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09-20 10:03:4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热)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假期里,带孩子去看病,公交车上暑气逼人,刚坐下,就听见一声惊喜的呼唤“老师”,我回过头,一个大男孩朝我笑着问出一句话:“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很想张口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是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拼命搜索,但是却毫无印象。一路攀谈,知道他现在一家公司上班,干的还不错。知道我和孩子去看病,他就一路陪同,直到将一切安顿好,他才和我告别,可是我却依然没能记起他的名字。可是他的一句话却让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孩子的心灵关注尤为重要。“老师,上学时你还给我缝过衣服呢。”上班已经十五年了,教过的学生已超过千人,可回过头来看我的却是那些平时不太关注的学生。

  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四十倍。

  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那我们口中经常提及的叛逆的、上课捣乱的、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学困生”是不是也常处于黑暗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忘记给他们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拯救的,可能是他(她)们的整个人生啊!

  借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当教师的,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上站住脚。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他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新内容的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问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看来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叫起来,让他们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你们刚才不提出问题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真正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通过积极的努力,主动地去采摘,获取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会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工作之余,拜读了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其实这是学生对于教材的感知、理解、识记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有的学生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牢固,他的学习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不尽人意。这就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的、有层次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而我们也应欣然接受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

  二、教师,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生并不是停止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开发期,因而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要考虑所有孩子,设计的问题要使各个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桃子。即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不同的学习路径,使不同智力层次的孩子经过思考能有各自不同的收获。重视智力差异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考虑,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获。相信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获取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他的智力水平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读书学习中,深刻意识到教育家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是我们教学工作上的指明灯。

  书已合,意仍在。我的感悟和反思还依然在进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早就听说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终于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找到了那本书。今天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感触。没有一本书那么接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讲的是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修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渗透着你,提升着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人的文章,看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觉得我又有了写作的思路了,好像茅塞顿开了。

  书中说,不要把搞“科研”想像得那么可怕,不要把写文章想得那么难。其实,写文章就是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他说:“有人抱怨自己不会写,其实思想人人有,只不过你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你的`文思就会如泉涌,取之不尽呢!”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试一下,表达思想就像平时说话一样,表达使你畅快,而且表达了,你才确切地知道自己活着,工作着,快乐着!

  除了表达,其实倾听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天天在听吗,不是在听别人说话吗?但是“听”和“倾听“是不同的。“倾听”是需要用心去听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的技术,倾听还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乎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这类智力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让我们学会倾听吧,我想通过倾听也能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倾听,也会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理解,理解万岁么!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好的建议,我准备更慢慢地阅读,更细细地品味,品味读书带给我们的更多的快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依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依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这的确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能够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带领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系,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为了能让我们这些新教师快速成长,从开始入职我们接到要写读书笔记这项任务,总共有五本书,说实话一开始觉得这项差事没有什么意义,于是走马观花的写了几篇。直到这个寒假我才有幸拜读了冉乃彦编着的《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才恍然大悟,读完这本书心里豁然开朗。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边读边写,只是一心一意的在读,认真的体会书里的每一句每一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年轻教师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年轻教师怎样较快地发展自己;年轻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课;年轻教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文章版式的设计与众不同,这也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每篇文章的开始都会有一句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名人名言,那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

  第一篇文章里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我们年轻,正是风华正茂彰显活力的时候。我们是园丁,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我们是年轻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这是我们的骄傲!

  由题目所说文章中作者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这是我们现在寻觅或以后思考的答案。我想这些都是从经历无数次失败挫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有这样的明灯启航,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少走很多弯路。青年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大家都脱口而出,相比之下练好基本功的大忌是鲜见的。其中包括:舍本求末、浅尝辄止、盲目骄傲。每一点都有事例说明,语言质朴但很有说服力。()文章的最后说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其实还不知道如何备课讲课,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无数次的失败去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平日里总是有各种埋怨,其实想想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的在同一地方跌倒,把失败的教训作为以后前进的财富,这也正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读书增长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修养。这本书中提到许多具体的方法、技巧,但这不是为那些习惯于依赖现成经验的懒汉而准备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抓就灵”的万灵药方。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理念,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创造成功的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让孩子利用自由支配时间

  寒假到了,可爱的孩子们走了,午后小女正熟睡,闲来无事,就从书橱里,随手翻开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共100条。他是当代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著名教育。当我读至“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时,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这位教育家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所提到的问题,犹如我平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领会后,让我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对孩子如何来发挥其求智的欲望。对孩子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孩子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孩子,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孩子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感知和思维。

  请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孩子的面前都可能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孩子沉浸在童年的这种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老师要求或父母要求做的.事,但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不要违背孩子的天性,教给孩子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孩子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孩子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山东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孩子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他做游戏,看他画画,欣赏他唱歌跳舞,引导他读书明理,带着他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他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教师的使命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教师是“教育战线前沿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决定了未来教育事业的成败,使我倍感压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年轻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因此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来日方长”,不必忙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弄得自己太辛苦。自以为目前的工作就是胜利的果实,到了收获的季节,是享受人生的时刻。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面对紧张的工作时,我们首先要规划人生,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短期安排;其次,要活在当下,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去做。要善于过好每一天,要学会抓紧每一分钟。新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需要面对的工作与挑战很多,例如:各种培训、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等。有的事情可能重叠挤压在一个时间段,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小小的挑战。如何把事情顺利的做完和做好才是关键。因此,我们面对不同工作时,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既要把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还要保质保量。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顺利完成每件事,不是自己有能力就行的,还要每一位同事的信任和配合。所以,要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因为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另外还要服从领导的决策及安排,少抱怨、多做事。总之,踏踏实实做好事情才是硬道理。做完每件事情要及时总结,对有瑕疵的地方进行改正,争取下次做的更好。还要及时的反思,只有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在大学里取得的成绩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踏入工作岗位,要及时的“归零”。我们的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刚刚转变,只有对工作更有责任心,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做一个好老师,另外,我还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认真备、听课,课后及时的总结、反思。争取把同样的课,上出不同的风采。

