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读后感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爱的教育》以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令我记忆犹新感人至深的是第五卷二月《护士》(又《爸爸的看护者》)这一节,因为我读到后面是含着泪水,声音哽咽的,差点没读下去,说的是一位乡下叫西西洛的少年到那不勒斯市某医院找他去法国工作前日刚回国突发疾病住进该院的父亲。护士一时记不起他所说的姓名,根据他所说的不久刚从外国回来的老工人,领他到长廊尽头病房尽头一个病人面前说:“就是这儿”,病人面部全变形,只是面部轮廓和眉间似乎还像父亲,病人一动不动,抬眼注视少年,又闭上眼睛,仍不开口,只是吃力的呼吸。医生说病人患了面部丹毒,病很重,但还有希望,好好照顾,对病人有好处,于是该少年一心照顾病人,“替病人整顿枕被,不时摸摸他的手,或者赶走苍蝇,或者呻吟的时候俯身看看,护士送汤药来时,他接过杯子或汤匙替为灌喂”而病人呢?“时时张眼看西西洛,好像仍不明白,不过每次注视他的时间渐渐地长了些”。就这样过去了四天。病人的病势时好时坏,反复不定。西西洛尽了心力服侍。
第五日下午,西西洛听到室外脚步声和宏亮而又熟悉的声音,看到手缠绷带的父亲惊呆了,父亲也跑过去拥抱西西洛,说母亲来信让西西洛来医院,他等了好久没来正担心,正要出院,没想到医院搞错了病人,见到儿子西西洛,高兴的不得了,想拉儿子走,说今晚就可以到家,西西洛回视那病人,病人也张大了眼注视着西西洛。这时,西西洛却要留下照顾该病人:“不是,爸爸!请等我一等!我不能回去!那个爸爸啊!我在这里住了五日了,将他当做爸爸了。我可怜他,你看他在那样地看着我啊!什么都是我喂他吃的。他没有我是不成的。他病得很危险,请等我一会儿,今天我无论如何不能回去。明天回去吧,等我一等。我不能弃了他走。你看,他在那样地看我呢!他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我走,他就要独自一个人死在这里了!爸爸!暂时请让我再留在这里吧!”父亲决定不下,看看儿子,又看看那病人。问周围的人:“这人是谁?”“同你一样,也是个乡间人,新从外国回来,恰好和你同日进院。送进病院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话也不会说了。家里的人大概都在远处。他将你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呢。”父亲就让西西洛留下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就安心了。西西洛仍旧从事看护,热心与忍耐仍不减于从前。递药、整理枕被、手去抚摸、用言语安慰,从日到夜,一直陪在旁边,直到病人断气。临去世时病人还紧紧握着西西洛的手。助理医生说他的虔诚的使命已经完成让他快回去,说有神保护他这样的人,并祝他好运;护士把窗子上的紫罗兰送给他当作纪念,他把花分开散在病床上说留下纪念这个可怜的死者吧!临走时还不觉脱口而出“再见!可怜的父亲!”
