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3-07-14 14:39:56
《活着》读后感(优选)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读后感 篇1

  生命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余华

  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句就感叹: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啊……

  这本书以一个流浪汉道听途说的故事方式写了下来。其中,文中的第一个“我”,对这个故事是有自己的评论的。这样的文学手法,我第一次接触。这样可以完整地写出这个故事,也可以自由地抒发作者的一些感触。

  福贵原先是个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输了家产,连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带着儿子回来,母亲却病倒了。为了求医,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了。

  几年后回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高烧不会讲话,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团聚了。又因饥荒,被迫无奈把女儿送给别人。女儿逃回了家,他们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后来儿子又因献血过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勤恳的女婿,女儿又因难产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本还可勉强过上好日子,女婿却因工地失误丢了性命。福贵拉扯着外孙长大,却因为一个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失误——豆子煮多了——外孙被吃撑死了。

  就这样,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这样的遭际,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先是和国民党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还有饥荒。我看过的书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背景。这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样是被社会一步一步碾压,直至毁灭。但是《活着》的结局不一样。福贵没有被压垮。最后他从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头老牛,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和它一起优哉游哉地种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诉“福贵”,不只有你一头牛在犁田哦!

  这样的田园生活,是甜是苦难以分辨,只觉得弥漫着无尽的苍凉。

  有人会问,这样“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有什么意义吗?

  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你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更可以经受生命中的痛苦——毕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爷爷也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我小时候还听爷爷说过,当时捕来的鱼都要充公,饥荒时确实会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学。其实生活的苦难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实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苦难”。我们不应像骆驼祥子一样被压垮,我们应该学着福贵,以乐观的心情去继续生活。

  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并不是很了解什么叫饥荒,我也没有体会过亲人离开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着》后,长叹一声,这真的是个好悲伤的故事啊……

  《活着》读后感 篇2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拥有生命是多么的幸运,但对有些人来说,想要好好活着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余华通过《活着》描绘了前半生过得风生水起,后半生跌入社会底层,过着艰苦困难生活的富贵。有些人说,这本书只能看一遍,不敢再反复揣摩,因为深切地感受到富贵生活的悲惨和悲哀,害怕再次感受到活着的艰辛和艰苦。而我认为,余华不仅仅给我们描绘了底层贫困人民的生活困境,还给我们带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

  很多人活着是为了钱以及名利,我想,这大错特错,即使钱和名利都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但活着的意义远没那么简单。富贵的生活是贫穷的.,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坚持活下去了。为了父母、孩子、朋友而活着?不,富贵一路走来,亲人、好友一个个的离去,生活一次次地将他击倒,可富贵都独自挺过来了,虽然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但他还是努力地坚强地活着。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任何人、任何事,只是为了活着本身。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了这趟旅程,而这段人生旅程一旦失去就彻底失去了,并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再来一次。人生很短,转眼就从牙牙学语的幼儿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再一转眼便满目华发……曾经那些阻挡我们止步不前的困难,回过头来看也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小小绊脚石罢了。

  我们来也是一个人来的,走也是一个人走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富贵,即使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的离世,而他孤独寂寞,与老黄牛相依为命,还是努力地活着,并没有选择轻生,上天赋予的生命怎能轻易中止?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就丢弃生命,想要离开人世间,实在令人叹惋。和富贵相比,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富贵的贫穷,没有富贵的孤独,我们有好友相伴,有父母的疼爱,有丰衣足食的生活……那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或许你正遭遇挫折,不要放弃,因为暴雨终将过去,美好的彩虹会在未来等你,如果现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你将失去看到美好的机会!

  “没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什么比活着更艰难的事”,生活自然不可能事事顺意,有许多的困苦等着我们去跨越。但就算这样,我们也要好好地活着。富贵经历了生离死别,在旁人看来他是幸存的,但他深知只有真真切切地活着,才能感受人生的种种体验,品尝命运给予的酸甜苦辣,只有活着一切才有了意义。

  生活本该如此,我们要像富贵一样坚强。活着吧,好好活着,坚强地活着,快乐地活着,平淡地活着,不为别人,为自己!

