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时间:2024-10-23 22:33:45
读《活着》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活着》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1

  今天我很荣幸的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讲令我印象最深的那个它——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因这样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邂逅了《活着》,心想这书竟囊括了怎样的内容,以怎样的态度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贫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维的匣子里打转,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书的霎那间隐约流淌在了笔尖。

  相对于其它的大部分,这本拥有从黑夜沉淀出的薄书更有着不凡的重量。余华说:“我决定写下这篇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追求,对生死乐观的态度,而富贵就经历了这样的坎坷的一生,成为余华笔下的那个人。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儿?有很多的人追问,有的人似乎找到了,有的人似乎还在寻找的路上。

  “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如此说道。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天会被生命这种不可承受之物摧残的形同枯槁,人活着若被赋予简单的意义,那你的生命应该是很短暂。人简单的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就像你的任务是学习得好成绩,你父母的任务是工作赚大钱。人活着,不为他人而活,因为生命亦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书中说到:“一个人生命再大,如果想死,那怎么也活不了。”富贵也是不容易的,为什么呢,他经历了他父母的死、妻子的死、儿子的死、女儿女婿、孙女的死,他变得孑然一身,他有时伤心,但他说过的更多的'是踏实,因为身边的一个个人离他而去,再当他死时,他便谁也无需担心了。还有人说他只是幸存者,可他却是真真实实地活在这个世上。

  富贵是一个英雄吗?是的,他是一个英雄,而困难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伴随着他从一个阔少爷走到最后只有一个名叫“富贵”的老黄牛陪伴,伴随着他从徐家浩大事业,人丁兴旺走到最后为生计发愁的庄稼人。这仿佛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就像你爸告诉你,泰坦尼克号儿是你家的,当你收拾行囊准备放弃学业的热潮潮头时,发现这是场美的不能再美的不加修饰的白日梦。例如光头强中了大彩票,倾听着电视机兑奖地点时,他对李老板吆三斥五,可彩票刮走后,他傻眼了,同时他也后悔了。而富贵的经历不是梦,但他采用了激励的心态去面对。人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才能把心与投放回天地间,而人究竟要有多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这从天而降的沉重负担。

  读《活着》,泪不在面颊上,不在眼眶里,那他在哪里呢?那当然是汇成静静的小溪,流淌在殷红的心尖儿上。富贵与农民们浓缩成千万农民百姓的缩影,那就是人民公社与大跃进的运动。百姓们看到家中的锅与粮食均被充公却不能置一言的血与泪。如果是你没有粮食、零食,还不能流泪那你还有活着的勇气吗,这是我们而今城市人体会不到的苦,而饥饿似乎离我们更遥远。

  怅然若失的我,斗胆以书的结尾为尾——“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的声音,那是土地召唤着黑夜的降临。”

  自己沉淀不够,写到此处束手收笔。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义最好的归宿!

读《活着》有感2

  一本薄薄的书记载了中国从国民党到毛主席时期的历史,它既是一部描绘二十世纪中国惨淡生活图景的作品,也是一首对于物质无限匮乏的年代里“活着”的精神赞歌。

  正值弱冠的福贵整日沉淫酒色,将祖辈的田产挥霍一空后只得帮人做工。面对父亲的离世,徐家仿佛失去了主心骨,福贵只得面对沉重的事实,去撑起徐家的生计。无奈的是他被一次次地打击,又在城里被抓去当兵,福贵就算想逃也逃不掉了,只能随着这支队伍一路向北。待归徐家后,徐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母亲的逝去,家珍的病情,有庆抽血过多……凤霞虽然出嫁,但也因难产而死,只留下最后的火种苦根。不久二喜离世了,徐家只剩唯一的'香火苦根了。福贵只得把苦根抚养长大,但苦根却又不幸撑死,最后只剩福贵一人向命运妥协,向“活着”屈服。

  在这本书里,人们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为了生存不断的妥协,不断地逃避。但福贵不同,直至小说结束,那活着的意志永远是不可剥夺的,那也是福贵身上唯一不可被剥夺的,令我赞叹的品质!虽然面对着接踵而至的打击,但福贵总以那乐观的精神挺了过去,他是一个农民,但又是一个存在的“英雄”!

