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0-12-15 09:42:19
  • 相关推荐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0篇

  【篇1: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阅毕毕淑敏的散文,越发觉得她正如一本厚实、却蕴含了人生哲理的智慧之书。她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双眸是那精美的封面;她那有影响力而优美的文笔则为书的资料;她的人生经历便是书中的美景图片。

  散文集中,我最为欣赏,也最为感动的是一篇长散文《大雁落脚的地方》。

  本文讲述了作者出生于新疆巴岩岱。而自己小时候懵懵懂懂地认为:巴岩岱—一个有旷野,有八柱十分气派的“大烟袋”码成一排,袅袅的白气上升的地方,而自己便出生在这些“大烟袋”下面;长大后才知晓,自己出生在巴岩岱的俄式木屋里,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门口有条清冽的小溪,屋旁有棵郁郁葱葱的树,远处有座小山。母亲怀自己时,吃什么都无味,之后有个老兵,让母亲吃了一千多只鸽子才生下作者。

  作者与母亲来到这幢木屋前。母亲安宁了,作者却思索道:当我有朝一日,一切归于永恒,背负黄土,仰望星空检点一生:你啊你,可对得起三千银翅,一蓬清凉的绿荫,木屋上古旧的木纹与那位老兵

  当我看到这时,感慨万千,掩卷沉思,发现封面是一只橙黄色的蝴蝶在一片翠绿色的海洋中翩翩飞舞着。这只蝴蝶不就是作者应对出生之地的一颗赤诚之心吗这片绿海不就是作者梦寐以求的出生之地吗心飞进了出生之处,飞进了那生命起源的神圣之处。

  追寻生命的起源,是对生命的尊重,是感恩于我们生命的创造者—父母。那并不单单只是简单的重回生命的始发站,而是在与之相逢的那一刹那、一瞬间,体悟生命的完美,生命的精致。它完美,是因为它是爱的承载;它精致,是源于它的珍贵之处。由此我感悟到:我们应当珍惜好生命,走好每一步,这就是对父母最大、最好的回报。

  还有一篇《佑护灾难中的孩子》让我的感触极深。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失去了母亲。在悲怆之中,小孩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在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母亲之后说的:我妈妈流了那么多血,她死了;第二句话是小孩默默注视人权翻动妈妈的尸体之后说的:我妈妈死了之后,我不要后妈;第三句话是人们问她你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之后说的:我妈流了好多血……一下子就死了……我听见头顶上轰的一声……我不要后妈。

  这是多么普通却又令人潸然泪下的话语啊!一个小女孩是最需要保护的人啊!也许她身上没有血痕,但我明白,她的心已经被洞穿;也许她的神经没有被折断,但我明白她的大脑激烈震荡;也许她的视力依然完整,但我们明白她的眼前有挥之不去的阴暗……

  我衷心的期望她能从此站立,享有一个安宁、明媚的人生!我衷心的期望她能从此擦干泪水,享有一个快乐、健康的人生!我衷心的期望她能从此忘记悲怆,享有一个无畏、安全的完美人生!

  【篇2: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的散文比较有故事性,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张晓风的散文多情温婉,柔情似水;林清玄的散文短小精悍,蕴含哲理;就我而言,还是毕淑敏似乎更得我心。

  在《致不美丽的女孩子》里,毕淑敏记录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因父母长相好看而自卑到通彻心肺:她抱怨自己没有继承父母的英俊相貌,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抱怨别人的以貌取人。毕淑敏适时地端出了一碗心灵鸡汤,滋润了我们这些长相不够完美的女孩的心灵。

  我也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生。曾几何时,我也因自己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秽,甚至想过像电影明星一样在自己脸上动刀动斧。曾几何时,我也幻想过出生于明星之家,从小就是金童玉女,受人吹捧,受人关注。可我只能带着这张平凡的脸,懊丧的站在镜子前埋怨着上帝。

  然而,脸庞终究不是自己选取的,不论我满意与否,都得义无反顾地佩戴着它,直至与身俱灭。这种毫无好处的挑剔只能给我徒增烦恼。我开始不再肤浅的注重自己的脸庞,为它的平凡而懊丧烦恼,而是努力地用内涵、品德、智慧、学识去勾勒那张无形的容颜。它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黯然失色,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摧残而香消玉殒。脸庞是父母创造的,而这无形的容颜却是我创造的——它才是我的荣耀、我的骄傲!