  《活着》读后感 篇3

  “一切痛苦,迷茫,彷徨,失落,爱恨情仇都是幸运,因为还活着。” --------题记

  故事的开篇介绍了一个名叫富贵的老农,年轻时本是家财万贯,却因沉迷赌博,而不得不从大富大贵沦落到一贫如洗。全家开始帮着还债,但是,他全家的命运似乎注定是坎坷的,父母相继去世,没过多久,儿女妻子也被疾病夺走了生命。

  战争,别离,死亡这一幕幕都是富贵亲眼目睹的,而他却无能为力,即使戒掉了不良嗜好,改过自新开始积极生活也没有人见证,不得已孤苦伶仃的与一头与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老牛相依为命。

  我思寻着,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没有战争,不必忍受饥饿,那活着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呢?

  去到大山里,看到孩子们为了学习,翻山越岭,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能在教室里接受到教育,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告诉我,可能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到更远更繁华的城市看看;去到养老院,看到那里躺在床上度日如年的老人,他们行动受限,整天就只能看着天花板和窗外,他们空虚的眼神告诉我,也许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而言有子女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叙叙旧就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吧;走在上下班高峰时,人满为患的地铁里,白领们快速的步伐和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为了在大城市立下根,不辞辛苦,拼命工作,每日与黑夜作伴……

  虽说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离开这个世界也是不得不走,但是既然有了生的机会就要活的精彩。每个人都活着,但有着不一样的追求,而活着的意义不正是追求更好,变得最好,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换个角度想,富贵也是幸运的',从前有病危父亲抵押房子弥补过错、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母亲下地劳作攒钱、妻子怀着孕却得知没了钱后的不怪罪,放弃堂皇富贵与他相互搀扶,同甘共苦。现在有坚强的意志,也拥有了怜悯他人,反省自身的能力。

  很值得庆幸,即使活着很艰难,但是富贵选择了笑着面对。

  我认为即使平凡也要学会努力,期待终点的美丽,沿途的风景也要更加懂得珍惜。变得善良,对一切充满感激,相信身边的人都是你乐于助人的见证者。当然也要不饶点滴不饶自己,因为所有努力都有迹可循,好好学习才能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探索一切未知的精彩,没准一个超大的惊喜就在远处等你。

  《活着》读后感 篇4

  余华在《活着》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是啊,福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正如王安忆认为的: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便是这样一位世人。福贵在感叹着祖上的两百多亩地到他手上竟折腾光了;感叹着战火纷飞、子弹无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叹着原本不该死去的亲人终究都死去了;感叹着他最后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来……这一切的厄运一个个地将他逐进了伤心绝望的深渊,但是接连的灾难并没有把福贵打倒,他活着,与一头名叫福贵的牛好好地活着。

  是啊,活着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余华用一种平淡而又自然的笔触将福贵的一生经历娓娓道来,这样的平淡与自然更能凸显出生活于福贵而言是残酷与无可奈何,但同时也是一种活着的态度,真正体现生命的张力与无限可能。也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的:“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贵有很多个离开这个人世的理由,但他却仍然从容淡定地活着。

  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福贵在活着,其实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但让人感到难受而不禁泪下。在我的认知中眼泪是痛苦或喜悦的宣泄,而《活着》却是寓于这种宣泄后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识的高度。从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难与幸福之前与之后,永远都是饱含着对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贵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对苦难所展现的坚忍和抗争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为他的`不幸与坚忍而感动。纵使泪水照耀不了前进的道路,但我们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也是一种哭过后的坚强和泪水洗涤过的幸福。作家余华正是以犀利的笔调将人类的苦难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不得不有所“畏惧”,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着,便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顽强、最动人的精神力量。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要忍耐,面对所有逆境苦难,包括最残酷的,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克服它、度过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所以让我们忍受此时的苦难,享受此时的幸福,因为我们正活着!活着已经是一种难求的幸福,而能快乐地活着,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赋予了我们怎样的一种责任,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力、尽量、尽心、尽意地完成它。走进余华,读完《活着》,我收获了对人生的另一种深层感悟。

