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这周我终于拜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罗贯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得这样生动、具体,文中 许多英雄好汉塑造得个个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东吴孙权,西蜀刘备,北魏曹操,三国鼎立,烽火狼烟,战争不断,最后被曹操统一天下。
这本书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
这本书中的角色都各有特长,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老奸巨猾又十分谨慎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心胸狭隘的周瑜,攻无不克的赵云……这些都是著名的文官武将,他们每一个人都令后人称赞。
我特别敬佩诸葛亮,因为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又识大体,顾大局。《三国演义》中他的故事最多,比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三气周瑜“等,但不管他怎样厉害最终都没有用,因为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他只想吃喝玩乐,最终导致蜀国灭亡。诸葛亮写《出师表》死也不放心阿斗。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恨幼主刘禅,我恨不得穿越过去让他重视一下国家大事。让他学他的父亲,亲贤臣,远小人!重振朝纲。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多读书,虽然不能像诸葛亮一样才智过人,但起码也要做一个脑子够用的`人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正是我们应该好好领悟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书给我们智慧,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从而让我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七次擒住其首领孟获,又七次放归,最后孟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发誓以后不再谋反的故事。
整本书中三国群雄众多,每个人都各有千秋,但最感动我的是诸葛亮的担当。诸葛亮不仅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更是在刘备死后继续殚精竭虑的辅佐刘禅,期望他可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不仅有他对先帝的忠诚,还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的情感在里面。
当然,诸葛亮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所能的帮助刘氏一族开创霸业,《出师表》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担当尽责的忠言。
诸葛亮的言行也使我反省起了自己。我在学校里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当上了值日小组的组长,也担任着擦黑板的工作。因为我有时会忘了擦。所以我先是丢掉了组长的职位,接着又让丢掉了擦黑板的工作。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谁能料到我自从犯了这次“失职”的错误后,竟慢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担当了。后来,老师相信了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但是,我依然没有完成。渐渐的,别人也不再给我任务了。
但是,当我读到字字真心的《出师表》里说“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我才恍然大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想,我可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给我的感受特别深,今年寒假我读完了这本书。
首先,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形象鲜明的人物、驾轻就熟的计策……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桃园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三国演义》里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个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
原著描写了东汉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塑造了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狡猾奸诈的曹操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这本书给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惊天动地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时,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折服,也为他得到知己而高兴;当周瑜和黄盖巧施苦肉计时,即感慨周瑜的.过人机智,有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却不由得同情黄盖;当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坐在城墙,悠然自得地抚琴退兵时,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的司马懿中计退兵时,我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也为诸葛亮精妙的空城计而拍案叫绝;当赵云在曹军的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孤军奋战,单骑救主时,我不禁为赵云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为刘皇叔庆幸,得这样一位忠心的将士足矣;关羽深处曹营,深受曹操的赏识,却不忘与刘备的结义之情,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坚决回到刘备的身边,如此义薄云天,怎能不令人感动?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品《三国》,悟《三国》,让我们的这部名著永远传承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共有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隆中对》让我胸有百万雄兵;舌战群雄让我目瞪口呆;草船借箭让我赞叹不己;七擒孟获让我心服口服;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三把火烧的曹操心惊肉跳……这些足以证明,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虽然他被写成毫无战力的人,但是他的智慧冠绝群雄,是中国文人智慧的化身而近乎妖。在几十年的东征西战中,为蜀国占领了以四川为主的大片土地,连整个蜀国都信任他,他是三国中最有智慧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战略家。(这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具体地描写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
拿诸葛亮智收姜维来说吧,诸葛亮一路所向披靡,派人假冒夏侯楙的部下攻天水,姜维提醒马遵,把诸葛亮的诡计识破了,诸葛亮用妙计收了人才姜维,姜维帮诸葛亮取天水、上邽和三个城池。可见诸葛亮的智慧为蜀国帮助是有多大----不仅仅维护了蜀国的利益,还为蜀国的将来培养了又一个能文能武的'接班人。(具体事例写诸葛亮的智慧)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了,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妖”的代表人物。我喜欢这样的“妖”!我崇拜这样的“妖”! 我也想做这样的“妖”!
