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9-09 10:26:14
【集合】《水浒传》读后感1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主要讲得是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足智多谋的吴用,救弱济贫的林冲,抱打不平的鲁智深,仗义耿直的李逵……都令我敬佩。

  但其中我最喜欢武艺高强的武松,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景阳冈经常有老虎出没,危害百姓。一天夜晚,武松来到景岗山,喝了十几碗酒,只身上了景阳冈。过了一会儿,果然一只大老虎跳出来,武松看了,就与老虎打了起来,他抓住老虎的头,往黄泥坑里一按,举起铁锤般的拳头,使出平生力气打了六七十拳,老虎最终死了。武松这一壮举,显示出武松的英雄气概。

  从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中,我感觉武松勇猛过人,他那敢于挑战,为民除害的精神,让人们永远记住他。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我可喜欢了。我佩服宋江、柴进的仗义疏财,吴用的足智多谋,卢俊义的英勇善战,还有……他们个个讲忠讲义,这是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咱们先不说其他的.英雄好汉,单说那个性情鲁猛的黑大汉——黑旋风李逵。

  一谈起李逵,我的话就多了。他最讲义气,为人做事敢闯敢拼,还信守承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水浒传》第十八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中,他表现得更为英勇,从中看见了他的忠义、孝顺和敢闯的精神,使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而在李逵身上,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缺点——胆小。记得有一次老师提问,我心里明明有一个不错的答案,可就是不敢说,我怕答错了同学们嘲笑我。就这样,举起的手又慢慢放下,迈进大门的第一只脚又退了回来。不光如此,每次唱歌时我都不能落落大方、无拘无束,而是那样的拘束、害羞……

  现在,我要学习黑旋风李逵,学习他的讲义气,学习他那敢拼敢闯的可敬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说起李逵和戴宗,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的人物关系。

  上梁山之前,戴宗是个监狱长,而李逵是戴宗手下的小兵,所以戴宗的地位较高。而上了梁山之后,两人都是头领,宋江却对李逵百般喜爱,这样一看,李逵的地位比较高。聪明的戴宗认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管制李逵。

  智取公孙胜那一情节,便很好的呈现出戴宗这一心思。戴宗同意取公孙胜后,愿我一个作伴的,李逵便答应了。“你若要去,须一路吃素,都挺我的言语。”其实,看过下文的'也知道,吃不吃素与神行法无关,只是戴宗的一个目的:制住李逵。那一次,李逵背着戴宗吃荤喝酒,戴宗给李逵施法,作为对李逵的惩罚,使他累到极点服戴宗。之后,李逵又成了戴宗的手下,戴宗的命令李逵都尽力遵守。当然,以李逵的性格,只能说尽力,他鲁莽、任性是个杀人狂魔。李逵在戴宗入睡后杀罗真人,杀人未遂,最终被罗真人惩罚。

  对于我,他们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立体的人。在这些人终给乏味的名著阅读增添了几分色彩。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我利用这个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又似世界文学宝库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

  我读这本书之前看见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买。《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以及失败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起义军英勇的.反抗精神和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人格魅力。这里有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为我们塑造许多栩栩如生人格。梁山一共有一百零八个好汉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好汉们像分布各地的河流回归大海一样,从各个地方奔向梁山泊,梁山义军也逐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在众多好汉中,武松是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都是来来回回写武松的。

  现在,看了我的介绍,相信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本书吧,找机会看一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我读水浒传印象最深的是宋江,我对他颇有些看法,甚至极度不满。

  宋江提倡忠义,这点便无可厚非,是他带领梁山走上壮大,他当首领时梁山达到巅峰时刻,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动投降,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都取得了胜利,足见梁山实力。宋江为人与刘玄德甚为相似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不知该说他做作还是该说他谦虚,正因如此他才能招的108将。前期对他的评价多为积极,但他后来将梁山带到了阴沟里,竟然接受诏安,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他壮大了梁山同时毁灭了梁山,他不是一个好首领,更不是一个好兄弟,他得知自己喝了毒酒死后除了名声什么都留不下,为保全他的名声,为防止李逵造反,竟将毒酒给了他,我实在对李逵打抱不平,宋江死了我一点都不同情,他自作自受,活该为死难的兄弟付出生命报应,但他毒死李逵竟为一虚名,太自私了,可笑的'是吴用,花容两员虎将竟为了这么个假仁假义的东西自杀,或许这便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吧。

  真义假义无所查,他对朝廷真忠诚。

  《水浒传》读后感 篇6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风格。其中我最喜欢鲁智深。

  他十分勇猛。有一次,他去郑关西那儿。最后被惹怒了,与郑关西打了起来。三拳就把他打得口吐鲜血,倒地身亡。由此,我开始想:我与他打架的话,不就两三拳没到就已经被打死了吗?我咽了口唾沫,想得双手瑟瑟发抖,连书也从手上掉了下来。

  他不仅勇猛,还非常爱打报不平。有一次,他到了一个地方,留宿在了一位老百姓家中。当他听说有人抢了两位老人的.女儿时,勃然大怒,发誓一定要帮助两位老人。当知道对手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时,化刀枪为唇舌,说了两位老人之事。因为结拜兄弟怕鲁智深,就把两位老人的女儿送了回去。

  另外的一百零七将也有各自明显的性格,林冲很暴躁,宋江很沉着冷静,吴用神机妙算……

  《水浒传》读后感 篇7

  这一回主要讲了洪信请张天师驱除瘟疫,然后一意孤行放走妖魔的故事。

  读了这一回,我不禁想,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样会和妖魔有关呢这未免太牵吧。难道是作者施耐庵也具有迷信思想吗或者这只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吗反正,我觉得这一回合让人有点不解,让人觉得似乎水浒的故事只是瞎编的而已,使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的人物是洪太尉。在作者的眼中,洪太尉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不听别人劝告,非得揭去符咒,结果放出了妖魔。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对张太尉这个人是有偏见的。正是因为张太尉不信迷信才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施耐庵思想中的一些迷信色彩。

