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教学之余,我认真地阅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闻名世界的教育界的巨作。“这是一本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检验的好书,这代教育名家推荐的好书”我觉得翻译者在书的开头说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我读过这本书,第一感觉,非常的亲切,因为书本里面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学校生活,讲述了小学生和教师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很早我就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曾把它推荐给全班学生看,这次看,已经是第二次,感觉更加深刻,就是在爱的教育的基础上,要学会感恩。这段时间,流行起一阵感恩之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我国虽然没有独创的专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教育却是渊远流长。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讲的是对老师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知遇之恩。“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朋友间的诚信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感恩;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感恩。饮水思源,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铭记在心,时刻不忘。而这些古训常常被人们淡忘。失却感恩之心,小则让父母失望、寒心,大则让世人所不齿。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爱之美好,感恩花鸟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劲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希望在这个世界里面,大家都心存感恩之心,下面,我引用别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这时的心情:“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陪着孩子一起走进《爱的教育》的世界,领略着安利柯的父亲对孩子的殷勤教导与安利柯经历蜕变的成长命途。一天一天,一页一页,就连原本带着不满、无法静下心来的我,竟是这样肆意地闯进了这样爱的世界,又更何况是孩子呢?
这本书好似是台照相机,记录着生活中的善与恶,也同样记录着同学间、师生间、亲子间的点点滴滴,呈现一派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稚嫩却不乏警醒,作为已为人子母的我,有时也不禁感叹,这本书蕴含着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咀嚼消化,并用于自己本身现状。若是这样,这本书收益的人群将会是父母、孩子、师生甚至这整个社会。
克洛西无疑是孩子们的榜样。残臂穷困的他丝毫没有丧失志气,在破旧的阁楼上依旧能忘我地读书,正所谓“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不正是如此吗?看到此,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凌然正气,掷地有声,一下子就能撼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弦。
克洛西与周总理的精神不也是现在孩子们最缺乏的`吗?一会儿叫苦,一会叫累,不懂得珍惜现在他们虽拥有的一切。记得著名语文教师谌卫军写过这样一首诗“我是一只鸵鸟,将头埋进幻城,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我却得了夜盲症。”如今的孩子们都是这样的一只只“鸵鸟”,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却缺乏着精神上的馥郁,有着我们给他们的桎梏,失去了他们自由飞翔的空间。
我认为家长们的心是一样的,爱着孩子,却受着万般折磨。在放与不放间踌躇,像鹰一般残忍,我们不忍,像放鸢一般寸步不离,孩子不愿。而在这本书中,我认为家长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
有一点我认为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可以尝试的,那便是用书信来教育孩子。在书中,安利柯的父亲与母亲在教育他时,很多时候采用了这种方法。当安利柯的母亲看到安利柯在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乞丐前冷漠地走过后,便写了一封信教育他应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告诉他穷人受施舍后的祝福会给自己快乐和健康。
这种方式的教育既有利于避免与孩子间面对面的冲突,还可增加孩子启发的时间。并且还能记录下一次次的教育过程,让孩子能够永远铭记。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则是如此。《傅雷家书》中一篇篇父亲对儿子的警讯与告诫,都让儿子发人深省,我想傅聪最后的成功一定离不开父亲的一封封家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父母应要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工作。当安利柯的母亲教育儿子应该尊重死者、为穷人着想。我认为他的母亲在说这些话以前,便已经是个很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依样画葫芦地学。父母在孩子一生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安利柯的父母无疑是安利柯一辈子最大的恩师。钱钟书夫妇对于女儿钱媛来说是父母,是亦师亦友。钱媛儿时体弱多病,小学都是由钱钟书夫妇指导,因此这俩夫妇对于他们女儿的一生的意义更为巨大。钱媛果不负众望,有着父亲嗜书如命和母亲做事稳稳当当的性格。在杨绛《我们仨》中,我深深地敬佩着并羡慕着这样的一家人。
温总理曾经说过,“我曾经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现在我要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前者我主张读书的意义,后者提倡读书的实践’”。这句话,我在这本书中有了更深入的领会。
读了《爱的教育》后,不应该只注重读时的心的悸动,而应该着重于读完后的实践。只有一个“活”的教育,身为父母的我们,才能为孩子铺垫上成功的基石,也许我们不能为他们挡去风雨,不能保证他们一路无阻,但是至少等我们放手的那天,我们会更安心、更放心,这样,足以。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我在两年前刚看到本书的时候,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浸有流泪,我的心已经认定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吸引我的,并不是仅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在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所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在《爱的教育》中,你都会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4
