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 篇1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我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读后感 篇3
说到国学经典,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是吾忧也。”意思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求,听到了仁义而不遵循实践,不对的地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惧的”我认为写得好。品德不修养,如何去服人,学问不加以进求,融会贯通,如何应用。我们中学生缺的不就是这些?孔子还指出,对于君子来说,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养也极为重要,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看到贤德之人就向其学习;看到不好的就引以为鉴反省自己。
孔子说:”君子关怀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仁义,小人关心物质利益。君子能反省自己,小人则怨天尤人。君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小人则不断的走向沉沦。”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小人是指缺乏道德修养的人,而圣人则是指对道德理想圆满实现的人。
列宁就是一个特别遵守公德的人。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_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在现实生活中,不讲社会公德的人和事很多。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满嘴脏话;厕所里,清洁工特地在池边放了垃圾桶,可仍有人不时地往水池和便池丢烟头、纸屑,引起堵塞;电影院,银幕上醒目地放着“请勿吸烟”的提醒语,可仍有人吞云吐雾,照吸不误;候车室,有人对垃圾桶视而不见,仍随地吐痰,使地面龌蹉不堪……这些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其实质是缺乏社会公德。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是不容这些不讲公德的行为长时间存在的。讲公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将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一个人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就要学会做人,学会自律,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方人生哲学的核心,它对人格的形成,道德观的实现,民族素质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有利于大家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论语》读后感 篇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心灵相照的快乐的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论语》读后感 篇5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读后感 篇6
《论语》是一部给人以启迪的经典之作。它好似一株瑰丽奇葩,馨香扑鼻,意味悠长;又好似一颗璀璨之星,耀眼夺目,光照千秋……这不,就连我这个初碰《论语》的小字辈在拜读一番后也明白了许多……
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交友之道。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是啊,益友就像厚厚的百科辞典,你总能从与他的交往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帮助:当你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益友的广博多识可助你做出正确选择;当你取得成绩、获得成功时,益友的逆耳良言可使你保持头脑清醒;当你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时,益友的直言不讳可教你补漏改邪……而损友就如同污浊的沼泽泥潭,与他们交往,会让你不知不觉陷入其中且愈陷愈深,贻害多多。《论语》让我明白的交友之道就是慎重交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心灵之道。《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细细品位这句话,我顿捂了一个道理:人生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其中,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痛苦;而且我们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的生活之道。
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人生之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就在孔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对他的学生、对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这一种人生轨迹并不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但我们却能够以其为借鉴,设计我们自己的人生之道,那就是要认准人生目标,惜时苦干,当下的我要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首先就得惜时勤学,只争朝夕。
当然,《论语》让我明白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仁义之道……只是纸短墨浅,小小的我怎能几句话就说得清啊?!
《论语》读后感 篇7
论语是一本古典名著,深受各代名人喜爱,学者朱光潜说:“《论语》是一本绝妙的书,可以终生咀嚼,学用不尽的。”这个暑假我也有幸拜读了《论语》这部著作。
《论语》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这本著作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弟子都很受人尊敬。
读了这本著作,我颇有收获。
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做人,在诸多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其中《述而》这一卷让我感触颇深。这一卷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止我想到早上刚刚完成的一篇阅读,里面提到“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世上万物皆为我师的道理。它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出一辙,对我有同样的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改进自身。我就有此亲身体会,我的四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教会我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一个告诉我才艺广泛是件好事,另一个告诉我如何宽容待人,还有一个告诉我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得不说孔老先生是真厉害,直到现在,他的'这句话都引领着众多有志求学之人走向博学之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让我体会颇深,的确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学习也会感到迷惑。如果只学习不思考那就四个字:囫囵吞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是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是如果只思考不学习那就是空想,那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我觉得平时我的学习就是只光顾着听,不会曲主动思考,造成同样的知识我可能要学好几遍才能吸收,一直挺郁闷的。看了这句话我是“秒懂”:原来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老师边讲,我边抄笔记,好像很专心。实际下了课笔记也不会再看,课程内容也不会在回顾了,以后要多在学后思考上下功夫。
商业大亨马云也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反复看,不断看,受益最深的书。”确实是这样。《论语》中是中国古代人民哲学智慧的结晶,是一本值得多读的著作。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的作文03-19
论语读后感06-14
《论语》的读后感04-28
论语的读后感03-01
论语经典读后感03-12
论语读后感02-19
《论语》读后感01-19
《论语》读后感01-25
论语教学反思11-11
读论语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