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9-07 18:02:04
红楼梦读后感15篇(精)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

  刚看了《西岭雪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真神魂俱荡,作者神思大胆,看至二玉婚事破灭之际不觉掩卷痛哭。主要思路更是与一般红学家推测的不同。

  先是黛玉及笄,北静王送碧玉荷叶缸并两条锦鲤贺寿,让人意外,估计作者是根据那串鹡鸰珠和那首“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新。浮落虽同流,空惹鱼龙涎”推断北静王看上了黛玉,有意纳她为侧妃。书中缘由是宝玉无心将黛玉所作诗词传露出去,北静王非常中意,到处打听,又请雨村做媒。贾母非常担忧二玉婚事,王夫人却窃喜。黛玉混不知情。贾母凤姐本想抓住元春这一最后稻草、欲请其赐婚以回避北静王。谁料元春反要宝钗八字,去铁网山狩猎之前便授意贾府赐婚“金玉良缘,天作之合”。又逢宝玉为救巧姐将碧玉荷花缸砸破。贾母知二玉婚事已然绝望,王夫人筹谋钗玉婚事,又准备着将宝玉挪出大观园。宝玉知情后心如刀绞,情闯北静王府。

  贾母心力交瘁,只得向黛玉说出实情,可怜颦儿流下两行清泪后为心如死灰,当着老太太太太的面,表现的十分识大体,让长辈放心。背地里只独自垂泪,每日只以一丝梨水维系生命。宫中传来消息,元妃跌下马小产已去,宝玉外出守灵。王夫人仍一边料理丧事一边准备亲事。

  不料忠顺王并北静王查抄贾府,贾母病倒,黛玉此时已去,紫鹃以剪刀对准心口不准衙役进入亵渎黛玉,哭道:“我们姑娘死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你们还要搜,还要翻。姑娘千金贵体,岂是你们可以亵渎的?谁敢碰她一下,我就死在这里。”紫鹃此举实在令人感动!北静王更加爱慕黛玉,将她的鹦鹉也带走了。

  宝玉此时为元春守灵,不知贾府被抄黛玉已死,只梦见绛珠仙子前来说明前缘,便大概知道黛玉已去了,因此不故父亲阻拦骑马回家,被忠顺王关押进狱神庙了。一长段大胆之文字,北静王痴情、黛玉宝钗诉肺腑之言、宝玉坚决、紫鹃雪雁忠心、另有焦大殉主等待,稀奇古怪。赵姨娘诽谤宝黛私奔、探春远嫁,惜春出家,妙玉在陪伴黛玉棺椁回南时遇风雨误了上迷津渡的机会反而变得贪生更是稀奇。然而我最心痛者唯独黛玉在得知她今生心事破灭之时诸多心死之举动,更有死前对宝玉说的一番话:“这些日子我思前想后,也想清了许多事情,我这病横竖是好不了的了,你只和宝姐姐两个好好的过吧”,“你要真心体谅我,就听我这一回,拿待我的.心待宝姐姐,你要你好,我也就——”

  心中有千般不舍,却无可奈何,黛玉这番话想来是结局必不可少的,宝玉非得经林妹妹的劝才能安静和宝钗成亲的。而宝姐姐也十分心痛,亦无可奈何。昨日到的书,白天上班,晚上连夜读完,感慨良多,怎奈文字无力,心有千般滋味无人能解,因附会一首七律,以祭奠黛玉芳魂:

  绛珠仙子袅娉婷,姣花无力柳无凭。

  红尘不改清洁志,深闺难掩诗气灵。

  怎奈薄蕾披霜露,雨摧风折影伶仃。

  漫袖啼痕皆血泪,愁绪萦怀总因情!

