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活着》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活着》有感 篇1
活在这珍贵的人世,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题记
马路上人烟稀少,娱乐、公共场所都紧紧关上了大门,再无往年的喧闹。但太阳依然强烈,人间依然值得……
手中紧握《活着》这本书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满整个封面是,那般无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几乎惨无人寰的绝望中,好像负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旧日的歌谣经过夏风的过滤后清晰的传入耳畔, 远处,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了吧……
读者余华的《活着》,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贵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讲述着: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掉所有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后又被抓去做壮丁,回乡时母亲去却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未能及时救治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导致死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因为软骨病去而去…老天爷似乎没有一点人情味,命运并未从此就优待他——之后福贵又见证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虽然满含血泪,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谛……
或许人世间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亲人一次次的离开,绝望、痛苦都压不倒福贵……就像现在,武汉新冠状病毒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白衣天使纷纷签下战书前往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在最危险的重症区,“所谓岁月能静好,那只不过是许多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为了打赢这场无硝烟战役,舍身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只为换取全国人民的健健康康!
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凭借大家各自在家坚守防控措施的力量,这场战役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余华的序言中所说道: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开之时,走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与共。
合上书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显独特的力量。
读《活着》有感 篇2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没有任何其他的定义。
——题记
我问自己,你怎么敢写下这样的题记,仿佛真的能够弄懂眼前这本十五公分高的书是怎么回事似的?你怎么敢在无数研究得法的作家,学者背后探出头来,好像在他们丰硕而精深的研究成果面前还想再评头论足似的?真的,你怎么敢?
我回答说:哦!我敢,是因为激情。心灵撞击心灵,语言呼唤语言;我敢,是因为谦卑。我懂得怎样看待自己想法中与学者们相通的那部分,倍加珍爱。现在,我依然要说: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曾经,我也千百回地问过自己,为什么活着?一个匆匆来,匆匆去的人活着的时候却忙忙碌碌,又有什么意义?其答案终是一张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脸。于是,我便越来越迷茫,试着渐渐放纵自己:
喜欢让自己沉迷在想象的王国;不停地为自己上课神游找理由;为了一件没有意义的小事和朋友大发雷霆;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就脆弱到哭泣……越来越迷失自我,越来越荒唐,甚至有时会忘了自己还活着。
直到,遇见福贵,和作者一样,也是在闷热得快让人窒息的夏天。
刚遇见他时,他正赤裸着黝黑的背脊,嗓音响亮地开导着那头垂暮的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有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了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如此平凡的一位老人,竟有那么戏剧化的人生,漫长而有磨人,从家财万贯的阔少爷成为佃农,又从佃农变成悲剧人生的经历者,他的人生,真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第一遍读《活着》,只是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感到同情,为有庆的死而泪流不止。
第二遍读,我依然哭了,而且哭得比第一次还厉害。只是,我知道了年轻时的福贵是个败家子,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凤霞因为经济困难差点儿送给别人;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
第三遍读,我以为我依然会哭,但是,我没有,一滴泪也没流。因为我读懂了:《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之间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有人说,这部书是希望的过程,死亡的结果。说得真好,我喜欢悲剧,因为悲剧能激励人的斗志,让自己对往后的日子更加充满期待。但是,太多的悲剧又会不会让人承受不起?福贵的一生,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他依然活着。