  不美丽的容貌,也能活出美丽的人生!

  【篇3: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叫《毕淑敏散文集》。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与事实相连接,对我有很大的启迪。虽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数不多,也不是很长,但都对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教育,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有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有的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其中有几篇我记得很清楚,印象个性深:《青虫之爱》讲的是有一个妈妈,她从小就个性怕虫子,对虫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小孩从妈妈的头发上拿下一个毛毛虫,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应就是像以前一样要昏倒,但因手里抱着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摔倒和受惊吓,她硬撑着没有倒下,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观赏虫子,也是第一次把虫子捏在手上。这是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

  还有一个故事《提醒幸福》,让我明白幸福不必须就是得到一大笔钱或是得到什么贵重的礼物,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会借着它们的衣服,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必须会像幸福这边倾斜,因为它是有生命的黄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张知识的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而闹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堂堂。

  【篇4: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喜欢那种简单搞笑的风格,我一向喜欢简单搞笑的东西,她写的不但搞笑,更是发人深思,觉得很有好处,把一些大道理都写得简单明了,适合我这种智商理解潜力均不高的脑袋。

  有不少篇是讨论女性的问题。看了评析想不通那些年轻的甘于做别人情人的女子,是因为懒惰,因为糊涂,因为虚荣贪图富贵,就那样不负职责地放弃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们就应不爱自己,为何不想想等年岁大了怎样办,等别人又有了新欢怎样办。把自己的生计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杯具。女性就应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动物,那么多女子甘于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许我的思想比较老套,但我依然坚信生活该是和谐稳定的,有能够去爱的人,有爱自己的人,这样才是幸福的。

  谈论死亡,毕淑敏不惧怕死亡,这是正常的,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呢?就像我们要进行新陈代谢,大自然新生代替死亡一样正常。我尤其赞同她的死亡该回归家庭的观点,如果明明白自己快去世了,却要不断在医院折腾,费钱费力所有人跟着受罪,何苦呢?我期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吃好点,喝好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给予充分的关爱,在安详平静中死去。并且我也不期望家人太过伤悲,只要他们继续快乐幸福地copyright8.生活就是我幸福了。

  谈到教育,毕淑敏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要充分思考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经很痛苦还要唠叨不已以为这样效果好,会让孩子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忽然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的父母,由于繁忙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保护,伤害了孩子也不明白。

  她主张表扬也要慎用,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与生俱来的特质,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是批评。我们的批评教育或者赏识教育也该有个度。

  谈到移民的子女,她的见闻让我震惊,看了那么多孩子们在国外快活自信的文章,再看这篇才让我觉得移民真的是有利有弊。我打心眼不期望人才都往外留,期望祖国的环境,教育,公务员,食品医疗制度……都能够人性化一点,完美一点。祖国再差再落后,也有好的方面,身处其中也许不知而已。父母都是认为自己是为孩子,但是孩子真的快乐真的愿意吗?一切都被大人主宰,这些真的适合他们吗?孩子能适应外国的语言习俗,没有歧视,融入其中吗?

  书本阅读给了我说不出的充实,说不出的感动,这是在网上阅读所达不到的,毕竟一切事物有利有弊,网上阅读也永远代替不了书本阅读。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毕淑敏写得真好!有空读好书享受阅读乐趣真好!