红楼梦读后感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和悲剧,歌功颂德和情感悲剧都是历史中不可少的一个点缀体。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我们历代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

  然后红楼,则成了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 它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我们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的神秘情感境界。他们那种精神上、肉体上的迷离情感,都含蕴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情感中的悲剧角色。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疏离和冷淡。

  转身走开,徒留下的却是自己那苍凉、惨痛,甚至是可悲、可怜的脚印。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时空中表演着自己绚丽却也不失味道的情感。即使遗憾,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托;即使可怜,却拥有了他人后世的同情与怜叹;即使成为历史,却也拥有了后世人无尽的膜拜与赞叹。转眼现在我们的这个繁荣、快速进步的现代社会。我们以为我们很快乐,我们以为我们很幸福,我们以为我们这样,就什么都比古代的一切还要完善。也许,我们满足了物质的给予;也许我们满足了现在都市的喧嚣;也许我们满足了周遭环境的科学与现代,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也许我们在精神方面却是贫瘠的、荒凉的。我们有充实的科学知识,我们有古人根本不可有的见识,但是也许我们没有古人那种可以灰肥湮灭般的爱情真理。也许是我们没有勇气去体验那种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的情感。也许爱情的悲剧存在于每个时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轰轰烈烈和遗憾惋惜都成为了历史潮流中的一点飞灰。

  樯橹灰飞湮灭般的痴缠恩怨都在历史的前进中被我们叹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和悲剧,歌功颂德和情感悲剧都是历史中不可少的一个点缀体。〈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复杂、高深、抽象的文学巨作。书中的痴男怨女都在爱情光芒的.笼罩下演绎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剧,只是情感悲剧的方式会过去,可是情感与悲剧却不会流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剧与体验。转眼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悲剧历史可以观看,也许在发生,也许已经发生,只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的看到红尘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

  纵使黛玉和宝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许他们过不了历史考验的每一天,在不同的历史角度观看也有着不同的结局。注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许是在给予机会给他偿还,缘分就是这么微妙不可言,无论前生前世是谁欠了谁,今生今世是谁来报答谁,情感的冲击和铭刻都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文中语言的精细、优美、哀怨,让我们不但体验了书中人物的凄凉与哀伤,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文中描绘景色的华丽唯美和书中字里行间的古典美。

红楼梦读后感3

  我以一种复杂的心情走进这座宅子,步履缓缓而矜持,当我辞别父亲,辞别生活了十多年的扬州城时,我就知道我将忍受如何的寄人篱下的痛苦。泪水,一滴,一滴……猛然间父亲抬起头,那和往日一样严厉而深邃的目光里,忽然又多了丝东西——怜悯,悲伤而又无奈。于是艄公的号子声响起,竹篙一点,船儿顺流而下。

  一个孤独的女子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可那本不属于他的高深的院子,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一步一摇间潜藏着弱柳扶风的美丽。她的美,清冷而孤傲,与华丽的楼阁相比,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而在这不和谐中又深藏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也许,她的眼泪,注定要陪伴她在深宅里度过余生,于是轿帘轻挑,她在婆子媳妇的簇拥下走进老太太的屋子。

  白天发生的事儿我已记不清了,大概是眼泪冲淡了它的色彩吧。只记得那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哭着向我迎来,喊着心肝肉儿时,我的头一下子就昏了。记忆里没有的人,没有的地点,没有的时间,发生了生命里无法注定的事。我哭了,是无法预料的无所适从,也是无可奈何。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她的悲伤注定了她的迷惘,在突如其来的关爱里,她的心却一下子游离于千里之外。繁华、富庶、珠光宝气、锦衣玉食,在她眼里全是冰冷的浮华。那些怜悯、泪水的.背后不过是一张张虚伪阴险的脸。这里有正襟危坐,心中却忐忑不安的人,这里有礼仪孝廉却败絮其中的人,这里有面如菩萨却心似蛇蝎的人,这里有望去热情入火却冷若冰霜的人……她孤独、落寞、恐惧、无助。此时,命中注定的人走进她的视野,也走进了她的世界。

  他是“混世魔王”,二舅母说的。与他们相貌极不相称,他是美丽的,一种脱俗的美丽,美丽得不羁却并不放荡,眉宇之间的英气冲淡了一个男子身上本不该有的浓烈的脂粉味。我的眼眸抬起,看到他的眼睛——一双似曾相识的眼睛,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生活将因他而发生转机。

  或许,她并不知道这只是造化的一种手段,残酷得太过真实,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的真实。也许,她并不知道,自己仅仅是一株草来凡间还一块石头的滴水之恩;也许,她更不知道,这样偿还竟是自己一生的眼泪。

  泪尽人亡。

  贾府上下待我很好,但我知道这终究是一种以人为贵的施舍。我整日整夜得想着,遇到心中迈不过的坎儿便掖着,遇着些事儿便统统发泄出来,完了便独自垂泪——我是孤独的。他偶尔也来看看,也不说话便陪着我哭,哭完了便走。唉,谁能懂我呢?

