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6-15 17:03:11
三国演义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三国演义读后感七百字初中。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著作,讲述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各有所长,性格也迥然不同:有忠厚老实的鲁肃,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求贤若渴的刘备。而我最喜欢的'当属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在蜀国担任丞相职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中这样描写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位“仙人”留下了许多惊人的事迹。利用大雾天气与曹操谨慎的性格,成功地从曹营“借”回了十万余箭;在司马懿大军快要攻来时,抓住司马懿多疑的弱点,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他的锦囊妙计总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连连告饶,我对他真是万分的敬佩。

  但如果你认为诸葛亮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慧,那就错了,他最重要的是与刘备彼此的信任和一颗忠诚的心。当初刘备带着厚礼,三顾茅庐,最后连衣襟都哭湿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下定决心辅助刘备。他不但为刘备出谋划策,还尽心尽力在刘备去世后辅佐刘备那不争气的儿子。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没有听诸葛亮的劝告,打了败仗,连连败退。有一天,阴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刘备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于是下令召集众臣,交待后事。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当初我没有接受你的意见,如今打了败仗,我觉得我快要归天了,烦请军师多多教导阿斗,如果实在不成材,军师方可即位。”诸葛亮望着刘备憔悴的面容,心中很是伤心,连忙跪下:“主公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辅佐好您的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然后哭声连天。

  其实诸葛亮的智慧、才能都远在阿斗之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即位或是投奔敌国,荣华富贵和权利都唾手可得。但忠诚和仁义不允许他那么做,只要还有一口气,他都要奋战到底,绝不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所谓的忠诚、仁义是什么?就是一颗不离不弃的心啊!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此。我也想做诸葛亮那样的人,与人真诚相待,不会为了自身利益去出卖朋友、伙伴。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不是弃他而去,而是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坚守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葛亮忠诚、仁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他在我眼里不仅是蜀国的军师,更是三国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历史是死的,没有多少人会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感兴趣,惟有在历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历史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那么它才会生动形象惹人喜爱,《三国演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国是一段纷争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腥风血雨在中国历史中,可它却成广大民众茶余饭后喜爱谈论的话题,这主要归功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罗贯中曾云游四海,网罗天下对三国的民族记忆,这种记忆其实受到人们对历史的改编,融合人们的爱狠情仇,包含人们的真是理想,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国演义》中,神化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武圣关羽,另一位是诸葛亮。

  关羽有着“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健朗体魄,又有将义气看成是比生命比战争胜负更重要的事。这俨然是一个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出现。关羽“温酒斩华雄”估计是人们最喜爱的篇目,位居弓马手,武艺擎天地,温酒未凉而取强敌首级,转瞬之间,数行之言而关羽武艺,气质,威严全显,怎能不让人惊叹。后来关羽被孙权,吕蒙等人设计杀害,其灵魂附身吕蒙痛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认我否!我来汉寿亭侯关云长也”让孙权魂不附体。吕蒙七窍流血而死。这样的死后复仇怎不让人惊叹,让人大呼痛快!因此,关羽正在小说中并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向往的神。

  诸葛亮又是一个典型,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锦囊杀魏延等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不是都发生过,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体现诸葛亮智的,当他们都体现当时人们希望当朝统治者任用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能之人的愿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认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东发生战争,希望请和于曹魏,诸葛亮在于他一次交谈中,不经意间默诵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赋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大乔可是孙权的妻子啊,小乔又嫁给周瑜,怎能不让周瑜愤怒!“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老贼欺我太甚。””。可见诸葛亮不仅让周瑜改编观念,又让他与曹氏集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读过后都会对诸葛亮的只会感到敬佩。

  《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整部小说增添别样的风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理想,有君主,就会有文臣武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正统的,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刘备庞统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现当时人们渴望社会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我家有许多藏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每当我翻开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mdash;mdash;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

  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

  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

  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书,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读书的人非常肤浅,看东西只局限在表面;而读书的人知识必定会很渊博,待人处事总会体现出良好的素质。遨游在书海是多么幸福呀!放眼望去,在我读过的书中,就属《三国》最精彩。

