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8-22 07:22:5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有种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读了苏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的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教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冷淡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怕主人,要乐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己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书中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确实是每一位教师“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老师教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从学习的逆境中走出来,“后进生”普遍存在着“没眼睛,没耳朵”的毛病,他们对老师上课所讲的没用心听和记,在教学中,要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用眼、耳的频率,自然知识就记牢了。他们有些并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在学习生活中多加培养,有了坚持不懈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不再成为“后进生”了。

  读了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都是教师近切想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也有生动的事例,还介绍了处理问题的对策。读书不仅能激发“后进生”的觉醒,更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启发。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进生的几条建议。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对这些儿童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易受暗示,喜欢被肯定。例如,在一次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精心地为所谓的“后进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耐心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弱势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后进生们,应当经常注意平时作业错误的地方,总结归纳弱势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的练习,加强巩固。

  再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操作起来也是有很多难度的。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让好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速成,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语言能力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都会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现在慢慢也能坚持认真听课,甚至还记起了笔记,当天的作业没能及时完成。第二天会把做好的作业亲自送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这时,我会毫不吝啬我赞扬的语言。因为我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通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得以有效地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偶然从书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写着: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利用这2个星期的假期细细的阅读一番,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假期中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书籍之一,虽成旧,却给了我深刻的回忆。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实例来加深真实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书中的理论为我指点迷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和措施,读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联系教学中,一再地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再联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兴趣产生动力。

  通过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学习,确实获益良多。我准备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新学期的教学中去,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取不断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0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14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13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2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2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实用)03-05

(优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