  今儿个听说二舅母的妹妹来了,带着她的女儿,丫头们都去凑热闹了,回来时雪雁直砸巴着嘴儿说那姑娘好看,我也好奇,究竟长什么样呢?

  一颗敏感的心,忍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一把孤独的琴,在幽幽深宅里奏着永远忧伤的曲子。面对着眼前若有若无的幸福,她迟疑着,犹豫着。

红楼梦读后感4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

  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细品红楼,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所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词真的是你今天的结局吗?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黛玉的思想正在进步时,一场奶瓶尚Φ幕樵及阉平怂劳龅纳钤;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美丽的。

  轻轻合上书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红楼梦读后感5

  作为一部时代的著作,《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是旧时代的“反骨者”,它从女性的视角来出发,尊重女性,赋予女性无比高尚的地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在当时女权低下的时代,他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红楼梦》不仅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和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在书中,显而易见的,贾宝玉心里更多的是他那灵动的知己表妹林黛玉,而不是强势的薛宝钗。但是对于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来说,孱弱的林黛玉显然无法担任一家主母的角色,而强势的薛宝钗是正好适合的。可想而知,他们的选择绝不会是有些任性的黛玉。至此,一桩包办的婚姻就此产生,就造就了宝黛二人后来的悲剧。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封建的婚姻制度,封建的道德礼教。受到封建社会荼毒的,当然不止宝玉和黛玉,还有一大群少妇少女,守寡的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贾迎春,悲观绝望出家的贾惜春……等等。如此显贵的上层社会的女性尚且如此这般悲惨,下层女性所受到的折磨,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时代的女性悲剧。女性们在那个时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身的际遇无法言说,在那个可怕的悲剧时代,女性是不值一提的,如同男人们把玩的“宠物”。在这么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男人们很难变成了大男子主义。

  作为当时代的“新”人,为贵族家庭出身的贾宝玉,没有像其他男性一般的蔑视女性,而是给了女性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在当代,一个丫鬟如何敢生主人的气,在当时,有十条命都不够砍的`,而贾宝玉的丫鬟却敢,如果不是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又怎么敢如此放肆。所以,大观园中所有的女性都喜欢宝玉,都愿意与这个“混世魔王”一同玩耍,这不仅仅是因为宝玉对女性有着基本的尊重,更是因为他把女性当成一个人。并且贾宝玉对女性的评价也是极高的,所有女性在他的眼里都是“水做的骨肉”,而男性在他眼里也是“泥做的骨肉”,他见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儿就觉得臭气熏天。这就足以表示了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

  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敢于为女性发声,他还给人们带来的东西是前所未有的。带来的影响也并非一时,直到今日,《红楼梦》对人们的影响还是不可估量的。书中的贾宝玉不可或缺的可能也带着曹雪芹的影子。正是因为有了作者本人的认识,才有的书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才能如此准确无误的反应当时的社会问题,才能令如此多的人产生共鸣。

  虽被人评为“满口荒唐言”但是这“荒唐言”却自有其道理,不同于其他官僚的冠冕堂皇,个中道理又有多少人才能够理解,作为当时代的“另类”,曹雪芹所忍受的压力与所遭受的际遇,并非常人所能想象,才能写出如此富含道理的著作。

  对于如此富含哲理的著作,《红楼梦》不失为时代的瑰宝,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影响,其个中的价值,更是需要人们去深深的体会,作为一个时代的“新”书,它所带给人们的,何止是“新”,更是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价值体验。以自身为主体的际遇,更是为书中的内容增添了其影响力,增添了书的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6

  “花开花落,花开满天。谁怜惜红色的芬芳,你埋花时认识谁?试着去看看春天花朵的凋谢,那是美死的时候。春天一过,我就不知道是不是花落人亡了!”

