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8-17 13:40:30
教师读书心得15篇(精华)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读书心得1

  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王振刚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单单是题目就深深xx撼着我。”贵人”,顾名思义,就是能辅助你把一切事情做成功,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被称之为”贵人”、生命中的贵人是何等的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遇到贵族的帮助,那会是怎样的运气呢。”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是对我们教师职业多么高的定位。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轻轻翻开书的扉页,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的序,让我走近了王振刚老师:17年的工作经历,99年中师毕业,班主任,语文教师……这样的字眼让我倍感亲切,这样看来97年中师毕业的我和王老师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了,可是《工作智慧:班主任成长记录》《快乐玩作文》等一本本的专著让我汗颜。

  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在没有高起点、高学历的情况下成长成功?这本书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夏日的清晨携一本书出门,明媚的午后开启我和孩子们畅游书海的大门,静静的夜晚品味书香的韵味,这些与书为伴的日子是那样的惬意与舒畅,终于又一字一句地读完了一遍这本书。如果说对一本书第一遍的浏览是在兴趣的趋势下进行的,那么这一遍的品读更是让我有了一些自己感悟,细细地阅读着,字里行间感受着作者的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力求做到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本书从”班级管理奠定生命的基础;班级活动,展开生命的翅膀;教育评价,指引生命的方向;家校共育,绽放生命的光彩;师生同写,记录生命的成长”这五大方面诠释了班主任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的班主任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为幼苗的成长提供了良性的土壤。本书中的作者用自己的切身实践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的航标,从塑造班级灵魂、搭建班级平台、建设班级阵地,以及小干部的培养,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与成长的历程,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班训、班规、班徽的制定都是来自于学生应用于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行为,真正做到了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班级平台的搭建”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振刚老师利用网络xx开通班级博客,并依托班级博客凝聚力量,形成精神支柱,为学生、教师、家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成长平台。

  王老师坚持在班级中开展”教育演讲”,传递正能量的做法让我耳目一新。我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在做这件事,但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容易。临近期末总有学生产生倦怠心里,有些小毛病总也改不掉。

  我借用了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鹰的启示》讲给了孩子们听,这个故事深深xx撼着小家伙们。

  鹰的启示

  民间传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它可以活到70岁。要活那么久,它必须在40岁时做出艰难但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达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部,严重阻碍了它的进食。它的翅膀变得很重,因为它的羽毛越来越厚,使它很难飞。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要呆上150天左右。首先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摔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

  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把旧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自己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与自己的过去诀别,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

  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也要向鹰学习。当我们自身出现了错误,必须像鹰那样,将它狠狠地抛弃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重生,获得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与过去的缺点诀别,努力学本领,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需要抛弃的缺点是什么呢?能不能像鹰那样富有决心改正呢?

  我抓住时机启发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思自己,受到哪些启发。小家伙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达成一致共识:对于我们身上出现的错误,不良的习惯,必须狠狠地将他们抛掉,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像老鹰一样获得重新飞翔的机会。

  为了让孩子们牢牢记住这个故事以及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我建议孩子们当作一个问题去考考家长知不知道一只老鹰的寿命是多长,它是如何获得重生机会的。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第二天的交流课上,他们兴趣盎然地分享了自己的成果。他们从故事的内容谈到了给爸爸妈妈讲解时的情景,俨然就是一节自然而然的说话课,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那份成就感油然而生,想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痕迹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

  也许现在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是肤浅的,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鹰的启示》会一直伴随他们前进。

  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里无不折射出王振刚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痴迷与热爱,张万祥老师在本书的序中引用了作家路遥的话,来形容王老师的工作热情具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特别是书中记录的”师生同写,记录生命的成长”部分,同样深深xx撼着我。”成长感悟、班级故事、教育反思”宛如一片盛开的百花园,他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都化作了丰实的养分滋润着一株株幼苗的成长。

  这些不正是我们教育人应该去追求、实践的吗?

