字儿都不同,两种灵魂当然是越大越难互相理解了。
关于读书的无底洞。
这一点,我和几个朋友都有感觉。正如梁兄所说,读到一些东西,就好像看到了冰上浮出水面的一角,要想了解得通透,就会发现越刨越深,没有尽头。而读书人,大多是在这样的好奇驱使下,溺死了自己。但世上总有没有答案的问题,所以会驱使我们不断地追寻下去,即使在追寻的半道上翘翘了,也不枉这一路越走越明白的旅程。所以劝自己,还是好好挖吧,即使知道是个无底洞。
最后,给自己一点建议。读书还是记笔记吧~否则,刚刚充盈起来的自己,又被时间掏空了,一点一点漏气。
读者读后感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寒假里,我又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寄小读者》等等书。我对《寄小读者》这本书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通讯二: 我极不愿在第二次的通讯里,便劈头告诉你们一件伤心的事情。然而这件事,从去年起,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
去年的一个春夜——很清闲的一夜,已过了九点钟了,弟弟们都已去睡觉,只我的父亲和母亲对坐在圆桌旁边,看书,吃果点,谈话。我自己也拿着一本书,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时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静的。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的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的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顷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这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方在微颤——母亲已连忙说:“何苦来!这么驯良有趣的一个小活物……” 话犹未了,小狗虎儿从帘外跳将进来。父亲也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得着它了!”我又神经错乱的拿起书来,可恨呵!它仍是怡然的不动。——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帘隙里又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的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的着了一箭!
从这么一个短短的事件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冰心内心的纠结以及悔恨。但是,她却在这本书里坦白了,大家都知道,承认一件自己做的错事是十分不容易,但是,冰心却有这种勇气,我们应该像他学习。
这本书里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故事,他一共有二十九个通讯,每个通讯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因为这点,我爱上了它!
读者读后感3
著名播音员乔榛的夫人唐国妹,陪伴他度过心梗脑梗、罹患癌症等危难期,夫妻深情朗诵《我愿意是急流》。饲养员林兆铭一个人静心陪伴300多种动物,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他朗读的是《瓦尔登湖》……他们用真心的陪伴,诠释了情感的纯粹,让人泪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应该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用饱满的真情吸引人。著名翻译家傅雷说,真诚真情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文化娱乐节目的每一个桥段、构思、实施方案,需要宏观构想,更要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构成,很观众达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共鸣。就像《朗读者》,不搞虚张声势的豪华阵容,不搞刺激眼球的惊险场面,不搞矫揉造作的撒娇卖萌,而是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展现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诚故事、温馨感情,虽然琐碎、简单,普通,因为情感真,有温度,却能不喧哗,自有声,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发出通知,要求电视文化节目要“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
是的,文化娱乐节目仅仅搞一些肤浅庸俗效应是不够的,还应该让观众有精神和道德收获:既要重视愉悦程度,也要重视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启迪程度和精神发展指数。就像《朗读者》,朗读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诗文,给人带来画面愉悦,也让受众得到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娱乐节目成为人们的文化伙伴、精神导师,当然就会受欢迎。
用优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当下,见多识广的.观众们的文化需求已提高很多,对娱乐化崇拜、靠明星拉动收视率、噱头效应、过分刺激等,已有了厌倦的情绪。
观众需求变了,节目品位当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应该为娱乐节目注入文化内涵、书卷气。或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或者从古典诗文中寻找元素,或者从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寻找突破口等,将优雅厚重、清新脱俗、富有特色的节目推给公众,满足公众的文化需要,就会有更好的视听效应。
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将生活打扮得更为玲珑、美丽而优雅!