  三国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孔明、“义绝”关羽,就拿孔明说吧!诸葛亮6岁时丧失父亲,14岁时带领弟弟、姐姐逃往扬州避难,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军,他亲眼目睹了,那些逃难的人做了青州军的刀下鬼,那时他就决定了长大后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难啊!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静静地沉思着什么。长大后,他进入了襄阳学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为了他的'伙伴,诸葛亮也在这里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后来,与荆州牧连襟,鼎鼎大名的黄承彦,也就是他后来的岳丈,邀请众襄阳学士来府邸解谜题,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据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众星拱卫的星象图解开了沙盘。此时,另一沙盘的庞统也完成了黄公的问题。管事将他们领到黄公屋里,黄公将礼分成两份,一为古琴,二是古剑。最终,孔明毫不犹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庐,徐庶问他为何选古琴而非古剑时,他答:吾从曾点耳。徐庶恍然大悟:诸葛亮之心岂能以寻常断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礼乐已至,民生之乐,无有征伐,逍遥乎安适而无为,可遨可游可歌可颂,这正是孔子之志。

  我总是疑惑,为何诸葛亮要辅佐刘备?读完之后仔细回想,在徐元直(徐庶)说的话中找到了答案:孔明要择主于幽微,造时势,行人谋,匡扶汉室。我不太喜欢刘备,纵然他有宽厚仁爱的性格,他非常优柔寡断,没有曹操勇猛,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关云长是个重情义的人,执掌刘备半壁江山,但太骄傲自负,后封他为前将军,他却很不稀罕与年事已高的黄盖同为前后将军,还扬言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他的骄傲自满引起了刘备的反感,导致自己一意孤行的出兵北伐,彻底惹火了刘玄德,对这件事充耳未闻,不闻不问,不派兵支援,使关羽被敌军歼灭。而后,又虚情假意地打着为云长报仇的旗号,攻打魏国。热闹的三国,司马懿却是个沉默的存在,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还用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我想他的一生都在忍,他的宗旨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字:忍。所以,最后这天下才属于他。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净英雄”,有那一个个人物在历史的竹简中飘香,他们遭后世谈笑,后人景仰。三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故事,引伶人起舞,骚客放歌。其中,我们可以看见吕布的英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们可以看见刘备的仁义,实则假仁假义;我们可以看见关羽的忠义,华容道纵曹操;我们可以看见貂蝉的倾世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们仿佛看见刀光剑影下的横尸遍野,炮火强弩中的折戟沉沙。那一幕幕如胶卷般放映。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看见那个时代的面貌;它也可以作为一杯香茗,香飘万里惹游人。我读《三国演义》,情感激荡,有时悲,有时喜,有时惊,有时谙。那说不完的历史,聊不尽的文化,让我在梦里与曹植诗文唱和,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与赵子龙一决高下。

  我读《三国演义》有几个体会:

  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汉朝至汉高祖打下江山已有几百年,那时是“分久必合”,民生安泰,国富兵强,一片欣欣向荣。谈不上极盛,但也没有什么战乱,人民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好不痛快。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考生熟读诗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求功名勤努力,思人生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武将练兵磨马,有了很好的国防事务。

  但是到汉献帝时,汉朝气数已尽,经十常侍之乱,更是雪上加霜。汉献帝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董卓称自己为尚父;曹操窃国不留贼名;曹丕捅破了窗户纸,进而自称为王,改朝换代;最后汉献帝自杀,泱泱大国“合久必分”。

  二《三国演义》是智力的比拼

  兵不厌诈。各国斗智斗勇,那天马行空的`计谋让人荡气回肠。

  曹军挑战孙刘联盟,要越过茫茫海域,可是曹军只擅长陆战,不熟悉水战,更不幸的是,曹操中离间计错斩水师统领蔡瑁,接受了部下想当然的计谋:把船只连起来,如同陆地般宽阔,这样岂不是成了陆地?这个消息传到孙刘联盟那里,周瑜与诸葛亮喜上眉梢,两人同时猜中它的要害:火。结果,借着东风,让那片领域成为了一片火海,啼哭声,惨叫声,声声入耳,风中飘散着焚木的味道。“火烧赤壁”让智者指点江山,写激扬文字。