  试想,面对着亲手埋葬的六个至亲,含泪送走一位位亲人,却毫无办法挽回,这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但福贵仍然以友好面对世界,以乐观豁达处之,实在非常人所能及。而我们也始终在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不禁想到《活着》的自序: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属于别人的看法。是啊!活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尽管福贵的一生是那么的坎坷,但是他活出了自我,而不是活出别人眼中的“老打哈欠的人”!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它叫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我们两个很像,我嘿嘿笑,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虽然福贵还是艰难地活着,但是他默默忍受的韧性和顽强生存的精神使他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精神是无法剥夺的。

  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让人感动的了!

读《活着》有感3

  春节一口气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而落泪。人生本是一场繁华灿烂的喜剧,为何如此心酸和悲痛。

  福贵本是地主家庭的阔少爷,却因为自己的劣习而败尽家产,于是一生尝尽辛酸苦辣。在成长和经历的过程中,他最终明白,原来活着就是幸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关心爱护下成长,不经历风雨,也不用去承受苦难。回首短短的二十年,我一路平安地走来,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成长,春秋冬夏,虽不说看穿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却也懂得了恩怨得失的道理。

  文章中最后福贵说了这样一段话:"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或许是静等死亡来临的一刻,而我在读完《活着》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开自己,孤独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在生活中,我们总爱怨天尤人,将自己无理的脾气发到身边的人身上。我们觉得这是应该的,是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如果我们最亲近的人们都渐渐离我们而去,我们到哪里去后悔那些冲动、那些不理解和那些没有珍惜的时光?

  我们往往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出言中伤他人,为不值一提的利益争来争去。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陪伴我们的绝对不是那些到手的物质,而是相依相伴的感情。人啊!总是看不穿功过得失,总是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世界永远不会精彩,只有分享的快乐才是最珍贵的记忆。

  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朋友,善待每一个有缘相逢的.人,乐观去面对生活,豁达的人生才是理想的。当你垂垂衰老将行远去的时候,回首一生,没有孤单,这才是最充实和没有遗憾的人生。事业的成功和高高的地位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也带不走那沉重的包袱。只有心中那一丝丝温暖的情怀和一幕幕快乐的回忆,才是我们永远拥有的财富。不要等到老去才后悔,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就在短短几十年,为何不放开心胸,拥抱朋友呢?

  感恩生活,珍惜眼前。现在的,才是最美好的!

  谢谢那些一直陪伴我的亲人和朋友,和你们在一起活着,我很幸福!

读《活着》有感4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用他粗哑的嗓音唱出了他一生的凄凉。

  回想富贵的一生,年少轻狂,吃喝嫖赌,干尽浪荡事,最终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父亲去世,全家人陪着一起过起了贫穷老百姓的苦日子。万贯家财的消失换来了他的浪子回头,他决定改过自新,本分的当农民,担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当兵期间认识了春生,这种相识也不知是福是祸。

  两年后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家里,这两年他的老母亲过世了,孩子长大了不少,也很懂事,生活还挺有希望。但是好景不长,儿子因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亡,县长就是之前当兵认识的春生。女儿凤霞虽然机灵漂亮,懂事也贤惠,却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后来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已经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停止,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家珍,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没过几年,女婿二喜又因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现在全家就只剩下他和小外孙两个人,但是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6岁大的外孙的生命。

  他的一生经历了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身边所有亲人相聚去世,他有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

  钱财是身外之物,散尽之后还可豁达一笑,因为身边还有亲人的支撑,那么失去了亲人就没有了支撑,他后半生就是在不断的忍受着,每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掐灭,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但是想想福贵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都不算什么。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一种希望。

读《活着》有感5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女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为了救县长的女人,有庆可以说是被害死了。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尽管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却始终感到沉重。因为当时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庆送掉了年轻的生命。我一直无法释怀,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瘦小的男孩举着鞋,朝我跑来.他分明是笑着,我却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简单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两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可是家珍的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经历过分离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团聚的`真实可贵吧。

  我总是因为无法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从儿时眼馋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现在羡慕女友的美丽出众,我一直扮演那个自卑的角色。母亲说我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远方,而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为找不到所谓的幸福,才那么努力地追求吗?

