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本事、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日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当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本事,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我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经过调动幼儿进取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进取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非语言行为是指通过一些身体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交流时也会用一些非语言行为。怎样运用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非语言行为的无效运用
非语言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红花》的案例中,陈老师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进步,所以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孩子很开心。可是天天没有因为得到小红花而一直“遵守纪律”,又被老师撤销了奖励,衣服上的小红花被撕了下来。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实际上反映出教师采用的外部奖赏方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奖励只是暂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不可能收到长远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是发自幼儿内心的一种欲望,而非外部赋予的。我的感悟: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幼儿兴趣与外部奖赏需要程度的关系,正确发挥外部奖赏的作用。
二、非语言行为的有效运用
有些非语言行为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案例中我学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智慧的运用体态语、恰如其分的使用体态语。避免直呼幼儿的姓名的批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在《寻找的眼睛》案例中,讲述老师对于扰乱秩序的幼儿的.一种解决的理念,教师要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幼儿身上存在的优点,发现这样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师表扬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点头”“鼓励的语言”“大家的掌声”等形式。书中写到:“只要教师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励志,就能发现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实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一双寻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关注有个性的幼儿,发现这样幼儿的特点,多去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我们也会发现角落里的”天才“。
总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平日里教育幼儿要学会等待,在幼儿犯错时,教师也要学会静心、学会等待,等待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震惊,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的理念。
书中也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同甘共;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子学习;6、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通过读书,使我学习到了:
1、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有一颗宽容的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尊重,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孩子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个体幼儿、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幼儿教育》读书心得体会.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那么,怎样搞好幼儿教育呢?关键应该根据幼儿的特征“对症下药”。幼儿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幼儿施教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
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心得体会网为您提供读书学习心得体会服务,希望[《幼儿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能给您带来帮助,本站永久唯一域名: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着,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
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读《这就是幼儿教师》一书,确实有很多感慨。的确,做个幼儿教师不容易,但是什么让我们仍然坚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面对着强大的工作量,面对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坚守清贫,淡泊名利,任云卷云舒,皆能宠辱不惊,矢志不移。正如日志里写的“是孩子们的纯真支撑我们走到了今天”。
这本书是如此的贴近幼儿园教师的心声,一个个小故事似一张张似曾相识的笑脸,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卷。是的,幼儿园老师是保姆,因为每天有擦不完鼻涕,系不完的鞋带,甚至孩子们每次入厕都需要老师的陪伴。幼儿园老师是法官,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小官司,甚至每天一入梦,孩子们便争先恐后的挤进梦里。幼儿园老师是“疯子”,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起,顺口而来的是与年龄不相实际的儿童歌曲,每天与孩子一起摸爬滚打,上窜下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幼儿园老师是清洁工人,孩子们小,幼儿园又几乎都是娘子军,所有的体力活都要我们自己来承担。但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是艺术家,唱歌跳舞、弹琴、折纸、画画,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幼儿园教师也是教育专家,因为在家再难缠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会乖乖的听话。幼儿园老师是设计师,家长园地的布置,区域活动的设计,样样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幼儿园老师是妈妈,因为年幼的孩子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
联想到我们班级的孩子们,他们刚入园的'时候,在父母的臂弯里撒娇,在老师的怀抱里哭闹。他们的眼中是迷茫,他们的心里是胆怯,是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所表现出的惶恐。有的老师的手臂和脸上可能会留下孩子“英勇抗争”的“杰作”。但是我们的老师仍旧是给孩子亲密的安抚,让孩子看到我们温暖的笑脸。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上撒播阳光,但我们也会得到爱的回报。看着孩子们稚嫩的涂鸦,听着孩子们甜甜的歌声,凝望他们活泼自信的背影,还有孩子们一脸的自信与阳光。这让我们倍感欣慰,苦中有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从表面上看似不满和发泄的文字中却感悟到平凡中的伟大,而我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到真庆幸。也许当孩子们长大以后,很少有能记起他的幼儿园老师是谁,但我们给他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却可以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我想,这就是幼儿教育的魅力所在。
当有一天,我们的韶华不再,当有一天,我们鬓染秋霜,那满园的硕果定会让我们陶醉,当我们走下幼教岗位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曾为民族的崛起挥洒过汗水,我们也曾为共和国大厦的奠基流淌过心血。”让未来的才子从我们这里起步。让灿烂的太阳从这里冉冉升起。
幼儿教师,塑造辉煌的未来,托起明天的希望。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本书的核心思想: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写不完的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
4、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
5、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
6、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
7、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8、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
9、家长工作有难度;
10、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十几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热门思想汇报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作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梦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梦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梦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我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异常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研究“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趣味。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能够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书中针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众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戒骄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阅读完此书后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比如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感受,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体现。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舒适感,一种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感,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儿一声甜甜地“老师好!”幸福就是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撒娇的吵闹,热情的拥抱……
