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11 15:47:19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1

  炎热暑假,极少外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儿童版《三国演义》,虽文字简捷,但故事情节及人物描述却十分精辟。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众多,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在我心中对诸葛亮的映象最深,像草船借箭,诸葛亮在大雾的海上用稻草做成士兵的模样,再让士兵来敲鼓呐喊,引曹操派兵用弩来射箭,就这样十万支箭到手了;诸葛亮又为赤壁一战借了东风;诸葛亮还七擒七纵孟获,这表现出他的'仁慈的心;他施空城计退司马懿,这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诸葛亮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忠心为刘备效力。

  像这样一位聪明,有计谋,忠诚的诸葛亮,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在映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最喜爱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演义》了。暑假期间,我再一次阅读了宁波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他胸有成竹的气质总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许许多多经典的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

  三国是指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占领自己的地盘,互相征战对抗,这段历史中的'勇不可挡的大将不计其数,聪慧绝顶的智者更是数不胜数。虽然爸爸说我此刻还不能透彻的读懂这本书,但是仍挡不住我喜爱它。我想,等我长大了读这本《三国演义》,也许就能真正领悟吧,不管怎么说,喜爱就是喜爱,跟年龄没有关系。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好听的故事,比如说“空城计”,“三顾芧庐”等,但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于是要求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做出10万支箭,用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士兵向别人借了二十条船,每个船上放30个士兵。并且在船边插上许多稻草人。

  第3天晚上,大雾弥漫了整条河。曹操看到了,以为是那是刘备的船,于是他叫人放箭上去,结果箭全部都射到了稻草人上。

  第二天早上大雾快要散去了,诸葛亮命令开船回岸。

  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好了10万支箭。

  这个故事里周瑜心胸狭窄、忌贤妒人,想要陷害别人,而诸葛亮宰相肚里能撑船,智谋多足,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让我意味深长。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有三顾茅庐,空城计,赤壁大战,火烧连营等等,从这些故事中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求贤若渴的刘备,坚贞不离的关羽,鲁莽的`张飞,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的曹操,聪明机智的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的博学多才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面对事情要冷静的对待,待人要忠诚,胸怀要宽广。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就能战胜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主要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当然这里面有人间之英雄,也有乱世之奸雄。

  有治事之能臣,也有宫中之奸臣,人数数不胜数。在经过几十场激烈残酷的战争之后,北方的.曹操,四川的刘备,江东的孙权,这三大势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国之间,经历了无数场战争,皇帝一代比一代无能,终于在公元280年,司马炎统一了中国,就是历史上的三国归晋。

  这本书传达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因素:仁、义、礼、智、信。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各种各样。

  有狡猾的奸臣曹操,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爱民如子的刘皇叔等4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我最爱的还属爱民如子的刘皇叔了。

  刘皇叔,原名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他爱民如子,治国有方,与百姓共度困难,时刻想到百姓,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像刘皇叔那样的人,例如我们的政府官员。他们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给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是伟大!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魏蜀吴三朝鼎力。到底谁能在乱世中脱颖未出呢?虽然刘备有诸多贤才相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衷心英勇的赵云,鲁莽勇敢的张飞......但由于他最后的意气用事,也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而曹操虽然没有什么能人异士的相助,但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才华,他成为了最后的一个赢家,因为他成功击败了蜀和吴,重新统一了天下。

  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要成大事者,不能总依靠别的人的.帮助,而自己却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否则,我们就会和刘备最后的结局一样,只能悲哀的将自己的愿望寄托给下一代。即使身边有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但最终也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并不能做出什么大的事情来,只能郁郁而终。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水镜先生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最终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后来他们都死了,但是他们很勇猛,但是他们的.后代都是昏君,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火烧赤壁》。

  里面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后要与曹操水上交战。孔明出了一计,他让黄盖去投奔曹操为曹操献上一计。他让曹操把船一个个连起来。到了那一天刮起东风,孔明让士兵点火,曹操的军队无法散开,大败。

  我受到的'启发是我们应该做事开动脑筋不思进取,并且要学习这样的精神。我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黄盖老实厚道,实在让人敬佩。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最近,趁着放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全书贯穿的各种打仗场面很有趣,其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说的是吕布很强悍,张飞打不过他,结果叫来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刘备,一起打群架,结果还是没打赢。吕布太厉害了。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诸葛亮,爸爸告诉我,诸葛亮是个“法西斯”,在他的国家实行军国主义,就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东条英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的一生,都是在侵略别人,制造战争。

  《三国演义》太深了,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我决定有时间再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认识了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刘备,因为他知人善用,礼贤下士而且还很仁慈。三国演义中对有关刘备的故事有很多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和三顾茅庐等。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出色的小说,它丑化了曹操美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提高了赵云,贬低了周瑜……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我最爱的`小说,常言道:“不读三国非男儿。”我想三国演义中展现的忠义智慧以及勇敢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通读全书,最让我佩服的是,这部书虽然涵盖了大小战事四百多次,但每次不一样,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园三结义,永世不相忘,这种友谊值得推广。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大名著之首—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很生动,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些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打打杀杀。其实,细细品味一番,就涌出了名著的特点。

  里面的人物描绘得很细致、生动。比如说胆大心细的张飞啊、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啊、保守稳重的刘备啊……数不胜数的`都描绘了出来。还有一些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比如望梅止渴、料事如神……

  再说说里面的故事情节,有很多,他又是怎样发生的,结束的,都很清楚,好像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了故事里。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激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的确很精彩。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希望大家多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众多,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

  在我心中对诸葛亮的映象最深,像草船借箭,诸葛亮在大雾的海上用稻草做成士兵的'模样,再让士兵来敲鼓呐喊,引曹操派兵用弩来射箭,就这样十万支箭到手了;诸葛亮又为赤壁一战借了东风;诸葛亮还七擒七纵孟获,这表现出他的仁慈的心;他施空城计退司马懿,这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诸葛亮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忠心为刘备效力。

  像这样一位聪明,有计谋,忠诚的诸葛亮,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在映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3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

《三国演义》读后感02-1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12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6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