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国读后感1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在这本流传千古的名 著中,柏拉图通过自己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彩的论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或许在 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书中涉及政治、教育、哲学、道德等多 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但同时 18 世纪法国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理想国》的时候也说:“这本书根本就不是一部 政治著作,而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最伟大作品。”因此,作为一名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这本震古烁今的伟大作品时,我的关注点更多的就集 中在了书中表现出的教育思想上。
在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以讨论“正义”与“不正义”为起点展 开了自己构建理想国家的宏大蓝图,在柏拉图的笔下,个人的“正义”就是“有 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而一个国家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 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以此使城邦及城邦中的个人成为节制、勇敢和智慧 的“善”的存在。要想实现构建这样一个理想国家的目的,柏拉图认为这个国家 就必须由一个哲学家来治理,因为他们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是能把 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把国家交付于这样的'人手中,才能维持这个理想国度最 本真的善的品质。
然而这个万能的近乎神圣的“哲学王”究竟从何而来呢?虽然柏拉图承认 这个理想城邦和这种哲学家式的统治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依然尽自己所 能的把塑造这种理想城邦和哲学王的最大可能展现给了读者,一方面他求诸“神 迹”——在书中让苏格拉底把自己从民众中超脱出来的现实解释为神的帮助;另 一方面则很现实的把解决难题的途径指向了教育——在书中他对整个国家的教 育体系和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方法都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哲学教育” 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
一.对国家教育体系的设计
(一)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详细规划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理想国》第二卷中涉及到对“护卫者”这一群体的培养时,柏拉图指出“凡事开头最重要。 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 能塑成什么形式。”为此他特别建议以做游戏、听故事和音乐熏陶等多种形式来 教育儿童,以达到培养儿童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好品质,实现个人和谐全面发 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柏拉图着重强调的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他指出,带 领儿童做的游戏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给儿童听的故事、音乐都必须是经过严 格审定的,符合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最优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写虚伪、丑恶、 妒忌等的故事必须被剔除,这样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陶冶,把真、善、美的种 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终身。
(二)初等教育的规划
等儿童过了 6 岁,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音乐和体育,并辅以诗歌和各 种高级的文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个人达到内外的调和一致,因为“我注 意到那些专稿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过 度软弱。”柏拉图认为音乐是服务于人的爱智部分,而体育则是服务于人的激情 部分,把这两种教育恰当的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人的心灵和身体实现调和,更能 使一个人的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配合得当,让个体本身呈现出一种和谐、完善的 状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柏拉图指出文艺教育是儿童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一 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生了根, 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因此在初等教育阶 段,柏拉图在理想的城邦里为儿童设置了专门的文法学校、琴弦学校和体操学校, 用以培养儿童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形成节制的美德,教会儿童辨别美,喜爱美, 并最终认识世上最美的东西——智慧。
理想国读后感2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政治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理想国读后感3
经典的影响,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他提出了一个命题,他给出了一个假设,他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图,它通篇饱含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构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关于社会分工,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公民分为三等:赋有最高理性的哲学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产者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他从个人、城邦两个角度出发,认为城邦应该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着生产者。但我们很清楚,历史向来都不是由帝王创造的,是由历史中的劳动人民群众缔结的,把生产者置于最低等级,很容易忽视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种想法在如今体现出不合时宜的特点,或许夸张地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但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正义,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就是“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柏拉图强调社会分工: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对于城邦来说,即为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实在如今社会中,这个“正义”也得到了印证:只有保证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由此促进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正义从来都不是假大空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匠心精神”。当然在这个谈及社会分工方面我的理解会非常的肤浅,因为我主要思考和发展方向并不是在社会形态上。我的目标还是教育。
关于教育,《理想国》告诉我们,“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儿女应该出生在父母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人的择偶观念和育儿观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观点。《理想国》中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说,柏拉图对儿童早期优质教育的重视。但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这与我学习的合纵应用式教育的观念不谋而合,这也让我们思索,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否带给孩子过多的强迫,扼杀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时,他也规定了一个连贯受教育的过程,对于人生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进行了论述,反映教育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另外,柏拉图他也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应当接受教育,不得不说在两千多年前,这种观念十分难得。但令人质疑的是,在理想国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对国家有益的教育。这难免使教育沦为了国家统治的工具,是一种思想统治。教育不应该与政治扯上关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与理解在诸多有益无益的.学科和知识里选择自己所要的。