女儿这学期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课文,老师要求大家回家后能阅读一下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并希望家长也一起学习,为此我特意买了这本书,并认真地看了一遍。
教育恐怕是最难的事情了,鲁迅早在80年前说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让人觉得没有过时,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教育子女的关键是父母要具备教育的资格,老师要具备教育的资格,可是不幸的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一点,于是在"问题父母"、"问题教师"的教育之下,社会上批量生产"问题少年",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人在焦急中束手无策。
在《爱的教育》之《译者序言》里,译者夏先生把办学校比做挖池塘。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小说原名《心》,夏先生觉得这个书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内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后决定用《爱的教育》。
看了《爱的教育》后感受颇深,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爱的教育,“用正确的爱去滋润、培养青少年的成长,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这是一句极一般的解释。更有许多人说:对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来说,爱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这种教育又有多少实际效用呢?在这里,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词,那就是“正确的爱”。
一说到爱,人们的脑海里出现的,总是那种要啥有啥、样样迁就的溺爱;管头管脚、包办控制的占有式的爱;或以满足物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物化的爱。
其实爱既需要慈,同样需要严,它是严慈统一的爱。如果对孩子不讲原则,没有严格要求,只能培养自私、任性、依赖、骄横的人。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也没有能力服务社会。这个不是正确的爱。
爱也绝不能把活生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占有物那样去控制。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天赋、意愿,剥夺了他的自由思想和实际能力,这将使孩子不会自己走路,永远都不会成为真正独立的人。这不是正确的爱。
同样,爱不是物资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资赠与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华服、美食、新车、豪宅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爱更多的是情感的`东西,精神的东西。在日常的生中,爱给人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爱包含四个要素:
1、爱是关心。心中装着他人和集体,时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难和需要,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去帮助别人。如敬业中学韩老师班的一位好学生,一次考砸了,黯然地在操场徘徊,不知如何向对他期望值很高的父母交代。韩老师有意借倒垃圾,走近他身旁,轻轻地说了一句:“所有困难都要靠自己去面对的。”这句话竟成了这位学生日后的座佑铭,上高中后,他在一张贺卡中写到:“那个篮球场上的傍晚,是您为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回家的方向。”爱,有时并不要化很多时间,只要你时刻敏感到他的需要,就能及时为他的心灵作向导。
2、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独立存在,尊重他的独立个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长规律,平等与之相处,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二期”课改强调以孩子发展为本,使“教师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欣赏孩子”“教师在学会支持、引导中创设让幼儿互动的环境” ;“二期”课改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信任”,“更大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将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将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将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将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四、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6
窗外绿树葱茏,花丛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间里妙曼的轻音乐在轻轻流淌着。我倚着阳台窗栏,本想跟法布尔对话,又想去海底探寻宝藏。书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阅着那本我很久都没有坚持阅读完的《爱的教育》,突然我脑海之间想跟爸爸一起品味书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爱意……虽然起初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和爸爸选择在杏花烟雨的清明节去一起阅读《爱的教育》,但读完之后感觉到收获颇多。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著作,是一本启迪人们如何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书籍。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整部小说语言朴素、平凡,但字里行间蕴藏着一股贯穿始末的爱的启迪,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平凡而又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却都感人肺腑。作者塑造了许多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通过一段段真挚而感人的美好小故事,展现了小学生真实而又鲜活的世界,诠释了爱的真谛,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爱的美德常驻读者心田,而我们则随着安利柯的叙述时喜时忧、时温时愠。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里表现出细腻动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看到他们怎样相处,怎样去爱;如何宽容谦让,如何珍惜亲情友谊,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阅读的`过程中让人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浸润于生活的真善美中。