  回顾过去,我发现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很庆幸,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给我许多指导,使我在遇到挫折时有明确的风向标。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争光添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当每个人从学校踏出的那一刻起,就憧憬着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满怀梦想与希望,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然而随着工作中竞争与压力的聚增,让那些曾经怀揣着梦想的青春也退去了绚丽的光环,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的倦怠,昔日的职业幸福感逐渐褪去。

  当岁月磨平了幸福的痕迹,我们不得不再次去寻找它,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有心,总能有所收获。

  在最近看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我的.情绪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诉我们工作态度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得出不同的结果: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可以使人产生乐观的情绪;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悲观的情绪。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时,不妨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焦点,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让自己走出阴霾。的确,态度常常会左右了人的情绪,而能改变的则是转移自己的注意。不妨学着慢慢地来寻找:

  从孩子的身上寻找: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孩子,虽然有时日常的繁琐事情让我们觉得很累,但当看着孩子们那天真的的笑脸,信赖的眼神,听着他们相互间的童言稚语,看着他们相互间的趣闻趣事,我们的脸上不自觉地会流露出笑容,而这种笑是发自心底的,真情地流露,也是幸福的!

  从日常的工作中寻找:不可否认,幼儿老师除了一日活动的带班,还需要不断地充电,提高素养。各种比赛、公开活动常常不断,可是当自己通过努力,经过了一次次地历练后,再回头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因为努力后的收获是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这中满足也是幸福的!

  从同伴中寻找:一个团结的团队让人学到很多,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教师队伍中应该值得庆幸的是大家没有彼此的保留,坦诚相待,当有人有疑惑不解时,彼此总能相互帮助,不求回报。同伴间的帮助与提点总能让人收获颇多,这种不求利益回报的同伴关系,也让人感到幸福!

  也许每个人对职业幸福的定义不同,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多倾听、多感受,多寻找,相信一定能体会到更多做老师的幸福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通过深入阅读这本书,我真的感受到了张老师在开会时说的:“每一条都会很有感触”。在读到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17年我刚做班主任,当时我也是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接了一个成绩倒数的班级,班级接手后才发现班里尽是些“人才”,课上睡觉的,谈恋爱的,打过架的……我是真的很头疼,但是到18年他们毕业时,这个班考上一中的学生很多。回忆那一年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是自己在管理他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化弊为利。他们中有的学生很有管理能力,但是一开始他们并不为我所用,我多次采取谈话的方式,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给他们灌输班级荣誉感,终于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我培养出了一套敢管敢干的班干部,到第二学期时,班级事务基本上不用费心了。

  到了初三下学期,班级内不学习、影响教学秩序的问题愈加明显。我和那些爱上课说话的.同学谈话中发现,他们已经对较难的课程听不明白了,很多作业也不可能完成,但是每科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都很严格,课下作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抄完的。面对这种现实,我和各科老师都进行了交流,建议每科老师能够区别对待这样的同学,在布置作业时按照成绩进行分层,成绩在前30名的同学保质保量完成正常的作业量,成绩在30名之后的同学只做简单题和一部分稍有难度的题。由于采取了分层,这些学生的课堂状况和作业情况明显的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都变得更好了。比较遗憾的是我接这个班级的时间太晚了,如果能在初二就接手,估计这种分层的方法能转化更多的后进生。因为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一丝乐趣,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那么难,慢慢的他们的信心会越来越强,就敢于去学习稍微有些难度的知识。

  我认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归属感,是每个老师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钥匙。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11月份,跟随苏霍姆林斯基的脚步,我品读了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结合读书以及目前教学实际,我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思考,收获良多。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呢?《给教师的建议》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书中这样阐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一种自豪感。”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生联系,从而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就会集中。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加关注,一旦发现他们有开小差的现象,应及时加以提醒。比如让他重复刚才老师讲话的内容,让他回答一些问题等等。我着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带动学习。

  首先,给孩子喜欢的数学。课堂上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设置有趣的活动,比如近期就开展了猜一猜、玩一玩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兴趣高涨,注意力也集中。

  其次,给孩子明确的目标。当孩子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时,及时表扬,并在班级总结中进行全班奖励,从而是孩子明白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另外,开展听算比赛。听算的第一要求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听清题目,并迅速做出计算。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也乐意参加,对注意力的培养也很有效果。

  乐学、善学、会思是数学课堂的追求,后期我将继续跟随智者脚步,不断寻求智慧的教育,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一、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这般去做,就一定会得到这样或那样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书中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法的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个人的思考和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联系到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经验的时候,看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在学习别的教师经验时也不能盲从,要有目标,学习前应充分思考好从哪里入手,不要忽视细节。

  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在日记里,关于后进儿童的记载占有重要的地位。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要思考,不要死记

  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

  学生应当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难,越是需要像使用钥匙一样用它来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这条真理概括的事实的范围越广,那么,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这条真理,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对一些规则,先理解,再运用,运用多次以后,这条规则对学生来说就像一把学着使用的钥匙,一把钥匙如果你学会了用它开门,你就不会轻易把它忘了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备课、上课、准备教具,还要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一书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发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1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14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6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0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合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8-2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荐]08-24

[必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24