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6-16 09:26:55
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

  这部书名叫《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个人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他将自己的毕生经历与经验凝结为一封封书信,对儿子的为人、为学等方面给予教育,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关切与期望,还有个人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书在形式上以书信方式表达情感,语言优美,哲理深刻,情感真挚,描述了三个时期:一是傅聪波兰留学时期;二是傅聪移居英国时期;三是傅聪成家立业时期。他在信中传达处事态度,关心儿子事业,协助儿子进步,在儿子成长之路上充分发挥指明灯的作用。

  在“为人处事”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读到这句,心中便想起一句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低谷,面对过困难,对抗过挫折,才能丰富充实自己,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

  在“学习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此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注,提醒儿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时刻保持谦虚之心,表达父爱如山之坚固,如水之清醒。

  在“慈母关怀”中,有这么一句话:“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结在一起。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逐在你们后面。”简单的两句,包含了父母亲对儿女的无限关怀,想要追逐儿女奔跑的脚步,守护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傅雷家书》以款款深情、殷殷期盼诠释了教育之义,重于泰山!她,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早已感受不到古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诉不尽的纸短情长,也体会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贵难得。读完之后,我却又对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兴趣。

  想想,游子在外,举箸执笔,为远方亲人,一笔笔写在纸上,承载着自己千般万般的思念与感慨,投进门口的绿皮邮箱里,让邮递员带它流浪,所经都是思念之处。见字如晤,这种“古老”的方式下掩盖着的是浓浓的深情与浪漫……

  在傅雷先生写给其子的家书中是浓浓的亲情,也有对其品德行为的要求,也不乏对其艺术上的`指导。他于傅聪不仅仅是严慈并济的父亲也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书中蕴藏着许多令人受益的人生哲理,堪称经典。我深刻记得这句话“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是啊,在现在的社会中,铜臭味弥漫,资本家为金钱不顾一切。社会所以腐烂,生锈,以至于发臭。欲望驱使人类,人若不能管控好自己,不能抑制欲望,管制金钱,就会被其反噬,从而沦落为欲望的奴隶。

  林文月这样评价这本书:“《傅雷家书》中的百余封信函,是傅雷为自己投下的‘背影’。我们读他写给儿子傅聪的许多篇真情流露的文字,却看到夕阳残照之下傅雷自己常常的背影,那个背影显现出诚挚浪漫,认真严谨,但又不免于落寞。……傅雷透过对文学、美术的熟悉与音乐的爱好而省思融会后,有他自己的艺术观,在《家书》里,他也反复与傅聪谈及这些问题。”父母走过人生路途远比我们要多,他们就像一个探路人,走走停停,也曾摔倒、后悔、遗憾。所以他们把这些经验,这些谆谆教导给予后辈,让他们少走弯路,也将自己从未实现的愿望与期许传承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待自己去完成。

  无论怎样,我们都应怀揣着一颗之子之心。要先学会做人再做事。这本书在艺术和精神上都给人以启发,令人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几天前,我在网上书店发现了一本名为《傅雷家书》的书。《家书》应该是作者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带着一点好奇,我把它列为我的床头书。读了几天后,我的是,我能在这个年龄读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读了两个字——爱与孝。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每一封信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爱。傅聪是在傅雷的严格管教下长大的,因为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功。也许傅聪没有被傅雷宠坏的童年,但傅雷对他的严格爱对他将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傅聪刚出国留学的日子里,我相信他很不舒服。毕竟,他第一次离父母这么远,但傅雷给他写了一封信。他这样告诉傅聪,他的父母还在你身边,这会给傅聪一颗孤独的心一种极大的安慰,让傅聪有一种父母和他相邻的感觉。

  当傅聪取得小成绩时,傅雷告诉傅聪不要骄傲,让傅聪明白继续学习新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未来更大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指导。虽然傅聪不经常回复,但傅雷仍然不知疲倦地写信给傅聪,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深深而沉默的爱,只是为孩子付出更多,而不是为孩子有任何回报的爱。