亚米契斯以一个13岁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对这个世界诉说着爱与感动,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大约92篇日记和9篇每月故事,让安利柯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学会了怎么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安利柯的世界里,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境。每个同学虽然出场次数都不多,但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以及让人称道的品质。无论是母亲靠卖野菜为生的残疾人克洛西,还是父亲是军人的科雷蒂,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没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与孤寂,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关爱,而不是冷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每个人即使种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个祖国母亲的儿女,应当平等相待,不仅要彼此照顾,还应该互相尊敬与宽容。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例如胳膊残疾的克洛西因为受到弗兰蒂欺负,却无意之中用墨水瓶砸在了老师身上,老师批评了几个欺负人的坏家伙们,还赞美克洛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安利柯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宽容,懂得原谅别人的无意伤害,也更深地了解了像加罗内那样宽宏大量的品德。争吵就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扎在心上,尽管钉子后来已不在,但是心中还是会留下伤痕。而宽容则是一根线,把两颗因愤怒而疏远的心又牵连在一起。生活中,谁都难免会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因此耿耿于怀,任伤害转化为心灵上的毒瘤,那么,最终受到更大伤害的会是自己。怀恨在心对别人毫发无损,但自己却被怨恨关进自造的篱牢,禁锢了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所以要想减轻伤痛,最好的方式是宽容。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这本书中的人物一样,用慈爱的心面对世界,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点关爱,少点算计;多点和谐,少点争吵,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洋溢着爱和友谊.用诚挚的情感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平凡的学习和生活将爱心相互传递。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7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候阅读的,这次在寒假中看到这是学校里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我就选择写这本书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全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 《爱的教育》这一本风靡全球的世界名著,给予不少人以勇气、关爱与绝妙的思想。这一部书自从夏丐尊翻译过来以后,在中国的影响颇大。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它包含着爱的思想,但又拥有着当时人们心中的想法与感慨。爱的教育的主角安立柯,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与自己心中的想法。从“每月例话”中,我学会了许多人生当中的道理。比如我从《少年笔耕》中学到了,人要有坚定的意志,为父母着想的精神,还有种种的令人感动的东西。而我在《少年侦探》中有学会了人应当要有爱国的,为国捐躯,不怕困难,不怕疼痛,不怕死亡的`精神,还有懂得了人的意志要坚定,不可以见异思迁。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爱,它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友人的爱、亲人的关爱,还有无数种数也数不清的爱。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错,爱确实是如此的,点点滴滴的爱慢慢的汇聚成了一条爱的海洋,一点一点的爱使人与人之间不再有沟壑,不再有争吵。
爱的教育,爱的升华,爱的飞升,与其说爱的教育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凯歌。
“每月例话”中有一个《寻母六千英里》的故事,讲的是一个13岁小孩玛尔可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远离家乡6千英里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而奄奄一息的母亲,其过程正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
主人公玛尔可一家人,被许多的权贵欺压,什么苦力都干过,父母欠了许多债,母亲想赚钱摆脱债务,让家里过得安宁一些。于是,母亲就从意大利去了南美洲,她每个月给家里寄些钱,一年后,家里除收到一封她说略感不适的短信后,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父子三人很伤心,尤其是小儿子玛尔可由于牵挂思念着母亲,几乎快病倒了。过了几个月,玛尔可决定要去南美洲找母亲,父亲同意了,他就跨洋过海,忍受了饥饿贫穷,克服了重重困难,艰难地走完了六千英里,玛尔可凭着他的坚持不懈与许多同乡还有好心人的帮助,终于在母亲绝望与手术前到达了杜克曼与母亲相会。此时母亲已经卧床不起要死了,玛尔可伤心痛哭起来。后来在医生的救治下,他的母亲才获救。
这个故事催人泪下,我却为他们感到高兴,因为,最后,母亲终于和玛尔可见面了,玛尔可的爱挽回了母亲的生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玛尔可用艰苦、艰辛、生命带来的。我觉得他非常伟大,虽然他没有替国家做出什么大事,但他对自己的亲人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是大风大浪也挡不住的。有些人只会用金钱报答父母,而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一家人过得幸福,哪怕是再穷也行。这个故事虽然前面是悲惨的,但结局却是快乐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着,受到了教育。
我推荐大家也都去读一读,相信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的。因为这其中的故事非常得精彩,你读了就会爱不释手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8
《爱的教育》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教育类书籍,里面看似平淡无奇的教育故事却蕴含着很大的道理,让人叹服。它内藏着知错就改,内藏着顽皮无知,内藏着明智的爱,内藏着大方宽容……
一开始接触它,我想看看教育家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但我被教育家的智慧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含着智慧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久久不能散去。他们通过教育别人,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来教育我们,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是非常可敬的。
