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07-09 13:51:25
《爱的教育》读后感(优)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1

  《爱的教育》介绍了1881至1882年意大利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写了发生在主人公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和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解启发性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致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整本书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老师……以及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与爱,在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这些朴素的、源自自然、发乎内心的“大爱”与“小爱”,尤显得弥足珍贵!世界在进步、科技愈发达,但人类的爱永远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小“爱”影响家庭,大“爱”将影响人类繁衍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及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现状下,《爱的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明白爱其实很简单,爱是付出、爱是欣赏。从小对小家、对大

《爱的教育》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谛。其中,我归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学习卡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保护弱者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可怜无助,像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孩子乞讨的母亲,他们是多么地痛苦,我以后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给人一句安慰,一块钱,别人也会万分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文圣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人爱之,敬人者人人敬之。这句话是多么地有道理啊!我还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飞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打中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多么高尚的行为!一般我们犯错,都是不肯承认。而他舍己为人,为克洛西顶错,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喜欢卡隆。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爱,让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奉献一点爱吧!让更多无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我要抱有一颗爱心,对痛苦无助的人多一点关心,对他人多一点诚心。这是我读《爱的教育》最大的体会。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从一个叫安里科的四年级的小学生的视角,通过一件件细微的、平凡的事,娓娓记叙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同学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我读了每月故事《寻母记》后,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

  马尔科出生在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中。母亲为了赚钱,到了一个离家十里之外的'城市当佣人。有段时间,妈妈沓无音信。马尔科为了寻找妈妈,在马路上四处奔波,走过了无数条路,找遍了整整6个城市,他找到妈妈时,妈妈生了一场大病,死活不肯动手术。见到他,便有了活的希望,最终,妈妈活了下去。

  马尔科的决定恐怕连一些大人都不能做到,是爱给他无穷的力量。爱能扭转命运,爱能创造奇迹!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爱,那么会怎么样?没有爱,世界上将战争一片,没有爱,妈妈就不会照顾我们,我们早已露宿街头,没有爱,世界上谁都不管谁,都十分自私……没有爱,就没有这个世界!

  我们要向马尔科学习,爱自己的亲人和父母,爱社会,不断创造奇迹;向马尔科学习,勇敢起来,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新成绩。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爱,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挡我们的人生之路!

  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千万不要让它们慢慢地流失。因为,每一点爱都是珍贵的,都是如钻石般闪闪发亮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4

  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名叫爱的教育。因为没有人跟我说,所以没看。

  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爱看书的我,看爱的教育时,最喜欢,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小抄写员)里:

  寂静的夜晚,皎白的月光正洒向大地,一扇窗户的玻璃下映着一个瘦小却忙碌的.身影。

  “呼,今天的文稿写的差不多了。”他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帮父亲抄写文稿了。

  叙得亚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他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使父亲的负担能减轻一些,年幼的他便每天深夜起床为父亲抄写东西,自己却因为睡眠不足而使学习下降了。父亲为此误解了叙利亚,可他依然顶着压力,坚持每天深夜继续工作,父亲发现真相后,十分感动!

  爱的感悟:

  可能有人会问:爱是什么?在哪里?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这样问的人:

  爱

  可能

  只是一个

  不经意的小动作

  只是冬天时

  妈妈熬的一碗

  再普通不过的粥

  就算一个

  小得不能再小

  的眼神

  也能

  表达出

  爱的真谛

  爱无处不在

  却也无处可寻

  只要你学会

  去爱别人

  也就能发现

  在身边的那些

  爱你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5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感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以。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

  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

  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积累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

  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篇《灾难》:

  一个名叫洛佩谛的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来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在街路上倒了。这时,街车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驶来,洛佩谛眼见这小孩将被车子轧伤,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因为来不及拖出自己的脚,自己反被车子轧伤了。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6

  爱像空气,他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我们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这个故事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突然想起爱是多么神圣、高尚与奥妙。这里有对国家的爱,有对父母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他当时非常害怕,但在同学卡洛菲的鼓励下,勇敢地去承认错误,老职员接受了他的道歉,而且还给他一枚邮票。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闪光吗?除了书上所学的知识;我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为自己找借口;当然我们带学习用品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所用。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做好一切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而我们只需要怀着一颗好好学习的心就好了,仅此而已。我认为人类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爱的教育》读后感7

  《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千。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毁人心灵的毒蛇》这篇文章,它让我改变了以前待人的态度。