  直到看到家珍的话,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经执着着的梦想也开始变得模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我开始回忆过去的点滴:每天早晨母亲比闹钟还准时的morningcall,在自修课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热气给父亲的眼镜片蒙上一层白雾??我发现自己拥有的太多,也正因为自己拥有,才觉得它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前些天,一个好友打电话来说她父亲车祸被送进了医院,好在并不是很严重,只要留院观察几天。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想,此刻父亲可能也正开着车穿梭在这拥挤城市的某个角落吧,不禁有些担心。突然发觉,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亲的拿手好菜,听到母亲越来越亲切的唠叨??

  几天后,好友一脸喜悦地告诉我,她父亲出院了。看着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坚定了:原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读《活着》有感6

  一部阒然文坛悲剧小说的发轫之作!

  沒有绮丽的辞藻,却又没有晦涩;沒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却又斐然成章;沒有结合诡异的剧情,却又跌宕有致。

  倾情之作,获得了一个文本两滴泪的内心振憾。纤悉的笔触,铸就了生命的悲歌和人生的另一中人生境界小学,人是为了活着自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万事万物而活着。

  荣华富贵,一个被上苍肆无忌惮玩弄的人。羸弱的身体,却有一颗钢铸的内心。一双手亲身安葬了自身三代六口人,沒有墓碣。却写满了缠绵悱恻。在残酷的现实眼前,他沒有逡巡不前。滴滴打车血泪抵挡不住他歧望远处的'眼光,是那一样的坚苦卓绝,异常的刚毅坚强。

  世事沧桑。让眼泪去浇灌期待。

  生命的余晷里,荏苒的岁月中,以笑的方法哭,在身亡的随着下活着。

  环顾正前方,文本血泪氤氲的人生之途旖旎一片!

读《活着》有感7

  结缘:

  第一次接触《活着》这本书,是与小斌一起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挖掘好书发现的,余华用他独特的文笔在开头就吸引了我,但是由于当时临近期末,我便浅读了一遍,并没有深挖其背后的深层意义。而那本书,也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一个月前,在发掘好看的电影时,那个名字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使我再次燃起了兴趣,打算深一步的发掘。

  在书店买让准备的《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便顺手带了一本《活着》。

  这,便是我与它结缘的过程。

  感触:

  故事的男主,福贵是一个集富贵,贫苦,悲伤,万幸,可怜与一体的人,也有着常人难以接受的不同人生。从家财万贯,到一无所有。从纨绔子弟,变成一个饱经沧桑的男人,家境的剧变,父母的相继离世。再到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从军生活。儿子有庆,女儿凤霞,老伴家珍,女婿二喜,孙子苦根。一个个至亲之人的相继离世,到头来,只剩下一个形单影只的老者,赶着自己的老黄牛,在田间走来走去。而那只老黄牛,便是福贵的一生的侧面写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活着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忍受显示给予我们的苦难,幸福,无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也许,生命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唯一的解释就是活着,但是,活着简单,最难的是活明白了。人们的打拼,工作,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无论我们怎样生活,要做到,是要珍惜,而不是肆意挥洒,无论生活有多么的压迫,打压,我们都要有活着的信念。

  也许,人的一生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在这一生里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这场旅行的驴友,有的人走的路平坦,有的人的`路崎岖不平。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终的目的地。所以他们可能在你这条路上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与你道别。不管那些你喜欢的,不喜欢的,或者喜欢你的,他们不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所以呢,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不必悲天悯人,心里或许会留有遗憾,但是,我们应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随时保持着一颗向前的心,继续把这条路,完整的走下去。这场旅行注定孤独,莫不能因他人的离去,给自己交了白卷。

  这一场旅行,必定是一条单行旅行道。也注定没有岁月可回头,不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时刻保持一颗向前的心,勇往直前,将这场孤独的旅行,完整的走完。

读《活着》有感8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主人召唤着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从始至终,只是以这样一种淡然来描绘一个只能在人的内心里波澜壮阔的故事,用他冰冷的手,生生地将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的幻想中剥离出来。这也许太不人道了,在阅读中无声地恐惧着,像是听着自己微弱的心跳,在平静和缓慢中,渐渐停止。然而正是这样的冰冷残酷,才让对于生命的思考慢慢渗透进人的内心。

  所谓活着,不过是一种孤零零的姿态,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于活着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有的追寻,所有的梦想,在活着的巨大背景下只是虚诞。对此我曾不解,作为一个还算乐观的乐观主义者,我还是崇尚着一种追求,崇尚着生活的`激情和美好。而他是不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来让我们对所有的追寻产生畏缩,并且以一种长者的姿态告诉我们奋力斗争的无力和脆弱?