后来我发现了我爱上了这本书,并陶醉其中。里面的父母、老师、祖父母都会以道理启发、教育孩子,不怒,不急且不责,这正是我崇尚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正所谓“每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打交道”,这点我是举非常赞同的。
读《爱的教育》就等于与一个资深的教育家打交道——“他”的每一句话,虽富含有哲理性,但却是人人易懂的俗语,奇妙又有条理,话语如叶脉一样清晰,而里面却暗有深意,令人难以琢磨。
推荐大家也适当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智慧所在,它就像一座无人问津的宝藏。只要你去挖掘,宝藏不费吹灰之力就呈现在你面前,请相信我。王乐娴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父母、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里面一共有100篇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孩子又多,父亲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抄文件。小叙利奥眼看着爸爸早生白发,就想帮爸爸抄写文件,多赚点钱。可又因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来偷偷的帮爸爸抄。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许多,而小叙利奥却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而导致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气,还屡屡责骂他。小叙利奥虽然很委屈,但还是帮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这个秘密,才知道自己错怪儿子了,愧疚万分。这个故事告诉我我们要孝顺父母,主动分担家务活,让爸爸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还有一个故事深深触及了我的心。安利柯的同学——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低落,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关心他,同情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去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伤心。小作者的母亲不让他扑进自己的怀抱,就是怕卡罗纳看见了别人都能投进妈妈温暖的怀抱,就想起自己的妈妈经去世而感到伤心难过。妈妈想得多周到呀!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们去做,去发现。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让我体会出语言的'魅力。邢圣焯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其中安利柯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安利柯升上四年级后,他被重新分到波尼老师的班里。刚来到这个班的时候,他很不适应,波尼老师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他非常怀念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们,总觉得学校不如原来有趣和美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老师其实是个非常关心同学的老师,有的同学发烧,老师会摸摸他的头,有的同学犯错误了,老师会鼓励他改正错误,做个好孩子。就这样,安利柯的心渐渐地温暖了,他越来越喜欢这里的一切,特别是波尼老师。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的彭老师,彭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同学,善良的好老师。她很有责任心,我们班新分配了卫生区,老师为了让我们学会如何做值日,每天早晨比我们来的还早,和我们一起一点一点地做值日,老师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她总是先做到。班里有同学家里有困难了,老师也总是想办法去帮助他。老师对待班里的同学也总是一视同仁,这让我们感到心里很温暖。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我感到很幸福。
从书中,我读了许多个关于爱的小故事,在生活中我又从老师身上学会了什么是爱,我觉得爱就是理解,爱就是付出,爱就是宽容,爱就是鼓励,爱就是等待,我要做一个有爱的孩子,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9
《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本儿童名著,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Hou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r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3年将书译成中文,并首先在当时一本有影响的成人综合月刊《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出版单行本。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被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陈望道、黎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那是20xx年,为了教育孩子们念书,我在书店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没想到,读着读着,我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了。这才明白,这本17万多字的书,不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写给父母的啊!《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从《爱的教育》中,我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说起来这本书是我第二次读了。第一次是在很多年以前,学校向全校孩子推荐这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和家长的巨著,并利用中午的广播时间,由老师读给大家听,那时候,每天中午我们都沉浸在《爱的教育》中。那时候,我读到的故事是《费鲁乔的血》,故事很长,足足十分钟,我都没有读完。
费鲁乔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两个坏人闯进了费鲁乔家,勇敢的费鲁乔为了保护外婆,替外婆挡下了一刀。
那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文中祖孙俩的对话,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吧:
"费鲁乔?"
"外婆,我在这儿。"
"他们走了吗?"
"是的。"
"没有杀死我吗?"
"没有,您安全了!没事了,外婆。他们把钱拿走了,但是,爸爸已经把绝大部分钱都带走了。"
"外婆!亲爱的外婆!您爱我吗?"
"噢,可怜的孩子!我爱你啊!你一定是被吓坏了!你一定是被吓坏了!我的上帝啊!把灯点上吧!啊!不!还是黑着吧!我还有些害怕呢!"
"外婆,我总是伤您的心!"
"不!别再说这样的话!亲爱的宝贝!我早就忘了,什么都忘了,只记得我爱你,永远爱你,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李宛芸家长》。"
"外婆,我总是让您伤心。但是,我是爱您的!请原谅我!原谅我!外婆!"