读者读后感4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再寄小读者》一文,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写的,所以我读得很仔细,读后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冰心奶奶带两个三年级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再将他们回家后写的日记作比较,告诉我们怎样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事。
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第二个孩子却写了一千多字,文章写得很生动。难道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聪明吗?我反复地读文章,觉得并不是这样。我归纳了一下,第二个孩子学好语文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上课时他很专心,二是课外书读得很多,三是脑子里积攒的词汇会灵活运用。
文章中讲道:“他很喜欢语文课,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是专心听,笔记也写得很好,从来没有错别字。”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以前上课时我总能专心听讲,老师讲的重要内容也会记得很牢,可是时间一久,我就渐渐淡忘了。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那以后,我上课除了专心听讲,还把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及时记下来,课后我还复习巩固,变成自己的.知识。每次考试前,我将重点内容梳理一遍,由于我抓住了重点,复习效果也好,所以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章中还讲:“他尤其喜欢读书,辅导员和老师介绍过的书籍,他总是读得很仔细,不但记住书里的故事,还把书里优美的字句和词汇,都摘记在一个小本子里,他脑子里积攒的词汇很多,又会灵活应用。”对于这点我也很有体会,我以前读书总是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到头来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什么内容,脑子里还是糊里糊涂的。现在,我知道读课外书不仅要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还要懂得将优美生动的词句摘抄在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积攒的词汇多了,到写作文的时候再也不愁没词可用、无话可说了。
总之,读了《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后,我的确收获不小。我决心向第二个孩子学习,努力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等到我能很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时候,看我文章的人一定会感到快乐的,我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读者读后感5
看《读者》,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有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它没有说教,只有体验。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示,让人从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弘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享受爱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你的心灵,给人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记叙了想为爷爷买助听器而少带400元的我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就当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店主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做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钱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没有担心受骗的惶恐,没有被骗的气愤,人与人之间没有戒备,那该多好啊!
另一篇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有103个孩子》,这篇文章写了一名山区教师在山里教书教了13年,即使他连粮食也没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离婚。即使他每天要背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没有工资,他也不曾改变过他的想法——教孩子们念书。多么伟大的一名教师,最终他获得了“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读者》交往久了、深了,才会发现:它会让你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读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一本能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我喜欢它!
读者读后感6
老爸老妈说:“玥儿,爸爸妈妈爱你。”,老师说:“小丫头,老师爱你。”,小闰蜜萌萌说:“施施,我爱你。”……那什么是爱啊?我左思右想,爱好像无处不在,但好像又怎么也抓不住、摸不着。
有一天去新华书店,一转头间,在书架上看到《寄小读者》,好像听老爸说过这本书,我拿起书来翻了翻,谁知再也放不下了。简单的文字、亲切的话语、柔和的描写,每句话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像小溪流水一样缓缓的流淌着,却又写进了我的心里,好像冰心奶奶就在对着我娓娓道来,分享着她的那段美妙经历。
我跟随着少年冰心飘洋过海,来到了威尔斯利、威尼斯、伦敦等地,让我身临其境的进行了一场世界之旅。独坐慰冰湖,看漫天白雪,望湖光白雾,念故乡亲人,简单而优美的文字带着我进入了那个场景,也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似乎也坐在那儿,那一刻心里很宁静。
通讯七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夜没有海潮声,静极心头又起,倘若母亲此时也在这······,恕我不能写下去了。”,每当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也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想到了以前老爸到外地出差好几个月的情景,我忽然明白了这种感情,我知道这就是爱。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冰心奶奶的另一篇文章——《小桔灯》,文章描写了一位坚强、勇敢、善良、礼貌里的妹妹。文章里有一段话,“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的,这其中也包括我在内。”,我好像也看到了小桔灯在黑暗中发出的光芒,也指引着我的.成长方向。
老爸对我说过,“有你在,灯亮着”,我想这就是老爸对我的爱吧;夜深了,我模模糊糊感觉妈妈给我盖被子,我想这是爱吧;许老师帮助我补习因生病落下的课,我想这是爱吧;萌萌亲密的挽着我的手说着悄悄话,我想这也是爱吧······我明白了,爱虽然不能被摸着,但却深深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冰心奶奶的文章,让我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亲人、爱老师、爱朋友、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想等写好这篇作文,我要对老爸老妈大声得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读者读后感7
暑假里,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读者》,读完后,我感触很深,因此这本书也成了我的最爱。
这是一本通讯,冰心奶奶十分喜欢孩子,便用温柔亲切的语调给孩子们寄来了一封封信。这些信中,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孩子们的诚挚而无私的爱与问候。也通过了自己经历的事来告诉孩子们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爱就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冰心奶奶用她那朴素的语言,来讲述一些往事,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地跳动着,它就像一泓清泉,温婉地流淌在我们的心里。
我十分喜欢《寄小读者》中的第二篇通讯。第二篇通讯讲述了作者见到了一只小老鼠,它正在吃地上的饼屑。作者当时拿起手中的书将它轻轻的`盖上,作者拿起书来,这时小狗虎儿把小老鼠叼走了。这样,一只弱小的生命就死去了。当时,作者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见到老鼠也要避开,在通讯中便向小朋友来忏悔。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这篇简单的通讯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渺小的生命,我们不应该去伤害它,反而要去保护它。
事实上的确如此,爱,是生活的信念。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也需要被爱。爱就是生活的必须,我每当看到一只只野生动物被杀、被捕、被关入笼子,从心里就会发出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波澜。爱可以让一个人坚强,也可以让一个无理的人变得善良。作者当时也是无意的,要不她也不会为小老鼠而哭泣了。从那以后,作者再也不伤害无辜的生命了,正是她有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让爱的种子播种在小朋友的心里。
我们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切记爱,爱是可以传递的,因为我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寄小读者》,看似简单的一封封书信,其中却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与我一样,多多体会吧,让书香伴你成长!让大海伴你海阔天空!