  虽然是偏见,可是张太尉的.固执和自负是要不得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谦虚谨慎,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提议,以免犯下大错。

  《水浒传》读后感 篇8

  《水浒传》以农民斗争宋江起义为线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的悲壮画卷,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民情风物等社会景观,并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大批鲜明的梁山好汉形象,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传奇,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读了《水浒传》,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做到是非分明,积极伸张正义,在自己努力做好事的同时,尽力劝阻别人的不良行为,从点滴做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点评:这是一篇《水浒传》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要做到是非分明,积极伸张正义,在自己努力做好事的同时,尽力劝阻别人的不良行为”。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水浒传》读后感 篇9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讲了大宋朝时期,朝廷腐败,高俅、蔡京等恶霸欺压百姓,一百多个好汉被迫逼上梁山,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为民除害的故事。他们的做法令我非常赞同。但有些人认为梁山好汉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来一条一条地排除掉吧。

  有人说,找黄文炳报仇时,到他家时,把黄文炳杀了就行了,为什么要杀他全家呢?因为黄文炳的家人多,如果一个一个地查的话,那会拖延时间,把官兵引来,不如一把火烧了。有人说,“黑旋风”李逵穿得不整齐,没有礼貌,我都不喜欢他。李逵穿得不整齐,没有礼貌是因为他不懂规矩,你要是问他什么是规矩,他就会说不懂。有人说,宋江攻打祝家庄,这是骚扰百姓,不算英雄好汉。错,攻打祝家庄的目的是救“鼓上蚤”时迁,而且祝朝奉也不是什么好人,再说攻下祝家庄后,庄里的老百姓都愿意上梁山,所以没有骚扰百姓。还有人说,武松打虎是不保护动物的行为,不应该算做得对。错,武松那个年代老虎还多得很,而且这些老虎经常出来害人,不是现在这样,所以他是在为民除害。

  梁山好汉没有什么做得不对,他们的故事我重复听到也是津津有味。

  《水浒传》读后感 篇10

  这几天,我 读了一本关于英雄豪杰的书。这本书就是四大名著的 水浒传。这本书讲 的 是一百零八个好汉因走投无路而上了 水泊梁山的 故事。

  在一百零八将中我 最喜欢的是长着满脸胡子,皮肤黝黑的李奎。他个性非常暴躁,而且骁勇好战,手拿双板斧,人称黑旋风。我喜欢他的 原因是因为他很孝顺。

  有一天,李奎要接他的母亲去梁山上安享晚年,可他的母亲要喝水,于是他就去找水,回来的'时候却看不见他的母亲了,李奎找啊找,到了一个山洞前看见两只虎仔在吃他母亲的腿于是就杀了它们。接着从山洞里又冲出来一只张着血盆大嘴的 母虎。母虎张牙舞爪,李奎一点也不怕。拿起板斧砍向了母虎。母虎死后李奎哭着把他的 母亲埋葬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应该向李奎学习,孝顺自己的妈妈。

  《水浒传》读后感 篇11

  最近几天,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出名著作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以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笔者是施耐庵,元朝末期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他创编的《水浒传》则更是众所周知、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1部以反映农民举事为体裁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发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殷勤地咏赞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止描写了一个个恶贯满盈,欺负压迫老百姓的害对人民犯下罪行的人,同时也描写了一个个劫富挤贫、冒险行动的好汉,它们被那一些大体积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圣上、高官显宦,下至恶棍地主、衙役鹰犬,逼得没有办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抵抗的道路。经过阅览《水浒传》不止让我对封建社会形态有了更实质的理解,并且还让我知道得清楚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它们是多么让人心里向往啊!它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普通,是永恒生存在许多人心里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读后感 篇12

  看了《水浒传》,一百零八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让我印象深刻。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读了《水浒传》,我发现这些英雄好汉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富有正义感。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我感受到那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那一百零八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正义、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软怕硬的人。

  《水浒传》向读者们展现了那一百零八英雄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伸张正义,一个个立在书上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读后感 篇13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我看了很久才看完。

  《水浒》这一本书,有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里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哪个不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这样做只为了一个“义”字,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精神而赞叹,水浒的英雄你们的精神是伟大。

  《水浒传》读后感 篇14

  《水浒传》的封面图案是一位威猛的大汉正倒拔垂杨柳,很快,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本书。

  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施耐庵。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有很多,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浪里白条”——张顺……一共聚集了108位好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其中最有趣的'一篇应该是“武松打虎”了。这一篇里的主人公是武松。一天,武松退府回来时,非常口渴,发现前面有一家酒馆便走了进去,让店小二装了三碗酒、二斤熟牛肉,武松三两下把酒喝光了,他还要喝,店主却不给了,原来店的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还要喝,店长只好给他继续喝,连连喝了十八碗,武松慢慢向冈里走去,店长急忙阻止,因为前面有只老虎常伤人性命。武松不信邪,继续走,武松提着棒坐在一颗石头旁,一会儿酒劲上来了。这时,一只大老虎冒出来,武松连忙拿起棒打向老虎,这一下没打中老虎,却打在了树上,武松骑在老虎的脖子上打了几十拳,老虎终于死了,人们都称武松为打虎英雄。

  这本书非常有趣,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故事,我建议你们去看哦!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01-31

《水浒传》读后感01-15

《水浒传》的读后感01-30

《 水浒传 》读后感01-31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12-30

《水浒传》读后感01-16

水浒传读后感06-12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08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7-13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