多么善良的少年啊!如果说在这之前,西西洛认定是自己的父亲病重,父子情深,乌鸦反哺,悉心照料,无可厚非,可是,当他知道自己照顾的不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病愈出院,并没选择同父亲离开,却是继续一如既往的照顾一位如同父亲一样出国打工归来病重的陌生人,真是常人所不能及。要是一般人还不和护士拼命,浪费时间精力,精神损失费也不少。
在这儿,我不说西西洛是多么的无私,善良和高尚,也不说西西洛让我多么的感动和敬佩,我只说大爱无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的教育读后感2
高一的时候我接触了这本书。其实我不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人,特别是那时候,除了课本几乎什么也不看。那时候上学校的心理选修课,老师规定必读这本书,才不得已上网下了一本,应付应付吧。
既然是应付,自然是快速浏览。可仅过了一章,我就不得不从头细细看起,我被主人公带入了他的生活,我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原名《Coure》(意大利语的“心”)。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整本书以“爱”字贯穿其中,语言平实亲近,简单朴实,描写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并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出人意料的悬念,只有真挚、朴素的感情,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融在字里行间的,是人世间种种的爱,老师、父母、同学……以一个“小学生”最最纯真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世界,周围性格迥异的人。本书貌似儿童读物,实则不然,他值得每一个人细细体味,从中接受爱的教育。
最早的'中译本由夏丐尊先生于1923年译出,并以“爱的教育”作为书名,沿用至今。夏老的话为这本书作了最好的诠释:“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爱的教育》每行每段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它的书名就让我们不得不去想:爱是什么?爱的力量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爱?于是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爱仅仅是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品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使飞蛾变成蝴蝶,它使沙砾变成珍珠,它能带来人间四月的春风,它给我们生命无尽的源泉……它相伴我们一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养料,没有了它生命就无法诞生、发展、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
爱是阳光、水和空气,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亲子之爱,高尚伟大,始于我们生活的起点;师生之爱,默默无私,像是养料滋润心田;友人之爱,亲密无间,患难之处见真情;恋人之爱,不分彼此,你我相约定百年;乡国之爱,故土难离,永恒地伴随一生。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不顺,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爱太少,甚至因此而消沉。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才发现这是多么的愚昧。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人爱过我们,只是因为爱的确太普通,平凡,以致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在我们感受到爱的时候,也应不吝惜自己的爱,也把爱给周围的人。现在学校号召我们无偿献血,这也正是我们给别人爱的一个机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当奉献出这份爱,并让它在人类中传递。
“爱的教育”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我们更应用心去寻找,体验。
爱的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无比重要。只有学会了爱,才能懂得如何去接受,如何去爱别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变得成熟;一个民族才能发展延续;一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我们应该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是一本看了一生都不会后悔的书,我真心向每一位同学推荐。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爱的教育》是一本记录小学生安利柯从十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发生在他身边的种种感人的小事。是意大利作家爱德蒙多…··亚米契斯写的。下面有几件事例。
安利可有一位好朋友——卡隆,他在一天里做出了一件令人感人的事情:有几位小孩在学校欺负一位残疾小孩——克洛西,克洛西被Ji怒了,一个墨水瓶仍去,一不小心,扔到刚进去的老师,老师说:“谁仍的?”卡隆非常可怜他,就站起来,老师又说:“不是你。”残疾小孩站起来了,说:“有很多同学欺负我。”霎时,几位欺负她的人全部站起来了。最后,那些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放学了,学校门口坐着一位小孩,正在伤心地哭着,许多孩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个小孩是个烟囱扫除人,得这三十个铜币,铜币从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孩子们纷纷捐钱给他,还有一个小孩给十个银币,那烟囱扫除人欢喜地拭着眼泪,手里装满了钱。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叙利亚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父亲借了书件来抄,收入非常少,叙利亚在父亲十二点钟的时候开始帮他写字,第二天父亲非常高兴。叙利亚持续了四个月,学习越来越差。最后,叙利亚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笔掉下去了,父亲慢慢的走进房间,发现自己的儿子,紧紧地抱住他,这时,叙利亚才知道父亲在他身边,他说:“原谅我,原谅我。”父亲原谅了他。
还有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八五九年,法意两国联军因救隆巴尔地,与奥地利战争。正是那个时候的事:意军要去奥地利的基地侦察,看见一个孤儿在农舍门口工作,窗边飘着一面三色旗。士兵要他爬树看一下有没有奥地利士兵,孤儿在上面看见的都说出来,有几声枪声传过来,士兵要他下来,因为敌人发现我们了,孤儿一直都在上面侦察。轰!!孤儿死了,永远的与世长辞,士兵用军人的礼来葬他。这位年轻的孤儿为国而牺牲了,本来长大还能做自己的事干出一番事业,实在太可惜了。