  决定了,我的理想职业是教师,心理评估师,中医结合起来,另外争当一个好的女儿,妻子,母亲,奶奶。

  我读的是《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这本书,摘出几段给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荐,虽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难得智慧。她们多的是小聪明,乏的是大清醒。过多的脂粉模糊了她们的眼睛,狭隘的圈子拘谨了她们的想象。她们的嗅觉易在甜蜜的语言中迟钝,她们的脚步易在扑朔的路径中迷离。

  任何存在,只要是和谐的就不为过,你干得好和我嫁得好没有对错。但有些女孩子怀着不劳而获的心理去傍个大款,一时似乎也是一种物质精神双丰收,成为笼中的金丝雀的结果又如何?据说深圳某些二奶楼盘几乎每周都有自杀身亡的年轻美貌女子,或因对方破产生活无以维系,或因对方移情别恋成为弃妇,或因被社会道德所不容而无颜过正大光明的日子……

  那天跟姜汤聊他的《姜汤说女人》,说起这些现象,他道:其实这些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们误以为拥有了物质享受就是生存的终极目的,其实天长日久来看,睡在别墅里跟住居民楼没那么大区别,吃青菜稀饭跟天天吃鲍鱼海鲜没什么两样,出入高级轿车与坐地铁公交也没什么大不同,而放弃了一个人活出自我的权利与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此言与毕淑敏有相通之处。

  告辞出来,满地是萧瑟的黄叶。我说,有多少人明白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忧愁?

  安妮说,移民的第一代,就是这样艰难地走过。他们是边缘人,他们自卑,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把这一切迁怒于自己的故国。他们期望美国人忘记他们新移民的身份,他们要做的,就是变得比一个原生的美国人更像美国人,在他们之中,当一些人积聚了足够的财富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他们才会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国的文化,以做一个中国人的后裔为荣。在现今的美国,这样的华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说,在那所贵族学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个例外。

  谢谢安妮所给予我的启示和指点。说实话,那一天,我整个情绪抑郁不堪。这些孩子是我见到的最压抑的孩子,他们丧失了快乐,失去了与人为善的习惯,失去了反应与说真话的潜力,他们的少年时光被阉割肢解。他们的情形,令人想到没有归属感的蝙蝠,想到黑色与夜晚。他们是从故国的土地上连根拔出,在新的土地上又动荡漂浮的秧苗。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有那样迟钝的眼神,那是惨痛的自发的保护。要练就怎样无动于衷的心态,才能抵御这种文化的休克和剥离的凄凉?!

  我猜这些少年心中,定有成人所难以体味的'痛楚。他们不说,他们无所言说。没有人能察觉,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未曾听到这深重的创痕,怎样把淋漓的鲜血,从幼嫩的心房连绵不断地刺出……

  我对安妮说,我期望他们之中将来有人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做跨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以帮忙一代代新移民的孩子,度过转折中的艰难时期。

  安妮说,在美国,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很高。即使有了这样的医生,新移民的孩子,也未必看得起啊。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斥责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苦,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地阴暗和残缺都很难弥补,人格潜伏着巨大危机。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注重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就应是人的力量能够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能够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当指责儿童的智力。我们能够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洁净,而不宜夸奖她的服装高贵。我们能够批评临阵脱逃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能够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子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评和表扬,如同太凉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破坏。孩子和年轻人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巧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潜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会留下终生难复的印迹,没到淫雨天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与美丽。

  我不喜欢总爱说自己年轻的中年人,那是对一个人基本的组成部分年龄的不敬。年龄是生命的坐标,好似一个中学生,一年年读书,一年年升级。明明要进大学了,却要蹲班二年级,不很相宜吧?

  我不喜欢惧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经验,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别装烂漫,别故意先是身手敏捷头脑不凡,懂得渐渐消失冰欣然迎接老迈是一种成熟的光荣。

  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旧的麦秸不回归土地,就没有新的麦株的繁荣。

  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证明自己要死在家里,却没有人理睬他。人们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职责。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此刻,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受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和亲人的包绕之下,平静地圆形。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就应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职责所在。我们的座右铭是——尊严地死去。这包括他是怎样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也要怎样洁净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所说的洁净,并不仅仅仅指的是尘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遗留有人工的化学的放射的等等强加给他的痕迹。常常有这种现象,医院里,人已经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插着很多根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还有放射和电击的痕迹。那是很不人道的。