活着的背后是悲剧,活着的意义是希望。是啊!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原来,那个炎炎的夏日,本应充满笑声——孩子在水中嬉戏的欢笑,妇女傍晚在湖边捣衣聊家常的笑声……可是,8月15日,却是全国哀悼日。那么多天来,我们嘻嘻哈哈,不时责骂一句天气太炎热,却不知,甘肃周曲下着大雨,即将面临着泥石流的袭击。直至8月14日,遇难人数不断上升。房屋毁了,多人死亡了,苦苦经营的一切都没了。幸存者也伤痕累累,还遭受着妻离子散的悲痛。或许,在那一刹那,他们害怕了,他们失去信心了,他们的脑海中短暂地浮现出“死”,因为他们完全有理由这样做,并且,死了一了百了,无牵无挂的,不需要再遭受什么挫折。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依然活着,依然坚强地活着,依然竖起信心重建家园……我想,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知道,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家人,为了那一所别墅,为了钱财……
是啊!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我们应该要好好地活着。因为:
只要活着,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读《活着》有感 篇3
日子总是要过着,不管前路多么险恶,活着便是最好的安排。重归故乡到儿子有庆去世,福贵虽苦但幸福却常萦心间,尽管土改、人民公社运动以及家珍的软骨病横亘这段时光中,他也依旧幸福着。
心碎的日子又转念即至。不谙人事的`有庆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勇敢断送了他稚嫩的生命。福贵抱着羸弱的亲身骨肉,用自己的半白华发葬送了青丝犹在的有庆。丧子的福贵是痛苦的,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要镇定,他要平复内心的复杂涟漪去安抚妻子内心激荡的情绪波澜。
读《活着》有感 篇4
这本小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冰冷、凄凉。大概是因为那些动荡的年月,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他用冰冷的笔写尽了人生的'悲哀,于是太多的苍凉过后反而有种彻底的平静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时又给些光亮,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熬过去就是天堂,然后又很快的打破我们的幻想,连疗伤的机会都没有。
有的人从这本书里只看到了生命的悲苦,而有人却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几个人看,不同的反应。我看完时却在想一个作家要写这样一本书的目的。
《活着》告诉我的是,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热爱,每个生命都丰富多彩,每个普通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感动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态度,是活着本身。这是中国文学给我的一次伟大的撼动。
读《活着》有感 篇5
人活着是为了生活,而人生活着则是为了更好的活着。——题记
暑假空闲之中,捧着《活着》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主人公富贵一家生活在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过战争,从兴福沦为衰落,之间我的情感不时变幻着,为富贵年少富有时的无所事事而愤怒,为他败家时的醒悟而惋惜,又为他继而失去亲人时的悲伤而楚痛。富贵的一生是幸福的,虽成为普通人,可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关系融洽,其乐无穷;又是不幸的,一家原是个大家庭,和和睦睦,何人不羡慕?可灾难却一次次的降临于他们头上,富贵一生常遭“失去”——失去金钱,失去地位,失去亲人,终只剩下一头老年,勤恳陪伴与富贵身边。
读了这一家人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公平,完全不存在贫富贵贱之分,都为了活着。情节中,有庆,二喜等人的离去我非常意外,丝毫能没有预兆,其中家珍的四令我感触至深,这之前我万不知一个人能这般平静离去,主人公所遭受的生死离别,我无法现身感受,也无需去感受,当书中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我却感同身受。
富贵年轻时佣人背着出门和儿子拎着鞋子跑步,这可是天差地别的'对比,可就是这样的两代人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我们的一生可能不会事事顺利,也许会突遭命运的戏弄。切不可杞人忧天,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辉煌的人生。
我们正生活在平定安静的环境,吃得饱,穿得暖,谁得香,可不知你是否满足于当前生活,莫等好日子过了,后面也莫及呀!如富贵一般生活在富贵家,可赖家境富裕而无所事事,终败了家产。也无需一定要拥有万贯家产,只要日子过得舒坦,胜过穿金戴银,日子平平淡淡倒是生活恰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真好汉。”是啊,要过好日子总要先付出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论做何时,总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活着》一书中常提到“祖宗养的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了!”他们的家财也是靠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得到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收获了多少,而是要看付出多少,付出甚多,收获甚多。
《活着》真切地描述了人活着的意义——生活是一个过程,二活着是一个状态,人活着时好好生活,好好生活就是为活着。——后记
读《活着》有感 篇6
时间真的很残忍,一次次无情的带走福贵身边的人。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年少不务正业输掉家产。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离不弃。即使福贵被抓壮丁去充军,家珍也没有选择离开福贵,而是选择担起这个家。家珍是这本书中我最心疼的一个人。
余华这本书写的太过于真实,生活对我们有剥夺却没说什么时候会给予我们一些东西,活着就是活着,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贵身边的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他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他。福贵一次次的'失去亲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怜!