  《三国演义》中计谋很多,“空城计”吓退浩浩司马大军;陆逊火攻,挫败在山上扎营的刘备士兵;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

  三明主难求

  军师们足智多谋,但是难求明主。袁绍错怪许攸,至许攸投曹,许攸告知袁军粮草所在,这是交战中的转折点;吕布不爱惜将士,致将士叛乱,陈宫被俘。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三国演义》给予后人无尽的财富。

  让我们翻开手中书卷,品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首次出场,作者就借许劭之语定其为“乱世奸雄”,之后他涌出一系列政治、处世、用人及战争势力,也论证了这一点。

  曹操,我佩服你,我佩服你的有勇有谋。

  当孙权年少,刘备寄人篱下时,曹操就已经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到处广聚人才,诱降义军,扩充军事实力。当董卓叛乱时,你却可以独自带着七星宝刀前往行刺,勇气可嘉。可知道,当时的董卓权倾一时,无人敢冒犯,更何况是深夜当面行刺,他的勇气可以跟刺杀秦始王的荆轲相比。但是极少有后人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当他行刺失败,被董卓发现时,他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镇定自若,骗过董卓。当走出相府的那一刻,他没有任何顾虑,星夜飞离京城。结果证明他的逃离时最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能够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就巧妙的运用了一招,“挟天子令诸侯”。他掌握这块挡箭牌,果断地除去其成就大业的绊脚石。

  为了一展宏图,他不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北战,夺取了大片江山。他又设计使心腹大患刘备、袁术等人互相斗争,坐获渔利。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隐蔽转为公开,大肆地扩展地盘。官渡大战,他以弱胜强,大败河北之雄袁绍,得到了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继灭掉刘表,张鲁等割据势力,逐渐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他是拉开三国鼎立之局面的第一人。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继续逐鹿中原。面对孙权、刘备二强敌,曹操又凭借他的智勇,或集中兵力对付一方,或使两家相斗从中获利。建安20年,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又乘夏侯渊占领陇石的时机,西取汉中,最终占天下三分之二,为后代夯实了魏国基业。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我看曹操,你实乃一代枭雄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8

  假期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获益匪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的群雄争霸,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孔明的「草船借箭」,是智慧与机智的象徵;刘备的「桃园结义」,是真情与义气的流露,值得世人一再玩味。所谓:「读『三国』领悟人生」,只要读了三国,世间的纷纷扰扰都不足为奇;只要读了三国,世间的红尘俗事一眼就能道破。

  遥远而神秘的「三国」时代,战争不断,尔虞我诈。经由作者生动的笔触,我穿越时空,体验刘备与孔明的「三顾茅庐」,明白一个人具备才能与品德的重要,知道上位者礼贤下士才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的赏识,它会是千里马吗?「刘备」和「孔明」之间就有著这层微妙的关系。如果刘备没有慧眼识英雄,没有三顾茅庐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在路上遇到水镜先生的机缘,也不会有现在的三国传奇。就像我在低年级时,功课也算是名列前茅,但不知道为什麼就是没有发挥的机会!到了中年级,换了一位新老师,发现了我的天份,让我有表现的空间,造就了现在有信心的我。

  「三国演义」是历史故事中的经典,书里的英雄豪杰全都是令人敬佩的对象。其中孔明在「空城计」中临危不乱的表现,令人啧啧称奇。在士兵、武器不足的情况下,想到如此一个妙计,抓准敌方奸诈狡猾的心态「引狼入室」,其实面对困境迎战,化危机为转机,才是最高明之对策。另外,我十分同情和孔明水火不容的周瑜,虽然他自大、高傲了些,但谁不希望自己永远是第一呢?半路杀出一个机智的孔明和自己竞争,确实是很棘手,但我们永远要学会抱持著开朗、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挑战。换个方向、角度思考,其实多一个竞争对手,互相较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也是不错的!反观周瑜的做法真的是非常消沉,无法战胜他人就置他人於死地,最后甚至因为如此,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是何苦呢?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路上,我们不可能永远第一,学习接受失败,再接再厉,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就拿我来说好了,六上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个功课名列前茅的女孩,当然会对我造成不小的压力,尤其是一旁的同学还会故意搧风点火的挑起战争。但是最后,我和这名同学成了好朋友,我们互相学习,彼此帮助,一同接受良性的竞争。