  美丽的女人首先是和谐的。面容的和谐,体态的和谐,灵与肉的和谐。

  美丽的女人就应是持久的。凡稍纵即逝的美丽都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物的。美丽的女人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

  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貌。写文章,为什么必须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必须要展览?凝神屏气地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必须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必须要别人知晓?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播种,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因为她们是更柔弱的动物。智慧是优秀女人贴身的黄金软甲,救了自身才可救旁人。没有智慧的女人,是一种通体透明的藻类,既无反击外界侵袭的潜力,又无适应自身变异的对策,她们是永不设防的城市。智慧是女人纤纤素手中的利斧,可斩征途的荆棘,可斫身边的赘物。应对波光诡谲的海洋,智慧是女儿家永不调谢的白帆。

  女人和食物,是完全不同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绝不像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和明朗。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两个不同的人,彼此深刻地走入了对方的心理和生理,这是关乎生命和尊严地大事情,绝非电光火石的一拍两清。倘若有什么人把它说得轻描淡写或是一钱不值,如果他不是极端的愚蠢那就必须是有险恶的用心了。

  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单凭某个孤立的条件来寻找爱人,只怕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你是一个什么人,你可要先认清,才好去寻找一个和你相宜的人。

  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如果你把金钱当作人生的要素,你就不要寻找一个侠肝义胆的爱人。

  如果你荆钗布裙安于寡淡,就不要寻找一个鸿鹄千里的爱人。即便你以非凡的预见明白他会飞抵云天,也不要向这预见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则他的翅膀上坠着你,他无法自在遨游,你也被稀薄的空气掠得胆战心惊。

  如果你单纯以色相示人,就要准备在人老色衰的时候被厌恶和抛弃。如果你喜欢夸夸其谈,就等着别欺骗的结局吧!

  【篇5: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乐,一个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读《毕淑敏散文》当中感受到了乐!

  毕淑敏是一个能将生活中的情感点滴带入写作中的淳朴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构成,再将她的体会,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为篇篇打动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灵处分篇等多个篇幅。一缕弥漫着的香烟,一丝绿植芬芳,一点生机的鸟鸣,便描画出一篇文章,一幅图画。

  我很喜欢读《每一天都冒一点险》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讲述的是毕淑敏的三个“险”事,教导我们人生因“险”而精彩。所以每一天都冒一点险,不仅仅能够抗衰老,还能够活跃生活。我读了之后感到冒险原先在人生中有这么重要,也不禁发出感慨,多冒冒险必定会让我增大胆量,受益匪浅。

  我喜欢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间小屋》。如果让我推荐作品的话,我定会推选这篇文章为演讲主题。它贴近生活,教育我们要在心间树立三间小屋。第一间是: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是:盛放着我们的事业,第三间是:安放着我们的自身。

  她在文中这样阐述道:“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十分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是啊!安放着我们喜怒哀乐的三间小屋,代表着期望,代表着生灵万物的平和,所以,人必须心中都要有这三间精神小屋,它们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发泄的控制总部,是理解打击、理解喜悦的基地。

  读久了毕淑敏老师的散文,真会不自觉地称她为师。散文情感浓厚,资料朴实,令我看了就脱不了身,总想多看几篇。其实我的许多经历都和毕淑敏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说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疑惑,并问过我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毕淑敏那平实却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难忘,我仍不时翻翻这篇,看看那篇。那种被毕老师渲染得瑰丽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相信必须会让我难以忘怀,而那种被毕老师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将广为流传。

  感谢毕老师为我带来的乐,虽说乐自由我,但这是“乐自由书”,相信这种阅读的喜悦,将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篇6: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经过我东挤西挤的时间,我最后看完了这本书。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叙后议的结构,先完整的讲完一个故事后再在文章的结尾抒情,好似一篇生活故事的读后感。并且语言张晓风通俗,好似正在与读者对话。