爱就是以上三个事例的中心思想。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每一个爱的故事里都有一颗少年人高昂而可敬的心灵。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爱,世界会无法想象,所以,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的,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今天我想向你们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亚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这本书主要是写小学生安利柯的成长故事。通过安利柯九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并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小石匠”的朴实可爱,克洛西的坚强不息……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文章是《勇敢的罗伯特》,故事讲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学时,目睹了一个小学生在上学的时候,跑到马路中间,正好有辆马车驶过,眼看小学生要被车子轧着了,罗伯特英勇地冲了过去把小学生抱开,小学生得救了,可罗伯特却被车子轧伤了脚,脚骨粉碎,从此残废了。罗伯特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如《扫烟窗的孩子》、《感恩》、《穷人》、《小抄写员》等等。
爱的教育读后感4
教学之余,我认真地阅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闻名世界的教育界的巨作。“这是一本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检验的好书,这代教育名家推荐的好书”我觉得翻译者在书的开头说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我读过这本书,第一感觉,非常的亲切,因为书本里面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学校生活,讲述了小学生和教师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很早我就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曾把它推荐给全班学生看,这次看,已经是第二次,感觉更加深刻,就是在爱的教育的基础上,要学会感恩。这段时间,流行起一阵感恩之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我国虽然没有独创的专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教育却是渊远流长。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讲的是对老师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知遇之恩。“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朋友间的诚信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感恩;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感恩。饮水思源,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铭记在心,时刻不忘。而这些古训常常被人们淡忘。失却感恩之心,小则让父母失望、寒心,大则让世人所不齿。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爱之美好,感恩花鸟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劲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希望在这个世界里面,大家都心存感恩之心,下面,我引用别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这时的心情:“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爱的教育读后感5
我在两年前刚看到本书的时候,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浸有流泪,我的心已经认定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吸引我的,并不是仅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在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所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在《爱的教育》中,你都会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6
妈妈从新华书店带回了一本《爱的教育》。整整的一天时间,如饥似渴地读着,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又细细地品味着这本书,我慢慢地融入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角度,描写他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富有哲理,让我沉思领悟,有的辛酸哀伤,让我潸然泪下,有的轻松有趣,让我捧腹大笑。这些关于爱,关于教育的故事,将永远让我铭记在心。
爱与亲情
“您要永远记住我,替我亲亲妈妈,亲亲爸爸……还要亲亲小妹妹路易吉娜……” 当菲鲁其奥的脊背被刀子刺穿,将要死去的时候,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我很痛”,也不是“我想活着”,而是嘱咐外婆,要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意。
掩上书本,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就流了满面。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同龄人。他为了救他的外婆,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了凶手的砍杀。一开始,菲鲁其奥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孩子,他曾经让他的外婆伤透了心。但是,这一次,当危险真正来临时,菲鲁其奥却用生命守护了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
是的,正是“爱”,触发了一个会打架会赌博的“坏”孩子藏在内心的力量。菲鲁其奥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骄纵和顽劣。面对这么一个野孩子,外婆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希望他能做个好孩子。爸爸溺爱他,又希望他某天能幡然悔悟,做一个意志坚强,慷慨大方的人。他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他,这给菲鲁其奥带来了改正缺点的动力。