  美丽的三尺讲台就是一方广袤的天地,它孕育着幼苗的成长,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教师读书心得2

  拿到学校发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我就认真地阅读了。这已是我们第二次读此书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告诉我们。这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46章《教师日记写作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那种连续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教育素养。

  ”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写教学日记的必要性。

  一、它可以储备教师的教育经验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上,一些事先没有预设好的精彩片断或教学失误,如课后及时写作文,无疑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哪怕是三言两语,也总比只说不写强吧。起初定下了写教学日记的目标,也写了几篇,可是时间一长,我总是能找到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不勤写教学日记了,实在是惭愧。其实既然自己无过目不忘的记性,那就勤动笔写写,及时储备一点经验或教训,不是也很好吗?

  关键是要克服惰性思想,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

  二、它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素质

  天天嚷着让学生多动笔,做老师的也应该以身作则呀!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写作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吧。在写作过程中,它可以促进写作技能的提高,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相信一定在教育教学认识上,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记日记对我们的老师有很多好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我们的思想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记教学日记,做一个体贴周到的老师!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相反,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们就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谁落后于时代,谁就要承受那个时代的一切痛苦。

  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能接触新知识的人将被淘汰。

教师读书心得3

 读书,能够使老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资料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老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老师务必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我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老师的对话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老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教师读书心得4

  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这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吴非老师的第三本教育著作《致青年教师》仍然沿袭了前两本书的写作风格。三本教育著作,都在告诉所有的教育者和非教育者,教育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培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人”!现实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在很大程度是不把“人”当做“人”来培育的。吴老师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大声疾呼:只有把“人”当“人”来培育,把“人”培育成“人”,才是真正的教育,当然前提是,教育者知道“人”是什么;在往前推,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人”,真正的“人”。不是“人”的教育者无论如何都是培养不出真正的“人”的,这样的人从教简直就是教育的灾难。现实是,这样的“伪教育者”比比皆是,他们不学无术,只知哗众取宠,借教育之名中饱私囊,最可悲、最可恨的是:他们已经和正在伤害着千千万万无辜的、鲜活的、本来可以拥有美好生活的.生命。吴非老师的书是每一位有教育良知的教育者一定要读的书。读吴老师的书你时而会义愤填膺,时而会感动不已,时而会心潮澎湃,但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

教师读书心得5

  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专家的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我就被陶老师平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与陶老师平静、平和的心态相比,我感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方法相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无足轻重。

  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是一回事。所有的追求,至少所有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我过去常常抱怨教师职业的枯燥乏味,因为工作的重复而对乐趣漠不关心。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应该感恩地对待自己的教学生活,在平凡和琐碎中寻找幸福的`种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我们会很高兴有这样一个职位:

  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应该满足。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少抱怨,少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来的快乐。

  怀着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温暖;怀着感恩的心,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幸福!回想有多少次在教学生涯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感冒咳嗽时,学生们会把含片递给我。你的生音不好,会舒服得多。

  因为批改作业的肩膀不舒服,老师,让我捏你的肩膀。多少次,刚准备到处找红油笔,为学生批改作业,一只红油笔就出现在我面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

  这样的案例实在不胜枚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教师。

  陶继新先生特别注重阅读和阅读质量。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仔细想想这话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欢看书,可更多的是把书当成一种休闲方式,我喜欢看《知音》《女友》《小xx》之类的书籍,而对于《论语》《压根就从来没想过去读,觉得那样的书籍太枯燥无味了。在陶继新看来,阅读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文化的最关键途径之一。正如人们需要吃饭和休息一样,这是必要的。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深感惭愧!