  那里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议论。有一篇文章最适合现代的人去品读――《最单纯的生活务必品》,这是篇作者在看了《森林王子》中的一句经典语言:“让我们得到最单纯的生活务必品”的感悟。我能够设想一下问一个城里的孩子或乡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么城里的孩子必须会不屑一顾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吗”乡下孩子听了必须会茫然地说:“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猪油、鸡蛋和糖吗人不吃那些照样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粮食。”你更认同那一个若你不明白什么是最单纯的生活务必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们走遍天下要带什么不就和乡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吗而此刻人们出游,就要带上一大堆——什么防晒的,防蚊的,防野兽的,防……当然还有衣服、碗,筷……也许你会认为是现代人想得周到,把什么都思考到了。其实是古人认为一些意外都是能够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当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物质生活的厌倦了。都开上车去找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去放松,殊不知自己把城市的污染带进了青山绿水。此刻城市的发展都在想着人定胜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其实这也是把自己发展的快乐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设方面,一些城市的水和空气都在受到污染。我们想要吃的纯净水都内含乱七八糟的杂质。为博人们欢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种好听的饮料让人们痴迷得不能自拔。在人们生活的周围是饱含悬浮颗粒与杂质的“风”。看看周围多少人受着此刻生活带来的疾病的煎熬。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次科技发展的有利有弊的辨论上,我果断的站在反方的立场上。我列举了世上许多发明所带来的副作用。如电脑让人失去思考潜力、汽车让人们的行走潜力退化,电视让人失去沟通潜力……生活上虽然带来了方便却以丧失我们的基本潜力为代价。

  毕淑敏的这篇文章颇有道家的反璞归真思想,让许多现代人开始深思:“这是我们要的生活吗”

  【篇7: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读《毕淑敏散文精选》,常常惊异于她如何从并不复杂的人生经历中采撷了那么多瑰丽的珍珠,在读者面前如孔雀开屏展示一幅灿烂的生活美景。

  这位‘不安分’的医生把她的职责发展到极致,不仅仅要治病,还要救人,她成了心理医生。心理的咨询让世界在她面前展开了一扇窗,使她有机会走进各式各样普通人的心灵深处。

  毕淑敏是一位母亲,她用母爱感受着孩子的成长。《混入北图》我认为就应算是一场母子历险记,根据规定,只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进入北京图书馆的,但是为了满足酷爱读书的儿子的心愿,毕淑敏让儿子拿着父亲的工作证,冒名顶替,母子混进了北京图书馆。经过这次让孩子最大的感触是:北图的书真多呀!自己必须要从北图正门进去。爱子之心、爱子之行令读者动容。

  《青虫之爱》也许算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了,写的是母爱,但视角却与一般的母爱文章迥然不同。一位见了虫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亲后,为了自己的女儿,竟变得见虫不惊了,是母爱改变人性中的怯懦,读起来好有亲切感,因为我们家也曾有过,听外婆诉说妈妈在没生我之前很娇气,连小飞虫都怕,但是她当了妈妈后感觉变了一个人,不仅仅变得坚强而且包容,因为是母爱改变了这一切。“女人是弱者”,这话男人相信,女人默认。青少年时她们尽情地汲取着亲情、感情,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的柔弱。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为妈妈都会变得坚强,没有理由,是母亲的本能。如同书中道出:孩子信任依靠的目光,令女人隐藏怯懦,呈现坚强,用心中源源不断的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我这个当女儿的要向伟大的母爱致敬,更在行动上尊重母亲,听妈妈的话。

  读完这几篇文章,我几乎不敢下笔描绘。爱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酣畅淋漓,读来令人震撼。流畅的语言,缜密的思维,精辟的分析,将我拉入爱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关于爱的阐述,在他的面前都显得十分卑微,我只能告诉你们,细细去“品味”你身边的爱,你才会真正地明白爱的真谛。

  作家毕淑敏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味,这本书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间,给我们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她的书,掩卷深思,常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身之感。书中不仅仅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写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这就是她的散文独具魅力的原因了。

  【篇8: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一打开《毕淑敏散文精选》我就被她那真实、健康、用心向上的话语吸引了。她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实际,并总能捕捉到一些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事情,读的时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此刻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寻味的散文散发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静心欣赏她的文章。