  《活着》读后感 篇5

  我从来没有如此热烈地喜爱过一本书,也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过某个作家的风格,(引起读者好奇心,使读者想读下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书)可有那么一本书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就是余华的《活着》!(这篇作文线索明朗,开头结尾主题突出,结构合理)

  从小我就非常喜爱读书,可却从来没有从书中悟出到多少道理。而且我少时读的书都比较理想化,充满幻想与美好,语言华丽而优美,一味沉浸在理想王国里。当初看这本书时只是因为暑假的必读书中它看起来比较有趣,而正好妈妈也帮我买来放在书架里。起初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就只草草看了个开头,谁知,看了两页后就离不开眼了。

  《活着》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现实性的书,与美好虚幻的童话完全不同,这本立意与众不同的书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从下午到晚上,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一页都没有落下。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曲折心酸的人生感动到了。

  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主人公的可怜悲哀,而是还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信念,一种不顾一切也要生活下去,不轻言放弃的信念。

  从这个故事中,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觉得生活是多么无趣,学习多么痛苦,学习,作业,责骂都是那么心烦,可这本书,既告诉了我活下去的美好,又证实了当时我想法的愚蠢。是啊,世上比我们辛苦、不幸的人有那么多,而我同他们比又算什么?比我活的不像样的人那么多,他们都依然努力地活着,更何况是我呢!

  书中福贵的生活是杜社会最底层人士的写照,一生曲折不已,人生起起落落。起的很少,而落的往住都是是最致命的打击,一个个亲人从自己身边离开,无论多么努力也只能眼挣挣睁睁地目睹亲人死去,这需要怎样的意志支撑他才没倒下去?可他就还是活下来了,尽管他所牵挂的什么都没有了,可他却还是坚强地活着,和那头与他一样大的老牛,直到老死……

  《活着》将一个人的.欲望、坚持表达的淋漓尽致。作者将福贵的一生描述的生动形象,仿佛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福贵的一生。书中既表达了时间漫长和时间的短暂,又从每个事例中讲述福贵异于常人的苦难生活,但从他自己口中讲述这些经历时,我们又觉得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似乎都充满了幸福与快乐。活着就不再是一种煎熬,而是快乐而又幸福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让我们以后乐观勇敢地对待整个世界,笑着生活每一天!(结尾能进一步谈认识,不错)

  《活着》读后感 篇6

  像每一个春节一样,假日里我又读了几本书,尤其是余华的《活着》,已经是我第二次拾起它了。几年前,这本书的悲剧故事让我心情压抑,读不下去,而且内心里对于作者充满了怨气,好心狠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难道人生真是这样的无奈吗?!”

  春节里的一个下午,我的老父亲和母亲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慈爱的目光正望着门前的停车场上打牌的姐姐与侄女们,那里有热闹地嘻笑声。这时阳光也一样暖融融地照在家里的木制长廊上,长廊的旁边便是伴我成长几十年的浦溪河,河水像个时间使者不急不息的流着,河面上的水纹被阳光照着,泛起闪亮亮的一层碎金,长廊的对面是连着天空的高山,小时候,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我经常想,如果能爬上这座山,是不是就可以摸到光滑滑的天空和白软软的云朵了。就坐在这间长廊上,我读着余华的《活着》,而且终于读完了它,六岁的侄孙女不停地过来问“小奶奶,你怎么总是在看书呀?”,我笑望着她稚气地小脸,“因为书里有很多的故事。”她一听说故事,连忙说“那你给我说说这书里的故事吧”并且抢过书,煞有介事地指着一面“就说这一页的故事”,我就指着这一页,给她说了一个“凡是瓜都能吃的笑话”,她笑得直在我身上打滚。