  三国的故事经过了无数个岁月,可以永远作为我待人处事的借镜,相信「三国壮志不动摇,寓意精神永不朽。」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匪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老师;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老师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老师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老师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老师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老师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要说一本书能完整的概括三国统一的历史,那便是《三国演义》;要寻一本书中人物计谋多端,那也是《三国演义》;要论书中“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那必定是《三国演义》。

  我大中华的五千年历史,可不是白过的,精神食粮自然也不能少,《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更是对我们后人的心灵颇有震撼,其中,我最爱翻阅的便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三国”,顾名思义,主要讲的是由于一场农民的大规模起义,引发了一场天下之争,在那个风起云涌之年代,天下的人各立帮派,各奔东西,人的贪念也随之膨胀了起来,他们想拥有更多的国土;更多的威信;更多的人马;更多的财宝……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发生了。

  在这本书中,我寻着(zha二声)了最崇拜的人——孔明。孔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诸葛亮了,问我为什么崇拜他?这不是白问嘛!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直忠心耿耿于刘备,就连刘备死后,诸葛亮也照样没有半点投靠他人的心思,照样辅佐着刘邦,这是我觉得最为优秀的一点。唉,人算不如天算,可惜呀可惜,诸葛亮到最后还是把自己给算死了。有人说他什么夜观天象、借东风,这并不代表他有什么神力,而是说人家乃文人也,书读的多了,知识自然就渊博了嘛!

  有些人读的书多了,就常常自以为是起来,有些人,毛毛躁躁,貌似看了一遍书就不愿看第二遍了似的。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讽刺《三国演义》是记流水账,我觉得煞是可笑,那罗贯中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在书中捏造出400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呢?

  古代文学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很难理解,但我却偏偏爱好读文言文版的《三国》,这似懂非懂地读一趟下来,说句实话,感觉自己脑子好用多了!

  再折回到书中人物这方面,要论英勇善战,吕布自然当先,但转念一想,吕布粗心大意,少了个心眼,少了个防范,最终还不是因为貂蝉和董卓闹翻,最后被自己人给“卖”了?

  在那个年代,昔日的敌人随时都可以跑到你的阵地上和你并肩作战;昔日的盟友随时都可能一把利剑插入你的胸膛。把刘关张三兄弟看成一个整体,刚刚上述的问题压根就威胁不到他们,这正是他们打法的精髓所在——哪里好就投奔哪里,哪里不好就离它远远儿的。其次,刘玄德的耐心也是颇受我称赞的,这点从“三顾茅庐”这一章可以看出。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我看来,读书不只是“阅内容”,还有“品道理”。道理清了,真理明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就像关云长大意是荆州一样。

  书,人类的灵魂,好好品读它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近几日应朋友的请求,接手了一个《赤壁之战》的剧本,由于《三国演义》是很久以前所看的,现在要想写好这个剧本,所以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自从大三结束至现在工作一年多,自己手捧经典的次数可谓少之又少,实在令我惭愧。

  之前在当当网网购了一套四大名著,放了很久都没开封,这次借这个机会,终于动了这套经典。拿起书,直接翻到了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部分。还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有特别喜欢看诸葛亮出山到蜀国鼎盛之时。从这个点就可以知晓我是一个不喜欢看悲剧的人,但是现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越发觉得人生当中好多戏份都是悲剧,那些不完美的,遗憾的,失败的,伤人的,黑暗的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怪有人说,小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喜剧,喜欢看英雄,喜欢大团圆,喜欢完美主义,等到成年以后就喜欢看那些不完美的,有缺憾的,反映人性的东西。等到在老了以后,对于一切看平淡的时候,就喜欢那些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东西。年少时追求完美,成年后经历挫折,人老后看破红尘。

  这让我很直接地想起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写的是人在不同的三个时期听雨所见所闻所听所想,与我甚是契合。