  真是我们学样。

  孔子说: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并写下这些想法,想法和感觉。日积月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经常鼓励老师读好书,然后写读后感,后来我逐步意识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会对所读书目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会一本书读过后很快就淡忘,对于书中有启迪意义的话语就应该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好,那样的知识才会深入心灵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们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及早在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储存一些文化食粮,只有这样,在我们年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忆,才能做一个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6

  在年前寒假将要开始时,我向图书馆借阅了几本书,在我读李明高老师编写的《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这本书时,我感触颇深。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自己的身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和修炼一直是我所要思考和学习的。

  目前,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做一个新人的老师?如何当一名老师?这几乎是人人都能说上几句话的话题。

  人人能说,但未必人人能说出门道来:能说出门道来,未必能切合实际;能切合实际,未必能保持对现实教育的必要的张力,进而增强教师阅读的想象空间。这本书中有“修炼”这两个字,从这两个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老师的不易。

  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阅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1、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

  只有老师的知识量过关才能将书本中的知识正确的传达给学生,才能做到“解惑授业”。从当前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来看,真正的专业教师必须是学术性、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即全面掌握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经验知识。因此,教师的知识和广度是决定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性知识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而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理的能力,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教师要善于沟通。这里的“沟通”,不仅仅指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有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努力与学生沟通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和知己。师生沟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除了可以了解学生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的表现外,还可以通过老师之间的沟通做到取长避短,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弊端,学老师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因此,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听课,是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最快的方式。听课不仅是教师吸收他人长处的聪明方式,也是向自己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都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不管我们的老师在学校做了多少努力,他们都不会得到最完美、最理想的结果,这需要家长在家里的配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和勤奋地与家长,特别是班主任沟通。教师在工作之余或者是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利用家长的力量。

  学生放假回家,家长要严格监管。平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可以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这要比事后反思和“亡羊补牢”要好得多。

  3、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演员。

  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听众是学生,所以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教学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书上的有相应的内容却没有固定的台词。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具和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帮助我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每一位教师都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寻求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现稍高的个性化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魅力来吸引和震撼我们的学生。只有当一个老师有不同的闪光点时,他才能被他的学生所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使命是教书育人。然后我们的教室应该是一个生活飞扬的广场,一个挑战问题的竞技场,一个产生智慧的牧场,一个心灵共鸣的磁场。一堂课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一个快乐的体验,一个智慧的王国,一个是一的栖息地。

  我们想要做一名好老师,我们就应该慢慢地“修炼”。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上好一课,毁掉自己的才华,迸发出自己的精神,用心灵感动自己的心灵,用灵魂塑造自己的灵魂,用生命滋润自己的生命。

  总之,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很多缺点。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读书心得7

  读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心理安全和精神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积极性更加高涨。

  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和睦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掌握学;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xx课程、xx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实施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设计者。

  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的提高,教师参与教材的空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珍惜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许多教师被禁锢在纪律障碍中,不再涉足其他学科的知识。在现行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程设置了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包括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课程内容和学科研究涉及多学科、多知识,要求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是对分支教学的批判。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分离的现实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教学。

  我们不可能传授和学习科学知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就课程和教学而言,分析和综合是理解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总之,整合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教师要努力去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知识渊博、乐于教书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经常学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四、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21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

  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信息化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还应能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学校领域的日益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变化。

  教学方法的改变可能是这个时代将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点。

  5、从面向全体学生到面向全体和个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仅有着相同的身心特征,而且有着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的不同发展,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形成。

教师读书心得8

  书中的案例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有健康的身心,有积极的态度,有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我想我会积极主动地征求意见,勇于思考,博览群书,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理解积累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从长远来看,我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样才能取的最好的学位,同时,我也会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小辛20xx年9月13日01:00发表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是对于那些天生有行为偏差的孩子,老师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以某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孩子。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有健康的身心,有积极的态度,有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懂得生活,有健康的身心,有积极的态度,有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第二,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xx应该严,xx应该宽,xx必须管,xx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培养主体性和自觉性)。最可靠的方法不是让他立刻满足我,而是让他长大。

  安全固然重要,但如果它压倒了教育,学校将不再是学校,而是保险公司。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管理者的方便。

