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3-08-14 13:37:4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集锦(12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可以通过想象,这两个哲学社会问题会成为萦绕全书甚至需要我们自己人生的疑问,因为他们这是对终极的拷问,对本源的发问。

  ——你是谁?

  当14岁的索菲收到这封信时,她一定很开心。 但她第二次想的时候,她很困惑。 我是谁? 她走到镜子前,想象自己不是苏菲,叫莉莉。 试着把自己叫到镜子前眨眼,但不起作用。 所以在哲学课上,问题就像影子一样,缠着她。 最后,她发现事情比她想象的还要奇怪。 她,苏菲,是少校为庆祝希德十五岁生日而虚构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思想和行动。 但更讽刺的是,少校,他创造了苏菲的世界,但他是由我们创造的。

  这故事就像个无底洞。很神奇,但也让我们思考。我们也是被创造出来,住在另一个生物的脑子里的吗?那我们是什么?单纯的人?还是作家小说里的人物?还是一场梦?我们有自我意识吗?还是有人在控制局面?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吗?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是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哲学史上,成千上万的大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最有洞察力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思故我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在问问题,弄清楚我们到底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信光我的立场,有五六百的书,这些图书的图书世界。试想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力作,作者创建一个虚拟地球,数十亿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你是为您量身定制每个项目的`作者,你的生活是有点思维下的情况下,你最终会由笔者主导。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只要打开门的小运动,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我想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学与哲学上,这都造成社会恐慌。科学上意味着企业所有学生科学发展定律都具有不确定性。哲学上意味着探寻的本源可能影响并不是一种客观方面存在。我们的世界成为了自己一个非常脆弱而不稳定的肥皂泡。而这种精神世界,正是苏菲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苏菲并没有放弃。结束这本书的,她拿起扳手敲了敲Sid的额头,和喜德齐骆驼跟踪的感觉。这真像一个福音!也许我们做什么,它可以带来影响到了另一个世界。

  人生是星尘,我们是星尘,世界发展也是星尘。

  我们都很美。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看到《苏菲的世界》最后一行字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还想知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能否适应虽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日子。

  随着故事情节的一点点发展,一个个谜团渐渐的清晰,才知原来这是一个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的小说,这让我想起卞之琳写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通过哲学老师艾伯特的讲解,苏菲一点点了解了哲学史的发展演变,而读者像我这种初学者也会不由自主的和苏菲一样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对哲学产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迹。

  这本书有500多页,讲述了一些西方哲学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对西方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对其中描述的历史人物从未听闻,读起来也许会觉得些许陌生,甚至是枯燥。读前面几个章节时我就觉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从讲述苏格拉底开始我才渐入佳境,因为以前听闻过这些历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读下去。每一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越接近现代越会觉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尔、马克思等近现代哲学家的伟大,然而书中借艾伯特观点提到“现代科学有一大部分源自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努力,例如寻找组成所有物质的不可见的‘基础分子’”这样让我想起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说我们在敬佩今人的同时不能忘记古人的开拓之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围绕着这两个哲学问题,一部漫长的哲学史从无到有蔓延开来,书中艾伯特告诉苏菲我们开始这门课程时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萨特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作为个体,我想不明白世界从何而来,我只能从现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对地球的产生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对我个人来讲,我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我想要怎样的存在。我想:这就是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就是读这本书给我的益处吧!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纷纷扰扰,静下心来去思考它们对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那么一些名利就会放下,一些苦恼就可以淡然处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应有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正本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叙述哲学的一起,运用了生动的言语来描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览时发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描写了一个英勇,聪颖的少女——苏菲。由于寻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色,所以我觉得作者描写这个人物的意图就在于此。

  为了向大家解开国际历史之谜,书中触及的内容许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一起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评论的标题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大家做了解说,似乎整部国际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红许多章节,每节标题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间,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论述几个疑问。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简单消化,也更简单了解。

  书中叙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叙述的有关哲学的'常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本来傍边的道理许多疑问我也曾想过,但这些疑问都在脑筋中一闪而过,由于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生疏。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计在国际上的人,连国际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不免有些天真。

  其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摆布,呈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超之处在于人说话能够不断揭穿大家思想上的缺点,令人能够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说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变成世人的笑柄,关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承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堕落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能够央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由于他注重良知与真理,到生命完毕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值得咱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领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国际上还有许多工作等着咱们去探究,大天然的秘密使永久也揭不完的,早年的哲学家为咱们解开了不少国际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咱们不也大概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念掀开天然与人类社会的奥妙,也为咱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苏菲的世界》起初听到这个书名我还以为这也许是一本类似于小孩子探险的故事。直到翻开它我才知道…呵,大相径庭。

  《苏菲的世界》用小女孩苏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位不知名人物写信教授的哲学课程讲述的从最早自然哲学到近现代的哲学家们代表性的哲学理论。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讲哲学知识是次要,它提醒我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重新唤醒我们的好奇心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吧!书中把我们比作生活在兔子身上的微生物,而大人们随着对外界的熟知,开始安于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想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的来由,也懒得去想“为什么”。这使我想到小时候见到什么都想问,但大人们经往也回答不出什么让我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有时见到不懂的事情,想再问句为什么时,心里却早就知道得不到什么解释。于是便只默默地想着。后来也便只粗略地看过,连想也不想,因为也得不出结果来。那些哲学家们便是似乎对每个事物都有无数疑问,同样也没人能为他们解疑答惑,但是他们却不会就此置之不理,而是去学习更多知识去解释这一花一草的来由而不是只会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好奇,相信一切都会有可能发生,而且也许现在所谓的不可能未来会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一小部分呢?