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候会顽皮,会恶作剧;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的漫不经心、蛮不讲理,伤了爸爸妈妈的心。但是,亲人们和老师们,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爱与宽容,就像海上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远航;也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内心爱的种子,也正慢慢地成长,总有一天,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与尊严
“我心甘情愿干这种事。但我绝不给德国人干。为我们自己干事,我乐于去干。要知道我是伦巴第人。”这是一位年轻的小哨兵的话。当长官交给他一件既光荣又危险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回答。
这个孩子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看到的是闪闪的刀尖,听到的是隆隆的炮声,承受的是来自敌人的欺负。当他知道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一份力量时,他,把内心的惊恐、一切的危险都抛在脑后,他想的只是——“我是伦巴第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听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知道了,爱国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祖国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还是经常问自己,什么是爱国,尊严又是什么?这一次,我从我的同龄人——小哨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爱国”不仅仅只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国歌,而是,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即我,我即祖国”这种蕴意,并被这种蕴意所触动时做出的行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还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情。但是妈妈告诉我,一个十岁的孩子,爱国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国就是认真学习,爱护环境,有尊严地生活着。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不仅有菲鲁其奥的临终托付,小哨兵的慷慨激昂,还有很多很多。坚强的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强忍着悲痛去上学,那一双温暖的手给予了他多少安慰啊;经常嘲笑别人的弗朗蒂,却让自己母亲蒙羞,他的行为遭到了校长和同学们的鄙视,他又是多么后悔;经常帮助父母砍柴的克莱谛,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真令人羡慕;胆小怕死的波列科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家庭劳动、学业、书法、品德等方面的二等奖,难道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作者描写的虽然是十九世纪的故事,但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他们是如此贴近我的心灵。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教育了我,如何面对困难,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更教育了我,如何理解亲情,理解尊严,理解爱国。
爱的教育读后感7
暑假期间我读了郭景瑞老师写的《新爱的教育》。其实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看书名,我便有些奇怪,我以前读过《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成长经历,感动了千百万的读者。那这本《新爱的教育》又写的是什么呢?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书,一会儿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既是因为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因为他曲折感人的故事。
读完《新爱的教育》这本书后,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深深感受到郭老师是一位的纯朴、原生态的好老师。那就是“做老师的不当班主任,就像鱼儿离了水,鸟儿离了林一样,一点儿意思也没有。”郭老师不是名师,也不是专家,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他在教学工作中给人的爱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最平凡的其实最感人;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到底有多感人,多撼人心魄呢?
书中讲到郭老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调回城里的一个中学,担任初一(6)班的班主任,原来这个班的班主任是刚毕业分配的一位年轻教师,教学没经验,又因为没和女朋友分配到一起,把个班给耽误了。对于这个差班,郭老师接手后,第一周以课堂为突破口,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紧接着郭老师用爱心唤起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于班中的调皮生,举行班委会,总结会等进行即时教育,因材施教,帮贫结队。就这样郭老师不辞劳苦,为了学生的进步,还经常奔波于家访的路上,才知道孩子们的调皮,学习的不努力,大都来自家庭环境的关系,经过郭老师的耐心与家长交流,半个学期来,学生的成绩进步了,班集体和谐了。在期末考试中,六班取得了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
书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刘金龙。他看准了不管他怎么皮,老师都不能对他怎么样,因此跟老师吵架是常有的事,每次都像战场上的公鸡,吹胡子瞪眼,而且还当着郭老师“呸”的唾弃,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朽木不可雕”的浪子,在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学期后,他的成绩由不及格到及格,甚至能考七十分以上。