  我感觉xxx以分成两类:初级xxx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行为都存在于最初的习惯之中,通过管理训练很容易养成。

  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

  好xxx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xxx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几个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一段时间,并在初步解决后抓住下一个问题,这样效果更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它问题,只要影响不是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别以为专家说的是对的。相信你自己的想法。

  第三,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在师范教育教学中,我经常感到很多事情,我感到很累,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xx应该严,xx应该宽,xx必须管,xx不必多管。书中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最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是。经理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基础,管理者只把人当作完成任务的工具。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最可靠的方法不是让学生立刻满足我,而是让学生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我们天天念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调皮生就是这样,在我面前表现还是不错的,可一离开我的视线,就不自觉了,这可能就是我平时太严所造成的

  吧)。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应该更多地做一个热情的教育者,还是一个严格的管理者?

  读完这本书,当我遇到违反纪律的学生时,我会用我的大脑再次处理它。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

  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书中,王老师在分析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时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说,安全固然重要,但如果它压倒了教育,学校将不再是学校,而是保险公司。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管理者的方便。

  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园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不准投掷轻物,有时也会对部分学生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安全问题也成了xx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核心与载体。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不肯消停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平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英语组:张丽波

教师读书心得9

  要当一名幼儿教师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尤其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那更是难上加难。每一名幼儿教师都不简单。对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踏上幼师工作岗位的我来说,要学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学校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要在工作中学习和实践。

  我是一个缺乏热情和动力的`人,但自从我接触到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位后,我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人总是问我,你做的开心么?累么?

  我会回答,累什么的还好啦,脑海中只要浮现出班里一个个可爱的面庞,心都被萌化了,做什么事情都开心。但是,为了教好这一群可爱的天使,我也很苦恼,没有专业学我,如何才能教好这些孩子呢,如何才能让他们记住所学的内容呢。每每看着主班教小朋友们上课,小朋友们认真听的摸样,我就觉得我有好多好多需要学方。

  凌乱的教学工作让自己每天都工作的很辛苦,很忙碌,而且还觉得很迷茫。每个人都在多听、多问、多记、多想、多反思。而我也在努力的跟随着大家的脚步去进步。

  比起从前不学无术,做什么都无所谓的我改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今天我遇到一位优秀的老师,分享她的学前教育经验。感慨良多,收益良多。改变自己,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

教师读书心得10

  笔记豆豆来到了“巴学园”。这所特殊的学校,令人不可思议。用电车做教室,全校仅50名学生,但教学方法又别出心裁。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研究自己喜欢的科目;散步,让学生到野外去,无形中增长知识;竞赛,锻炼学生的勇气和细心;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和爱心。小豆豆在这里成长起来,我也被吸引进去。那个精彩的故事,流利的语言,让我着迷。

  几乎每天,学校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怪的事情。我无法想象这样一所学校的校长是什么样的?他怎么能允许学校里经常发生一些“以下犯上”的事情?他怎么能容忍这些学生的恶作剧,甚至恶作剧?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带着一大串的困惑,我耐着性子往下看,终于有了答案……

  能创办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我想它的.“主人”也一定很特别。他就是校长——小林先生。我非常喜欢小林先生。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与他们交朋友,让老师和学生没有距离,他不仅注重时间,而且更加关注学生。

  如:专门为个子矮小的高桥君精心安排的运动会;精心做出计划的事情也是为了让那些觉得“在别人眼里我很特殊”的羞耻的念头消失,让欢乐和笑声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田……

  尤其是他使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正是因为小林先生非常地关心、了解她。他的关爱打动了小豆豆,因为在她进巴学园之前和之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先生那样耐心地听她说四个小时的话,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烦,有时还会问道“然后呢”。小林先生以他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对学生真诚的爱,深深打动了小豆豆的心,最终决定选择做一名好学生

  快近尾声了,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那么惊讶于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反而觉得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距离;更没有学的包袱和压力……此时,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