  这样祥和温暖的午后,读着这本书,恍如隔世,我是读者,我又是福贵,就像余华在书序中写的`那样“写着写着,我成了读者,书里的人物他们自己说了许多很了不起的话”。虽然读它一样的压抑,使得我不得不找借口去倒杯水喝,以让潜在我身心里的福贵暂时离开一会。终于读完了它。我不再怨恨作者了,也许几年前我就知道,书里的故事和演绎故事的人每一个都是真实的。我知道,时间使者曾经见证过这每一个故事的,曾经认识过这其间的每一个人的。它听见过那个光着脚,提着鞋跑步的男孩子走在回家路上的咚咚声,听见过那只羊跟着男孩后面“咩咩”叫妈妈的声音;它听见了苦根对爷爷说“福贵,我只吃一颗糖,我们要攒钱买牛呢”;它听见家珍整日靠在床上穿针引线时心底里的叹息声;它甚至还听见哑了的凤霞在新房里发出的铃珑般的笑声:它更听懂了那只取名也叫“福贵”的老牛与名叫“福贵”的老人日日在田间地头的唠嗑。而那飘荡在风中酸酸楚楚的歌声,“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当和尚”,在这个絮日的午后,我也是听得真切的。

  和上书本,我微笑地望着我年老的父亲和母亲,牵着侄孙女的小手,我说“走,小奶奶不看书了,我们一起去给老太太和太公讲笑话”。

  《活着》读后感 篇7

  无论发生什么事,活着,因为总有爱你的人,总有你牵挂的事。

  主人公福贵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在我们这个年纪,现在担忧的无非是现在生活中的琐事罢了,不过是恋人朋友矛盾争吵离开分手,学习成绩工作不理想,别夸张了一点挫折,我们有吃有穿有钱花,没病没痛没灾祸,我们正是青春奋斗的年头,我们凭什么不快乐,我们凭什么整天怨天尤人,我们凭什么说别人幸运我们没他们好彩。其实活着很简单,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永远无条件支持我们,有那么几个闺蜜好友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正可以全心全意奋斗的时候,所以,别总是放大那些琐碎的小事,让他们占据了你生活中心,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虽然不用总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难跟别人比较,也没这个必要,可当你意志消沉,觉得活着真辛苦现在的日子不理想的时候,请别放弃,一旦放弃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意义了什么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挺过来,已经是一种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挣扎正在纠结的人们,加油!

  《活着》读后感 篇8

  读了余华的《活着》心里感受颇多。也看了几篇别人的评论,也就是读后感。或许是自己知识浅薄吧,从中感受到的没别人多,也没看出些什么大道理来。这是个遗憾。但内心多少还是受到点震撼抑或可以说受到点启发的。

  人,只要还没死透就得好好地活着,而且要活得踏实,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等到垂暮之年了才幡然醒悟——自己这一生活到狗身上去了。这是悲哀的。亡羊补牢,羊都没了还补啥牢,有用吗?没有了,一切都晚了。走错了路可以从头再来,做错了的事就无法改变了。人的一生啊就像花一样,从花一苞到绽放再到凋落。可是花落了会再开,人老了就不再有少年了。

  福贵的一生是坎坷的。用福贵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年轻时生活的糜烂,父亲的死开始懂得责任这个东西,然后被抓壮丁去当兵看尽战争的残酷,再到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后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还活着!看透了人生!

