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9-07 07:11:02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本学期令我收获最深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退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旁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的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纯洁真诚的心灵;而傅雷对傅聪的赤子之心的评价,无不体现了他对教子的苦心孤诣与深切的爱。

  我反复地念着这几句话,不禁想起来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古今两位父亲,近20xx年的时空差,教子之道竟如此相似……宁静致远的心境与精神,不正与赤子之心"的内涵如出一辙吗?

  想到这里,我又不禁回忆起《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培养起了马飞的赤子之心……一心一意地为追梦而奋斗;而当马飞的'赤子之心孤独时,他便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一个有着欢笑,泪水、喜悦与痛苦的童年世界。正是这种心灵,使他即身处太空却也能镇定自若地去应对困难,让自己创造的世界鼓励着他自己,克服困难,重见天日。

  但无论是修身学习的世界,还是充满乐与忧的童年,赤子之心总会让我们在孤独修己时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新"的"心"世界。每当我孤自一人看书写作时,脑中常会出现一个洁净无瑕的"心世界",一个真正属于我、有我的天地的世界。赤子之心,无论处于何方,都能让它化为我思想的中转站,以及我内心中的一面大明镜,让普天之下的赤子们都可以成为朋友。

  孤独的赤子之心,无论是古是今,都是赤子们的静心创造自己"心世界"的钥匙。愿天下所有的赤子之心,都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景,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坚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异常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境。”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此刻,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可是我明白,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向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

  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为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

  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父爱总是无耻,伟大而又无私。——一题记

  楼市迈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傅雷在指出自己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润,说了一句这些矛盾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你能共勉之。傅雷与儿子进行交流对话,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问题,更能使儿子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除此之外,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傅雷,在孩子苦闷时给予建议,他建议儿子因苦闷泰然若之,保持心理平衡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及取较劲虽然我们在苦闷时,父亲也会给我们给予相同的建议,但是大多数父亲都是站在长辈的角度上与孩子交流的,而不是像傅雷一样的父子如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交流的父亲,能有多少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思考问题,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我认为傅雷作为父亲,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不能只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能让人虚心接受。

  傅雷在自己的孩子与私信中往来中,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明自己有多爱孩子,但是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孩子的.叮咛,给予孩子建议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认为傅雷是广大附心中的一个折影,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会直接裸露,而是用严厉的话语严厉的要求来替代,他们将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又何尝不是父爱呢?

  父爱,伟大而又无私。

  父爱,热烈而又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不得不说傅聪有如此开明、大度、博学、慈爱的父母是幸运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达着最儿子的思念与关切,不仅在艺术学术文件与儿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细节上发现了儿子的问题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导。或许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样,希望能与儿女在精神与生活上一起进步,但能有傅老夫妇这样修养及知识底蕴的父母毕竟是少数,或许是接受国外文化较多的缘故,他们对儿子的爱的表达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对儿子的赞美与思念时刻流露;当然他们对儿子的性格、缺点也十分了解,时刻叮嘱。

  傅聪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毋庸置疑,但作为子女,他身上反应了许多年轻人的毛病。比如没有及时回复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问题,经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这跟现在许多孩子不爱给父母打电话一样。人非圣贤,傅聪在父母的教导下终于也从懵懂少年走到为人夫为人父,虽然与父母聚少离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励,也是他一直在异国他乡求知的坚强后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两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聪逐渐进入中年后,父亲多次劝他减少演出次数,多多修养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宁静的生活,钱财够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后人,继承这样的家风,必不会随波逐流,成为追名逐利之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是不可耻的事。

  ——题记

  这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感情”是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许外严,或许内慈,却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爱”。在这180多封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溢满了浓浓的父爱。是一个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章。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日夜更替,反复循环;有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肯定的赞赏给了儿子信心;更有父亲的嘱咐——对远在他乡的儿子千叮万嘱……这种种父子间的情感在“抵万金”的家书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书长达7000多字啊!