读者读后感8
前天,我仔细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收益匪浅。
冰心奶奶在《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里,着重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勉励我们认真学好语这门基础课,要广泛地阅读,不断地练笔,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
说实在的,我初学作文时碰到不少困难,正如冰心奶奶所说:“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来,有话可说,却写不生动。”作文没有丰富的内容,像记流水帐,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冰心奶奶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才能读书看报,才能写信写日记写好文章。”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认为:首先,上课要专心听讲,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记好笔记,做好作业。其次,多阅读有益的书籍,积累好知识。社会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一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做到事事躬行,人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是要从书籍报刊中间接获取。
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把读书比作写作的'源头活水,虽不全面,但可见读书的重要。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应创造条件多读书。比如选订一份好的报刊;多阅读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无论是观察生活,还是阅读,都要用个“小本本”,把所搜集的材料记下来,把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记,就是积累、就是储存。在积累材料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对于那些好文章,就要认真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学语言、学思维,在头脑中积累材料、积累知识,在多读中求理解、在多读中学表达。眼睛看、心里想,口中念,从读书中积蓄词语,揣摩写作方法,开拓思路。正如古人所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再说,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趣,增强积蓄知识的热情。再次,仔细观察。观察对写作尤其重要,是跨进写作大门的第一道台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取之不劲用之不完的材料,通过参观、访问、兴趣小组、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等活动,放开五官,感受生活,开拓视野,广开思路,增长见识,养成勤于练习的习惯。我这样做了,还真见效,我的习作在习作苗圃里泛起了一片新绿,有5篇作文在《优秀学作文选》、《语文周刊》、《新作文》等报刊上发表。
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练习写作,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读者读后感9
不知道大家还喜欢看《读者》没有,早上一边看今年最新一期第9期的读者>>,在第18和25页,看到两位让我感动的男女。现在来到公司,可以上网,就写篇读后感吧,先介绍两位俊男美女:
第18页的男士,是一位60岁左右的外国擦鞋匠,他15岁开始擦鞋,偶然的一次机会,知道有个免费医疗服务的募捐后,第一次就把所有的7000美元捐给医院,后来院长让人带他看了一次免费医疗服务所救助的小孩后,后面的几十年里,他把除了生活费外的所有擦鞋收入,全部捐到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中去…他说,”我没有全部见过被救助的孩子,但我爱他们,他们都是我的儿女…”
第25页的女士,是一位已经去世的普通老妇人,她年轻的时候,国家经历战争后,她父母和丈夫都不在了,她成了没亲人没工作的孤儿,也是偶然听到哪里有10美元可以认养一位孤儿,听了很心动,后来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凑足钱开始认养第一个小孩。后来陆续认养了很多孤儿,因为孤儿来自不同国家,她就到夜校努力学习各种语言,好给她的儿女们写信。。。她自己后来因为懂得七国以上的外语,从清洁工升到总裁助理…她年老的时候,儿女们给她在一个天气象她家乡的一个地方买了别墅…她去世之后,来自各国的一千多名她的后代参加了她的`葬礼,成为那个城市的奇观…人们从她的日记和儿女们的陈述,才了解到关于她的一生。她的儿女们说,她是他们的天使…
今天看完读者>>上的两篇文章,想起了自己和身边的亲戚朋友,想想社会上现在的风气,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财富,希望可以财政自由,希望拥有更舒适的衣食住行,没钱想有钱,有钱想买房买车旅游等,种种心思,为的都是自私的个人享受。而象读者中的擦鞋匠和老妇人和我国的丛飞他们,也许是让好多的人都觉得是傻人了…
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在生的也好,已经去世的也好,人心,都是一样的,都有自私和无私的一面,看的只是一生到最后,能做到怎样的自私和无私的区别而已…
活着的时候,为众多原本陌生,甚至到最后都没见过面的”外人”付出爱心,对待他们象自己的儿女一样,关心帮助,为儿女们付出一生的收入,付出一生的精力和爱意,直至老死…这样的活着,才是不枉人生啊!