  显然,他虽冷漠,却不是欣赏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只是想告诉我们,这是现实,美好和痛苦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只不过痛苦的那一部分,往往我们容易感知罢了。

  甚至是乐观的,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离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们活着的力量,正是来源于这种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我想,忍受确实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过程,是人生最具体而频繁的活动,但这并不是一个带贬义的词汇,一个人的精神快乐与否,并不是在于忍受了多少,而是在于建立在每一次忍受上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平淡地叙述活着的过程,具体的忍受经历,和精神的层面。读后感·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及在以后活着的日子里将感悟到什么,选择什么命运,是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宰的。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告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读《活着》有感9

  活着一词承载了多少情感、力量和意义呢?活着是生命的持续状态还是生命的进行时,或者说是灵魂永恒的追寻。看完《活着》,却无法叙说“活着”。因为发现很难去说,在这么沉重的话题面前,似乎每一句话都显得苍白而无力,每一声叹息都显得那么的无奈;然而,活着,是我们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是进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直至那一天,我们在神的台前接受审判,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在永恒的国度中活着。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没有永恒的价值,愚昧地活着;没有了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没有永恒的期待,艰辛地活着。有些人也只看到了另一部分,于是没有脚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没有现实的根基,空想主义地活着;没有真理的指引,被动地活着。

  可是当我们听着福贵将自己的故事经历细细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慢慢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现实的责任;为赌博而输掉了所有家产;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泪无述,无牵无挂,也无欲无求。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仅仅是一个词,仅仅是一种状态,悲惨抑或凄凉、苦难抑或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都让我们无法深入触及。 《活着》这部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变成了到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一个游混于社会的阔少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安排。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无情和残酷,生活的残酷,更让福贵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母亲的死更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到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

  人公福贵的身上:亲人的离去,生活的疾苦?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真是让读者哭干了眼泪。

  作品的结尾:“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老者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福贵用这样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看着身边所爱的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令人胆颤的医院,带走了最亲挚爱的亲友,小外孙又这样悲惨地离开了,福贵所发出的感叹是那样得苍白、无力,却又是那样得撕心裂肺!

  我不得不感叹余华真是一个冷酷的作者,不动声色地用他冰冷的笔调让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惊觉原来命运竟是这样作弄人。每看几页,都有眼睛湿润的感觉,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读《活着》有感10

  今早的阳光难得明媚温暖,在接连数周的阴霾之后,最近迷上清晨散步的我终于不必戴着口罩出门了。眼见晨空万里,柔光万道,路旁的树苗初现新芽,春风轻抚脸颊,阳光洒在树枝的缝隙,流落在沥青的马路上,披散在清晨的楼宇间,亮得令人目眩却又满怀愉悦。走在鹅声阵阵的心海湖边,我意识到这是冬后难得的好天气,积聚已久的心绪骤然开朗,或许,“我也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很久没有亲手提笔长文,拿起笔的感觉似有若无地熟悉。这时的我,可以全然不顾周围的`花开花落,权且受用这难得的浓浓春光了。偶然的机会,我在高考之后买来《活着》,既因为早对它的前世今生如雷贯耳,又冥冥中觉得它的故事会带给我前所未有的触动和震撼。不料却将它搁置半年有余,直到一个学期草草收场、寒假将尽之时,我才忆起对它的情结,于是取来拜读。

  那是个冷肃的晴天,我用了六个小时将它通览一遍,读罢多时不能忘怀,不免开始静思。

  寒假我曾去看过几次外婆,她的房子就在我们搬家前的旧宅旁边,每次去看她都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而每次下了车,我走在那些日复一日走了八年的小路上,似乎见到了那个往来穿梭求学、嬉戏的少年,不免又想起那时的寒暑假,家里总会在下午三点准时迎来满屋的明亮——式微的阳光射进二楼的家,又从客厅的地板反射到餐厅的天花板上,这时年幼的我或躺在沙发上,或坐在餐桌旁,尽情享受这一“奇观”的温暖和明净。而每到这个时候外婆都会准时淘一锅米,再麻利地从冰箱里拿出鱼、肉、蛋、菜,开始准备晚饭,临了,还会照例让我打电话问父亲晚上有没有应酬,最后终于伏在北面的阳台窗户上,对我那即将下班归来的母亲望眼欲穿。