教师读书心得11

  读完窦桂梅老师的《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感觉自己不像在看书,而是在品尝一味鲜美的心灵鸡汤,从她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到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精妙的教学设计。她的语言和文字是那样充满激情、智慧、精炼而又不失幽默,一字一句都值得你细细品味。本书共有七个章节,窦老师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加上对时下教育热点话题的思索,分别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七方面加以阐述。她以自己的思索提出了这样一些关键词:①永葆激情②张扬个性③业精于勤④读书养气⑤合作共进⑥内省致远⑦海纳百川⑧公共情怀⑨笔耕不辍⑩关注细节11善待教材12尊重写字13黄金分割14理性视点15把握自己。

  拥有丰富履历,优秀头衔的窦老师语文成长之路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

  文中提到窦老师刚师范毕业时,先后教过音乐、数学等学科,第五个年头才正式站上语文讲台,其实语文课怎么教,她还没有好好想过,只是单纯地喜欢语文。也许就是她的这一份“喜欢”让她执着的在语文之路上成长,那些难眠之夜的辛苦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水滴石穿,她对这份事业的深沉热爱终究是得到了甜美的硕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等头衔,这些闪耀的光环并没有阻止她前进的步伐,正如她所说:“这些在我心里是并不足以作为优秀的证明,我理解的优秀应当是现在进行时”。倾听窦老师的成长之路,不也正是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一个鲜活的例子,正在为我们的`成长加油打气。

  通过品读窦老师的教学设计,你可以发现她对事业的用心与严谨,一字一句都会细细雕琢,她会把日常课都作为公开课一样的备课。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设计《秋天的怀念》一课的导入环节,为了成就精彩的导入,她足足改了九次。①认为开头有主题先行、先入为主之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弱化了。②导入生硬且不自然。③缺少“怀念”的情愫和淡淡的哀思。④作为公开课导入显得太“平”。⑤导入引用资料太长,不够开门见山。⑥在第五稿的基础琢磨,又进行了开场白的修剪。⑦保留第六稿开场白,又补充资料,丰满导入。⑧通过前稿的修改,在表达形式上采用对话的方式。⑨让学生细致体会“苦”,以“苦”为主线延展教学。窦老师每一次的修改都会细细琢磨,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满着艰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进了教材,终于第十稿时窦老师才满意。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导入环节也要修改9次?是“大师”的称号吗?不是,我想应该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这也许就是她让学生喜爱,让听者叹为观止的缘故吧。

  在书中,窦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5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呢?”我有这么多的学生,我又该读多少书呢?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陷入沉思,作为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你收获了多少?你每天坚持了吗?”拟定一个读书计划是势在必行了。书籍能充实内心、开拓眼界,读书给人以乐趣、光彩、才干,自己读书,自然也带着学生们读书,这样一举两得的快乐必定会充实我们平淡的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向着优秀,我永远在路上。

教师读书心得12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师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英语学科,既紧张、惊讶,又欣喜、惶恐……对我而言,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经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发现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措手不及的;曾经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简单,但是要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

  每当我面对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还是个问题。渐渐地我发现,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我这门英语课。同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要更重要。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则》,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教育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习,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二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平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平常心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教师读书心得13

  最近几天,办公室同事谈论最多的便是加工资,根据要求学校按照排名确定名单,于是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听着别人谈论,正好在看《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书中许多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经典话语,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使我重新审视我的职业与正确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阐述了不抱怨的8个方面,分别是:不抱怨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获得家庭幸福;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抱怨环境,人生不败的奥秘;不抱怨挫折,为未来铺就道路;不抱怨当下,活在快乐的氛围里。