  文章主要写了“我”原来非常喜欢瓦梯尼,可是“我”看见瓦梯尼总是妒嫉别人,“我”又开始讨厌他了。瓦梯尼无论怎样拼命用功,可还是比不过代洛西。代洛西人品端正,学习又好,才使瓦梯尼妒嫉代洛西。这次代洛西作文得了100分,瓦梯尼就写了一张纸条,可几个同学给了瓦梯尼一张纸奖章,上面画了一条毒蛇。瓦梯尼脸色铁青,把那张纸奖章撕的粉碎。

  妒嫉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破坏团结,阻碍进步。妒嫉阻止你达到高尚完美的自我。它使你怨天尤人,贬低别人的进步与成功,而你在这种危险的情绪中受到极大的伤害。

  是啊,我们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不能妒嫉同学,要真诚赞扬同学的优点,不然,妒嫉像一条毒蛇,它会毁坏你的头脑,腐蚀你的.心灵的。以前,我有点妒嫉班里新来的同学徐鹏飞,他的学习是那样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比我高出4-5分,但自从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就改变了以前的那种态度,虚心向他请教起来。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掉妒嫉心理,真诚看待别人的优点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8

  我读过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人成长中一部“必读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无穷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他经过他的父亲、母亲、老师的爱的教育后,改掉了那些坏毛病,学会了去“爱”!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友谊的力量。安利柯有一位朋友叫克莱蒂,他家是卖柴禾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母亲还得了重病。安利柯从认识克莱蒂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帮助克莱蒂,克莱蒂感激不尽。为了报答安利柯他便拿出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钱,虽然这些钱不能买很多东西,可这表达了克莱蒂对安利柯的感谢!安利柯收到东西后非常开心,两行热泪从他的脸颊流过。看到这里,我也被深深的打动,这让我懂得了付出终有回报的道理。

  安利柯是我心中的榜样,他把家人和朋友给他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人都在爱我,以后我会向安利柯学习,把爱传达给更多的人。

  读了这本书,让我接受了一次真正爱的教育,也明白了爱的真谛——接受爱,传递爱!就像一首歌唱的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读后感9

  爱是什么?在这个纷纭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爱的教育》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生活,和他周围的人、事、物、它以“爱”为主题,抒发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穷苦人民的爱……总而言之,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一个人。

  书中的故事,我最喜欢《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一些钱给他。虽然少年很需要这些钱,可是他当听到这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时,他忍无可忍了。他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向他们砸了过去,愤怒说道:“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羞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读到这里,我的心沸腾了,我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

  书中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使书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样,其中所体现的强烈情感让“我”这个中国读者深深震撼。

  我深信,每一位读过《爱的教育》的朋友都会被书中所描绘的社会所吸引。我想,这应该是《爱的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10

  今天我阅读的是一本感人的书。书名叫《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上作文班时,老师发给我们,叫我们阅读。我读了其中的一篇,标题是《弗洛伦萨的小抄写匠》。讲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除了白天做工,每天晚上还抄写便条挣钱。孩子为了为父亲分担,等父亲十二点钟上床入睡的时候,孩子便偷偷下床,帮父亲抄其余的便条。那一个孩子又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到学习,被父亲责备。有一次,那一个孩子晚上又在抄写便条,抄着抄着,有一本书掉到地上。父亲被惊醒,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房门前,看到儿子在帮自己抄便条,心里很感动。

  我很喜欢这篇故事,因为那一个孩子不怕辛苦,一直帮父亲抄便条,就算父亲责备他,他也没有怨言。

  我觉得这本书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发现自己以前抄的那么多的便条,原来有些是儿子在帮自己抄。自己感到很惭愧,之前还一直伤他的心。举一个例子就是:父亲使劲地吻着儿子的.额头,哽咽地说道:“我全明白了,全知道了,是我,是我请你原谅,我的小宝贝,来吧,跟我来。”“快亲亲这孩子吧,三个月来他一直不睡觉,为我受苦,给我们挣面包吃,我却只管伤他的心!”父亲不了解实情,就随便指责那一个孩子,真不应该。

  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从书中收获到:父母有困难的时候,要多帮父母分担一下。

  

《爱的教育》读后感11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有许多同学,如:卡隆、克莱谛、耐利,科洛西……都能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在他生日的时候捧场……这本书一共有10章,共22篇日记,每一篇都蕴藏着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总让我百读不厌!