  而今天,这样的情景再不会有,有的只是我乘着一样的阳光去不一样的房子看她,陪她躺在床上神聊海吹,再匆匆离开。我像赶着老牛的福贵,悠悠地向路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早年的福贵醉心赌场,落得倾家荡产、老父归天,悔恨之中的他与贤妻家珍顽强过活,熟料生逢乱世,一路坎坷……几经起落,留得苍老之躯和一头老牛,在耕耘中安度余生。

  我曾一路顺风顺水,堪称幸运,蒙父母独宠和师友偏爱,自然,顺境中的我得到了些许难得的经历和感悟,也同样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之词。所幸近半年以来,我品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滋味。

  时代今非昔比,童子尚且年少,我自然没有像福贵一般起落陡急。父亲的关照虽然喋喋不休,但总会在关键时刻吐字如金。送我报到的晚上,一句“总觉得你还没准备好”与我彼时心境若合一契——暑假忙于与母校鱼传尺素,不免情难自抑。报到之后的一学期,我经历了大方向的回转,终究迈上两手抓的道路,但最初父亲的话似乎应验了一整学期——寒假的我自知负气,从未有过的铩羽而归令我整日不知所为。末了,父亲在春节前夕给了我一场狂轰滥炸,震得我大梦方醒。

  冬去春来,我依然活在父母不可多得的关切之下,而福贵这个角色在大起大落间享受着有庆带来的片刻骄傲,品味着二喜赋予的些微欣慰,却始终经受着家破人亡的切肤之痛。痛罢多年之后,笑谈风月的同时,我想他或许也已明白,世间的人生路有如一场艰苦的修行,而快乐只是驿站,但世人仍然活出异彩纷呈的绚烂。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福贵在当年的选择中押上了身家,堵了一生,输光了家财,却在龙二的死中侥幸,在艰苦的日子抗争。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

  《活着》早已被我送给一位老同学,因为我那时便已相信:冬去春来。

读《活着》有感1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最近捧读了余华老师的经典小说《活着》,讲述了福贵苦难的一生。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是抱着对经典的好奇,甚至打发无聊的夜晚时间的心态的,但当我翻过书本的最后一页,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来。

  也许就像代晓儿说的,悲剧之所以能让人感到震撼,是因为违背了人的意愿,却道破了人的处境。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虽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物陪福贵走过一段,但因为天灾人祸,就连最亲的亲人也在他身边相继死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他的一头牛,孑然一身。虽然悲惨,但这本书是从福贵的角度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的。在讲述他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他的回忆平淡又充满着对故人的深刻的感情,现在也依然友好地面对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成为经典的原因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书中那句经典:“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

  书中有几个片段,曾让我读着读着差点没有抑制住自己的眼泪。

  第一个是福贵放牛地时候,给他的牛都取上了名字:家珍,凤霞,友庆,二喜,苦根。后来才发现,这些名字正是他之前的亲人的名字。一声声的呼喊,一句句暖心又调皮的交流正是表达了福贵对自己亲人的回忆与思念。看到这里,心里对福贵的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福贵能在经历这么对苦难之后还能乐观地活在这个世上,应该是在替他的亲人活下去吧。生活很苦,但活着何尝不是为了思念呢。生活很苦,个中滋味只有每个人自己能体会到,但有人选择了懦弱地逃避,有人选择了酣畅淋漓地体验这人生。我认为后者更有勇气。或许真正的英雄确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

  第二个片段,是福贵的儿子有庆因为去学校献血,却被抽血抽死了。当时看到这,我真的忍不住内心的气愤,又因为福贵失去儿子的悲惨感到无比的难受。这件事情发生以前的那段时间,福贵觉得生活开始有了盼头。当时凤霞已经长大,每日挣的工分可以养活自己。有庆一边读书,一边放羊,练就出一双飞毛腿,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拿了第一名。福贵的妻子家珍依然贤惠能干,把全家人照顾地妥妥贴贴,福贵自己也在地里踏踏实实苦干。日子虽然穷困潦倒,可看着一天天变的好起来。可生活就是这样,总在你觉得变得好起来的时候,再给你一个重击。再福贵最向往未来的时候,命运狞笑着砸灭了所有希望。有庆已经小学五年级,眼瞅着就能回家挣工分。却在学校的一场献血中,被抽干血当场惨死。人到中年的福贵,经历了丧子之痛。在抱着儿子的尸体回家的路上,福贵最痛心的除了儿子的死,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家珍了。他没敢说出口,但是几天后,家珍还是猜出来了。福贵背着家珍去儿子的.坟前看了看,这时的老汉,已经苦的连叹息都发不出来了。