  我最喜欢她的一篇文章——《“我羡慕你”》。“我羡慕你”这句话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妇女的口中。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带儿子去公园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妇女,这位老太太说她羡慕作者和她儿子的年龄,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但是我们的幸福常常被别人羡慕着,我们就应珍惜自己此刻所拥有的一切。

  但是,原先幼小无知的我却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每次周末,当我在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着埋头苦“写”时,妈妈总是悠闲地躺在沙发上,边看着搞笑的电视,边喝着香味四溢的绿茶,还时不时地发出几声欢快的笑声,我看着妈妈简单、无忧无虑的安详样貌,真是羡慕不已,不禁说道;“我羡慕你!”妈妈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十分诧异:“你羡慕我什么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不用写作业,而且能够看电视,能够干自己爱做的事情。”我皱着眉头说。“我还羡慕你呢,能够坐在教室里上课,能够与同学一齐学习、玩耍,能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我已经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电视带给我的快乐!”妈妈叹着气说。我高兴起来,原先此刻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别人所羡慕的,我就应好好享受此刻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怎样的,都要珍惜,因为别人也在羡慕着我的生活。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灵得以进化,使人能把自己联系于文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这就是毕淑敏散文的独特魅力。

  【篇9: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从前语文老师让写读后感,总是不知所言敷衍了事。如今,我居然自发地来写一篇读后感,但是写的是随笔随感而已。

  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喜欢那种简单搞笑的风格,我一向喜欢简单搞笑的东西,她写的不但搞笑,更是发人深思,觉得很有好处,把一些大道理都写得简单明了,适合我这种智商理解潜力均不高的脑袋。喜欢她一针见血的睿智,比如这句现代女性买个提包都追求品质上乘,我们为何不追求自身的优良

  有不少篇是讨论女性的问题。看了评析想不通那些年轻的甘于做别人情人的女子,是因为懒惰,因为糊涂,因为虚荣贪图富贵,就那样不负职责地放弃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们就应不爱自己,为何不想想等年岁大了怎样办,等别人又有了新欢怎样办。把自己的生计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杯具。女性就应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动物,那么多女子甘于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许我的思想比较老套,但我依然坚信生活该是和谐稳定的,有能够去爱的人,有爱自己的人,这样才是幸福的。

  谈论死亡,毕淑敏不惧怕死亡,这是正常的,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呢就像我们要进行新陈代谢,大自然新生代替死亡一样正常。我尤其赞同她的死亡该回归家庭的观点,如果明明白自己快去世了,却要不断在医院折腾,费钱费力所有人跟着受罪,何苦呢我期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吃好点,喝好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给予充分的关爱,在安详平静中死去。并且我也不期望家人太过伤悲,只要他们继续快乐幸福地生活就是我幸福了。

  谈到教育,毕淑敏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要充分思考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经很痛苦还要唠叨不已以为这样效果好,会让孩子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忽然想起弟弟,因为和我的年龄离得近,以致我很小就没奶吃了,外婆心疼我,时不时数落弟弟来得不就应,弟弟无奈反抗,从此后仇视外婆,我一向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人很好的外婆那么有成见,为什么他的举动有时那么古怪让人悲哀,此刻最后明白了。我们的父母老人,由于繁忙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保护,伤害了孩子也不明白。

  她主张表扬也要慎用,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与生俱来的特质,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是批评。我们的批评教育或者赏识教育也该有个度。

  谈到移民的子女,她的见闻让我震惊,看了那么多孩子们在国外快活自信的文章,再看这篇才让我觉得移民真的是有利有弊。我打心眼不期望人才都往外留,期望祖国的环境,教育,公务员,食品医疗制度……都能够人性化一点,完美一点。祖国再差再落后,也有好的方面,身处其中也许不知而已。父母都是认为自己是为孩子,但是孩子真的快乐真的愿意吗一切都被大人主宰,这些真的适合他们吗孩子能适应外国的语言习俗,没有歧视,融入其中吗

  书本阅读给了我说不出的充实,说不出的感动,这是在网上阅读所达不到的,毕竟一切事物有利有弊,网上阅读也永远代替不了书本阅读。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毕淑敏写得真好!有空读好书享受阅读乐趣真好!