  其次,我想说孝道这个词。当我读完整本书时,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傅聪对父母的回复可能太少了,尤其是当他刚出国的时候。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聪经常几个月不回复一次。在那个沟通不发达的'时代,我离父母很远,几个月没有回复,这是傅聪在我看来做得不好的地方。

  傅雷和妻子走得这么突然,没有给傅聪留下孝顺的机会,傅聪以后也会后悔的。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会一天天变老,我们和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大。父母仍然关心我们,也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我认为即使我们很忙,我们也应该时不时地花点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即使只是一个电话,也会让父母感到满意。不要等到父母走了才想孝顺,才想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遗憾。

  很高兴读到这本书,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是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了解傅雷的育儿理念才明白,儿子傅聪从小受到的是严父慈母式的教育,傅雷对子女的要求甚至有些严苛,因为小孩子挑食,就不让他吃饭。直到傅聪出国后,傅雷才反思到当年的教育方式不尽合理。其实对于初为父母的他们,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也是贯穿他们人生始终的陌生探索。从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到如何与子女相处,他们也是在不停的摸爬滚打中慢慢领悟。现在我们非常强调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无比认同。但我觉得,原生家庭的理念,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但对个人评价及后来的人格建设,更多还是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觉醒。过于强调"子不教父之过",是对父母付出的无形抹杀,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推卸责任。特别是父母改变和改进的时候,作为子女,你是不是也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和改变?

  家书中另一种重要的情感,就是父母对于人生经验的传递,这既包括学术性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人生旅途的哲思与感悟。大多时候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情绪起伏以及有所得失的时候。喜欢和朋友聊天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只不过因为年两相仿,感受相近,个体间更容易接纳和共鸣。对于父母,本着"要把所有我走过的弯路都给子女指出来"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更加忍不住倾囊相授。这种超前的`经验和感受,在个人意识觉醒的特殊时期(例如青春期),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接受。所以,父母的教育一方面要用对方式,另一方面要看准时机。现在我再读起六十多年前傅雷写给儿子的谆谆告诫,只觉得无限贴合当下我的所有境遇。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简直是普世有效的真理。

  大概从小学时候开始,妈妈就保留了给我写信的习惯。那些暗淡无光的时候,成绩满满的日子,都有妈妈的信,或鼓励,或督促,或提醒,或建议,在不算特别直白表达感情的背景下,给了我很多直抵内心的触动。长大以后确实不常写信了,但和妈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那些伴随我少年求学时代的信,在委屈难过、消沉低落的日子里,是春风化雨的温柔,也是破冰前行的利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第一次听到傅雷先生的名字,以为他是个外国人,后来了解到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对他是十分敬佩的。

  因为傅雷先生的关系,我买了《傅雷家书》来看,虽然只是简单的书信,可里面包含的却是浓浓的`爱子之情。

  因儿子离得较远,因此傅雷先生自能用比较独特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写信。当然,在这些书信中也透露出傅雷先生对自己孩子的牵挂和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傅雷先生总是耐心在书信的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唠叨,这不是唠叨,这是爱,是无私的父爱,是不求会好的父爱。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爱在无形中教你如何坚强、自立。