"当然原谅你了,好孩子,外婆怎么能不原谅你呢?起来吧,孩子,点上灯。外婆再也不骂你了。你是好孩子!不要害怕了,起来吧!费鲁乔!"
"外婆,谢谢您!现在…我很高兴!外婆,您不会忘了我吧?无论什么时候,您都会记着您的小费鲁乔吧?"
"费鲁乔!怎么了?
"外婆,不要忘了我!还有妈妈…爸爸…小宝宝,替我…亲亲他们!再见了!外婆!"
"怎么了?费鲁乔?你到底怎么了?费鲁乔!费鲁乔!我的小宝贝!你怎么了?"
…
读后感触很深,或许角度不一样吧,我总在问,为什么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说出平常就应该说出的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任性、霸道,不懂谦让,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爱的教育给我启迪,一定要生活中营造浓浓的爱意,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浓浓的爱意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
第二次读是这次和孩子一起来读这本书。书中还是流淌着浓浓的爱意,有同学之间的'谦让与宽容,有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更有亲人之间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意。
执着坚韧而又勇敢的玛尔柯独自一人,历尽了千辛万苦,辗转数地,一次又一次和自己的母亲错过,由于他的执着于坚韧,更是这一份浓浓的亲情,让他在母亲临死前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儿子。病重的母亲靠着这份亲情,竟然从死神手中夺过了自己的生命,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亲情故事啊,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是不是地品尝着与孩子之间的那种浓情蜜意,那是一句轻轻地问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是递过来的一双拖鞋,是小拳头在肩头的来回敲打…没想到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心头就涌起暖暖的情意,女儿真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啊!
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本令我终身受益的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沉浸在爱的海洋中。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先生如此感动的书,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前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此书中无处不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爱不做作,不浮夸,不媚俗,像云一样轻悠,像小溪一样欢唱,像风一样自由,像阳光一样灿烂,像歌曲一样打动人心,像诗一样耐人寻味。我几乎想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字眼用在这里,表达我看完此书后内心的澎湃。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读后才知道在西方这是一本严肃的成人读物,他影响过无数卓越人物的成长。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以及其他地方所经历的事,让读者感受到师生、亲人、朋友,乃至全世界的人之间的爱和尊重。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比分数重要,比分数急迫的就是爱的教育。一个充满爱的校园,一间行走着爱的教室,一个沉浸在爱中的家庭,不管它在哪个角落,不管它是贫穷还是富裕,那一定是人间天堂,是一个连神仙都向往的地方。《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铺就我们走向这个地方的路,也是照亮这条路上的灯。现在就让我洗净双手,擦亮双眼,端坐桌前,敞开心扉,用笔和大家诉说这本书的美好。
本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就读于巴列迪学校,当安利柯班转来一个新同学,老师从介绍新同学的家乡风光、风土人情、卓越人物等方面让大家认识这个孩子,并让大家拥抱新同学以示欢迎,号召大家让这位同学看到:“一个意大利孩子,不管他走到哪所学校,都能找到亲如兄弟的朋友。”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让我感受到老师对新同学真诚的关心和爱戴,他是真的'把班级当成了家庭,他就是这个家的父亲,他在用他博大的胸怀关注着每个人的成长。
已是四年级学生的安利柯,他的二年级的老师依然会风尘仆仆地去家里看望他,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临走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以后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这位老师甚至放学后在校门口等着他,检查他的作业本……我被这位老师深深地感动着:她教的升了班的学生怎么那么像她出嫁的女儿,虽然已离开家,可妈妈还忍不住关心她,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得了严重的病也不忍心离开教室,离开孩子们,直到最后生命垂危时还到教过的孩子家里一一道别。这位老师拿生命来爱着学生,我不懂她的动力来自哪里,只觉得震惊。在她去世后,全校大部分师生和不少学生家长自发地为她送行。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痛,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倒流,让这位可怜又可敬的老师长命百岁,让她多影响一些人,多感动一些人。
安利柯的父母也是了不起的人,他们和孩子一起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安利柯的妈妈带着孩子去资助报纸上写的贫穷的女人;带着孩子去看望和他们没有关系的受伤的老人。她要去残疾儿童学校为门房的孩子办理入学的事情,却不让想跟着去的安利柯同行。原因是她认为把一个健康的孩子带到残疾人面前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会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到自己的不幸。面对儿子的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她推开想和她拥抱的安利柯。原因是怕站在一旁的卡罗纳触景生情,伤心难过……安利柯的父亲鼓励孩子经常邀请同学们节假日到家里玩儿,让儿子和大家建立起同学之间的友谊。父亲还鼓励儿子和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消防队队长罗宾诺握手,并要儿子牢牢记住那天的事情。这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真是心里装着他人的一种大爱。我们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这样的父母亲怎么可能带不出出类拔萃的儿子?