  人生必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如今我再读《三国演义》,我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更愿意去读《三国演义》前面的部分和后面蜀国衰败、诸葛亮去世的部分了。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赵云,老将不老的黄忠,足智多谋的孔明……他们的人物形象不再是那样完美的英雄,不再是以一敌万,无所不能的`英雄,在我心中慢慢变得有血有肉。刘备称帝前的落寞无助,关羽的自傲轻敌,张飞的鲁莽残暴,赵云的愚忠耿直,甚至于诸葛亮也有其无可奈何的遗憾。

  现在重读《三国演义》,我渐渐地不再去回避那些缺憾,渐渐地学会去面对那些不完美,就像自己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各种缺憾一样。智勇双全,忠义正直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被杀,粗中有细的张飞被人砍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而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五丈原陨落,这一切的失败现在我都勇于接受了,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完美,而是在于追求的整个过程。

  自己也好,亲朋好友也罢,自己不奢求,不完美的自己去乞求别人的完美,用心地生活,用心去走完这几十年吧!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在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此为终。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写的是在黄巾起义时,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想为国家效力,结识并拜为兄弟,在多次的战斗中,三国势力形成以及结束的经过。《桃园三结义》作为《三国演义》的开头,很好的写明了三人的性格,刘备是属于多层面性格,有时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时又是那么仁慈正直。张飞是属于“莽夫”这类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与刘备的冷静沉着相配,但他却勇于为国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现让刘备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关羽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同时又骄傲,狂妄,自大轻敌。关羽在准备投军时遇到了刘备、张飞二人,三人相识后对对方都很合得来,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誓同心协力、保家卫国。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上花费了许多功夫,能让读者清楚的'读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与写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其实不论是刘备、关羽还是张飞,他们各自的弱点还是集于一身,像刘备,如果没有日后诸葛亮的帮助,他的骄傲和有时的虚伪肯定会让不少战役以失败告终。张飞,不用说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气,在军队中对小兵的态度,肯定会给众多读者又这样一个想法:张飞就像一把伤手而锋利的武器。但张飞对刘备的鼓励还是让我感受到这位大丈夫的志气与雄心。再来说说关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义让许多人包括我都记忆犹新,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被诸葛亮的妙计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曹操进入了关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马向关羽求情。关羽看在旧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过去,要不是刘备的苦苦求情,关羽早就死在军令之下。

  曹操,三国里笑到最后的君主。虽然最终三国还是被司马氏统一,他也没有亲眼看到儿子完成自己的愿望,但曹操的才华却让许多人钦佩,唯有疑心能让他不那么完美。他的疑心让他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他自己却还坚持着“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有些人觉得曹操是代表着野心,但我读后却感觉不是这样,曹操想统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虽然他自己也表示过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位君主宏伟的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历史与辉煌!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前回写赵云,此回写张飞。写赵云是几番血战,写张飞只是一声叱喝。天下事亦有虚声而可当实际者,然必其人平日之实际足以服人,而后临时之虚声足以耸听:所以张飞之功与赵云等。非若今人之全靠虚声,浑无实际也;人吃尽老力,我只出一张寡嘴也。

  翼德喝退曹军,若非有云长昔日夸奖之语,曹操当时未必如此之惧也。不但此也。翼德棋矛立马于桥上,而曹兵疑为诱敌之计,若非有孔明两番火攻,惊破曹兵之胆,当时曹操又未必如此之疑也。则非翼德之先声夺人,而实则云长之先声足以夺人;又非云长之先声夺人,而实则孔明之先声足以夺人耳。

  玄德将阿斗掷地,亦掷得不差。由后观之:以一英雄之赵云,救一无用之刘禅,诚不如勿救矣。然从来豪杰不遇时,庸人多厚福。禅之智则劣于父,而其福则过于父。玄德劳苦一生,甫登大宝,未几而殂,反不如庸庸之子,安享四十二年南面之福也。长阪之役,本是庸主赖虎将之力而得生,人反谓虎将赖庸主之福而不死,为之一叹。

  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如玄德本欲投襄阳,忽变而江陵;既欲投江陵,又忽变而汉津:此猜所不及也。唯猜测不及,所以为妙。若观前事便知其有后事,则必非妙事;观前文便知其有后文,则必非妙文。