读者读后感10
我读了一本慈善书籍,里面有一个我深深感受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生来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天,小女孩决定去找她妈妈,因为她妈妈等了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她走了很长一段路,最后看到她妈妈躺在地上。小女孩以为妈妈睡着了,所以她把妈妈的头放在腿上,认为这样会让她睡得更舒服。后来她发现她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她还发现她妈妈仍然紧紧地抓着一块年糕。小女孩突然明白了: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哭了。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用手语来表达她的感激之心。从这里我可以看出这个天生失语症的小女孩有多爱她的母亲。当她觉得妈妈已经死了,她发现妈妈仍然紧紧地抓着一块年糕。她母亲似乎宁愿饿死也不愿把食物留给女儿。
从这里,我可以看到我妈妈非常爱这个小女孩。虽然小女孩不会说话,但她也没有抛弃她。相反,她每天早回家晚回家,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渴望抚养这个小女孩。最后,她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她在回家的路上摔倒了……
当我读到小女孩得知她母亲去世的消息时,她哭了,但一声不吭,我感到震惊。我突然意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是富人和穷人,但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同样的心。即使他们努力工作,他们也不会后悔。只要他们的孩子能生活得更好,他们就会满意。
就像上次一样,当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的拇指不小心被门夹住了,我的手指立刻从红色变成绿色,从绿色变成紫色,从紫色变成黑色。我的手疼得厉害,我打电话给我妈妈。我只想问我妈妈要用什么药。但是我妈妈接到一个电话,知道我的手受伤了,她焦急地问我,"为什么它又受伤了,这么不小心,疼吗?"快,马上擦药,我马上回来,你等着...“马上放下工作,赶快回家。显然,我妈妈非常爱我。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回报父母,如何感激他们,以及如何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们不能等到失去它后才后悔。当他们老了,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我们需要像年轻时照顾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不要责备,不要催促,要更有耐心...
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他们愿意给别人一点,他们就会发出巨大的光和热。它能融化冰川,恢复一切,让一切变得非常美丽。来吧,不要犹豫,给你我真诚的感谢,温暖你周围的人。
读者读后感11
“在人生路上,我们虽是孤身启程,而沿途却逐渐加入了许多同行的好伴,形成了一个整齐的队伍并肩携手,载欣载奔,使我们克服了世界的险峻崎岖,忘却了长行长行的疲乏劳顿,我们要如何感谢人世间有这一种关系,这一段因缘?”这句话出自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通讯二》,她的这篇通讯让我颇为喜欢。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友谊”。冰心奶奶用年轻的手笔描述出友谊是多么重要,读完这后是我觉得自己身边的友谊是多么的重要,一旦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失去了本身的友谊感到孤单、无助,这真是大大不值。
记得那次我正在教室里完成参赛的书法作品,刘夕冉和潘建章却在教室里疯闹地热火朝天。他们在追逐间从我座位旁跑过时,一不小心碰到了我的胳膊,我的笔在书法纸上画了一条长长的横线,这使我精雕细琢的书法作品功亏一篑,我气得火冒三丈,抓着潘建章的'衣领,狠狠地打了他一下,并历声呵斥他和刘夕冉:“你们爱到哪儿疯就到哪儿疯!”说完,就把他俩猛推出了教室。从那天起,他俩躲得我远远,再也没有来往过,我也失去了和他们的那份友谊。
因此,我也明白了冰心奶奶笔下的那句“热情、活泼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常常能吸引许多朋友”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班的姜建诚同学就是这样的人。我的《语文课堂作业》上有一题不会写,于是我便向姜建诚请教,他热心地教了我。从那以后,我常向他请教,慢慢地和他成为了好朋友。每次体育课上,他总是和我们一起,说出他的心得体会,因此,大家都找他做合作伙伴。还有,每次学英语,班上的宋坤离学习的地方远,这样来回折腾很辛苦,所以姜建诚让宋坤把书包放他的家里,他的那份美好的心迎得了大家的青睐,看到姜建诚那广阔的交际网,我也有些羡慕。
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交友是一种艺术,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友谊中只有快乐、慰安、兴奋连接,朋友是你空虚的填补,心灵的加深。这几句话说得多好啊。友谊是我们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让我把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通讯二》送给所有朋友,祝福我们友谊长存。