这本书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么容易就会流逝。我不是书中人,却仿佛感受到了福贵一次次的绝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样子。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读《活着》有感 篇7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因为这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心想,这书究竟以一个什么方式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书的刹那间,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书的时候,我发现它有着与其它大部头不一样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余华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福贵经历了一生的疾苦,成为了余华笔下的那个人。从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隐忍和艰苦,从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种英雄般的气势。
福贵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当他下定决心,想要从头开始,珍惜身边的家人,生活却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儿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好人家,在医院难产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孙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的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叙述。
我在阅读时,几读落泪,书中的情节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的是有庆给镇长的老婆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能看到有庆嘴唇发紫,脸色铁青,我好像触摸到他那被医生死死摸住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处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他一把,却又被什么阻拦着。时间无情的将我的双手推开。有庆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青年吗?他们一腔热血,却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阶级的美食。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家财万贯,挥金如土的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要哭出来,但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为谁而流泪呢?
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日会被生活摧残的破败不堪。人能简单的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他人而活,因为命运能轻易地从我们身边剥夺一切,我们亦可能会在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属于自己。
主人公的命运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想告诉我们,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也许生命有些事情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我们都应该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无论意志多么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读《活着》有感 篇8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9
这些天,我细细品读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活着》这本书主要写了福贵老人一生经历打击、生死离别以后,却乐观向上的活着,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面对无数打击后,福贵老人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微笑着面对生活,与困难抗争。他成功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会处处如意,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我们不应该低头折节,而是要向嘲笑我们的人证明,我们生活的很好。
《活着》不仅写了面对打击时不要被打败,还写了一个人,生在这个世界,就要好好的活着。福贵老人的家人纷纷离他而去,他一次又一次见证了生与死,不过他却一如既往乐观向上的活着。
我们既然生在此世,就不要负于此世。不管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我们都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继续迎接生活,好好活着。
只有活着,我们才能感受着世间万物的色彩。我们要感到幸福,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可以继续喜怒哀乐。亲爱的朋友们,好好活着吧,活在世上是最好最幸福的事情!《活着》讲述了一个孤寡老人的人生,更讲述着人活在世上是最幸福的事儿,活着,最好……
读《活着》有感 篇10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这句话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叹息。《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富裕到衰落,经历了身边一个个亲人相继死去。福贵是一个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因他气恨而亡;母亲又因病去世;儿子有庆被抽血至死,女儿凤霞产后败血症而亡,挚爱他的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女婿二喜意外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吃豆子却被撑死了。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离去。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他失去了金钱,一个又一个亲人的死亡,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与他为伴。
第一遍读完《活着》,感到特别沉重,内心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作者似乎在故意考验我们读者的忍耐力,感到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再读第二遍,我却被被他的坚强所打动,面对诸多苦难和不幸,他依然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一个过程,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福贵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从福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活着”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忍受,是一种接纳,是一种责任。
读完《活着》,与福贵相比,工作、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原来都不算什么。
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我们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好好活着,认真面对每一天!!!
读《活着》有感 篇11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余华这样认为: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并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但由此我却想起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他在《我与地坛》中曾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看来,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一个地主少爷福贵的悲惨人生。他嗜赌如命,导致输光了家中财产,一贫如洗以至于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在此期间也身患重病,福贵去城里求药时却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周折回到家,却发现母亲逝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儿女,此后悲惨的命运也为其目睹,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离去,最终只剩的福贵和黄牛福贵相依为命,孤独地活在世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便是家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福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天天都能看见你们。"这时我眼角的泪花已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亦或功名利禄,只是为了与亲人一起·融洽生活。这朴实的话语里蕴藏的不正是最真挚最感人的深情吗?