讲道理,这本书看的我脑壳痛,我只能简单的去提取其中的理念,他一直在说通过明确的教育去规划每个人成年以后的社会岗位,通过社会岗位的稳定维持秩序建立一个理想国。以现在的目光来看他所描述的理想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安安份份的待在自己的位置,极度稳定却没有活力。我想了一下这不是儒家追求的家天下最稳定的模式吗。封建的最巅峰清朝都无法做到,未来更难做到,毕竟民智已开,没人愿意生活在《美丽新世界》里面。所以说这本书就只有一个启发作用,完完全全的形而上学。看完这本书就可以将目光投向务实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理想国读后感4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西方知识世界的必读书。该书内容丰富,全书分为十卷,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此书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此前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作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案的开端。此书还提出了以培养哲学王为目的、以灵魂转向说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并制定了一整套实施这种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这本书里,柏拉图指出,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公民,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医生、法官等专业人才,并能使一个国家的人性得到改造,使人们成为有理性和健全人格的人。这是国家的执政者所要考虑的大事。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把知识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而是要使人的灵魂转向。获取知识是人天生的能力,但是只有当人的身体和灵魂转变方向,从黑暗的王国转到光明的国度时,人们才能看到实在,认识真理和善的理念;否则,人们便如洞中的囚徒,永远生活在影子的虚幻世界里。教育的最高和根本任务就是使人挣脱枷锁,转离黑暗和影子,转向光明和实在,从而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柏拉图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概念,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他主张身心和谐发展,这些体育思想也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
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心里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其具体要求是:0~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3~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要受到保姆的`监护,汇集在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7岁后,儿童开始学习军人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17~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四科”知识。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四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30岁以后,优秀的学生还需要经过5年哲学研究,才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由此形成其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他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达到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结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教学方法上,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想国》可谓是西方思想史上理想社会的开篇之作。今天我们再来读睿智的经典作品,不单纯是为了知道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他想要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思考他所提出来的问题。用书中的理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正如智者柏拉图在全书的最后所言:“让我们坚持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与智慧!”
理想国读后感5
在柏拉图的眼中,教育是理想国存在和实现的重要支柱。所以卢梭将《理想国》评价为“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文”。在全书中,柏拉图结合希腊城邦的实际,从自己的理论态度出发构想自己的教育体系,具体说来,《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它以追求正义和善为终纵目标。理想国事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的节制、勇敢、聪明等品质,这样的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并且“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的整体”,“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国家正义是对个人正义的放大。
在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整个学说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理念论。他把理念看作是客观实在的独立本体,整个世界的“影子”。可感世界只能产生“意见”而不能形成知识,而只有理念是理性的熟悉对象,对理念的追求,才能获得真知识,达到真理,达到善。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洞__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在其中可以看出,柏拉图把理念看作是事物的本体,是人们熟悉的对象,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的,他的理想国同样也把善的理念的追求看作是最高目标。
二、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教育任务。第一、聪明是统治者的美德,“由于它的人数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并且,如所知道的,唯有这种知识才配称为聪明,而能够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以为能够适应统治任务的,只能是哲学家。
“勇敢”是军人必须具备的美德。柏拉图以为严格的军事练习,可以培养出骁勇善战的勇士。他希看把斯巴达的军事教育与雅典的教育相结合,培养既有知识,又具有真正军人品格的`战士,这种品格就是勇敢,亦即“保持”。
“节制”对一切人来说是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最适合于“爱利者”——劳动者。什么是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看的控制”,但是节制针对不同的人又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一般人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服从统治者;对于统治者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抑制饮食等肉体上的快乐的欲看“。
三、主张教育
柏拉图以为,教育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音乐,二是体育。音乐是广义的人文教育,注重练习儿童的“聪明”部分,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操练,不仅锻炼强健的身体,而且练习“勇敢”之类的心理品质。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实质在于品格练习。身体和精神是互相影响的,教育的题目无非是在于调整人的身体与精神两者互相影响的种种因素。综合音乐和体育,就可以使人得到完备的发展,使人的心灵__致,从而使人形成良好的品性。
柏拉图以为,青少年的心灵和身体一样,是可以锻炼的,可以塑造的。通过音乐和体育,应当为青少年的品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主张阶段教育
在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对于3岁至6岁的儿童,应准许他们游戏,用游戏把儿童的趣味导诸在工作方面,并陶冶儿童的品性;同时,给儿童听最优美高尚的故事。6岁以后,应对儿童进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教育。《理想国》对于20岁之前的教育并未详加论述。到了20岁,就要挑选表现的最能干的人,进行综合学习,研究各种内容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的本质的联系,然后做第二次选择。从30岁起,用辩证法考他们,用5年培养他们“跟随真理达到纯实的本身”;然后用15年时间,让他们进行实践,接受考验,积累实际经验,到50岁时,那些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的一切方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考验,然后,他们就在剩下的岁月中,研究哲学,并轮流治理政治事物。
理想国读后感6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7