班上像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有很多,郭老师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多调皮的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他都不会讲一句粗话。唯一的一次就是对刘金龙说了几句重话,可是第二天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讲粗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觉得孩子也有自尊心,只有维护孩子的尊严,孩子才会相信你。其次,分不开的还有郭老师的耐心。既然是问题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今天好了,明天又犯事了,这是常有的事。可是郭老师不急不躁,每次有问题都是耐心解决。最后,最重要的也就是恒心。下决心做一件事容易,但是是否能坚持到底呢?郭老师接手这个班级一年后,因为为学生操劳的太多,住院了,后来再也没有走上讲台。但是在这一年里,白天他为孩子们操心、着急,就连晚上因为担心孩子们的成绩而胃痛睡不着觉。想想一个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的.老教师,面对差生都不放弃,不退缩,更何况我们年轻教师呢?也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
是的,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要乐在其中,班级中每一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值得老师去关注,去深思,去教育,不能用一个字“好”或“差”对学生定型,学生出现问题要即时教育,耐心地谈话,细心地观察,实地了解到深处,能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班主任老师最大的快乐。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其实能乐在其中的老师必须付出更多的爱。正如书中说的“教育学生这个法、那个法,实际上只有一个法——就是你得真心去爱他们。只有你真心地爱他们,才谈得上这个法、那个法。爱心是源,方法是流;爱心是根,方法是枝叶,有了源,水流才不断;有了根,枝叶才茂盛。无源之水,就会干涸;无木之本,就会枯萎,都是一个道理。”的确,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应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愿我们每一位老师以平和的心态,做平凡的事,用平常的心去浇灌每一朵花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8
窗外绿树葱茏,花丛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间里妙曼的轻音乐在轻轻流淌着。我倚着阳台窗栏,本想跟法布尔对话,又想去海底探寻宝藏。书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阅着那本我很久都没有坚持阅读完的《爱的教育》,突然我脑海之间想跟爸爸一起品味书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爱意……虽然起初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和爸爸选择在杏花烟雨的清明节去一起阅读《爱的教育》,但读完之后感觉到收获颇多。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著作,是一本启迪人们如何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书籍。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整部小说语言朴素、平凡,但字里行间蕴藏着一股贯穿始末的爱的启迪,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平凡而又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却都感人肺腑。作者塑造了许多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通过一段段真挚而感人的美好小故事,展现了小学生真实而又鲜活的世界,诠释了爱的真谛,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爱的美德常驻读者心田,而我们则随着安利柯的叙述时喜时忧、时温时愠。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里表现出细腻动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看到他们怎样相处,怎样去爱;如何宽容谦让,如何珍惜亲情友谊,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阅读的过程中让人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浸润于生活的真善美中。亚米契斯以一个13岁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对这个世界诉说着爱与感动,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大约92篇日记和9篇每月故事,让安利柯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学会了怎么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安利柯的世界里,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境。每个同学虽然出场次数都不多,但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以及让人称道的品质。无论是母亲靠卖野菜为生的残疾人克洛西,还是父亲是军人的科雷蒂,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没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与孤寂,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关爱,而不是冷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每个人即使种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个祖国母亲的儿女,应当平等相待,不仅要彼此照顾,还应该互相尊敬与宽容。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例如胳膊残疾的克洛西因为受到弗兰蒂欺负,却无意之中用墨水瓶砸在了老师身上,老师批评了几个欺负人的坏家伙们,还赞美克洛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安利柯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宽容,懂得原谅别人的无意伤害,也更深地了解了像加罗内那样宽宏大量的品德。争吵就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扎在心上,尽管钉子后来已不在,但是心中还是会留下伤痕。而宽容则是一根线,把两颗因愤怒而疏远的心又牵连在一起。生活中,谁都难免会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因此耿耿于怀,任伤害转化为心灵上的毒瘤,那么,最终受到更大伤害的会是自己。怀恨在心对别人毫发无损,但自己却被怨恨关进自造的篱牢,禁锢了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所以要想减轻伤痛,最好的方式是宽容。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这本书中的人物一样,用慈爱的心面对世界,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点关爱,少点算计;多点和谐,少点争吵,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洋溢着爱和友谊.用诚挚的情感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平凡的学习和生活将爱心相互传递。