  无论经历了多少悲惨的事,可福贵毕竟还活着。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因为只有生命,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缺品。

  前几日,新闻上播出一则“男子从48楼跳楼轻生”的新闻,当时接受采访的以为清洁工人说:“人生本来就是多苦多难的。”是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不会每个人都像福贵这样,但肯定都会经历一些我们当时认为一定过不去的挫折与困难。事实上,活着很难,但熬过去就有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鼓起勇气。我们无法选择在人生道路上将会遇到什么坎坷,可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选择哭泣哀伤,注定将一路黑暗。选择昂扬向上,就算风雨如晦,也能看见漫天星光。

  当然,面对困难时拥有好的心态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这么简单。需要在不断地磨砺中坚持下去。放弃了,就不会有机会了。每一次困难,都是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在生活跟工作中遇到困难,不逃避,不害怕。当一个个困难被解决,一道道坎被跨过,勇气和自信心自然就会让自己在下一次困难来临时从容自如。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珍贵的财富。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还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表扬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充满自信的人总会离成功更进一步的。老人也常讲:“年轻人,要多吃苦,吃苦不是什么坏事,对于今后的人生道路来讲是一笔财富。”现在想想是有道理的。温室的花儿经不住风吹雨打。当风暴来临时,没有经过磨练的,脆弱的心灵,容易一击就碎了。

  艰难困苦,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修行,而不是埋没希望的恶浪。愿我们余生,都可以勇敢地面对逆境,面对挑战,活出精彩,淋漓尽致的人生。

读《活着》有感12

  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与痛苦总相伴我们一生。当你明白这,就没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儿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儿大出血而绝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父亲在上厕所的途中死去,母亲因为没有得到药治而病死,妻子因为生活的重担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人世间……没错,这就是《活着》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余华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压抑的生活环境中。

  我追随着那个苍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条充满了苦难的石头路上,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余华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让生命的苦难一下子来临,他都是先给读者以光明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当首先读到有庆的死时,我真的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读下去——有庆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他仍然没有对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有庆聪明善良,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对现实,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家的羊死掉,也许有庆只能算是中国无数穷苦人家的一个典型,一出生的命运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被黑心的医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里!那时的福贵跑到医院,却发现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却变成了一具已经动不了的尸体,早晨还是热的,晚上却变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余华塑造的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逆来顺受:你给我什么,我便承担什么……他们像是一个巨大的怀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给予他们的所有苦难。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说的这一句话,我到现在都未能够解开其中的谜语。其实,说实话,当我读完《活着》这一本书之后 我便不再想要翻开它读第二遍——《活着》带给读者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读了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也许真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着,可得好好活着……”

读《活着》有感13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因为这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心想,这书究竟以一个什么方式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书的刹那间,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书的时候,我发现它有着与其它大部头不一样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余华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福贵经历了一生的疾苦,成为了余华笔下的那个人。从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隐忍和艰苦,从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种英雄般的气势。

  福贵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当他下定决心,想要从头开始,珍惜身边的家人,生活却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儿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好人家,在医院难产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孙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的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叙述。

  我在阅读时,几读落泪,书中的情节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的是有庆给镇长的老婆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能看到有庆嘴唇发紫,脸色铁青,我好像触摸到他那被医生死死摸住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处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他一把,却又被什么阻拦着。时间无情的将我的双手推开。有庆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青年吗?他们一腔热血,却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阶级的美食。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家财万贯,挥金如土的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要哭出来,但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为谁而流泪呢?