经典的影响,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他提出了一个命题,他给出了一个假设,他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图!最早接触到柏拉图应该是在高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了。那个时候对他的思想接触涉及甚浅,对他关于国家政体及相关的政治探讨从未涉及过。再次了解到柏拉图是在《理想国》中,它通篇饱含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构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关于社会分工,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公民分为三等:赋有最高理性的哲学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产者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他从个人、城邦两个角度出发,认为城邦应该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着生产者。但我们很清楚,历史向来都不是由帝王创造的,是由历史中的劳动人民群众缔结的,把生产者置于最低等级,很容易忽视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种想法在如今体现出不合时宜的特点,或许夸张地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和品质,但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正义,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就是“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柏拉图强调社会分工: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对于城邦来说,即为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实在如今社会中,这个“正义”也得到了印证:只有保证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由此促进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正义从来都不是假大空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匠心精神”。
关于教育,《理想国》告诉我们,“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儿女应该出生在父母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人的择偶观念和育儿观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观点。《理想国》中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说,柏拉图对儿童早期优质教育的重视。但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这让我们思索,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否带给孩子过多的强迫,扼杀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时,他也规定了一个连贯受教育的过程,对于人生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进行了论述,反映教育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这种观念与中国古代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谋而合。另外,关于教育柏拉图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应当接受教育,不得不说在两千多年前,这种观念十分难得。但令人质疑的是,在理想国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对国家有益的教育。这难免使教育沦为了国家统治的工具,是一种思想统治。教育不应该与政治扯上关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与理解在诸多有益无益的学科和知识里选择自己所要的。
“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这是柏拉图毕生的追求;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放大,其要求公民内部高度统一与和谐,所以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而教育的政治化,也是为城邦的净化服务的。在理想国中,所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了最高的善,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而我们所知的古希腊正处于社会分裂混乱、统治者无知无能和人的品性的堕落的状态,柏拉图所设想的改造公民改变城邦的方案,注定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施行。但其哲学的智慧和政治的精华,予后人以瞻前贤。
理想国读后感8
《理想国》封面底赫然写着“乌托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滥觞”,可见《理想国》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不朽地位,可与中国的《论语》比肩,但若是比起《周易》和《道德经》,我倒是觉得还是逊色点。
上学期在看文献的时候,屡屡见到学者引用柏拉图的《理想国》,心想柏拉图的《理想国》不进去走一遭算是绕不过去了。借了之后,翻看几页之后,甚不在意,也就束之高阁,没有耐心去看。因疫情耽搁半年之久,返校之后,才决定重新拾起,认真细读,并做笔记,才算是一知半解,稍知其理想了。
柏拉图谈到灵魂有三种构成,分别是理性、欲望和激情。欲望只有在理性和激情的调节控制下才不至于毁掉一个人。同时十分强调心灵或者灵魂的高贵品质,而轻视肉体的欲望,可以说,柏拉图是西方哲学身心二元论的“始作俑者”,这成语用的不太恰当,但是确如柏拉图这种类似”存天理,灭人欲”以陶冶心灵或灵魂的思想在当时也许会振聋发聩,警醒世人。但是于今,我们都知道这是错的,但仍有其意义所在。
伟大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哪怕是错误的论断也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启发和引用。我不明白的'是柏拉图所说的激情到底是指什么,换句话说如果用另一个词代替激情的话,会是那个词语比较合适?是动机还是信念还是什么?我始终没整明白。
柏拉图有个最为经典的穴喻论,广为流传。每当读到此处,便觉得自己不就是那个洞中之人嘛,在自己狭隘认知的世界里看着自以为真的影像,就认为自己看清了世界,可是当自己勇敢的走出洞穴,见到真正的太阳和大千世界之后,方才悔悟过去的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见识浅陋之极,所有过去为之斤斤计较的一切都是庸人自扰,不值一提。
而能带领人们发生身体转向和灵魂转向,走出自己狭隘的认识误区,见识接近真理的真实世界的就是至善,至善就像太阳光的创造者,带人导入理性、爱智和正义的光明之途。老子也讲过上善,所谓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不争,而 同时,水无定形,不舍昼夜的流动,就像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一般。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从可见到可知,使其发生身体和灵魂的转向,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认知局限,追求真理和至善的智慧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像洞中之人一样,有时候会被自己的眼睛等感官所蒙骗,对所可见的世界影像信以为真,以为这就是真实世界的全部,为之多情而余恨,为之计较而自扰。然而当你真的怀揣对真理和至善的追求,发生身体和灵魂的转向,走出自己的狭隘认知,方能超脱自我,一步一步接真理至善的真实世界,方能逐渐卸掉认知枷锁,成为潇洒旷达和独立思想之自由民,达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够真正做到乐天知命就很不容易了。
柏拉图提到的“哲学王”也很有意思。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无用为大用(我是个人这么认为的)看似最被人看不起的废物,但是由于无权利之欲,德行纯粹而全面发展,倘若受人爱戴,哲学家为王治理国家,那国家就会昌盛。反之,哲学家不受人爱戴,人人争权夺利,哲学家便是这个浑浊社会中最无用的废物,不得不隐遁山林。
柏拉图提到的哲学家和我国古代隐士颇有几分相似,盛世出将入相,乱世隐遁山林,以内圣外王为士人最高理想追求,学而优则仕。
以上所提,是我读完《理想国》感受共鸣最为强烈的内容。读完之后,也觉得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哲学即便是形而上,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一样不明觉厉,但是哲学的起兴和发端不也是在爱智之人的躬身俯仰之间嘛。
最后如果让我掩卷冥思的话,我会由衷的提起这几个关键词:平等对话、逻辑论证、类比隐喻、身心二元、灵魂转向、可见可知、哲学为王。当然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元素,在此就不一一解释了,当然前面所说也是个人感悟,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赐教!
在我心中,哲学家是很高级的称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一个庸人,热爱哲学的初衷无非是让自己不再庸人自扰,给自己的身心找一个家,一个无需庸人自扰的灵明清净之家——一言以蔽之,热爱哲学,是为了灵魂诗意的栖居!
理想国读后感9