许多人认为这是部消极的小说,对读者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诚然,这种评论也是难免的,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悲剧气氛中,福贵的一生是痛苦的,他生命中难得的'温情一次次都被死亡无情地撕扯粉碎。但倘若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发现福贵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当逆境与苦难排山倒海般向他扑来,我似乎看到他那黝黑的身影以及瘦弱的躯体下,有股强大的毅力与勇气令他忍受了一切,并顽强将他克服。那股精神已势不可挡地冲出他的躯体,流出书本,流入我的心。与福贵的遭遇相比,我们平时所抱怨的挫折磨难都不值一提。
当挫折降临时,我蹦出脑海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离得越远越好,这样不仅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还在不停倒退,但挫折真的就离我远去了吗?定然不会,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彻底贯彻我的思想,使我在任何不管是大是小的磨难中都选择放弃,最终我会发现在这残酷的社会中寸步难行,终至于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了。但读完《活着》以后,我深刻明白:活着虽然充满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何况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只是轻如鸿毛的磨难。所以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我绝不会逃避,面对失败,我绝不会气馁,我要像福贵一样坚强地活在当下。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人只要活着,前方就会有希望。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命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读《活着》有感 篇12
活着,初看标题便陷入深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金钱,为名利,为社会,还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可待我们翻开这一页页的纸张,品读过这一个个文字,便会知晓人的一生可处处绝望,在绝望中活着,在活着中寻找希望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许多苦难,承受了一次次送别亲人之痛,亲眼见证每一次希望的产生又转而破灭的绝望。他是一个生存在绝望中的人,在我所认为的亲情至上的观念中,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福贵生性好赌,败光自己所有家产,绝望的人生也从此开始。先是福贵的母亲,在去请医生的.途中被抓做壮丁而错过治疗时间,在福贵回来时,她已然离去。
紧接着是福贵的妻子家珍为他生的儿子——有庆。在上学时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输血过多,最终只给福贵留下一具冰冷的尸体。而女儿凤霞又在生孩子时大出血,在医院死去。后来是二喜的离去,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从自己身边死去,亲手将他们埋在黄土之下。随着他们的离去,福贵的希望也一起埋于黄土,只剩一头老黄牛与他余生相伴。
太阳每天升起就意味着离生命终点又进一步。在众亲离去的世界生存,恐怕是比死去更难受。在一次一次的希望都如流星般陨灭,便知生活之艰苦;在充满绝望的人间活着,便是不断寻找希望之征途,漫漫无期,困难重重。
从余华的笔下,我们不难体会到福贵这一人物的悲,他用平淡的语言谱写了福贵不平淡的人生。也许这世间只存在极少数似福贵的人,也绝不会有人愿意过这一生。但福贵仍旧不断寄希望于下一件事或下一个人,在绝望的生命中努力寻找一点光亮,即便前路依旧黑暗。
《活着》是余华听了美国民歌《老黑奴》后受到深刻震撼而创作出的作品,福贵的原型也应是歌中拥有相似命运的老黑奴了。余生与老黄牛相伴的福贵,即使前方布满荆棘,也会手持希望之剑,披荆斩棘,向前方走去,向苦难微笑。有评价说: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用至真至诚的笔墨,以独特的角度将福贵塑造成一个存在的英雄,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就是作者像我们提供的答案。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讲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在充满绝望的逆境中坚强活着,在坚强的生活中继续寻找活着的希望,这便是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13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当我们经历种种磨难时,该怎样去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这样活下去。
刚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释然。文中所记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个跤、一次抽血、吃几个豆就能使它结束。以及福贵自身的遭遇,让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后来细细体味,便被福贵的顽强感动到了。不禁想到,福贵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还能顽强地活着。以前觉得,活着的意义嘛,无非就是金3钱,名利,亲情,地位,生活享受……但这些福贵都没有,可他依旧活着,就这样平凡地活着。后来,我觉得,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福贵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过完自己的一生罢了。我想,遵从自己的意愿,不虚度光阴,自由地过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过《活着》告诉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许因为我未曾经历过什么磨难,对活着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可能,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对福贵的人生态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3-30
读活着有感04-01
[优秀]读《活着》有感09-02
读《活着》有感(15篇)04-04
读《活着》有感15篇03-31
读人为什么活着有感05-01
《活着》的读书心得03-23
《活着》读书心得02-07
活着读书心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