爱的教育读后感9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10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爱的教育读后感11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故事。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己,有的人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爱的教育读后感12
读《爱的教育》,仿佛自己也成了作者笔下的孩子,感受着对祖国,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甚至是对陌生人的深深地爱。当然也十分愉快的再次重温了幼年的童趣与纯真。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让人沉醉。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而一个高贵的灵魂是可以荡涤另一个灵魂的。本书则是那个可以荡涤你灵魂,给你无数启迪的智慧的结晶。
读本书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描绘的这些人有乞丐,烧炭工,泥瓦匠,绅士,铁匠,士兵,甚至是坐过牢的人。而涉及到的事件有嘲笑、虚荣心、嫉妒、打架、不尊重、厌学等许多不好的事情,甚至作者本人也会犯很多错误。但是读完后你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好的事情而觉得心情不好,反而感受到很多温暖,满心的喜爱与敬佩。这世界本身存在着不公平,但爱让一切界限消失。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极其有限,很多事情如果没有经历过,就很难感同身受。而此书作者对于发生一些事情后,主人公逼真的情感的描绘,会带着我们感受未曾经历过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也在书中获得了一种成长。
以下三点是我在看书中的一些想法,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就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看了本书后,发现有好多篇文章都是在讲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爱国主义教育随时随地的出现,比如在路上看到军队走过,老师介绍一个来自外地的孩子,一个极其需要钱的孩子因为施舍者辱骂了他的国家而把钱扔回给施舍者,军队中为了战争胜利而奋不顾身的小孩,父亲关于爱国主题的信。爱国之情被阐释的淋漓尽致,而且很多都是孩子们身边的故事,使其能够感同身受,并且能从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爱国者的身上学到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回顾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都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这离孩子们的世界太过遥远反而不容易引起共鸣,在新的时代,爱国应该有新的具体表现,爱国教育也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赋予其新的内涵。
其次,关于教育问题,我们看到书中有多封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给孩子的'书信,而书信的内容也是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具体的改进措施,并且很多都是父母亲通过自己的成长经验来一步步的启迪孩子应如何做,所以我们会看到信中有许许多多假设的话,让人读后感动不已,这也是书信的魅力所在。而随着先进通讯工具的越来越多的使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流却反而越来越浮于表面。再加上中国本身不是一个善于直接表达爱的民族,所以父母与子女的代沟越来越大,而当面交流反而会引发新一轮的争吵,所以书信反而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一个沟通工具。今年高考的作文也是让写一封信,所以书信这一传统还是应好好延续下去。
最后,关于学习这件事。在劝导学生学习时,我们貌似给学生灌输了太多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过于功利的话语,导致功利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或者是在物质条件已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学生干脆就找不到学习的任何意义,或者是生存的意义,我们在那里干巴巴的讲着为父母学,为自己学的道理,反而忘记了人类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一宏观要旨。在本书《学校》这一书信中,父亲劝导儿子上学,除了论及全世界的孩子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都在学习以外,还提到了人类学习这一运动,如果停止了,人类就将陷入野蛮。这个运动是世界的进步、希望和光荣。将学习这件事拔到这样的高度,从这里来看,学习就是责任、是义务、是该做的事了,学生也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好的文章应该是让人读起来有温度的,有让人自然的想要去向榜样靠近的力量。而本书就有这样的魅力。因为学生阅读时间少,所以老师有责任给学生适量推荐一些这样的文章。
贺倩倩,济源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初为班主任,想带学生发现并感受人文之美,致力于让学生读过一个充实而无悔的青春。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在看《爱的教育》时,我常常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瓦多帕的小爱国者”、“英雄的少年鼓手”、“小石匠”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都歌颂了儿童应具备的纯真情感,同时书中也表现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极其良好的环境,培养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其中我比较喜欢“小抄写员”这个感人的故事,主要写小学生朱利奥瞒着父亲每晚帮他抄写邮签,虽然语言朴实,叙述平实,但是朱利奥的懂事与孝顺,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朱利奥是个穷人家的孩子,父亲收入微薄,为了补贴家用,除了在铁路上工作外,他还给人当抄写员来挣钱。每晚,他都要用大大的正规字体抄写几百份邮签到深夜。