  水女人有水的感觉,黛玉,你把所有的悲伤都聚集在你的眉毛上,用眼泪。三月,所有的花都盛开了,你却用锄头轻轻地把一朵桃花放进锦囊,把一片青春的碎片连同你的眼泪一起埋进了土里。你唱得轻声细语,你的诗总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一缕忧伤,淡淡的,却伤感到骨子里,开不开,剪不断。

  前世界情绪

  红楼梦是你今生的创伤。

  你是前世的一株深红色珍珠仙草。你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有了沈英侍者的浇水,你可以延年益寿。当他要去世界上散步时,你也会变成一个女性身体跟随。世界嘲笑你的愚蠢,嘲笑你的愚蠢,但谁知道,洒在你身上的露水已经渗入你的心,成为你沉重的承诺,这意味着一辈子的回报,一辈子的等待

  现代命运

  遇见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巧合。如果我认识他几千年,那次会面是徒劳的。

  你离开了平静的生活,走进了豪华的大花园。好衣服好食物,贵重的器皿和宝物都不能平静你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的是悠远祥和的生活,就像潇湘堂的竹影。在这座充满世俗气息的深宅大院里,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就是在这个花园里,你今生遇见了他。这一瞥就像千年的思念,未知的情感缠绕着你的心。也许爱的根源就是生命中的那一刻。深情千年,几次绕线。

  梦的记忆

  往事的花瓣一朵接一朵地落下。是你的心随波逐流而去,是你对他的爱充满了隐藏。

  他走进你的生活,让你寂寞的心海多了一条你在乎的船,挥动你的心海。他欣赏你的芬芳和孤独。他理解你的悲伤和泪水。他成了黑暗中游荡的阳光,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肋骨。从那时起,在这个宏伟的`花园里,有一颗心可以紧紧依靠你。你可以一起吟诗、画画、嬉戏、看花木下的西厢。

  你的爱情就像一个清泉,没有任何污染,但面对世俗和封建势力,你只能烧掉手稿,打破迷恋,流干眼泪。屋外的笑声呼唤你内心的寒冷。红色充满了无情的地方,眼泪是你内心唯一的温暖。你的愚蠢是为了什么?你害怕你害怕你,直到最后一颗心死去。凡人世界尽头的界线被打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烧掉旧手稿,不是为了毁掉你和他的记忆。打破迷恋,不能打破手上的爱。最后?只有我想快点死,但我不能用你所有的眼泪洗心革面。当你死的时候,你低声说“宝玉,宝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代表着最凄美的悲伤。叶子一般随风升起,盘旋,然后消失。当你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以前的甜蜜爱情后,你选择了带走记忆,留下牵挂。春天的花落了,人们埋葬了它们,枯叶落了,没有人收集它们。

  爱情引领红楼梦。带着泪水,你可以回到过去的世界。往事如梦千年。玉泪醒来,人的灵魂破碎。

红楼梦读后感7

  徜徉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中,漫步在没有尾声的历史长廊里,我吮吸着历史的精华,慢慢地充盈着自已。我曾在《论语》里悟出人生的真谛,我曾在《西游记》里学到了浩然正气,惩恶扬善。我曾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而拍手称赞。我曾在戴望舒的《雨巷》里流连,如烟如雾的江南小雨,略显沧桑的青石板街,青天白日下撑着油伞欲笑还颦,美目盼兮的江南可人儿。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微微泛黄的书页,曾经的烛影摇红,那么清晰,捎一份对古人的崇敬,捎一份自然流淌的书卷之美,我到那红楼中真真切切地走了一遭。那多愁善感,宛若天仙的林黛玉,那知书达理,宽宏大量的宝钗,那如桃花般灿若春况的史湘云,那风流倜傥、英俊不凡的贾宝玉,那机关算尽反倒误了性命的王熙凤,那善解人意,乖巧可爱的袭人……,演绎了这么多故事,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部历史著作的无穷魅力。那错综复杂的命运,那总也诉不尽的恩怨情仇,幻成了漩涡,让人痴迷。那“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流芳百世,永垂青史,成为不朽的话题。然而最让我欣赏也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便是黛玉了。

  我敬她的才华横溢,满腹诗书。却伤她的清高自傲。在海棠诗会上,纵然她满腹才情,才华阜比仙,可是却不愿与人同乐。众姐妹在一起吟诗作对,好不乐哉?可是黛玉却退一旁,独守寂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像黛玉那样,终究会是落得一个孤芳自赏,独自垂怜的下场。