  决定了,我的理想职业是教师,心理评估师,中医结合起来,另外争当一个好的女儿,妻子,母亲,奶奶。

  我读的是《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这本书,摘出几段给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荐,虽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难得智慧。她们多的是小聪明,乏的是大清醒。过多的脂粉模糊了她们的眼睛,狭隘的圈子拘谨了她们的想象。她们的嗅觉易在甜蜜的语言中迟钝,她们的脚步易在扑朔的路径中迷离。

  任何存在,只要是和谐的就不为过,你干得好和我嫁得好没有对错。但有些女孩子怀着不劳而获的心理去傍个大款,一时似乎也是一种物质精神双丰收,成为笼中的金丝雀的结果又如何据说深圳某些二奶楼盘几乎每周都有自杀身亡的年轻美貌女子,或因对方破产生活无以维系,或因对方移情别恋成为弃妇,或因被社会道德所不容而无颜过正大光明的日子……

  那天跟姜汤聊他的《姜汤说女人》,说起这些现象,他道:其实这些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们误以为拥有了物质享受就是生存的终极目的,其实天长日久来看,睡在别墅里跟住居民楼没那么大区别,吃青菜稀饭跟天天吃鲍鱼海鲜没什么两样,出入高级轿车与坐地铁公交也没什么大不同,而放弃了一个人活出自我的权利与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此言与毕淑敏有相通之处。

  告辞出来,满地是萧瑟的黄叶。我说,有多少人明白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忧愁

  安妮说,移民的第一代,就是这样艰难地走过。他们是边缘人,他们自卑,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把这一切迁怒于自己的故国。他们期望美国人忘记他们新移民的身份,他们要做的,就是变得比一个原生的美国人更像美国人,在他们之中,当一些人积聚了足够的财富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他们才会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国的文化,以做一个中国人的后裔为荣。在现今的美国,这样的华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说,在那所贵族学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个例外。

  谢谢安妮所给予我的启示和指点。说实话,那一天,我整个情绪抑郁不堪。这些孩子是我见到的最压抑的孩子,他们丧失了快乐,失去了与人为善的习惯,失去了反应与说真话的潜力,他们的少年时光被阉割肢解。他们的情形,令人想到没有归属感的蝙蝠,想到黑色与夜晚。他们是从故国的土地上连根拔出,在新的土地上又动荡漂浮的秧苗。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有那样迟钝的眼神,那是惨痛的自发的保护。要练就怎样无动于衷的心态,才能抵御这种文化的休克和剥离的凄凉!

  我猜这些少年心中,定有成人所难以体味的痛楚。他们不说,他们无所言说。没有人能察觉,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未曾听到这深重的创痕,怎样把淋漓的鲜血,从幼嫩的心房连绵不断地刺出……

  我对安妮说,我期望他们之中将来有人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做跨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以帮忙一代代新移民的孩子,度过转折中的艰难时期。

  安妮说,在美国,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很高。即使有了这样的医生,新移民的孩子,也未必看得起啊。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斥责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苦,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地阴暗和残缺都很难弥补,人格潜伏着巨大危机。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注重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就应是人的力量能够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能够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当指责儿童的智力。我们能够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洁净,而不宜夸奖她的服装高贵。我们能够批评临阵脱逃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能够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子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评和表扬,如同太凉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破坏。孩子和年轻人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巧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潜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会留下终生难复的印迹,没到淫雨天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与美丽。

  我不喜欢总爱说自己年轻的中年人,那是对一个人基本的组成部分年龄的不敬。年龄是生命的坐标,好似一个中学生,一年年读书,一年年升级。明明要进大学了,却要蹲班二年级,不很相宜吧

  我不喜欢惧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经验,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别装烂漫,别故意先是身手敏捷头脑不凡,懂得渐渐消失冰欣然迎接老迈是一种成熟的光荣。