读者读后感12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从桌上随手拿来一本《寄小读者》,翻开书,不经意读起了其中的通讯五。读着读着,心中竟有一丝丝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车上遇见一对母女,那女儿不住地撒娇,要汤要水。母亲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似爱怜,又似斥责。这不禁让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亲,临风偷洒了几滴泪。回忆起临行时,姨母问她舍得母亲么?她从容一笑,回答:“那怎么舍不得?日子那么短,那边还有人照应。”可其实内心舍不得母亲,更舍不得母亲对自己的爱。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是呀,有谁能扯断这浓厚的母子情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养育大,给予我们爱,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温和的、是细碎的。然而且也正是这种爱时刻围绕着我们,使我们并不珍惜,有时甚至感到厌烦。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要去姥姥家玩,临行前,妈妈不停地叮嘱道:“琳琳哪,去了以后,别跟妹妹在院在子里疯跑,地上的雪还没融化,另外还结着冰,容易划倒……”我是属于那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类型。一到姥姥家便和妹妹一起在雪地里疯了起来,一不留神,摔了一个大跟头,疼得哇哇大哭。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要是她在身边多好啊!又想起了妈妈的叮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
啊,母爱是多么珍贵啊!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当作中心,不管母亲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是“生在福中不
知福”,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孤儿流浪在社会,有谁会对他问寒问暖,又有谁会关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在它的怀抱中生活,它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食物,可人们却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亲”对我们的爱。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大自然,使以前的树林变成了高楼大厦;以前的绿洲变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气中的花香变成了刺鼻有害的气体;
以前的声声鸟语变成了嗓音……使我们的“母亲”身上遍体鳞伤。我们应该珍惜地球母亲对我们的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
悦。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
读者读后感13
每天下班回宿舍,闲来无事都会捧着一本《读者》细细品味。
每次,当我买回一本《读者》,我都会认真看“卷首语”,我觉得,一本书的“卷首语”是很重要的,《读者》的每一篇“卷首语”都会告诉人们一个深深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
深夜,静静的躺在床上,手捧着一本《读者》,当我读完几篇故事时,心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其中有一则寓言给我印象深刻故事是这样的: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来勇敢地面对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难。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蛮干一气了——我是个人,是个有头脑的人。”果然,他变得理智了,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当我看完这一篇故事后,我陷入沉思,想想,一只小小的蚂蚁的体积与我们一个人来相比是一个多大的天壤之别啊!但现在的我们与蚂蚁也有一种天壤之别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只小小的蚂蚁途径了7次失败都还不放弃,而现在的我们呢?也许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会让我们放弃了以及整个人生,也许你会笑我说,一只蚂蚁怎能和一个人相提并论呢?但是的确是这样的,就比如一些感情失败的人!他有可能会因为人生中的这一次挫折而放弃了整个人生,也许会天天呆在家里上网啊,玩碍…跟甚者连自己的.生命都要放弃,一点也不想想家人,让我觉得这种人真是白活了这么多年啊!