评语: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尔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诸葛亮大发感慨。细腻,生动地展示出个人的读书感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著,书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如:仁义的刘备、狡猾的曹操、有才的孙权、聪明的诸葛亮、忠义的关羽、勇猛的张飞、智谋的周瑜……待我一一道来。
我们最熟知的一个武艺高超、忠心耿耿效忠刘备的关羽,他过人的武艺,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那次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都可以看出他的武艺,至于忠心,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看出他忠义,华荣到义释曹操也可以看出他的忠义。仁义的'刘备最能的民心的事就在长坂坡时被曹操追击却带着弱民一起跑,这件事对整个队伍有着很大的影响。狡猾的曹操,草船借箭时他不敢轻易出兵可以看出他疑心很重,用兵谨慎,可就是他用兵谨慎才得以造就他江山社稷庞大的景象。聪明的诸葛亮,他神机妙算,从他草船借箭中可以体会到,他可以懂天文,知地理,识人心;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勇猛的张飞,他长板桥一事吼一声就把一个士兵下的掉下马来,可以看出他的勇猛,一人抵挡千军也毫不逊色!智谋的周瑜,他在火烧赤壁时用火攻大破曹军,李白的咏赤壁中曾经赞颂到:“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可是他忌才妒能,使他被诸葛亮给给气死,他死前还说道:“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中不仅有许多精彩的人物,还有一个个精彩、激动人心的故事。
三顾茅庐讲了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人诚心诚意去请大贤诸葛亮来出山辅佐他,诸葛亮起初不答应,可后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最后决定出山。火烧赤壁讲了在诸葛亮与周瑜商量怎样攻打曹操时,他们决定用火攻,诸葛亮料到那天必有东南风,后来曹操被周瑜惨败,死伤无数。草船借箭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在商讨军事时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最后满载而归,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品读,如果你们也有不同的意见,请告诉我,我“不耻下问”。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和一系列故事。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生动形象。
我喜欢其中的诸葛亮和关羽。其中关羽对我的感情最深:以酒杀华雄,以汉不杀曹,以五关六将。但最后,由于他太骄傲和粗心,荆州,战略地位的蜀,放弃了吴国。这就是“不小心失去荆州和梅城”。关云昌失去了生命。所以我想到了我的数学成绩在期末考试:由于我的骄傲和粗心,我的数学成绩不令人满意。这是真的:关羽一不小心丢了荆州,而我一不小心丢了分。从这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要用心去做。战斗中的骄傲导致失败。我将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
诸葛亮,姓诸葛,是孔明和卧龙居士。他被称为“卧龙先生”。离开茅屋之前,刘备知道他有三次机会请他出山。我最喜欢诸葛亮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杀死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才三天。”周瑜很高兴,让他下一道军事命令。一开始,我担心他怎么能在三天内造出10万支箭。那只是一次夜间谈话。直到我理解了他的计划,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原来他计算过这条河三天后会有雾。鲁肃会帮他保守秘密。曹操射箭。第三天,果然,雾已经弥漫了整个天空。果然,他得到了十万张弓和箭。诸葛亮真是神通广大。他懂天文和地理。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努力工作的结果。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天才来自勤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一定会获得像诸葛亮一样的智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暑假里,我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想统一天下,经过一番征战后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魏、蜀、吴,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主人,都想灭掉别的国家,一统天下,所以他们就开始明争暗斗,想推翻别的国家,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斗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攒了皇位,改国号为晋国,随后,他消灭了蜀国,皇帝刘禅投降,然后,他又开始攻打吴国,吴国也灭亡了,皇帝孙皓投降。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国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有几位人物,使我非常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几次打败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
第二位就是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他不顾危险,几次救了刘禅的命,长坂坡,他为救刘禅,在曹军中,杀了个7进7出,救出了刘禅,截江夺阿斗
的时候,赵云又从孙尚香(刘备的妻子)怀中夺回刘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
第三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姜伯约,诸葛亮去世前把自己一生所学的'军事知识全部传给了姜维,其中包括他发明的连珠弩的制作方法。姜维全力为蜀国出力,最后为蜀国舍生取义,悲壮自刎!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并出的时代,像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还有名医华佗等等,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所以,三国时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而不衰!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在这个缤纷的暑假中,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方的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具有特色的人物,比如说: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气、善战的关羽;勇猛的张飞;才华横溢的周瑜;胸怀大志的孙权;见利忘义、人中赤兔的吕布;还有我认为老奸巨猾的.曹操……虽然有这么多具有特色的人物,但我还是最喜欢、最敬佩足智多谋、才思敏捷的诸葛亮。
因为他智勇双全,就拿《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举例吧:当时周瑜借军事为由故意刁难聪明的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造完十万支箭,周瑜心里暗暗高兴:哼,你再怎么聪明也肯定做不到。可诸葛亮却对他说最多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有三十名士兵,船用布遮住,两边都插满了草,可周瑜并不知道他的计划,非常疑惑。过了几天,江上大雾弥漫,半夜时分诸葛亮请鲁肃去把十万支箭取来,船慢慢靠近曹营,将船一字排开,曹操不敢迎战,只让箭手放箭,等到天亮,只见那十几支船插满了箭,诸葛亮把船驶了回去,完成了周瑜的要求,就这样机智诸葛亮利用有雾的天气;利用曹操疑心很重的性格,并且考虑周全,安排很巧妙,不费吹灰之力拿到十万支箭。这就是我敬佩诸葛亮的原因,而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合是荐杜预老蒋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统一:当时蜀、魏国灭亡,晋朝快统一天下,只剩东吴没灭,吴国孙皓无能,陆抗和羊祜相杀,羊祜因病而死,命杜预接任,准备灭吴,这时陆抗等将军也去世,因孙皓慵懒,吴国终被晋国所灭,晋朝皇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三国终结。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读着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副大火连天,一只只战船被慢慢烧掉,船上的将士仓皇逃窜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窜,结果被关羽抓住的情景。