  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旧的麦秸不回归土地,就没有新的麦株的繁荣。

  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证明自己要死在家里,却没有人理睬他。人们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职责。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此刻,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受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和亲人的包绕之下,平静地圆形。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就应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职责所在。我们的座右铭是--尊严地死去。这包括他是怎样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也要怎样洁净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所说的洁净,并不仅仅仅指的是尘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遗留有人工的化学的放射的等等强加给他的痕迹。常常有这种现象,医院里,人已经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插着很多根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还有放射和电击的痕迹。那是很不人道的。

  美丽的女人首先是和谐的。面容的和谐,体态的和谐,灵与肉的和谐。

  美丽的女人就应是持久的。凡稍纵即逝的美丽都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物的。美丽的女人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

  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貌。写文章,为什么必须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必须要展览凝神屏气地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必须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必须要别人知晓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播种,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因为她们是更柔弱的动物。智慧是优秀女人贴身的黄金软甲,救了自身才可救旁人。没有智慧的女人,是一种通体透明的藻类,既无反击外界侵袭的潜力,又无适应自身变异的对策,她们是永不设防的城市。智慧是女人纤纤素手中的利斧,可斩征途的荆棘,可斫身边的赘物。应对波光诡谲的海洋,智慧是女儿家永不调谢的白帆。

  女人和食物,是完全不同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绝不像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和明朗。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两个不同的人,彼此深刻地走入了对方的心理和生理,这是关乎生命和尊严地大事情,绝非电光火石的一拍两清。倘若有什么人把它说得轻描淡写或是一钱不值,如果他不是极端的愚蠢那就必须是有险恶的用心了。

  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单凭某个孤立的条件来寻找爱人,只怕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你是一个什么人,你可要先认清,才好去寻找一个和你相宜的人。

  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如果你把金钱当作人生的要素,你就不要寻找一个侠肝义胆的爱人。

  如果你荆钗布裙安于寡淡,就不要寻找一个鸿鹄千里的爱人。即便你以非凡的预见明白他会飞抵云天,也不要向这预见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则他的翅膀上坠着你,他无法自在遨游,你也被稀薄的空气掠得胆战心惊。

  如果你单纯以色相示人,就要准备在人老色衰的时候被厌恶和抛弃。如果你喜欢夸夸其谈,就等着别欺骗的结局吧!

  【篇10: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

  好的书让人受益匪浅,有可能终生受益。读散文集,更是能让你的情操在相应的时间里得到陶冶。

  在众多的散文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毕淑敏了。她的作品,一扫20世纪80年代末文坛琐碎平庸的文风,被人称赞为是“对当代小说的一种拯救”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余年,拯救过无数垂危的生命,帮忙过无数来访者走出生命的低谷,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故事的起伏,精湛的文笔,让我不得不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受了一次又一次,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感悟至深:

  “为什么不读书”夏导问。“没钱”“为什么没钱”“因为钱在我妈妈那儿”。“你妈妈在哪儿”“我不明白,我妈妈跟着人跑了,她不要我了,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卷跑了。就剩下我和爸爸,爸爸说他一个人也要供我读书,他就上山挖药材,他在最陡的崖上看到了一兜贝母,人家都看到那兜贝母了,但是谁也不敢去采,只有我爸爸上去了,他就再也没回来。”这篇《源头朗》在描述火石到大城市生活、求学的同时,亦表现了苦难人物心中理想和现实压迫的种种矛盾。

  著名作家贺绍俊以前说过“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而开的心灵处方,这源于她的善良和对人的心里隐秘的洞悉。”

  读毕淑敏的书,能体会到一种个性的爱,让我沉思许久……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毕淑敏语录229句12-29

毕淑敏经典语录05-04

《赢》读后感06-01

《孔乙己》读后感05-11

项链读后感05-05

《童年》读后感【热门】06-03

《童年》读后感【推荐】06-02

【热】《童年》读后感06-02

【荐】《童年》读后感05-30

【精】《童年》读后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