文中类似这样的情节很多,处处是爱,处处是理解,是尊重。夏丐尊先生看完此书,曾感慨地说:“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地流泪。”我读完此书更是如此,我既是老师,也是母亲,更应该在孩子们中播撒爱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让爱在校园、在家里、在社会上飞翔。我深深地感到:这是我的责任!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妈妈从新华书店带回了一本《爱的教育》。整整的一天时间,如饥似渴地读着,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又细细地品味着这本书,我慢慢地融入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角度,描写他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富有哲理,让我沉思领悟,有的辛酸哀伤,让我潸然泪下,有的轻松有趣,让我捧腹大笑。这些关于爱,关于教育的故事,将永远让我铭记在心。
爱与亲情
“您要永远记住我,替我亲亲妈妈,亲亲爸爸……还要亲亲小妹妹路易吉娜……” 当菲鲁其奥的脊背被刀子刺穿,将要死去的时候,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我很痛”,也不是“我想活着”,而是嘱咐外婆,要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意。
掩上书本,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就流了满面。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同龄人。他为了救他的外婆,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了凶手的砍杀。一开始,菲鲁其奥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孩子,他曾经让他的外婆伤透了心。但是,这一次,当危险真正来临时,菲鲁其奥却用生命守护了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
是的,正是“爱”,触发了一个会打架会赌博的“坏”孩子藏在内心的力量。菲鲁其奥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骄纵和顽劣。面对这么一个野孩子,外婆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希望他能做个好孩子。爸爸溺爱他,又希望他某天能幡然悔悟,做一个意志坚强,慷慨大方的人。他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他,这给菲鲁其奥带来了改正缺点的动力。
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候会顽皮,会恶作剧;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的漫不经心、蛮不讲理,伤了爸爸妈妈的心。但是,亲人们和老师们,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爱与宽容,就像海上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远航;也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内心爱的`种子,也正慢慢地成长,总有一天,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与尊严
“我心甘情愿干这种事。但我绝不给德国人干。为我们自己干事,我乐于去干。要知道我是伦巴第人。”这是一位年轻的小哨兵的话。当长官交给他一件既光荣又危险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回答。
这个孩子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看到的是闪闪的刀尖,听到的是隆隆的炮声,承受的是来自敌人的欺负。当他知道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一份力量时,他,把内心的惊恐、一切的危险都抛在脑后,他想的只是——“我是伦巴第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听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知道了,爱国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祖国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还是经常问自己,什么是爱国,尊严又是什么?这一次,我从我的同龄人——小哨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爱国”不仅仅只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国歌,而是,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即我,我即祖国”这种蕴意,并被这种蕴意所触动时做出的行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还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情。但是妈妈告诉我,一个十岁的孩子,爱国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国就是认真学习,爱护环境,有尊严地生活着。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不仅有菲鲁其奥的临终托付,小哨兵的慷慨激昂,还有很多很多。坚强的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强忍着悲痛去上学,那一双温暖的手给予了他多少安慰啊;经常嘲笑别人的弗朗蒂,却让自己母亲蒙羞,他的行为遭到了校长和同学们的鄙视,他又是多么后悔;经常帮助父母砍柴的克莱谛,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真令人羡慕;胆小怕死的波列科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家庭劳动、学业、书法、品德等方面的二等奖,难道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作者描写的虽然是十九世纪的故事,但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他们是如此贴近我的心灵。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教育了我,如何面对困难,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更教育了我,如何理解亲情,理解尊严,理解爱国。
【《爱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好句01-29
爱的教育作文03-02
“爱”的教育作文05-31
爱的教育作文11-27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02-28
《爱的教育 》读后感03-02
《爱的教育》读后感12-23
爱的教育读后感11-25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01-02
《爱的教育》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