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6 08:44:16
  • 相关推荐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最后的姿势中的一位老师,他姓谭名千秋。在一次地震中为了保护四名同学他牺牲了,那时他才51岁。那天,他像入学一样上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正当他讲得起劲,忽然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在那几秒中有四位同学没有来得及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下,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

  楼房变成了废墟。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了谭老师和四位同学,四位同学安然无恙,可谭老师却永远停止了呼吸。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如果有人问我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一名老师,做一个像谭老师一样忠于职守,舍已为人好老师。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2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又一次捧起这篇课文,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已铭刻在我心中。

  这篇课文主要讲:谭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赶到学校。可就在这个平常的一天将发生不平凡的事。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忽然,楼房摇晃了起来,谭老师赶忙指挥同学们冲出教室。可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冲出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读到这儿,我想,谭老师肯定会自己逃生,不管这几位同学。可我猜错了,谭老师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举动,他张开双臂,竟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感激他,老师们赞颂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最后姿势,让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我的心中。这姿势,就是人生的价值,这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最后的姿势课文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普通老师,在5月12日大地震来时,拯救了四位同学的生命而因此牺牲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5月12日这天下午,谭老师正在教室了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祖国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楼房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立刻往操场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学没冲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双手撑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了谭老师头身凹下去,还是做着原来的动作,下面的四位学生都还活着,在场人员全都感动了。

  学完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谭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也许在新了想着:学生的未来很广阔,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绝不可以死去。我们大家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4

  《最后的姿势》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叫谭千秋。在2008年的地震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5月12日的一天,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起床,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然后去学校上课。

  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忽然,楼房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来了!谭老师赶紧把学生送出教室,可是,还有四位同学来不及出去了,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下,把自己的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位同学。地动山摇,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搬去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张开双臂,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老师、学生都被谭老师的伟大举动感动了!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他是一位父亲,他的父爱无微不至;他是一名老师,他的师爱伟大无私。

  当灾难来临时,他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了保护学生的`职责。他那张开的双臂,是恪尽职守的双臂。我们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5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刚领完新书回来,闲着没事干,便拿出新语文书翻了起来。

  突然,一个特别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就是《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他是一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老师。当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逃出了教室,但在那短暂的几秒钟内,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同学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这时,探前期欧老师便用他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还。

  当我读到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一位老师说的话时,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我不由自主的对这位普通的老师充满了敬意。我想象中的谭老师是这样的:身着普通的衬衣裤子,戴着一副眼镜,认真的在批改作业。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却救了四位同学的宝贵生命。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谭老师一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他这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6

  自从学了最后的姿势这一课我甚是感动,5月12日,汶川四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时谭老师【谭千秋】正在讲课,突然地震来了,谭老师用急促的声音催促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楼房快塌了。这么短的`时间那里可以让大家全部出去呢?还有4个人没逃出去啊!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以为谭老师会逃走,应为毕竟谭老师离门口最近嘛,可我继续看下去时惊叹不已,谭老师奋不顾身没有丝毫顾虑,立马把学生拉到课桌下,自己挡在课桌上。我震撼了,他还有孩子和妻子啊!他好歹犹豫一下再挡。可他丝毫没有忧虑,可以看出他多么爱学生啊!

  当求援人员发现谭老师时,他虽然已经没有气息了,但他还是死死的护住学生,多么让人感动啊。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他一生恪尽职守,热爱学生。地震来临,他舍己为人,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7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xx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8

  《最后的姿势》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人民,他叫谭千秋。在2008年的地震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5月12日的一天,谭千秋早早地起床,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然后去上课。

  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正在给们讲“人生的价值”。忽然,楼房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来了!谭老师赶紧把学生送出教室,可是,还有四位来不及出去了,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下,把自己的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位同学。地动山摇,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搬去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张开双臂,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老师、学生都被谭老师的伟大举动感动了!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他是一位,他的无微不至;他是一名老师,他的师爱伟大无私。

  当灾难来临时,他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了保护学生的职责。他那张开的双臂,是恪尽职守的双臂。我们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9

  学习了《最后的姿势》,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XX年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谭老师讲课了。“轰隆隆”地震发生了,谭老师急组织学生们先跑出去,而他自己,却为保护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几个学生而被砸死……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0

  老师如园丁,她用知识浇灌给我们。老师如红烛,把我们照亮。老师如大树,为我们乘凉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后的姿势》这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发生的一幕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在短暂的几秒钟不可能所有人都跑出去,在最后只有四位同学没有跑出去,谭千秋老师让学生爬到书桌地下,而谭老师双手撑着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同学。而谭老师自己现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文章有一段句子把我深深的打动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时,在场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了凹进去,身下护着4位学生,还活着!”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让我们铭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汶川地震,铭记谭千秋老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1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谭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的文章,文章里的人物令我感动。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上课,在教室里,突然,桌子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许多同学都逃了出来,还有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来。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位同学。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位同学还活着,但谭老师已经死了,双手张开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当时的人们都感动了,为这一位老师的精神而感动。

  我也感动了,这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一个人跑了出去,留下学生在教室里。这种老师,是不配当老师的,他没有谭千秋老师这种师德灵魂,没有一点老师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经占满了他的心灵,他应该遭到全世界的唾骂。

  在大地震时,也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像谭千秋老师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更多的学生获救,他们都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保护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歌颂他们吧!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它讲述了512大地震时,一位普通的教师做出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让我备受感动,他就是——谭千秋。

  在5月12日,谭千秋在上课,忽然楼房摇晃起来,谭老师马上反应过来,当机立断叫学生有序地逃生,当谭老师知道还有4位学生没有逃出去的时候,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桌面上,用身体护住学生,学生毫发无损,可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我想:论条件,老师在地震的时候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自己逃跑,可谭千秋却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学生着想,只想保住学生。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一样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当救援人员从废墟扒开压在谭千秋身上水泥板时,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尽职尽责,一心为学生,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歌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事情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谭老师。他在地震发生时,只为学生着想,却没有为自己和女儿想过。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些他都做到了,但却因此失去了生命。这也许正如司马迁所说:“人总是要死的,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地震时,他选择了救护学生,却忘记了自己和女儿,这是他的大公无私。

  地震时,他选择了死死护住学生,即使后脑勺被砸得深凹下去……这是他的舍己为人。

  地震时,他告诉学生,什么都不要拿,这是他的临危不惧。

  地震时,他选择飞身扑到学生身上,即使他知道这样做会死,这是他的'勇于献身。

  谭老师,您是在太伟大了!您的才华,您的做法,您的舍生忘死……您的一切一切都值得我们敬佩。我们赞颂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02-26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学反思09-30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01-12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13篇02-19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8篇02-13

《生命姿势》读后感03-02

最后的歌03-14

最后的时光作文02-24

最后的校运会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