  我敬她的美丽端庄,却伤她的小肚鸡肠。纵然她气质美如兰,宛若落入凡尘的仙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得仪态大方。有荷“出淤泥而不染,出涟清而不妖”的高洁,眼若晨星,眉目如画。可她却唯独缺了宽宏大量。看看宝钗,虽也是寄人篱下,可却无半句怨言,和众姐妹相处得很好,深得人们的宠爱。可是,每当深夜里,谁又知道宝钗独倚西窗,心中思绪万千呢?黛玉经常明里暗里地讥讽宝钗,含蓄却有力,可宝钗装作毫不在意,用微笑和宽容来化解他俩之间的矛盾。有一次,人家送来玉簪给黛玉,可黛玉却不领情地说:“若不是人家捡剩下的',又怎么轮得到我?”唉,黛玉啊,如果你不那么自傲,不那么小肚鸡肠,最后怎么会落得一个临终前无人在你身旁陪你,香消玉殒的下场呢?如果说黛玉是高山之巅怒放的雪莲,高贵美好却难以接近,那么,宝钗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端庄典雅,散发着阵阵迷人的芳香。如果黛玉能改变自已,那么历史是否就要重新改写了呢?听,在簌簌黄叶中,是谁在低吟浅唱,百转轮回;是谁在泪语纷纷,千般忧伤……

  合上书,我的心还流连于红楼之中,感受着他们的喜怒衰乐。红楼就像一个忧伤的情结,诉说着美好的情愫。红楼就像丝绸,光洁而不耀眼,端的是月光下如歌的行板。读《红楼梦》是凄凉,是落寞,是温柔的倾诉,是甜蜜,是迷茫。我不禁想,如果人人都像宝钗一样,世界是否就会更加美好呢?我垂下眼帘,在那个梦里辗转,流连。恍惚间,黛玉,我把烟雨里的树影读成写你的诗,光阴带走了我的寄托。我仿佛看到了朦胧中,黛玉微笑着朝我姗姗走来……

红楼梦读后感8

  认识你,是在那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因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吃罢午饭,我便匆匆跑进自己的卧室,享受空调给我带来的惬意。也许是作业完成后的无聊,也许是想念几个久违的姐妹,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还无法入睡,于是便起身走到书架旁,找到一本名为《简·爱》的书。因为觉得书名很特别,于是就想看看。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与你有了不解之缘。

  不知什么原因,小时侯,我便喜欢看《红楼梦》,而且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许是受她的影响吧,小时候的我很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几乎没有很“铁”的朋友。

  但是,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我结识了你——一个外表普通平凡、内心却乐观坚强的女孩——简·爱。你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面对生活的不公,你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你不甘忍受别人的压迫,有大多数女性不具备的自尊自立精神;你对爱情忠贞不渝,你对朋友不离不弃。你的内在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和你成了好朋友。从那以后,你彻底地改变了我,让我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开阔起来,生活也幸福快乐起来。

  你教会我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五彩的生活,用爱心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尝试不再自我封闭,让自己主动接近同龄人群体,积极与大家融为一体。遇到困难,我学会自己坚强面对,也会接受来自朋友的关怀;别人有困难,我会送去热情的鼓励,也会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我把自己的真心交给他们,并快乐地收获了他们的真心,成为了他们的知己。于是,我看到了天边七色的彩虹,听到了溪边潺潺的流水,尝到了友谊甘甜的滋味。所有的人都惊叹我的变化如此之大,开朗而又活泼的另一个我,展现在别人面前。

  以前的'我,看见大雁南归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惆怅;看见枫叶变红,便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伤;听见笛声悠悠,总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愁思。而今,因为你——简·爱,我变得很快乐,很坚强:看见雁阵枫叶,便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情;见到草木凋零,便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希望;面朝大海,便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

  简·爱,一位不寻常的女子,用自己伟大的品行改变了我。你是我微笑面对生活的导师,也是我快乐成长的源泉。

  因为有你,我不再孤单;因为有你,我变得勇敢;因为有你,我才学会在幸福的春光里烂漫!