我觉得这种事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我坚信挫折能锻炼一个人的心,也能就此毁了一个人,也许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想远离挫折,甚至逃避挫折,当是人人心理都应该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蚂蚁的这种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像蚂蚁那样不要轻易被挫折而打败,即使命运将自己避进死角,只要心中有盏不灭的灯,生活就会展开新的出路和生机。
读者读后感14
汉娜的身影一直索绕在米夏心里甚至贯穿于米夏的一生,婚姻失败的米夏在汉娜入狱八年后,开始重新为汉娜朗读名著,并把录音带寄给汉娜。这给狱中艰难生存的汉娜带来了希望,汉娜凭着录音,并从图书馆借到这些书籍,然后逐字逐句同她听到的内容进行对照,那台录音机也为此就要一会儿向前转,一会儿向后倒,一会儿暂停,因为反复退进使录音机坏过无数次。汉娜竟渐渐学会了读写,且开始满怀希望给米夏写信。收到了汉娜写来的信,内心充满喜悦安慰,但内在柔弱犹豫的米夏却始终没有给她回信。
汉娜可以出狱了,由于没有别的亲人,狱警联系了米夏,他们这才见了尴尬的一面。米夏发现汉娜明显老了,几乎不知道如何面对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汉娜出狱的当天凌晨,汉娜自杀了。
这部小说,看后给人一种启迪性,那就是让人性的认知和对社会的思考,来洗涤你的灵魂。
《朗读者》的作者施林克是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教授,同时是法律学家和北威州宪法法官。作家与法律学家的双重身份,使他从人性和历史的角度演绎了一种“畸形恋情”,小说故事曲折,语言自然,构思独特。小说中被历史隔开的两代人,在朗读与倾听、诉说与沉默、罪恶与遗忘、逃避与短兵相接、激情与蓦然惊醒的故事里沉浮,演绎了一个让人无法释怀、无所适从、无能为力的故事。其对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对人的启迪更是多方向的。
首先,在汉娜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过程中,她自己始终坚守沉默,拒绝透露自己不识字但又喜欢文学作品的事实,为了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她不惜沉默和陷入更深的孤独。惟一能够证明她无罪的米夏又因为那难以启齿的'恋情而三缄其口,当米夏的自私逃避、其他看守的贪生怕死、甚至法官们的无所作为都不约而同地披着法律、正义以及热爱和平的外衣,手拿屠刀向一个普通、柔弱、无辜的女人挥舞过来的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缄默和引颈受戮了。
法律本来是为了维护每个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法律也会因为它所要要维护个人利益而使其公正性受到挑战。这简直就是个悖论。
读者读后感15
很早的时候我们在初中学过冰心奶奶的散文《小桔灯》,文章中的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和孩子一起拜读了冰心奶奶的散文集《寄小读者》。
整篇文集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语言灵动委婉、文笔细腻,感情浓厚,童心、稚趣跃然纸上,处处洋溢着冰心女士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以及她对祖国、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父亲通读完整篇文集后,不禁感慨万千。看似一本写给孩子的通讯录,实际上更是一本诠释“爱”的哲学教育书。
用现在的话来讲,冰心是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人,在她的眼睛里,一花 、一 草 、一事、一物、一景,皆有生命之美,自然之趣,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用“正能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从她的多篇文章来看,“爱”的主题一直贯穿始终,这种爱从根本上是源于父母从小点滴的教育和影响。文章中有两件小事让我很是触动:
一件是冰心很小的'时候,头发很短,为了让母亲给自己扎鞭子,父亲每次都拿着照相机匣子,假装照相。而年幼的冰心却不知道跟父亲要照片。
另一件事是:一只小老鼠出来寻食,冰心的父母看到后并未惊乱和驱赶,而是注视着它,在冰心用书本盖住它的时候,她的母亲连忙阻止,在被小狗叼走后,母亲也并未斥责冰心,只是缓缓地说:“它实在小的很……,它的母亲在窝里,不知怎样的想望呢。”
冰心的父母是一对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女儿做出了表率: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于世上的理由,我们要关爱世上的每一个弱小的生命,关爱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想想如果在今天是我们的家中闯进一只幼小的老鼠,我们又该是如何的表现呢?即使我们今天看过这篇文章,我们就一定能做得到吗?
不由得想起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开车不小心压死了一只小狗,当时孩子很冷漠,有点无动于衷,让我很是生气。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对孩子爱的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更是缺乏爱的教育环境。
随着成长和我们对爱心教育的重视,有一次我出差到了宾馆后,孩子打电话说他在行李箱里偷偷地放了一个小糖罐子给我,那是老师奖励给他的,当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有爱有一切……
感谢老师给予的机会,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爱”是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功课。
【读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者的作文11-08
《读者》读后感05-14
读者读后感10-23
[经典]《读者》读后感09-08
读者的读后感02-11
《读者》读后感08-27
《读者》读后感05-20
寄小读者好句12-29
读者读后感(精品)10-30
《读者》读后感【合集】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