  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当子龙杀出重围,人困马乏之后,又遇文聘追来,是一急;而及见玄德之时,怀中阿斗不见声息,是一疑;至翼德断桥之后,玄德被曹操追至江边,更无去路,又一急;及云长旱路接应之后,忽见江上战船拦路,不知是刘琦,又一惊;及刘琦同载之后,忽又见战船拦路,不知是孔明,又一疑一急。令读者眼中,如猛电之一去一来,怒涛之一起一落。不意尺幅之内 ,乃有如此之幻也。

  孔明劝玄德结孙权为援,鲁肃亦劝孙权结玄德为援,所见略同;而孔明巧处,不用我去求人,偏使人来求我。若鲁肃一至,孔明慌忙出迎,便没趣矣;妙在鲁肃求见,然后肯出,此孔明之巧也。一见之后,若孔明先下说词,又没趣矣;妙在孔明并不挑拨鲁肃,鲁肃先来勾搭孔明,又孔明之巧也。鲁肃欲邀孔明同去,而若使孔明欣然应允,又没趣矣;妙在玄德假意作难,孔明勉强一行,又孔明之巧也。求人之意甚急,故作不屑求人之态;胸中十分要紧,口内十分迟疑:写来真是好看煞人。

  前看李肃说吕布杀丁原,偏等吕布自说出来,是一段绝妙文字;又看王允说吕布杀董卓,亦等吕布自说出来,又是一段绝妙文字。今看孔明欲往东吴见孙权,必待鲁肃说出,比前二段文字更是奇妙。前二段止是两人往复,此则夹一玄德在中;前二段一等吕布说出来时,便随口赞成,此则既等肃说出来时,却又诈言不肯。愈出愈幻,愈转愈曲,赏心悦目,蔑以过兹。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最先知道《三国演义》是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成都玩,看变脸演了桃园三结义,很是喜欢。回来就去图书馆借了绘本的《三国演义》看,当时我还没上小学,认的字也不多,都是爸爸妈妈读给我听。今年我已经是一年级结业的小学生了,前两天去图书馆又借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这次不用爸爸妈妈帮忙,我也可以自己看了,看不懂的地方再问大人。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人,到最后都死了,而且本来他们都很历害,是统领千军的`将领,但最后死的都让我觉得很不值得。妈妈说“历史就是个大舞台,他们顺应需要上来演完了自己精彩的戏就要退场,可惜确实退得不太漂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我记住了几个人怎么死的就写下来。

  诸葛亮:三国里最神机妙算的人,关于他的精彩部分太多了,可是他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死在六出祁山的军中。他就是太操劳了,什么都要管,才54岁就死了,好可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都是他的精彩。可是他却因为大意丢掉了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还因为太自负中了埋伏被捉去砍了头。妈妈说他太骄傲了!三国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和诸葛亮了,他要是小心一点,最后还可以多打几场胜仗。

  张飞:因为关羽的死,张飞很悲伤,日夜大哭,血都哭了出来。天天喝酒说要给关羽报仇,脾气本来就暴躁,后来还老是鞭打士兵甚至打死。最后他打了两个将领,还让他们三天内做出足够的白旗白甲,说是要给关羽挂孝出征,结果这两个将领怕完成不了任务被杀,就趁他酒醉睡着,把张飞杀了,带着他的人头去投奔东吴了。

  刘备:我觉得刘备没什么本事,不过妈妈说他有用人的大本事。他本来因为关羽的死就伤心,听说张飞的死,就带着七十多万水军去攻打东吴。开始取得了胜利也报了仇,但是他不肯罢休,想完全消灭东吴,还骄傲轻敌,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虽然被赵云救出退到白帝城,但因为心情不好又得了风寒就病死了。

  最可悲的是曹操,得了脑瘤,不听华佗的建议进行医治,还怀疑华佗并杀了华佗。结果最后自己也病死了。

  其它还有好多人,我都不知道了,因为我的书上也没讲,妈妈说等我大一点看全版的《三国演义》就都知道了。以后我还要看三国,特别是赵云和吕布我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3

三国演义读后感11-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7-02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01-09

《 三国演义》读后感01-10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2-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