  台下有话 龚艳丽周明荣

  一次不经意的相逢,一段不平常的书缘,结识了一位勇敢、自尊、博爱的朋友——主人公简·爱。因为有“你”,“我”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坚强,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取材于名著,叙事流畅,立意积极,中心明确,突出了文学名著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重大作用。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成一个好人,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红楼梦读后感9

  我始终的认为曹雪芹本身不是想表达那种形而上的所谓出世哲学,或者说他是为了表达一种个人信仰观点,也许我今天所分析的也并不是他当时内心所要表达的,但却会是他骨子里,灵魂里有这么一种潜意识的存在。

  就像我认识一个人要和他成为朋友,通过他和我的交流去洞察他这个人的本性,是我交朋友前必须要做的,这其实是一个道理,红楼梦这本书是曹雪芹的语言,我们不能只理解他语言的含义,而不去认识他内心的灵魂,有人说读书就是交朋友,书就是你要结交的朋友,想结交一个朋友,你不能只懂得他的语言,而要透过语言,了解他的本性。这就是白先勇和蒋勋他们解读的特点,他们只是了解了语言,没有深入到曹雪芹的灵魂中去,也许会误解,也许会歪曲你这个“朋友”的意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仅供大家评断。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其实是设计了这两个神话,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石头,神瑛侍者的浇灌绛珠仙草和凡心偶炙我觉得是一种代表“情”的灵魂,于是这种灵魂最终给了贾宝玉,但同时给予贾宝玉的还有一块受到历炼而无才补天的石头,带着去温柔乡享福的欲望,这块石头也自然成了宝玉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和宝玉一起降生到凡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一个真正的贾宝玉,他之后屡次的摔石头,其实本质就是一种情与欲望的偶尔冲突。

  来到凡间,通过贾宝玉的逐渐成熟,他受到警幻仙姑的告诫,这都是为了让他觉悟,觉悟这种“情”的不可依赖,当然点醒最终没有成功,因为人生往往是需要去经历,于是贾宝玉经历了人生,最终在晴雯死的时候,开始逐渐的醒悟,当晴雯尸体被焚烧的那一刻,他写出了“及闻櫘棺被焚,惭违共穴之盟”的《芙蓉女儿诔》,压垮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之后林黛玉的死,彻底的让宝玉“悬崖撒手”。

  但曹雪芹在开篇,为什么要设计一出让石头回归的戏?我们都知道,最后石头回归了大荒山,其实这才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重点,曹雪芹最后是把宝玉的那块有欲望的石头,让它回归到了石头的本真,而不是要诠释贾宝玉的出世,因为这块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一开始寄托的灵魂,石头从无欲到历炼产生了欲望,最后通过温柔乡的经历,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成为一块没有欲望的石头,一个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最终无欲才是自己的灵魂解脱,这就是曹雪芹赋予石头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

  这让我想起《庄子》里的一种人生智慧,延伸出我们今天能理解的意思,就是你的幸福,源于你自己把你的欲望控制在你的获取能力之下,也就是说你的欲望要小于你的获取能力,你就是幸福的!这也许恰恰是曹雪芹的一种最后灵魂的回归,用石头来告诉我们,欲的缘起缘灭,而不是让我们出家当和尚,所以,贾宝玉只是一个皮囊,无才补天的石头才是曹雪芹,往往我们最先知道的,却是最后容易忽略的!

红楼梦读后感10

  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第五钗,“憨情”是刘心武先生为她所拟的考语。是的,湘云的确憨。她开朗、活泼“英豪阔大宽宏量”。

  贾母喜欢女孩儿,经常把湘云接到荣国府来玩。湘云豪放、活泼的性格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上到公子小姐,下到丫头仆人。即使是黛玉那样多心的人,也与她相处融洽。她天不怕地不怕,在贾母面前也时常大笑不止,更有甚时,竟然穿上宝玉的衣服在屋内走动,使贾母竟将她误认成宝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一个富家女子如此的举动确是让人惊讶的。

  在姑祖家的放任、轻松和叔婶家的拘束、无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湘云的命运是不幸的。从小父母双亡,在叔叔家里长大。怎么说也是一个侯家小姐,然而她的生活却并不如意。两个婶婶对他非常苛刻,甚至嫌费用大,竟要湘云去定时定量的完成一些针线活计,以至于湘云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如此,让她觉得在家中非常累。