——用欣赏的眼光获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我们要用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儿,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在教育教学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身边,你将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宽容的心态得到幸福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可爱之处,要多学习其他幼儿教师的可取之处,面对一件事情,要用一颗全面宽容的心来衡量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其实得到愉悦感并不难,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处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当你在迷茫的仰望别人的幸福时,而有好多人也仰望着你的幸福。凡人就该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乐,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琐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阳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中。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上周五(4月18日)中午,幼儿园按计划举办中心青年教师读书沙龙,12位青年教师因若研有事未能参加,11位青年教师交流了读书体会。我的要求是交流两方面,一是上次沙龙以后看了些什么书,二是选一则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者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说出理由。
由于18日下午1:30教育局召开全市幼儿园园长会议,我就无法参加园内的读书沙龙活动。未能听到老师们的交流非常遗憾,所以我就利用今天中午周例会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将11位青年教师的读书体会一一阅读,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只是自己阅读就未能欣赏到老师交流时的那份甜蜜和幸福,不过脑海里还是隐约浮现了每一位老师交流时的自信和收获的样子。
我一口气看罢11位老师的读书体会,还圈划了一些感人的或哲理的经典语句。下面摘抄一些与大家分享:
何冬亚老师写的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她从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她说“我想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范仁红老师写的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她说“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前途。”
张凤娟老师的《读书有感》中说“只有乐学的老师,才能成为乐教的老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对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发展追求完美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做法,沈美玲老师的《读书交流》中说出了“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圆满中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快乐的残缺中生活”的感言。
毛利娟老师的《想做一个好妈妈》给家长们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地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陆燕的《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中说“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永远奔流向前,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和重要,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李英读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中说“主动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是团队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远要记住,主动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师,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的,是主动,而不是运气。”李英激情地说“为每个人能激情工作而主动学习,为建设新幼美好的明天而激情工作!”
王叶芳老师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书中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顾丽英读的是《修炼你的第二颗心》,说到“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汤水英老师阅读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她说“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
金娟老师举了两个教育的例子,非常生动,在生动的例子中蕴含着教育的道理,非常动听。
一个人最大的工作动力来自自己内心而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读书学习能修炼每个人的心智,我们做老师的就需要不断地自己修炼。我们坚持这么开展读书活动,就会让每个老师达到这样的修炼成功。我和老师一起努力着。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往往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我总觉得无能为力,只能采取比较强制的措施。虽然也知道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总以失败告终。读了这本《我们这样管孩子》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正是出于各种好奇心的心理和举动,有时难免要闯祸;有时他们对大人所说的,也要亲自试一试,企图自己找出答案。平时孩子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这种好奇、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法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发展孩子的广泛兴趣。根据儿童好动、兴趣不稳定的特点,应发展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并注意把他们的兴趣引向对知识和科学真理的追求上。由于儿童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表现出幼稚、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所以他们的兴趣带有显著的偶然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低年级儿童的兴趣往往是不分化的,他们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蜘蛛蚂蚁甲虫,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随着智力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的兴趣逐渐分化,最后往往表现出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以至终身。事实证明,如果儿童小时候兴趣广泛,那么它的求知范围就大,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就多,智力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所以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孩子切实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应法培养他们广泛钓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要选好书籍,并指导阅读,以逐步提高读书兴趣。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扩大生活范围,增长见识;要引导孩子阅读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故事,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应鼓励孩子学会唱歌、跳舞、国画;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学会美化、布置自己的住房;鼓励孩子自制玩具、做贺年片以及各种科技制品等等。总之,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发现和引导儿童的偶然性兴趣。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某个时期对某项活动或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又产生了他对与此有关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这种偶然兴趣应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稳定、持久的兴趣,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应该看到,任何科学家都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顽强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只要这么做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将会提升,提升学习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杜威在《艺术经验》一书中谈到了“经验”的概念,定义为“我们经验过的物质完成了历史,有了经验”。这个定义表明“一个经验”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完整性,即“完成历史”。二是圆满性,即“完成”。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经验”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求。例如,给幼儿讲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歌,帮助幼儿完全体验科学的探索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经验的完整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断催促幼儿完成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答案,教师会缩短探索时间,给幼儿很多直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教育活动完整,教师引导幼儿获得完成某种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肤浅,没有积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任务,在关注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完整圆满?
一是分解。分解是将原来巨大的“经验”分解为小的“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他们可以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浮动等不同特性。一首歌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歌唱、歌唱和表演、音乐游戏和创造等几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次都获得比较完整的“经验”,小“经验”的积累构成了完整圆满的大“经验”。这就像我们大人读长篇小说,看电视剧时的经验模式。
第二,留下空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构图方法,接受虚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时间歇地预约一部分不安排教育的时间。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空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能脱离紧急教育任务,可能用更多的心力观察、分析幼儿: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想让幼儿经验完整圆满,老师就要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脚步去探索。有了丰富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不急于给幼儿一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体验挫折和成功,感受到困惑、兴奋、喜悦、失落、悲伤等各种感情,幼儿获得的经验丰富、充实,在与原有经验的集合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2-19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篇03-23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03-25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5篇)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2-18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02-25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