在我们这天的时代中,对于任何的东西我们习惯于问的问题是:这个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问:这个有什么用?因为在我们的这天的时代中,有没有用或许是痕量一些东西的标准,有用的将是受到人们的欢迎的,相反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在我们这天这个时代很紧缺而资源十分不足的国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欢迎的,所以问有没有用是正确的,因为这个是我们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在他的发展的过程中所务必认真应对的。这个时代要求我们要真诚的问是否有用,我们的价值的标准是有用还是没有用,而我对于这个的理解就是这样的,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为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在实用的技术的包围中没有理由不对有没有用提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所以,在我们的理解中,有用与否和我自我的观点是不相关的,我没有理由抨击那样的追问,因为你以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对我们的时代的东西提出质疑的,个性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一样寻常的时代,我们的国家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许有什么别的东西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解,所以我们学会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寻找自我在这个社会中的出路!
理想国有什么用?柏拉图作为西方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们问他:你写的书有什么用?我们的问题放在别的地方或许是荒唐的,但是我的问题决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当你拿这本书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时候,他是会问你的,但是我自我是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因为我的学识没有到达那样的地步,但是我却能够说出我自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这样的问题只会带来人们的嘲笑,因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天的时代中,柏拉图的思想给我们的只能是一种理念的培养,你如果说那这个对我们的实际有什么样的作用的时候,我没有答案,我不会回答。因为我们的理解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一个国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个社会有他自我的指导思想,一个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内涵,所以柏拉图的书给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给我们能够较为好的理解西方的关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现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展现他们关于法律的思考,而这个思考对我们是十分的重要的,你明白,我们的法律来自西方,我们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同样来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种宗教的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而他毕生生活的环境也是西方的社会。所以我们要理解这天的东西,这天的西方或者说如果我们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国家的话,那么柏拉图的思考是无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导致我们这天依法治国搞的并不怎样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宗教的理解,我们缺乏那样的思考,我们缺乏那样的理解,我们在有没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这样的东西是十分的没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来理解。或许你会问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监狱从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着后世的统治者,告戒着读书人的历史,读书人的思想和读书人的感动,所以,读书人的自由需要读书人的理解,统治者的认同在读书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时期的文字监狱,恐怖中透出的是读书人的辛酸,但是读书人的理解和读书人的理念,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理念的作用,从统治者对于读书人言论自由的恐惧我们能够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们明白了这样的东西,或许你从这个能够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图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思考国家的建立,从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理念的培养的重要,对于我们这天这样的一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个不以知识为教育理念的时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为模式的时代中,或许理念的作用也会凸显他的张力。
理想国读后感10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
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理想国读后感11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
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阳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理想国读后感12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发展最本质的涵义是指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发展。与科学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和反映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动力。”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图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应学习的内容都做了规划。他认为,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辩证法和体操训练,然后用十五年的时间到“地洞”里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到五十岁以上,那些通过了的优秀的人还要接受最后的考验,要求他们讲灵魂的目光转移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这时候他们会看见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剩下的岁月里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可见,人的一生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磨练自己,不断接受考验最终才会看到善,走向顶峰。柏拉图的终身教育论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与学校教育时间,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时间都应该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这种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主任达夫把终身教育理论概括为20条,使终身教育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1994年,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委员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让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视。终身教育的思想,让我们有能力自身发展,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另外,我认为《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他们的统治者首先要设计出抽签的方法从而使优秀的男人和优秀的女人结合,他们为了保持治理者品种的纯洁,对于优秀的者的孩子带到托儿所进行抚养,竭力不让母亲认清自己的孩子,而对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都缺乏亲情和母爱,一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很多闪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就好比美丽画中的风景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不能说这幅画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不能在现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尽可能实现。
在《理想国》的最后,柏拉图给大家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神和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让我们在灵魂上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吧,随时不忘心中的理想国,不忘我们肩上这份神圣的使命,倾听柏拉图的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清晰的世界,我们还需要一直追寻!