  在书信中,傅雷先生自责自己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这是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先生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导方式,是中国父母的好榜样。但我不希望家长不要只学傅雷先生的一个“打”字,那样光打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要是“打”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么孩子们还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长能用平和的口气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父爱如山,他们虽然沉默,却用宽厚的肩膀承载起子女的每一次成长,母爱如海,她们用柔软的胸怀,包容我们一次次的任性。《傅雷家书》不仅父母需要读,孩子更需要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让所谓的“代沟”不再成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障碍。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纸与笔,造就家书,温润而深情的字眼。也许此刻我们不再写什么家书了,但它始终是一种记忆,一种礼貌的传承。提到家书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们的家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家书,寄托着沉甸甸的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还有没有这一日呢?陆游不明白,陆游的儿子也不明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依然是陆游的家书。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书,承载着陆游一生所学,寄托着诗人无尽期盼。一行行话语,是否也曾被厌烦,又被当做无价之宝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轼的家书。可是,这是寄给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欢快地度过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无知,无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学富五车,更不用说苏轼的百年第一了。抚今追昔,过去的梦,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书,令人动容。初读《傅雷家书》,觉得便是些学术性的,大白话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渐发现,字里行间都是对儿子深深地挂念。当时的雏燕早已远走高飞,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视,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阵顺风,托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议,都是家人们一生的经验。我总是被里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动。“不用怕麻烦人家。运到团里时,外面包的笺,千万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坏手。”真的是细致入微,想到了每个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总觉得父爱如山,应当是不善于表达的。可是傅雷却像妈妈一般,絮絮叨叨,说长道短。可是这样的'表达是没有错的!父亲和孩子本该这样交流,而不是缄默不语。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关心,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载着沉甸甸关心的飞机呀,可千万不要坠落。那只飞远的雏燕呀,可千万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

  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思念,就像钟表,只有嘀嘀哒哒的呼唤,没有日夜与四季的流转。

  ——题记

  “音乐会的成绩未能完全满意,主要是因为根基问题。”这似乎是对傅聪的批评,但又何不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叮咛与爱呢?傅雷对傅聪用最直接的言语,叮咛着傅聪。这也是傅雷望子成龙心切的表现啊!

  是啊,望子成龙是全天下父母的心声,总是表现在那声声叮咛。

  圣人的'父亲也是这样。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看到王阳明被嘉靖皇帝封为新建伯、光禄大夫、上柱国,兼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对王阳明说:这未必会有好结果,你要小心。最后,王阳明听从父亲的叮咛,终没有跳进朝臣的圈套。

  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父辈们总在信中叮咛我们: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父亲写到:“你这个年龄是一切往前的,但不要太过浮躁,偶尔回头看看过往,其实也是一种策略。”写这封信时,我正遇难关,只想硬着头向前用蛮力开道,只是不能成功。爸爸用这句话提醒我看看克服过的困难,总结经验。最终我渡过难关。

  “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使得人生充满温暖。”

  傅聪这时远在万里之外,遇到了友谊问题,向傅雷请教是否一定要以物质报答。傅雷的这句叮咛如清澈的雨露灌溉给了如久旱般的傅聪。友情是很重要的,但友情重情,心到比赠予更重要。

  父辈对我们交友时诚恳的叮咛,可能逆耳,但哲理丰富。

  我小学时与我的一个同学交朋友,有一次他帮了我,我认为应以重礼相谢,爸爸告诉我:“朋友需要真情,而不是金钱。”我定要买个什么礼物,他不给钱,只好作罢。

  上了初中,才明白,友情是像素丝一样纯洁的情谊,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的确是,页页家书,浓浓父爱。密密字迹,个个叮咛。

  父辈对子女的爱和叮咛,是悠长、深切、却又不溢于言表的,是发自内心、却又不言回报的。这种爱,无需明言,却又从不急于表白,甚至不需要子女去理解,只是默默奉献着。

  是的,父辈的叮咛,随时光荏苒,愈显睿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读《傅雷家书》,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傅雷作为一个父亲的温度,而我却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力度。尽管傅雷在信中对傅聪嘘寒问暖,十分感人,但我却更加关注两人谈论艺术与文化的信件。

  作为一个曾出过国、留过学,也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翻译家,傅雷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主旋律是兼容并包。他既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作品可以让人眼光宽广,又把汉代的精美石刻奉为精品,其开放而宽广的胸怀和贯通中西、海纳百川的`治学态度可见一斑。

  傅雷是一个善于对比和求同存异的学者。他常在书信中谈起中国古代的诗词。他有时会将诗词独立提出,有时则与西方音乐同时谈起,寻找共同之处。比如,他认为,莫扎特、舒伯特都富于一种近乎于李白的气质,而萧邦乐曲的神髓则与某些中国古诗词颇具相像之处。