  抱怨是什么?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而我们现在抱怨压力、抱怨工作,是因为我们被繁琐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被学生调皮气到极点,被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承受着重重的压力,有时一个简单的知识讲了好多遍还是做不出,有时不该犯的错误还需要不停地提醒,因此我们抱怨生活,埋怨工作。但是想想看人无完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十全十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是辛勤耕耘的园丁,用知识的雨露、用道德的阳光培育出鲜艳的花朵。因此我们要化使命为动力,才能不断地消除奋斗道路上的苦与累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调整心态,不断进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不抱怨的老师其实就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豁达平和的心境。那么摆正心态,化消极为积极,就可以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望不抱怨了,心中的锁就会随之打开。永远别想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生活自然会过得轻松有趣。也许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有所改变。作为老师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要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阳光,用母亲般的胸怀对待学生和教育事业,塑造好老师的阳光心态,做一个阳光教师。

  人生岁月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用充足的精神、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用努力代替抱怨,那么我们就用困难和挫折铺平我们前进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加分添彩。

  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当我们真正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从今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14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恰恰是这不起眼的种子,蕴藏着无限创造力。

  钟启泉老师讲到“教师循循善诱的魅力”,所有人在其人生中都有接受诱导教育的重要人物,而教师是影响儿童人生的重要人物。“有作为的教师”会恰如其分的表达教师情感的话语,这是有意识诱导。

  榛莽深渊,山河浩大,孩子就是这一粒粒拥有无限潜能的种子,他们是璀璨的星芒在深空中遨游,是一簇簇星火在黑暗中寻找光的源头,成为一名善于诱导的教师,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围筑星光的港湾,闪烁引路的明灯。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会关注到课堂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文中提到“关注育人价值的课堂转型”,旨在发现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他掌握学习的方式。从被动到能动,从个体到协同,从表层到深层,课堂转型的指标性特征在产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被动之中,还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排斥感。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把新理念、新标准融入到教学中,目标是通过使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将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为了在课堂中能充分尊重学生本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选择的内容也应该更贴近生活实际。这些都表明了小学语文课堂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课堂转向学生本位。

  贾平凹的《月迹》重点描写了孩童的心理变化发展轨迹,奶奶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月,体现的是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的感受和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告诉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孩子追求美的情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就是贾平凹文章中的孩子,而作为教师其实就是文中的那位奶奶,是一个引导孩子发现故事的人,而不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让孩子们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发现故事,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发现美中创造美,我想这是有意识引导教育创新的意义。

  我联想到了李吉林老师《教育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文中所提到的农民的比喻。文中李吉林老师把教师比作农民,我认为这个比喻的解释非常的清晰,教师是耕作者,不是浇灌者。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白自己是一个耕种者的身份,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刨土施肥的工作,孩子是一颗等待萌发的种子,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启迪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够健康的发芽,而不会让孩子的想象夭折在土壤里。这也是钟启泉老师提到的“有作为的老师”所需要拥有的教育素质。

  教育是一种传承,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指路的灯,人性的爱。课堂内外,思想在砥砺,情怀在呼应,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核心素养下课堂转型的优质成果,更是从“个生长”到“共生长”,又因为“共生长”而促进“个生长”的学习共同体方式。经语文,见生长,经课堂,见天地,经教育,见众生。

教师读书心得15

  在其他老师已经看了此书并把读书心得写好放在blog的时候,我还在忙镇文艺汇演的排练而耽误了对此书的阅读。第一次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在今年教师节当天教师会议,校长作为教师节送给每个老师的礼物。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所执教的学科--音乐,很多歌曲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留心倾听,那么很多歌曲就会哼唱,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乐于观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兴趣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我们实际的教学生活,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学生没有兴趣,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十二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天赋、才能、才能建立起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己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学习。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总会碰到在教学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经常会听到老教师讲这样的话: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情。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我们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不管理解不理解,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达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通过向老教师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02-16

教师的读书心得01-10

教师读书心得12-31

教师读书心得【精选】08-0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1-07

教师读书心得【热门】01-05

【热门】教师读书心得01-05

教师读书心得【热】01-06

【热】教师读书心得01-06

教师读书心得【精】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