  富家的小姐每个月都会领到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荣国府的小姐一个月的月例是二两银子,连鸳鸯那样的大丫头一个月也能领到一两银子。而湘云这个侯门小姐呢?只有几吊钱而已。

  史湘云,这么一个乐观、善良的女孩却在叔婶家过着如此暗淡的生活。正如《乐中悲》曲所述:“襁褓中,父母双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她最终也逃不过悲惨的结局。刚嫁了一个如意的丈夫,夫妻恩爱没过多久,丈夫就的了痨病死了。可怜的湘云,厄运终究也没有放过他。

  “展眼吊斜辉,湘水逝去楚云飞。”

  敏情——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遍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的判词。我不禁要为她感到惋惜,她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却是个庶出的女子。庶出的人是毫无地位的,就如贾环一样。但是,她虽然没有出身的优势,却懂得上进。

  “才自清明志自高。”不错,这就是探春。

  探春能干。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探春充分展示了她的能力。年纪轻轻,只有十几岁的女孩,第一次担任如此重任,却能运筹帷幄,和凤姐一般管理得当,实属不易。就连平儿也说:“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单怕他五分。”

  探春的能力不仅展示在管理能力上,吟诗作对,也是技艺高超。“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他乡,与家人天各一方。在元宵节灯谜中,探春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灯谜的谜底是风筝,这也暗示了探春远嫁,如断线风筝般飘落,一去不返的悲惨结局。

  探春她要强,她能干,她才智双全,她不自卑。正是她的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她的才智所折服,也为她悲惨的结局而惋惜。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今天的《红楼梦》,然,对于《红楼梦》的探究却远不及此。“一百个读者,一百个林黛玉。”也许我的见解与你不同,但却希望能同你一起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11

  红楼我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古文版,儿童版,现代版,但是不管是哪一版,哪一次,每每看到黛玉葬花那一幕,我就会泪流满面,千娇百媚的林黛玉使人哀怜,扑朔迷离的命运令人迷惘,转瞬即逝的青春使人感叹。每次读到林黛玉,总有万千感触百感交集,羡慕其高洁的精神,向往其高雅的情趣,欣赏其率真自然的性格,喜欢其百伶百俐的聪明,爱慕其纯洁天然的诗情,感伤其不幸的遭遇,随着她的心情有时高兴有时忧伤,有时痴迷有时落泪。林黛玉写的几首长诗,比较令人不舍的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曾经读过几首著名的桃花诗,最出名的应当是崔护的那首“去年相遇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林黛玉这首《桃花行》,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而且超越了古人,更深沉,更有韵味,与个人的身世命运结合得更加紧密贴切,读后不仅感慨万千,而且深入骨髓,令人不忍释卷,涕泪交流,肝肠欲断,既为诗歌的凄美魅力而凝神,又为林黛玉青春年华的无限忧愁而痛心,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更为林黛玉的未来爱情与命运而担忧,恨却无力回天,爱却不能援手,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随着诗人的饱含血泪的诗句而流淌。

  林黛玉的诗,总是从高处入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似天女散花,又如龙宫探宝,鲜艳如飘落的瓣瓣桃花,晶莹似散落的串串珍珠,既情景交融,又感人至深。林黛玉唱的时候,我们想跟着唱,林黛玉哭的时候,我们想哭;林黛玉憔悴的心情,我们同情,林黛玉伤心的时候,我们泪水滑落。

  诗人以花喻人,深入人心。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化身;鲜花是青春的生命,青春是生命的鲜花。桃花,承受无端的'风雨;生命,遭遇无常的坎坷。泪水,改变不了命运;忧伤,只能增加痛苦的心情。欢愉,固然令人向往,但悲伤却更令人深刻。《红楼梦》是大悲剧,林黛玉是大悲剧,但我们却总是钻在大悲剧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我以为是因为只有在悲剧里才能更加显示人性的伟大,真情的难得。因为有无限的真情,所以我们喜爱林黛玉;因为青春的被毁灭,我们不忍心,所以我们热爱并留恋那短暂的美丽。《桃花行》由景写起,由花及人,渐渐深入主人的命运和诗人的心情。虽然是一首诗,却是一段青春,也是一种人生,既是凄美的吟咏,也是真诚感情的流淌和激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花儿落了,青春还在,黛玉走了,却珍藏在我们的心中;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却有超越时空的生命;虽然只是小说里的诗歌,却有着感天动地的真情。