  对!我还活着。只要人还活着就要一直活下去,直到大地召唤。成了一个土馒头,一抔黄土为止。

  “活着”是进行时的。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不论平庸与否都无从逃避,直到死为止。但是,死这种事不管你想不想都终究会去面对的。死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做人还是平常一点的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这是福贵在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后对人生的感悟——人,平平常常地过一生就好。这是一个老人,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一个亲手埋了一个又一个自己的亲人之后依然坚定地活着的老人对人生的感悟。

  我是个平凡的人,胸无大志,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顿饱一生。名利这东西对我来说,有是好事,无亦无不可。平淡而不平庸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嘛,这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回事,看开了,也就看开了,怎么活都是一种人生,人间嘛,幻象而已。

  人总是不能从心底接纳无常。目睹他人兴盛时,轻谑以对,自诩看破世事;自己繁华时,却痴想世事永恒,人事亘古。我们总是洞悉了别人的无常,又蔑视了自身的幻灭。

  当不期而遇的灾厄在岁月山河的流转中接踵而至后,我亦不能肯定自己依旧如你一般坚毅地活着。

  福贵,我终不能如你,视无常为如常。

  如繁花般华妍而生的生命会在夏风拂尽、凄雨拍打之后枯萎、凋零。我所熟识的福贵便是被无情命运吊诡地挑中的这类人。他如织锦般姝丽而生,却化作被烈火包裹、燃尽的残灰。华胄终化灰。

  《活着》读后感 篇9

  “老人的脊背和牛的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细品余华所著的《活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场旷世之剧,“聚散无常,落叶安知花开日”。每个人的故事总不会顺风顺水,而文中的主人公也依是如此。

  回顾书中福贵的一生,眼前仿佛一片漫漫无垠的沼泽地,似乎那么平静。而福贵的亲人却相继在这里陷下去被吞噬在平静背后无尽的黑暗里。一场场生死离别不断上演,而最后,当走出这片沼泽时,只剩福贵孤身一人。回头望望,当初那片埋藏着他无数亲人,痛苦与爱的地方,缺口早已愈合,竟完好如初。

  他似乎是那么不幸,却似乎是最幸运的。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而活着,就挺好!

  纵使他一直等待,却始终不被幸福选择。

  纵使他不断看见希望,却又眼睁睁地看着死神用无情的双手扼杀他的至亲,将他的希望之火浇灭,打入绝望的深渊。

  纵使苦难总是无情地接踵而至,突袭而来,击打在那最温柔的地方,亦或是渗入那流淌着的红色的液体里。

  他也没有放弃,他也没有死去。这就是生活啊!

  苦难无法打倒一个坚强者的心,更无法阻止一个坚强者好好活着。正如众所周知的海伦凯勒,命运如此残忍地蒙盖她的双眼,而她却奋发图强,报之一个最美的笑脸。

  有时候,学习会让我厌烦。我想去逃避,面对着内心与现实中强烈的“盾”,我不知如何应对。我一面忙着应付现实,一面又得不到解脱。有些人认为死去是灵魂的解脱,活着是痛苦的折磨。其实,死才是懦者的逃避,才是最无能的表现。与福贵相比,我们怎能面对一点坎坷就轻易放弃?人生处处面对绝境,但高尚的'便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我们都是一个个黑暗中的不倒翁。苦难的风总是试图把我们吹倒在地,再让我们趴下。

  我们要顶风沐雨,决不被泥泞挡住去路,决不被暴雨冲散信念,而是坚定活着,坚决活着,宛如沙漠中的胡杨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就像书中的福贵,经受过痛苦的考验,生死的锤炼,依然安静地活着。

  一头老牛,一亩地,余生......

  在生命旅途的最后一段路,他们悠悠地走着——“聚散无常,落叶安知花开日”。谁能说福贵以后不会幸福呢?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见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活着》读后感 篇10

  余华说:“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的语言中充满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要忍受,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快乐与痛苦、无聊与平庸。”活着,就有希望,这是一种胜利。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简单,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难。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你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

  余华简洁的语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生活的真相,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不能忘记那个小村庄,那个家庭,那头牛。