朱利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晚看见父亲上床后,就悄悄走进工作间,模仿父亲的笔迹开始抄写。父亲却一直没发现。但由于过度劳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奥的成绩直线下降。父亲很是生气,但朱利奥没把真相告诉他。终于有一天,朱利奥在抄写时无意中碰落一本书,惊醒了父亲。父亲明白了一切,心中充满无限的怜爱和懊悔,他抱住朱利奥的`头呜咽起来。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可敬的精神!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了帮家里挣钱,帮父亲减轻负担。面对父亲的责骂,他有多少次想把真相说出口,可他没有。就连父亲责骂他,他也毫无怨言。这多么难能可贵!要是换成我,肯定忍受不了,试想一下,要是自己的努力、懂事却换来了责骂,那多委屈呀!谁会希望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讨厌自己呢?朱利奥的沉默与体谅,实在让我感动!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事迹感动着。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完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才真正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累计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书中没有用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来讲述。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十个铜币丢了,他无法回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是最感人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
书名也使我深思,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安利柯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在他的日记中,包含了同学,姐弟,子女与父母,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而为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大人们的价值观早已渗透到我们的心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家长对孩子说:“某某的成绩那么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课那么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这些或多或少地带着功利的色彩,吞噬着我们纯洁的友情,使我们的天真越来越少,心计却越来越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冷漠,对待纯真的冷漠。
当然,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母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着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们的枕下。
《爱的教育》描绘的各种爱如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情谊、乡国之恋……近乎完美,让人流连忘返。正如夏丐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朝着相同的目标一起奋进吧!
爱的教育第二章读后感5
爱,是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爱,是纯洁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人,因有爱而完美;人,因被爱而不再残缺。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致使从心底涌上了一股暖流,遍布全身,散发着蜜般的甜味,也只有生活在此,才能有所觉悟,懂得欣赏爱,付出爱,享受爱。而我,在读过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爱,领悟到了这一奇妙的境界。
《爱的教育》这本书全身散发着深厚而浓郁的爱的味道,让人不想放开。这是一本可以洗涤心灵的一本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男孩一个学年的十个月中所写下的日记,从中透视出他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使人读后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文字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却令我感动到想哭。
不论是谁,在他心灵深处都有那一片净土,那片土地上,栽种着一朵心灵之花。只要心中有爱,心灵之花就会因此而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我忆起那一个雨天,你拿着伞久久伫立在学校门口,如雕塑般一动也不动。放学了,我背起那并不是很重的书包急忙向校门口跑去,奔跑间,眼睛不断的扫视人群,搜索着什么。突然,我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你,止不住的欣喜攀上我的面颊,如爬墙虎似的在脸上散布开来。我兴冲冲的跑向你,你没有说话,可是我却发现你眼里那掩饰不住的温柔,你一手接过书包,一手牵着我,伞倾向我,让我感到头顶飘过了那么一抹深蓝,阵阵暖意从你那温暖的.大手里传来,让我心头顿时一暖。我伸手想拿过书包,不经意间触碰到你的手,我愣了,与那只温暖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只,凉的那么刺骨,我这才忆起,从出来就看见你一直把那只手放在口袋里,原来是为了我,泪水顿时涌了上来,充满了整个眼眶,还不时的向外溢出,背上的书包也骤然间变得沉重起来。
雨,依旧在下着,打在我那原本就已被泪水打湿的脸上,使我分不清现在脸上液体到底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只感到心已被一种叫做父爱的情感所充溢着。
又如初中的那第一个朋友,你犹如春天新生的孩子,脸上还带着些许的稚嫩,不过也正因这样,我也才会被你的天真与纯真所吸引,因为你看上去是那么的纯洁,其实你不知道,每当我看到你时,不论之前多么糟糕的心情都会瞬间好起来。
那时,一种叫做友爱的情感在心头弥漫开来。
回想着,心灵之花已在心中盛开,香气弥散心中,我顿时感到一阵说不出的舒畅。
爱到花开。
【爱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好句01-29
爱的教育作文03-02
“爱”的教育作文05-31
爱的教育作文11-27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02-28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01-02
《爱的教育》读后感01-01
爱的教育读后感11-25
《爱的教育》读后感12-23
《爱的教育 》读后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