  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并不拘泥于诗歌和音乐,也有许多是针对于文化更深层之中优缺点的。这也体现了他不但长于探求细节,而且也对宏观的文化颇有些见解。

  比如,他认为西方人的思想是混乱的,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又比如,在贝多芬的作品之中,始终充满了“人”(即自我)和“神”(即命运)的斗争,而在他最后的晚年里,“人”落在了下风,贝多芬在命运前低了头。是否低头没有定论,但西方思想的混乱由此可见。

  实际上,西方宗教信仰之“无我”(非是现在所谓无我),与现代精神之“有我”之间的战争,尽管自文艺复兴之时便已开始,但一直到今天,仍未结束。反观中国古代,由于诸子百家,无一以宗教信仰为人之根本,纵是后来传入的佛教,也极重视自我智慧的完全觉醒(彻悟),所以,中华民族不可能在思想上出现如西方人般的矛盾与混沌。

  最不同寻常的是,这些关于艺术与文化的绝佳评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写于他被强加反党罪名,隔离审查期间。在这时,他的待遇差到了极致,每天甚至只能看五分钟书。对于一个爱书如命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情形几近人间地狱。但他依然在对文化和艺术提出着自己的想法,依然在谨慎而严密的思考着。

  也许,只有这样无论境遇好坏,总有一颗求索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沉浸在回忆中,把你的一生重新问过一遍,想着你在强保中疾肥胖,又淘气又可爱的童年,顽强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罗马尼亚出发去参加肖邦比赛为止:童年时所受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的发奋用功,出国后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许成绩真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欢乐!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开始成家立业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儿子的爱意,连小时候的支根末节都还记得。是啊,父亲对孩子的爱永远那么伟大,傅雷对儿子博鞋的爱都暗含在书信中了。

  有人说,没有父爱,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的我们。就算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就坚强。

  父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好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事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种幸福叫儿女,有一种温暖叫关怀,有一种亲情叫父爱。这句活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父亲对我们的爱可谓之伟大,父亲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责任。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快快乐乐的长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只要无愧于心即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差距是什么?差距就是当你在所谓的“放松”时,别人奋笔疾书;当你在迷茫时,别人确立了正确的思想。——题记

  如何做人

  读了《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想要报效国家,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做人?怎样做人?只有你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大地发挥你的能力,才能成就个人,才能报效国家。

  《傅雷家书》是作者傅雷教育儿女的书信,其中就提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人要谦虚,获得大奖不骄不躁,虚心请教,才能更好地补充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务,不急于求成。

  细节很重要

  傅雷先生在书中曾教导儿女生活中的礼仪要得体。比如:“在不用刀叉时,手应放在餐桌上,而不能放在腿上和餐桌下,刀叉不能发出声音。”这些生活细节体现着一个人的涵养。礼仪得体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人生的最高境界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讲的是傅雷先生教导儿子傅聪时,告诉儿子弹钢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琴声响起,人们随着琴声的变化哭笑无常,不时变幻。而弹琴者应像率领千军万马那样沉稳如钟。感情不够深切,曲子就不够味,就显示不了它的本质。人生亦如此,面对着生活的喜怒哀惧,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沉稳如山呢?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人生启示

  傅雷先生对儿女的谆谆教诲成就了他们,一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他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女迷茫时指引方向,谨戒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儿女以后的人生铺垫道路。

  我从中体会到傅雷先生教子深切、父子情深。在严厉的教育中彰显对儿女的爱。《傅雷家书》这样的一本好书启迪了青年人的思想,像良师益友般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放弃,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人民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礼仪得体的人。

  《傅雷家书》好似大海中的灯塔,在迷雾中引导我们前行;它像我们的良师益友般传授为人处世的经验,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好句02-13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4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5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2-23

傅雷家书好句15篇02-1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0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03

傅雷家书好句(15篇)12-2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