理想国读后感13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无怪乎一次辩论课尙,我提這本书一茖学期的时间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祂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茖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侑仅仅落在关于茖人正义的讨论尙,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茖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祂天性的职务”,或“每茖人都作为一茖人干祂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茖没侑阶级没侑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祂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侑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侑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侑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侑专攻,一茖人的生命是侑限的,不可能穷尽所侑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侑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
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应该是“哲学王”想理。在祂为实现理想政体而游历的XX年中, 在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us), 则为祂的“哲学王”理想,提供了现实的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祂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特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尙比较稳定,经济尙比较发达,文化尙比较进步。塔仑它木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都给柏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柏拉图与阿启泰的交往和友谊,进一步强化了祂的“哲学王”的信念,坚定了柏拉图对理想政体执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侑是哲学家,祂才能真正意识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让国家治理的更假л调侑序,如何让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由哲学王统领的国家,是贤人治国,是德性治国,是知识专政。哲学王所肩负的责任也得了初步确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导教育。一次辩论课尙,杨士进谈政治家为哲学王不可取,我认为是可取,但是在现实的实际尙却根本尙做不。政治家为哲学家即“哲学王”,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一种唯美的理想。一茖国度能侑几茖真正意义尙的纯粹的哲学家,即使真的侑這样的人存在,那又侑几茖又侑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国。话又说回來,哲学家又是比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浊物的,在政治的环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茖问题。再者,即使真的侑這样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选举产生得了吗?现在的民主状况尚且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又是推举出一茖哲学王出來,老百姓会买帐吗?祂们可以接受吗?理想总是美妙的,但是一实际尙就侑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茖人一茖国家又不可能没侑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则小至一茖人大至一茖国家会失去奋进的方向。因此,一茖国家只侑怀揣這种梦想尙路,才侑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侑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引领了一股建立一茖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更加侑效治理国家的思想潮流,可谓功莫大焉!
理想国读后感14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志向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具体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这个学期,我专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志向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灵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辩,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国”的蓝图,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图心目中的志向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驾驭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驾驭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驾驭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需是有护卫国家的才智和实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切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确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听从统治者的全部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志向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憧憬。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当不惜限制全部艺人,阻挡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愿听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当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长期恒久的被压制的。
《志向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别出心裁的一种相识论,囊括理念论和相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志向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美丽,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将详细事物与理念事物精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相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缘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的处于发展改变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相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识会受立场、学问、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育一些哲学思维,肯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索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看法,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15
《志向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经常在字里行间静静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简单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终归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渐渐的前行,那样收获的或许才更多。
在《志向国》里苏格拉底刚起先探讨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或许这是浮躁或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信任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剧烈的向往与憧憬!可他认为肯定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将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终说让我们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才智。我很喜爱,或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爱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才智尽管没有特地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志向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烁着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志向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阅历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赐予友人,把恶赐予敌人、帮助挚友,损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详细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洁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详细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志向国》的正义论与洞窟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志向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绽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或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或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或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溢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斗争期间日本人特地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也许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宏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去观赏他的宏大。
【理想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理想国读后感05-04
《理想国》读后感06-10
理想国读后感08-18
理想国的读后感03-08
理想国读后感8篇02-26
《理想国》读后感10篇06-12
《理想国》读后感13篇02-13
《理想国》读后感8篇01-24
理想国读后感11篇01-25
理想国读后感(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