  其次,我觉得哲学家们提出的一切都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很快从这个思维跳到另一个思维,一时间让人很难理解和转变。这也许就像有时做题时,我都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等到终于七拐八绕地想出来下次再看这题却怎么也统不到原本的`思路上了。有很多哲学家会想出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让这两种观点在自己脑中来回交替,好像是在不断交换立场与自己的另一观点对抗。在我看来,这是很让人无法理解并且不可具体想象的。原来我以为我知

  道哲学家就是那些提出种种为世人所流传的科学或对人生的理论看法的。但现在我发现我好像并不理解哲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并且越想方设法地理解反而越糊涂。

  总体而言,我觉得看了《苏菲的世界》让我脑子里一团乱麻。有时我甚至想我们或也是一个书中的角色,那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像苏菲一样,自己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活更充实。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关于哲理的书。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学知识,并从此和信中的神秘导师学习,她对世界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改变。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开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后天的知识,企图了解和解开世界的谜团。但是,从导师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实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异和离奇。

  这一本书,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桥斯坦·贾德。桥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写下了这本唤醒对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在书中苏菲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问?可是,我就是我,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恒,那么从古到今一共有多少个伍喻恒呢?未来又会出现多少个伍喻恒呢?这些伍喻恒可以代替我,继续生存下去吗?不,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拥有独立的人格,帅气的外表,强健的体魄,发达的头脑,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够替代。或许,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也是十分有趣:世界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世人的问题,从来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颗星球,那么太空从哪里来的呢?在某一时刻,世界从无到有,这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吗?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帝能创造出自己吗?那个时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个事物都应该有一个开始,而那个开始的事物又有另一个开始,这不是很神奇吗!

  简简单单的两个问题,却有一股无法看透的魔力。人们都习惯了事物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我也只是新鲜几天就对哲学没有兴趣了,因为我觉得哲学又空又大,不切实际。但是《苏菲的世界》带我去了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爱上了哲学,也发现了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

  在漫漫书海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但是我最爱的还是那本《苏菲的世界》。

  14岁的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苏菲来展示生活的奥秘,用哲学的角度来向我们介绍一个不同的世界。他是梦的世界,是哲学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去思考,觉得我们生活在世界是必然的,每天做的事是必须的。但是这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勇于创新……

  记得小时候,我有段时间对哥白尼、伽利略等哲学家很感兴趣,但也只是感兴趣而已,我从不会去思考世界从哪里来,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我也只是新鲜几天就对哲学没有兴趣了,因为我觉得哲学又空又大,不切实际。但是《苏菲的世界》带我去了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 ,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爱上了哲学,也发现了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哲学不是科学,科学给我们的是一些我们认定是真切的知识,哲学则是不寻常的智慧。

  《苏菲的世界》还有太多太多,因为知识我们都有,但是智慧的哲学我们不一定有,让我们用哲学了解自己,感知自己,发现自己吧!

  《苏菲的世界》是唤醒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的关怀与好奇。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这些事好像我亲身体会。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看完后你一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苏菲的世界》第一遍终于读完了,读得较慢,因为关于哲学,比较烧脑,并且每天和一本散文类的书搭配看,搭配的两本散文书早读完了,也亏后来搭配的《沈从文经典作品选》大开本,耐读,还剩有几十页,终是熬过了《苏菲的世界》。

  除了读时的脑洞大开,过后却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有点惭愧。

  所做的比喻,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而我们多数人都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不愿爬出、得过且过的人;再就是“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

  印象较深的金句:

  “我不会听任你变得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我们的本质原来也和梦一般,短短的一生就在睡梦中度过……”

  “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而不要将他当成达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

  所有提到的哲学家,记住的有:

  德谟克利斯特,他提出了原子理论,还有关于‘灵魂原子’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

  希波克拉底,他的‘医学伦理’,他要求学生宣读的.誓言,我觉得让如今的医生来宣誓,也是合适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师生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个印象,得益于学校里学的知识的积累,知道这三个人;

  笛卡尔,以前只知道他是一个数学家,坐标系,笛卡尔定理,原来他也是个哲学家,‘我思故我在’竟是他提出的;

  之后的康德、黑格尔,只是知道是哲学家;

  达尔文,只知道是进化论的提出者,不知道也是个哲学家;

  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因为国家的制度,在小时候的政治里就学过他们的思想。

  哦,还记得一个休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不知道主张什么了。其他的那么多的哲学家,连名字也记不起来了。