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这本书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活灵活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火烧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劳,而三英战吕布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了。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吕布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吕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胆量敢跟吕布对战的,也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刘关张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跟吕布对战,也一定是有勇有谋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觉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躲在云中不敢出来,仿佛被他们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异常危险的事情。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虽然我非常羡慕武将的武艺高强,但是我还是更佩服文臣的机智聪明。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也能冷静思考,把曹操的箭给取到手,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户外面安静了下来,传来一阵阵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对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儿也为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再次响了起来。而我的心中却是对文臣武将的敬佩之情。《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题记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时期的罗贯中所著,是一本历史性综合小说,结合了真实的历史所著此书。
在《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为人们描绘一幅精彩动人的画面,我最喜欢的国家是蜀国正是凭借每一次胜仗才走向兴盛!吴国在江南一带一直称雄,然而吴国最不同于其他两国了,因为吴国的地形要素,迫使吴国以防守见长,但吴国水上的攻击力是最强的,因此它的`船业也十分发达,魏国是由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时期一直是最厉害的,拥有百万大军,粮食万担,最后统一三国的也正是魏国。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大将赵云、典韦、关羽和军师诸葛亮,遥想当年赵云紧靠一匹马,一把枪,一身盔甲这四样东西东西在长板坡勇闯八十万大军,在赵云眼中这八十万大军只是虚张声势,他视大军如草芥,勇猛杀敌,背着小主公阿斗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他在其他的战役当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赵云比吕布的战斗力少,但比吕布更有计划,爱护部下。
我听别人说关羽最讲义气,但我认为典韦是最讲义气的,比关羽更能报答别人,我喜欢他的是他战死沙场的时候。那时曹操正在讨伐张绣。曹操在被张绣的军队围困之际,典韦本可以跳马,却又念他的义气,与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情,他回来救曹操却不幸牺牲了,然而在他马上终结的那一刻他向主公曹操大吼了四个字“主公,快逃!”在典韦死的时候,他帮助了曹操,大败了袁绍,统一了大部分北方。
《三国演义》的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生动,不仅是我国历史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四大名著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杰作。最近,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书中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有宽厚仁义的刘备、狡猾多疑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猛粗鲁的张飞以及视死如归的赵云,都是尽人皆知。
书中描写的经典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有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其中我最喜欢“借东风”这个故事。周瑜的“连环计”成功后,准备起兵用火攻攻打曹军,可当他发现外面现在刮得是西北风时,当时就昏倒在地。因为他需要的是东南风,否则火就算烧起来了,被烧的也是东吴自己的大营。周瑜的'朋友鲁肃见大都督一直昏迷不醒,便把诸葛亮请来出主意,诸葛亮没说什么,只是提笔在纸上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周瑜醒了,见诸葛亮看透自己的心事,便问:“这病该用什么药医治啊?”诸葛亮笑笑说:“都督若要刮东南风并不难,只要建一个七星法坛,我来做法,一定给您刮一个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周瑜大喜,病马上好了一大半,命人赶快建好了七星坛。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故事。
难道诸葛亮真的会呼风唤雨么?当然不会,其实他早就算好了这几天会刮东南风的。原来诸葛亮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考虑好结果再行动。他为了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觉得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诸葛亮的这种精神,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今天用心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明天的成功和收获!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请大家也跟我一起进入三国时代吧,看看谁到底能成为最后的霸主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200左右个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刘备.五虎将.曹操……《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我觉得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诸葛亮,他是蜀国的军师,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走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书中描写诸葛亮的外貌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第二印象的是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关羽的`外貌却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还有刘备,他是蜀国主公,为人仁德,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之所以精彩,如三国开书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飞烟灭,可是那些经典的道理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我要把这些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画卷作家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性格直爽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刘备......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历史总是在不断改变。
书里的人物多种多样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我最佩服的当然还是诸葛亮。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却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三国演义》有兄弟,有敌人,有谋略,有忠心,有奸诈,有阴险,演绎了历史的变迁,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感情、比星闪得还美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人民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7-02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01-09
《 三国演义》读后感01-10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三国演义》读后感01-26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3
《三国演义》读后感02-1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