  附: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红楼梦读后感12

  不知道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迷上了《石头记》,恋上了《红楼梦》,爱上了这百年前的缠绵悱恻。

  喜欢在午夜之后,夜深人静,在幽暗的灯光下,整晚整晚地看着。会和它一起笑,和它一起哭,和它一起哀叹。灯盏里飘逸出的是风干了的桂花瓣的沉香,萦绕在幽蓝昏紫的光边,就这样,呷咂着一本叫做《红楼梦》的,整晚整晚……

  总不知,今夜飘落的花朵会有谁来埋葬?只怕有了这景却没了那情,没了那哀忧惋绝。飘落于树下,旋舞于天际,终于,随风飞到天尽头。它可知,花落红颜尽,葬花惹谁怜?遭受了一生的劫,还尽了一世的泪,如今,也只是随花飞到天尽头,终换了个花去人亡。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本就孤苦伶俜,倘若再失了高洁,还拿什么来配?不是心胸狭隘,而只是为他尽了全心,用了全意,再看他的“金玉良缘”,叫人怎能不落泪?只道是“你好,我便好”,却又是互用了心,互错了意。何时,到底要何时,你才能悟了他那一句“你放心”?你可知,为你,他也累了一身的疾。不敢说,更不能说,只能憋在心里。只盼望,你快好起来,只道是“你好,他便好”何时,到底要何时,你才能放下心,甩掉一生的情劫债。是不是,如若这样,你就不叫做林黛玉了?是不是如若这样,就没了你那蒙了软烟纱的心?

  总不明,你处处留下的情种到底是你的无意还是你的有心?难道万世情劫真的如此纠缠不清?为何你脸望着黛玉却眼看着宝钗?为何你话挑着金钏却心念着袭人?为何你手拉着袭人却口叫着黛玉?到底哪一个才是你想要的?如若没了那千年的劫数,到底哪一个才可以在你的怀里依偎到永远?你倒好,看破了,入了空门,了却了千般愁苦;哪曾想,那看不破的,都一一为你送了性命。袭人,金钏,黛玉,晴雯……如若换得了你的半丝真心也就值了,可是,有谁,到底是谁最终得了你的一颗心?

  总是想,如若没了那仙石是传说,是否真的可以造就一段“金玉良缘”呢?总是固执地认为,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先来后到。因为黛玉是先来的,因为先有了那份情,那份爱,所以,在他的眼中已见不得宝钗的'美。或许,真的有种东西叫做上天的安排,命运的作弄;或许,真的有种东西叫做缘分。

  佛说,千百世的蓦然回首才会换得今生的檫肩而过。可是,为什么轮回不可以错开,为什么同在轮回之中,有人可以做着幸福的应运者,有人却只能做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宝玉和黛玉的凄婉爱情,任谁,都插不进脚。只恐怕对伤了的宝钗,痛了的袭人,怨了的金钏,太不公。

  捧着厚厚的《红楼梦》,浸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眼,昏昏睡去。面对宝玉,我永远都不会是黛玉。我,会是谁呢?宝钗?袭人?还是傻傻的金钏,晴雯?或许,都不是。只是那些个傻傻地爱着宝玉,而宝玉却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丫头中的一个,如此而已。

红楼梦读后感1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读后感1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红楼梦》,于是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从那以后,黛玉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两湾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你本为仙草化身落凡,有着灵动的美态。但在我的心里你的美并不只有神的绝美,而是凄美。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爱情的'悲剧的同时,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说到林黛玉,就不得不说到她的诗,诗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一直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虽然最终是以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和没落的故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与忧愁。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整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15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浇灌,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浇灌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兴奋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碰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自得的薛宝钗,也不由自主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11-25

红楼梦读后感07-21

《红楼梦》读后感01-16

“红楼梦”读后感08-16

红楼梦读后感01-13

红楼梦的读后感10-25

红楼梦读后感11-27

《红楼梦》读后感01-16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6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