  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一个读一次就可以的故事”,我也需要再来读,再来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苏菲的世界,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神秘的哲学导师向一个名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新的疑团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我们。作者化身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为苏菲(读者)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作者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却反而失去了这种本领呢?!是我们受到的束缚太多了吗?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问题吗?还是……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开始在反思了。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诲,黑暗向光明的`衍化,还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反差强烈的巴洛克艺术氛围…读此书犹如品尝哲学盛宴,回味无穷。《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贾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苏菲的14岁女孩,在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写了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开始她只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她的思维却不知不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此后,苏菲不断收到这个叫艾伯特的神秘导师的来信,从信中,苏菲开始了她的哲学课,开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过艾伯特给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然而随着苏菲哲学课越来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渐渐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的女儿席德写的一本书中的人物。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终于脱离了少校的控制,并随着小说的结束而结束了他们的`世界。

  简单的构思就是作者贾德跟我们是同一层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儿是作者创造的人,而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又是少校为他女儿创造的人,作者用“少校与苏菲”的关系,在跟我们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为主宰着苏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讽,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我不禁联想到到了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许我们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存在过而已。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阶段,而这本书对自身素质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其实能不能做社会的强者是一回事,能做一个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简简单单的两个问题,却有一股无法看透的魔力。人们都习惯了事物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你是谁?”这就是苏菲世界给我的一个很简单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问题。

  就像主人公苏菲一样,在她的生活中简单的语言加上离奇的故事就为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当一本书真正的被读完时你会发现我们对自己都将有一个很不解的困顿,我们是谁,我们真的存在吗?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又将去向何方?有时自己就试问自已,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迄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种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这些问题是那样的深奥,不过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在读书在扩展自己的视野,不论是生命的还是心灵的。

  我原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的世界》用哲学思考着世界,在我们的世界用心过好每一天的生命。欢喜也好哀愁也罢,学着自己书写自己的生命哲学华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本以为这是一本难懂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它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读着读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此以后,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类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我们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一个环节,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读这本书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的生活可曾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其中关于宗教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基督教和《圣经》的内容,我感到在久远的历史年代,那时以色列人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走出非洲,来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经历了很多变迁。以色列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君王,他们是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他们为以色列民族争取了生存、发展的权利,但后来受到异族入侵,他们的国家破灭,人民被卖作奴隶。在后来,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再次回到故土。看了这一段,我简直进入了历史的场景之中,历史的变化真是令人难以捉摸。一个民族的历史尚且是这样,个人的历史更是微小之极。

  我真的曾经存在过吗?怎样才能证明这一点呢?《苏菲的世界》实在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一本书。哲学给予我们智慧,你也来看看吧,《苏菲的世界》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与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好奇心入门哲学,怀疑激活好奇心。

  苏菲的世界由两条主线构成:1、哲学老师艾伯特向苏菲教授哲学;2、艾伯特和苏菲发现自己是作者送给女儿15岁的生日礼物,并且向作者发起挑战,成为永恒的故事人物的。

  主线一:哲学课

  哲学问题的答案一直在变化,但是问题就几个:1、我是谁;2、世界从何而来;3、上帝是否存在?4、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5、如何解释物质和精神的变化;6、人有自由意志吗?7、人能决定一切吗?8、上帝是否存在?9、人类是否存在永恒的灵魂?

  这些问题可以大致归为几类:

  一、我是谁

  二、世界从何而来

  三、是否存在上帝

  四、有哪些确定可知的真理

  看完本书,我的一些收获:

  1、是否存在上帝?

  世界不存在实体的上帝,上帝存在人们的信仰之中,当问“上帝是否存在”的`时候,上帝就死了,心里相信上帝,上帝就存在于你的理性概念之中。

  2、我是谁?

  感性上来说:我是“思考的那个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提出怀疑的人就是我。从《自私的基因》、《基因传》来看(在物质上来看),我是基因生存的容器,宇宙聚合高温大爆炸,爆炸的力向外推这些爆炸后的碎片,宇宙再不断的膨胀,地球是爆炸后的碎片,一些条件后地球上的原始汤里的基因开始发生反应,合成大的分子,然后等位或者别的方式复制自己,接着更大的分子,根绝环境进化成不同的物质。最后进化成人,我是“基因的生存容器”。

  3、世界从何而来?

  世界是一次爆炸。可是爆炸之前又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爆炸是否还会再来一次?爆炸的条件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再来一次?

  4、有哪些确定可知的真理?

  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世界要不就是从无到有,要不就是从有到无,这两个答案中一定有一个正确的;

  我思故我在,我是那个提出怀疑的人。

  主线二:向造物主发起挑战

  主线一主要是作为哲学课,主线二主要是让我们保留一个怀疑,不要像兔子里的跳蚤一样,习惯于爬回兔子皮囊里,安稳的度日,把我们提到兔子的毛尖,在我们心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也可能像艾伯特所在的世界一样,只是某个作者(造物主)笔下的故事或者程序而已。

  好奇心入门哲学,怀疑激活好奇心。啊,这就是哲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2-02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2-25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3-03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05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05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02-27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02-2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06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1-10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