  这本书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狭义的`行为”这篇日记。它讲的是科洛西是一个断了手臂很自卑的孩子,一天,几个调皮的同学欺负他,最终他忍无可忍,拿起一瓶墨水朝那几个同学丢去。可是,这墨水瓶却砸在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把老师的衣服染黑了一大片。老师火了,站在讲台上大声喊:“这是谁干得!”这时,正义的卡隆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干的。”老师轻轻地说:“不是你!到底是谁?只要肯站出来承认,老师一定不惩罚你!”只见这时,科洛西慢慢地站了起来,向老师说明了情况,并道了歉,而老师也原谅了他。那几个欺负他的同学也向科洛西道了歉,道歉时卡隆站在他身边,好像准备好随时保护科洛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欺负弱小,应该在他们有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能找回自信,战胜心理的阴影。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要让有需要的人能及时得到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生活中没有贫贵之分,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大家都是劳动者的孩子,通过这本书的故事让我懂得,只有劳动才是最光荣的!……总之,《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爱的教育》读后感12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父母对孩子无时无刻的牵挂,还是老师对学生不求回报的付出。今年暑假,我读了《爱的'教育》,读后,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爱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这本书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个勇敢的小男孩救人的故事。

  一个一年级的同学过马路时,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摔倒在大街上。一辆马车驶了过来,眼看就要撞到他了。二年级的罗伯特恰巧在他旁边,看到这种情景,罗伯特冲了过去,把小同学托离了危险区,自己却因为躲闪不及而被车子轧伤了脚。

  每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我的内心都被罗伯特的见义勇为精神深深感动。罗伯特的勇敢行为体现了一种大爱无疆的精神,这让我想起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的英勇事迹。20xx年7月2日,在杭州的一住宅小区,一个两岁的儿童突然从十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自己却因为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手臂骨折。无数人为之动容,吴菊萍被称为“最美妈妈”。

  无论是见义勇为的罗伯特,还是“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这种大爱精神,不断激励着我成长。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多年前作为学生的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爱的教育》,那时候的书还是薄薄一折便会留下痕迹的纸张,而现在书本已经装订成硬壳,纸质也变得厚实,如今再次品读,才发觉一本真正的好书在每个年龄层去阅读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曾皱了眉头,那时候的我单纯的'以为这是一本作为母亲的读物,书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如何以爱之名来教育孩子。然而当我真正翻读的时候我才发觉到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有多么的浅显,这不仅仅是一本亲子之爱的书,还诠释着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社会之爱,祖国之爱,而书籍针对的阅读者也不单单是父母,它以一位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可以由孩子来阅读,也可以由师长来阅读。

  《爱的教育》中用了很多词语来形容爱,我喜欢那种用简简单单的词汇就能形容出一个抽象名词的文字,比如:感恩,亦或是希望。

  书中诠释着人们不同的品质,有虚荣嫉妒,有高傲盲目,有感谢坚定,也有告别牺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孝心,什么是爱国。它教会人们在不同的角度与领域中如何怀揣着一颗爱意的心去面对眼前的祖国,甚至是这个世界。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暑假里,我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十年创作完成的,以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为视角,由安利柯身边发生的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信”以及班主任考谛先生所讲的“每月故事”组成,共有“十月”至“七月”十个章节。作者用朴素简单的语言,讲述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事情。但件件小事却都充满着爱,让人为之感动,不断的触碰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在这么多平凡而有趣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还属“万里寻母记”了。它讲述的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男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他生病的'母亲,并见证母亲治病成功的事。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爱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缺失。我们有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有朋友之间的友爱,还有师生之间的关爱。久而久之,这些爱都被当做是理所应当的,却不被我们重视。就像我们认为太阳会发光是应该的,但我们失去它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光明与温暖,更不能忽视我们身边的父爱、母爱、友爱以及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落叶在大地上散步,谱写着一曲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哺育它大地的感恩;流星在深蓝的天空中划过,绘画着那一幅幅动感的画面,那是流星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读毕爱的教育感触颇深,因为有了感恩,才有这个缤纷的世界,才有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感恩父母

  俗话说:”受人滴水恩,当涌泉报。“又何况是父母,他们为你付出的,一片无限的'大川。

  父母为子女撑起一片蓝天,当你伤心时,难过时,哭泣时,你就可以回到家的港湾,享受父母对你的关怀。

  学会感恩父母,即使是一件小事,哪怕只是端茶送水,对父母来说,也是非常欣慰的。感恩父母,不需要轰轰烈烈。

  感恩是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老师

  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感恩老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知识的源泉;感恩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

  老师给我们的爱,像茉莉花,轻轻的,柔柔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味道。

  老师的爱是平凡的,老师的爱是伟大的,它像一般暖流,缓缓地渗入心田

  感恩他人

  感恩绊倒我的人,他磨炼了我的能力;

  感恩丢弃我的人,他磨炼了我的意志;

  感恩打败我的人,他磨炼了我的勇气;

  ……

  学会感恩,当落叶飘散,流星划过,留下心中最美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