  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日会被生活摧残的破败不堪。人能简单的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他人而活,因为命运能轻易地从我们身边剥夺一切,我们亦可能会在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属于自己。

  主人公的命运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想告诉我们,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也许生命有些事情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我们都应该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无论意志多么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读《活着》有感14

  人活着是为了生活,而人生活着则是为了更好的活着。——题记

  暑假空闲之中,捧着《活着》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主人公富贵一家生活在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过战争,从兴福沦为衰落,之间我的情感不时变幻着,为富贵年少富有时的无所事事而愤怒,为他败家时的醒悟而惋惜,又为他继而失去亲人时的悲伤而楚痛。富贵的一生是幸福的,虽成为普通人,可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关系融洽,其乐无穷;又是不幸的,一家原是个大家庭,和和睦睦,何人不羡慕?可灾难却一次次的降临于他们头上,富贵一生常遭“失去”——失去金钱,失去地位,失去亲人,终只剩下一头老年,勤恳陪伴与富贵身边。

  读了这一家人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公平,完全不存在贫富贵贱之分,都为了活着。情节中,有庆,二喜等人的离去我非常意外,丝毫能没有预兆,其中家珍的四令我感触至深,这之前我万不知一个人能这般平静离去,主人公所遭受的生死离别,我无法现身感受,也无需去感受,当书中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我却感同身受。

  富贵年轻时佣人背着出门和儿子拎着鞋子跑步,这可是天差地别的对比,可就是这样的两代人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我们的一生可能不会事事顺利,也许会突遭命运的戏弄。切不可杞人忧天,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辉煌的人生。

  我们正生活在平定安静的`环境,吃得饱,穿得暖,谁得香,可不知你是否满足于当前生活,莫等好日子过了,后面也莫及呀!如富贵一般生活在富贵家,可赖家境富裕而无所事事,终败了家产。也无需一定要拥有万贯家产,只要日子过得舒坦,胜过穿金戴银,日子平平淡淡倒是生活恰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真好汉。”是啊,要过好日子总要先付出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论做何时,总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活着》一书中常提到“祖宗养的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了!”他们的家财也是靠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得到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收获了多少,而是要看付出多少,付出甚多,收获甚多。

  《活着》真切地描述了人活着的意义——生活是一个过程,二活着是一个状态,人活着时好好生活,好好生活就是为活着。——后记

读《活着》有感15

  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作者余华用着朴实无华的言语叙述着他不平凡的一生。若用一词语概括他的一生,许多人,能想到的应会是“悲剧”,而我却会选择用“活着”一词来概括。

  福贵面对亲人全逝去的惨痛,最亲的人在面前相继死去,却束手无策这种感觉无疑不此刀割还痛。纵观全文,你会发现福贵每个阶段活着的理由都会不同。

  当他被抓去当壮丁时,他活着的理由是为了远方病弱的妻子和年过半百的双亲。活着,是的,在逆境中向阳生长,不为其他,为自己。

  相比福贵,我不由得想起有着同样有着悲惨经历的祥子。但祥子的结局是走向末路的悲剧,那是多么无望与茫然。祥子苟活于世,活着如无根野草。活着不为自己,也是多么可悲。

  著名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就很好的诠释了为自己活着。露丝幸存下来后有为了心爱的人殉情吗?不,她没有。她爱人舍命给让他存活下去,临死前深情嘱咐让她好好活下去,冰冷的海水葬着他与她曾经的`回忆,淹没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但露丝并未被逝去的男友而愧活着,本来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纷乱凡尘中为自己活着,简直难上加难。与其说是为自己,还是被人误解读成自我,倒不如说是对人生最好释怀。

  试问在当今社会,真得所有人会为活着而活着吗?成年人的世界遭受到种种挫折,和面对种种生离死别,有多少人承受不了常压抑与黑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人曾遭受怎般打击与绝望,我们曾望见成每年人崩溃和泣不成声的一瞬间。人非草木,纵使外界怎样寒风冻骨,也不能保证自己毫发无伤,而这是我们最终所要经历的事,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纵然不以满腔热血迎待明日朝阳,也要对朝阳有所期盼。

  愿我们所经苦难后能愈经愈坚,生如逆旅,向阳而生。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精选]11-21

读活着有感04-01

读活着有感06-17

读《活着》有感09-12

[优秀]读《活着》有感09-02

读《活着》有感【优选】01-19

(精华)读《活着》有感11-07

(推荐)读活着有感01-01

读《活着》有感(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