  翻阅着一封封家书,如同在读家中的长辈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切的关爱,以至于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在这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还秉承着这种维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聪和傅敏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个如此爱他们的父亲,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他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达爱意。他不会帮我买漂亮衣服;他也不会对我说“生日快乐”;更有甚者,考试失利时,他还会严厉的批评我。但他并不是不爱我,他会在责骂我之后,偷偷溜进房间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会买一大堆我爱吃的菜,让我打牙祭;我生病时,他更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我。父亲,他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感谢傅雷,是您,让我读懂了父爱。父爱就像一本家书,你不用多问,你也不必多说,只要用心感悟,读上千年你也不会厌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关于怎么教育孩子从古至今一向是个经久不变的论题,也永久是个永存的论题。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必定有一个异乎寻常的爸爸妈妈或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傅雷与儿子傅聪13年的通讯。就每封信都记载编号,且笔迹洁净、巨细得当这一点而言就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本身严于律己的'精力。

  咱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或装做不知道,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对自己提要求。有时爸爸妈妈都做不到,怎么会得到孩子从口到心的服气呢。最简略的比如:咱们常常要求孩子少看电视或电脑,而自己却在电视和电脑前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傅雷与儿子像朋友相同无话不谈,这很可贵。这也正是许多爸爸妈妈苦恼的问题。许多爸爸妈妈总是诉苦孩子和自己没话说,却从不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把孩子当作朋友,勇于供认自己的过错,才会得到真挚的沟通。

  现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儿子的那代人,比较管束是否更难些。应该供认:要难许多。现在外面的国际引诱太大。网络是年代的前进,也会使人误入歧途。西方一些敞开的思维,像空气相同到处在改动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无处不在。真不知怎么对应。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阳光的新鲜国际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怎样教孩子用过滤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这两个字但从字面了解,办理和教育要一起进行,缺一不可。但是当爸爸妈妈的怎么能适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虑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翻开页页泛黄的书信,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眼前仿佛是父亲殷切的期盼,母亲欣慰的笑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在波兰留学儿子的教诲,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

  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傅雷对儿子艺术上的告诫,精神上的勉励。《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从一纸纸泛黄的家书中,我看出傅雷与傅聪已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发缕缕墨香的家书中,不仅是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读罢,我深受启发。

  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想。由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医者仁心,这使我更加坚定这一梦想,梦想终归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如若不付诸行动,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学医的第一步是学好生物,但偏偏这门学科,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想努力,但每次都被借口打败。当读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时,我憣然醒悟,一味地责备自己,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你心之所向,我决定用行动证明一切,不让梦想成为空谈,不被借口打败,而是打败借口。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父子之情,读出艺术修养,更读出了人生哲理。这对于傅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感谢在这个假期遇到“傅雷家书”,我还想再次走入那张张泛黄家书的背后,去探寻更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人都体验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而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过不同方式体现出来的。而傅雷夫妇对傅聪的爱便体现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围绕爱、笑、人生和艺术来写。

  爱,体现在当傅聪经受痛苦时,父亲会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尘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于虽然傅聪在国外,却愿将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给父母,并把关于自己钢琴进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与父母分享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受到波兰人民、音乐家们喜爱时的激动和欢喜。虽然回信会常常慢些,但他内心却一直敬、爱、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艺术在于傅雷话语之中。“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演奏家……

  为了指导儿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傅雷不知写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纸、墨。

  问我为什么喜欢《傅雷家书》?原因无非这是这本家书不让我读到了父爱、母爱。傅雷在教育傅聪的同时也一并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如何处事,感悟了许多人生中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家书》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作为父亲,傅雷给他的儿女写下了一封封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人以及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假期读完《傅雷家书》,颇有感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会永远掩埋,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敢于解剖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验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就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是否觉得很熟悉?我的父母也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们尽量给。”从中发现在《傅雷家书》中可以找到我父母的影子,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哪个时代的记忆。它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的道德清楚阐述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打开《傅雷家书》,感受一个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傅聪的殷切期望。

  “关山远阻而你我之间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尝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着你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傅雷对傅聪言传身教的父爱令我震动,当傅聪精神有些消沉时,傅雷先生曾给他写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闷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爱子的语言给傅聪,也给我们说明了在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恼,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走过一段消沉,会越来越坚强。他用被爱寄予的文字鼓励傅聪一步步向人生高处迈进,时时刻刻给他以前进的力量,傅聪一直为梦想奋斗着,屡获成就,成为一名人格卓越的音乐家,少不了傅雷对他以书信进行交流的教诲。书信中也饱含着傅雷与傅聪对祖国的无尽热爱。

  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于父子两人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些精神与心灵纯洁创造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们依自己拥有的赤子之心,“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亲写出的智慧的家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好句02-13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4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0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03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2-23

傅雷家书好句15篇02-17

傅雷家书优选好句11-1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