  小说的主人是一个地主,他的名字叫傅贵。傅贵沉迷于赌博,最终赌博输掉了他的家族生意,失去了父亲,使他的家庭陷入贫困。贫穷的傅贵去就医,因为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没想到半路被国民党军队俘虏,然后又被解放军俘虏。直到他回家,他才知道他妈妈已经去世了。妻子贾珍艰难地抚养了两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儿变聋了,而她的儿子聪明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开始逐渐展开,她的妻子因为艰难而失去了生命。傅贵没有退缩。他试图学习做农活,他不得不承担养家的责任。“万事开头难”,这并不容易。但是每当生活变得美好,亲人一个个死去,只留下老傅贵和一只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可悲的是,却没有办法。

  傅贵,不要因为亲人的离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勇气的。那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不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自己活着,不是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东西。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我们有幸经历了这一切,我们要尊重生命的威严。

  我们就像命运手中的蚂蚁,挫折总是猝不及防。傅贵的真实本性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家附近住着一位老人,已经一百多岁了。我父母给我讲了他的故事。那些年,我们住在山里。他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是一样的。盛夏的一天,洪水肆虐,他的村庄被淹没了。洪水夺走了一切和他的妻子。洪水没了,他无助地站在从前家的前门,无助而沮丧。他没有绝望,也许他还在为孩子担心,也许他对生活的希望还没有泯灭。晚年,儿子儿媳相继去世。白发人给黑发人一种痛苦的滋味。现在,老人以后的每一天,他总是坐在门口,面带微笑,没有一丝对生活的绝望。很明显,他往下看,他没有放弃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总是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死去活来。他们活着只是一种享受吗?乐趣结束了,就不长久了?你想过无数人为了活在灾难中忍受了多少痛苦吗?活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幸福,一种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死亡的单程票,不能退。人活着,无论贵贱贫富,只有一次,这一次可能长也可能短。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善待这一次,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

  《活着》读后感 篇11

  一开始知道《活着》这本书,是在我的学生时代,曾听过姑姑的讲述。后来知道了有部非常知名的电影《活着》斩获了国际大奖,由此看了整部影片,影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男主角福贵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发展与变革。故事讲述了主人翁由民国到战争,再到新中国,又经历文革等等时代的变迁。一个人怎么受到了如此多的苦难!

  后来在我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原著——余华的这本《活着》。书并不厚重,黄色的封面尽显时代的沧桑,可以说是一篇并不算长的长篇小说。书里描绘了一个中国农民从青年的纨绔,到中年的变故,再到老年的凄凉!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苦难,亲情,友情与死亡的故事。

  那个炎热的下午,坐在老家的竹木梯子上,一口气读完了它,痛心至极。被里面的故事所发生的一切一切深深打动。原著内容甚至比电影里更加凄惨和令人悲痛。在这个故事里,男主人翁福贵一家仿佛上帝从乐园中赶出来的受难者一样,其人生就是为了曾经的出逃而赎罪,在经历一番苦难后进入坟墓的关口。故事从主人翁母亲的凄惨离世,到女儿不幸又变成了哑至此真正的悲剧才开始渐次上演。主人翁福贵妻子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虽然最后苦根的死亡电影版有了删节,我想也大概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吧!尽管如此,但主人翁还是一如既往地活着,这部小说把人生的苦难描写到了极致。原著里凄惨的主人翁福贵被一次次亲人的死亡,内心撕扯的粉碎,最后只剩老了的他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作者余华用不乏温情的笔触在描绘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吧。

  在原著中,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那么的生动而又现实,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逃避责任,而是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一切。

  在我看来这本著作的背后,它讲述的不单单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的悲哀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经历种种磨难还活着的人的经历和感受。在一切灾难面前唯有活着最为真实,当人对生活有了这等感悟,一切就变得淡定多了。就像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经过一场重大变故的人,往往会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样。读完此书,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能让人对活着有更坚韧的力量!我们所有人都没必要患得患失——活着总比死亡幸福。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经典句子02-27

活着的作文03-16

《活着》读后感02-15

活着读后感01-01

《活着》读后感01-23

活着的读后感01-31

《活着》的读后感02-08

《活着》读后感06-14

活着读后感12-24

《活着》读后感[精选]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